秦國丞相馮去疾勸說胡亥不成,最後自殺了

2020-12-16 太陽之史學

馮去疾出生在秦國時期,是鹹陽人。馮去疾的個人能力非常厲害,在秦王朝擔任右丞相。在秦王朝的時候,右丞相比左丞相尊貴。所以,馮去疾的身份比擔任左丞相的李斯尊貴。這主要是因為馮去疾很早就在秦王朝擔任官職,並且立下了許多的功勞。馮去疾算是李斯的前輩,其實馮去疾並不看重這些。馮去疾想的就是和李斯一起輔助秦國皇帝嬴政,幫助秦國皇帝嬴政治理好國家。

李斯也不看重這些,李斯非常的尊敬馮去疾。每次有大事情,李斯都會跟馮去疾探討,然後再跟秦國皇帝嬴政討論。在馮去疾和李斯的幫助下,秦國皇帝嬴政將國家治理的非常好。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李斯也不是十分尊敬馮去疾。李斯覺得馮去疾的年紀挺大了,應該退休,將位置讓給年輕人。但是,李斯因為一件事情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當時,李斯由於處理政務的能力非常厲害,秦國君主嬴政非常器重李斯。讓李斯從非常小的官職做到了非常高的官職,但是由於韓國派間諜進入秦國。並且秦國君主嬴政讓那位間諜擔任了非常重要的職位,但是秦國君主嬴政發現被那位間諜欺騙了。秦國君主嬴政非常生氣,下令要將全部外國人逐出秦國。李斯也是外國人,所以非常擔心自己的地位。

於是,李斯就勸說秦國君主嬴政不要驅逐外國人。李斯說:「秦國之所以如此強大,就是靠外國人商鞅變法才讓秦國踏入大國的地位。而且,秦國能夠靠自己獨自打贏其他六國的聯軍,靠的也是外國人幫助秦國。所以,外國人幫助秦國立下了許多的功勞,要是現在將外國人全部逐出秦國。秦國的實力一定會受到影響。」

但是秦國君主嬴政還是沒有聽從李斯的建議,還是想將外國人全部逐出秦國。馮去疾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立馬趕到宮中勸說秦國君主嬴政。馮去疾首先說君主難道忘記了先祖是靠什麼發家的嘛,君主難道忘記秦國取得現在的成就是如此不容易嘛,君主難道忘記了先輩們的夢想嘛。難道君主要親手毀掉秦國嘛,那個時候君主還有什麼臉面去見先輩們呢。

秦國君主嬴政聽到馮去疾的問題,才想到事情的嚴重性。嬴政立馬派人取消先前下的命令,並且給了外國人許多好處,讓外國人安心。然後,重用是外國人的李斯,讓外國人看到秦國君主沒有拋棄外國人。通過這件事情之後,李斯非常尊敬馮去疾。因為李斯知道馮去疾是為國家考慮的大臣,而不是之位自己考慮的人。後來,胡亥當了秦國皇帝,將所有事情都交給了趙高。馮去疾覺得這件事情不妥,就前去勸說皇帝胡亥。但是胡亥沒有聽從馮去疾的建議,而是聽從趙高的話。馮去疾非常難過,覺得自己被身為宦官的趙高羞辱了,就自殺了。

本文由我是太陽之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一失足成千古恨,李斯推動秦國統一,結果死於殘忍具五刑
    可就在這時,韓國派人到秦國,想要以修建水渠的方式來消耗秦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後來目的暴露,各國也藉此機會紛紛派人來到秦國,引起了大臣們的不滿,於是秦始皇決定下逐客令。逐客令中,李斯的名字赫然在列,他當然不甘心就這樣離開。
  • 胡亥、李斯、趙高,大秦帝國是怎樣毀在了這三個人手裡的?
    趙高又說了許多胡亥的好話。最後又說「您聽從我的計策,就會長保封侯,並永世相傳。如果放棄這個機會,一定會禍及子孫。」 李斯聽了心裡也是十五個吊桶打水上下翻騰,百般掙扎。最後還是被「利(害)益」懾服,仰天長嘆,依從了趙高。 趙高初戰告捷,心裡得意。高興的說:「那麼請丞相和我一起去見太子胡亥,我們來商議下一步怎麼做吧。」
  • 秦二世胡亥,可能是個背鍋的
    這種窮奢極欲的做法,估計最後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兒女,也讓後世的史官很為難,而且那時候秦始皇的妃子們生了孩子又不去派出所上戶口,還沒有整明白到底有幾個兒女,就被胡亥這小子給全部砍了,到哪裡去統計具體數字呢?秦始皇兒子數量之謎暫且不談,但是史書上留下名字的只有四個,分別是扶蘇、高(或稱公子高)、將閭、胡亥。
  • 秦國丞相李斯之所以能發跡,真的是從兩隻老鼠身上得到的啟示嗎?
    談秦說漢(330)秦國丞相李斯之所以能發跡,真的是從兩隻老鼠身上得到的啟示嗎? 長子李由被封為三川郡郡守,所有兒子都是娶了秦國的公主為妻,所有女兒都嫁給了秦國的皇族子弟。三川郡郡守李由休假回鹹陽時,李斯在家中設宴招待,文武百官前去祝賀的車馬數以千計。 秦始皇掃滅六國後,李斯在建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讓華夏民族第一次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融合。
  • 指鹿為馬,亡秦者胡,胡亥是如何讓秦國滅亡的
    有人是說胡亥的篡改的。在司馬遷《史記》記載,秦始皇出遊那年他50歲了,帶著胡亥出去,結果半道上,秦始皇死了。死了之後李斯趙高就擁護胡亥為新皇帝,用來保證他們的權利。死後秘不發喪, 丞相李斯趙高,假傳詔書然後傳給公子扶蘇,責怪他經常散發不利於朝廷安定的言論, 將大公子扶蘇賜死。(司馬遷寫這段的歷史寫的是 假傳聖旨殺死扶蘇,但是並沒寫,秦始皇到底傳位給誰?
  • 秦國皇帝列表及簡介 秦國皇帝列表及名字
    說到秦國的皇帝列表的問題,小編覺得這個問題提得不算好,因為沒有把秦朝和秦國的真正概念搞清楚,所以提出的問題讓人覺得十分的絕望啊,不知道怎麼回答啊
  • 扶蘇是李斯的東床快婿,為何還要聽趙高的立胡亥為帝?有何陰謀?
    沙丘宮變在歷史上是一個很讓人痛恨、悲哀的事情,痛恨的是趙高小人弄權,篡改始皇帝遺詔,廢扶蘇,立胡亥為帝;悲哀的是,作為扶蘇老丈人的李斯竟然附逆,讓扶蘇慘死,傲視山東六國十幾年的秦帝國就此走上了下坡路,最後李斯自己還被腰斬於市。為什麼李斯會如此選擇呢?胡亥究竟比扶蘇好在哪裡?
  • 奸佞小人趙高禍國亂政,發動政變殺死秦二世胡亥,被子嬰一劍斃命
    接著,以皇權仍有威脅為由,又鼓動胡亥下令殺死了自己十個兄弟與十二位公主,所以嬴政宗親裡能說上話的幾乎一個不留。這個胡亥也是夠昏庸的,兄弟可能會威脅到皇權,按古制公主對其絲毫不造成影響,愣生生地將自己折騰成了孤家寡人。朝廷裡能扛大梁的社稷之臣悉數被拿下,趙高又對這個曾經的戰友,丞相李斯發動了攻擊。
  • 指鹿為馬,權傾朝野,一代佞臣趙高最後有著怎樣的結局?
    說到歷史的奸臣,趙高應當算得上是其中的一個。趙高陽奉陰違逐步走進秦國政壇,並憑著自己的手段,篡改了秦始皇的詔令,將扶蘇逼迫自殺。而蒙恬、李斯等秦國重臣也都死於趙高的計謀之下。而趙高權傾朝野,本為一名臣子,還有篡權奪位之心。
  • 末代楚王居然是秦國十年的貶黜丞相,告訴你一個別樣的勤王掃六合
    就說羋月吧,這個秦國的太后實際上把持了秦國的朝政將近四十年,他的孩子正是秦國歷史上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主之一秦昭王,一共在位56年。(2)秦國的丞相是楚國人眾所周知秦始皇繼承王位的前十年都是丞相呂不韋在實際控制秦國,呂不韋因為太后趙姬的事情敗露後畏罪自殺,接替他丞相位置的是昌平君,同樣做了十一年的丞相,關於昌平君《史記索引》記載如下: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為相,後徙於郢。
  • 居然有歷史學家說李斯死於「CIH電腦病毒」
    李斯說:「如果讓他回去, 他就會為韓國服務, 對我們非常不利, 不如在這裡把他除掉。」結果韓非便被送進了監獄, 最後服毒自殺。如果說對待韓非的事情是李斯陰暗心理的暴露, 那麼, 在秦始皇死後, 由於環境的變化, 潛伏在李斯人性中的病毒開始爆發。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死在了外出巡視的途中。秦始皇死前曾留下遺詔, 讓大兒子扶蘇從前線回來治喪。
  • 胡亥為何要逼蒙恬自殺,還要殺光33位兄弟姐妹?因為他心虛
    在巡遊至沙州途中,秦始皇突然生了重病,沒過幾日,他便病死了,一代帝王就這樣,莫名其妙的死了。令胡亥漸漸的疏遠了李斯,而趙高抓住機會,陷害李斯。胡亥大怒,就這樣李斯被處以極刑,甚至滅了九族。相同結局的還有大將軍蒙恬,趙高向胡亥,說盡了蒙恬兄弟倆的壞話,胡亥本來就經不起刺激,他盛怒之下,逼迫了蒙恬兄弟倆自殺。說到底,這一切都是趙高指使的,而年紀輕輕的胡亥更像是一個傀儡皇帝,真正的掌權者正是趙高。
  • 秦朝丞相,李斯真的是千古罪人嗎?
    李斯作為一個爭議很大的歷史人物,他的一生都註定不平凡。而李斯曾拜荀子為師,在那裡他學會了「帝王之道」,而他用所學之道對當時社會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在戰國七雄的逐國中,最後選擇了秦國。也正是此舉,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 趙高為什麼要毀掉秦國?
    他對趙高說,公子扶蘇,為人非常剛毅正直,有追求知上進,讓他回來主持政的喪事吧,趙高表現的非常悲傷,並且鄭重的應下了這件事情。然後扶持公子胡亥上位,胡亥上位後,不理朝政,整日鶯歌燕舞,導致了秦王朝的實力日漸衰落,國家禍亂橫生。最後,只剩下了一聲哀嚎般的感嘆。那麼,趙高為什麼要篡改詔書呢?
  • 為什麼說秦二世而亡呢?不是還有子嬰做了46天秦王嗎?
    不過這裡可能就有人要問了,秦朝歷史上明明有秦始皇、胡亥和子嬰三位君王,為什麼會說是秦二世而亡呢?這確實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從他們三人的稱謂中得出來,嬴政是始皇帝,而胡亥是二世皇帝,而子嬰是秦王,在這裡,皇帝和秦王的區別,就是秦朝這個大一統王朝和作為諸侯國之一的秦國的區別。
  • 秦始皇駕崩,李斯選擇趙高,幫助胡亥上位
    秦始皇在位期間,整合了六國,手下大將謀士,當真不是不少啊,蒙氏一族都是武將出身,李斯又位居丞相之位,能夠為秦始皇出謀劃策。說到李斯的智慧和格局,就不得不說一下,在李斯的建議下,秦始皇幹出了什麼大事。按照忠臣的秉性來看,李斯確實不應該這麼做,但他是人,也是有私心的,他知道,自己一旦選擇了趙高,那就走上了不歸路,但不選趙高,仍舊支持扶蘇,今後面對的,可能是一無所有。秦始皇看中扶蘇的,正是扶蘇的儒家思想。
  • 《大秦賦》趙高上線,秦國六世餘烈,為什麼抵不過趙高的一人之力
    胡亥為什麼會這樣,這大概只能從胡亥的說過的話中去找,《史記李斯列傳》裡有這樣一段話胡亥的自述:朕少失先人,無所識知,不習治民,而君又老,恐與天下絕矣。朕非屬趙君,當誰任哉?」因為宗室才是最後能夠堅守的力量,誰都有退路,包括天下大亂後,曾經力挽狂瀾的章邯都有退路,因為他可以投降,但是宗室往往沒有退路,投降也意味著一無所有,因為新王朝不可能讓你接著當宗室。
  • 秦國統一了六國,為什麼秦朝滅亡後,沒有再分裂成類似歐洲這樣?
    秦國統一了六國,為什麼秦朝滅亡後,沒有再分裂成類似歐洲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