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是我國一部極為重要的史書,一共記載了三千多年的歷史事件。在這些眾多的歷史記載中,有一篇很有意思。因為它不僅有很高的文學和史學價值,還描述了十分廣闊的社會政治背景。這篇就是著名的《李斯列傳》。
李斯是秦始皇時期的丞相,關於他的這篇《李斯列傳》幾乎設計了整個秦朝的興亡史,可見他在秦朝歷史上有多麼重要。
李斯對於秦朝統一大業有著功不可沒的功勞,可與此同時又在助紂為虐,與幫助趙高陰謀作亂,最終因被誣陷而殘忍處死,結局令人唏噓。
一直以來,李斯學習的就是「帝王之術」,在學成以後,他對當下的形勢做了一番仔細的分析,這才決定去到了秦國。
當時呂不韋在秦國的地位舉足輕重,李斯得到了呂不韋的器重,這就意味著可以更加靠近秦始皇。
完全被秦始皇器重,是因為李斯獻出的離間計。李斯向秦始皇建議,離間各國君臣,以此來達到吞併的目的。可就在這時,韓國派人到秦國,想要以修建水渠的方式來消耗秦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後來目的暴露,各國也藉此機會紛紛派人來到秦國,引起了大臣們的不滿,於是秦始皇決定下逐客令。
逐客令中,李斯的名字赫然在列,他當然不甘心就這樣離開。於是給秦始皇寫了一封信,這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文章《諫逐客書》。正是這封信,讓秦始皇取消了逐客令,還因此重用的李斯,被封為了廷尉。
沙丘之變爆發,逼太子自盡
此時的李斯已經不再是一個普通官員,而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朝丞相。在秦始皇病逝後,因為擔心朝堂局勢會有動蕩,於是決定秘不發喪。
除了胡亥和趙高,也就只有幾個宦官知道這件事情。其他被瞞在鼓裡的官員們還是和往常一樣奏事、上呈餐飯。
秦始皇本來想讓兒子扶蘇來主持大局,可是詔書一直在趙高手中,始終沒有送出,因為趙高有著自己的打算。
趙高一直很得胡亥的信任,也因為和蒙恬兄弟直接有過節,於是他開始遊說胡亥,讓他繼位,並且偽造了遺詔,讓扶蘇自殺。
趙高心裡很清楚,如果想要完成這個計劃,那麼肯定要得到丞相李斯的同意。趙高知道李斯是什麼樣的人,於是在會見李斯時,直接搬出了丞相之位。
以趙高的意思,扶蘇重用蒙恬,如果扶蘇登基,那麼丞相之位就會是蒙恬的,李斯只能辭官返鄉。面對權力的誘惑,李斯最終選擇站在趙高這裡,立胡亥為太子,逼扶蘇自盡。
被迫承認謀反,以五種刑罰處死
胡亥登基後,為秦二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殘忍君王,逼得百姓起義的秦二世。除了逼死扶蘇,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對於其他兄弟姐妹也是從不手軟。
先是處死了十二個兄弟,又將六個兄弟和是個姐妹活活碾壓致死,完全沒有當時趙高跟李斯訴說的那般仁慈忠厚。
處理完兄弟手足,秦二世將目標放在了文武大臣身上。在趙高的胡編亂造下,秦二世相信了他的造謠,以為是蒙恬兄弟的遊說。
這才導致他一開始失去了太子之位,所以先後逼得蒙恬兄弟自盡。有了開頭,趙高更是一發不可收拾,甚至連地方官吏都要下毒手。
雖然已經身處高位,有了趙高的支持,可秦二世依舊不滿足,他開始和李斯暢聊未來。
當然,李斯也擔心有一天趙高的地位會高過自己,於是向秦二世進言,採用獨斷專權、酷法治民的治國方針。也是這一次次的進言,讓趙高起了殺心。終於,趙高決定下手除掉李斯。
經過一番計劃,趙高先設計讓秦二世對李斯引起不滿,而後藉機誣陷李斯有異心。隨後李斯反擊,上書揭發趙高的罪行,可此時的秦二世已經不再相信李斯。
在趙高一步步的誣陷下,李斯終於被捕。秦二世二年,李斯被處以「具五刑」。也就是在臉上刺字、割掉鼻子、砍斷左右腳、腰斬和剁成肉醬。而李斯的家人也一同被殺。
結語:
在荀子的教導下,李斯的一生都在貫徹和實踐著法家的思想。特別是在收到秦始皇的重用後,他的才能終於得到了發揮,他的遠見也得到了認可,大力推動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在這一點來說,李斯是功不可沒。
可是在秦始皇病逝時,李斯做出了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是相信趙高,和他結盟。如果說秦統一六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那麼李斯因為被趙高誣陷而亡也算是必然的結局。
以趙高的性格和做派,李斯是一時的盟友,一輩子的敵人,所以出掉他是早晚的事情。只是最後死在了如此殘忍的刑罰之下,這樣的結局不免讓人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