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秦國最不堪之人,是假太監嫪毐還是真太監趙高?李斯:是我

2020-12-27 貪吃的駱駝

隨著《大秦賦》接近尾聲,駱駝開始反思劇中的人物,誰才是秦國最不(wu)堪(吃)之人呢?這是駱駝思考的第一個問題,今天咱們也就這個問題,對當年的「反派」做個小小的盤點。

駱駝認為秦朝末年,有三個人最討厭,他們分別是扮做假太監入宮,禍(yin)亂宮闈的嫪毐,逼死扶蘇擁立胡亥,從而加速秦國滅亡的趙高,以及為了向上爬,而不擇手段的李斯。在這三人之中,駱駝認為李斯又是其中最最不堪之人。嫪毐和趙高的「光榮」事跡,相信大家相對比較熟悉,所以駱駝今天就不再細說,咱們接下來主要細說一下李斯的「精彩人生」。

出生楚國

李斯雖然是在秦國出的名,但他的老家卻並不在秦國,而是在楚國。他幼年的經歷不見於經傳,不過從他後來的一系列表現來看,他應該天分不低,且飽讀詩書。司馬遷開始讓他露臉時,他已經考上了楚國的事業編(司馬遷說他當時他只是「」,而非「」),不過不知道是因為他的家世一般,還是楚國的人才太多,總之他在當時並沒有獲得重用。

司馬遷在記錄他這一段時期的歷史時,提到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大意是說,李斯有一天在去廁所「更衣」時,看到了一些老鼠,這些老鼠不光見到他很驚慌,而且據李斯觀察,它們吃的東西也不怎麼衛生。後來李斯又去去糧倉搞調研,發現這裡的老鼠,不光神態安詳,而且還各個吃得肥頭大耳。於是李斯就感嘆「不管是人還是老鼠,平臺才是王道啊!」

司馬遷用這一段不足二百字的小故事,深刻地刻畫了李斯當時的心理活動,用更直白的話來說,其實就是李斯認為自己之所以混得不怎麼樣,不是因為自己能力不行,而是因為楚國的平臺不靠譜。於是李斯後來就決定辭去公職,到外面去尋找一個更加廣闊的平臺,來施展自己一腔的抱負。

問道齊國

李斯的第二站並沒有直接去往秦國,而是去了齊國,熟悉戰國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齊國的「平臺」從面積上來說,比楚國還差著老大的一截,那麼他為什麼要去韓國「浪費」時間呢?這是因為一個人,這個人的名字叫荀況,後世也稱他為荀子。荀子這個人雖然披著儒家的外衣,但後人多認為,他內裡其實穿的是「法(家)衣」。

那麼當時在沒有5G的情況下,李斯是怎麼知道的荀子呢?據《史記》記載,荀子雖然是趙國人,但他曾憑著自己的學識,當過楚國的官員,不過因為他受到了當地人的排擠,曾跑去了齊國,後來因為楚國春申君的邀請,他才又回的楚國。因此駱駝認為,李斯知道荀子,是荀子第一次在楚國任職時,而他向荀子求學,是荀子在齊國時,而他後來之所以去秦國,很可能是因為他不想跟荀子回楚國。

那麼李斯跟著荀子都學習到了什麼呢?據司馬遷記載,他跟荀子學的不是儒家的「仁義禮智信」,而是充滿著「王霸之氣」的帝王術。值得一提的是,和他同在荀子門下學習的,還有他未來因為嫉妒,而害死的韓非,也就是後世被稱之為韓非子的著名法家代表。他和荀子分手以後,一路向西行去,他的下一站就是秦國。

死於秦國

李斯到秦國的時候,正趕上呂不韋得勢,呂不韋正在大肆招攬門客,因此李斯就抱著一隻小羊羔(當時的禮儀),踏進了呂不韋的家中。因為李斯本身就聰明,又有野心,還跟著荀子專門進修過帝王術,因此很快就得到了呂不韋的器重。因為呂不韋身居高位,又和嬴政及趙姬羈絆很深,因此李斯也在呂不韋家,見到了幼年時期的秦始皇。在李斯刻意的結交之下,小秦始皇的心裡就開始留下了李斯的影子。

隨著嬴政的日漸長大,他和呂不韋之間的關係開始變得不融洽,而善於審時度勢的李斯,應該在呂不韋倒臺之前,就暗中投靠了小秦始皇,否則呂不韋前被罷相後被逼死,他這個呂不韋非常器重的門客,不會不光沒受牽連,反而是平步青雲。從這時候起,李斯的功利心就開始暴露無遺。(其實他學成之後沒回楚國,已經說明了他的心性)。

在秦始皇執政時,李斯最出名的一件事,是寫過一篇奏摺,這篇奏摺的名字叫《諫逐客書》,駱駝隱約記得,這篇文章可能還出現於初高中的課本中。這篇奏摺的背景,是當時的中原六國,派了很多人到秦國當奸細,秦始皇一怒之下,就下了「逐客令」,要求沒有拿到秦國綠卡的人,都要被驅離出境。

而李斯當時為了秦國的發展,就想阻止秦始皇這樣做,於是他就寫了這篇奏章,從明面上看,李斯是為了秦國著想,但大家細想一下就會明白,李斯這麼「大義凜然」的背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因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他也屬於被驅逐之人。所以駱駝認為,這篇文章並非後世宣傳的那麼高大上。

其實在當時,還有一篇文章,可以讓大家看清李斯真正的嘴臉。在秦始皇病逝以後,趙高和李斯為了各自的利益,逼死了秦始皇最合適的接班人扶蘇,而擁立了更好控制的秦二世胡亥。在胡亥向李斯諮詢治國綱領時,李斯昧著良心,上了一篇遺臭千古的文章。這篇文章的名字在後世被稱作《行督責書》。

這篇文章很長,駱駝就不再全文翻譯,這裡只給大家總結一下它的核心思想。它的大意是說,一國之主就應該有一國之主的霸氣,該吃吃該玩玩,不要有任何束縛,而對於自己屬下的官員,一定要嚴格,996那只能算是福報,應該要求他們5加2再白家黑,而對於治下的百姓,更是不能給好臉,他們之所以敢尥蹶子,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罰的還不夠重……

小結

總而言之,李斯的這篇文章,核心就一句話,你要想爽,往死裡壓榨下面的人就行了,如果不行,那就是你壓榨的還不夠狠。後世之所以提到秦朝,往往都用「暴秦」來概括,而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李斯這個迫害同門,助紂為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天下人死活的爛人。因此駱駝認為秦國末年,最為不堪之人,非李斯莫屬。

相關焦點

  • 《大秦賦》趙高上線,秦國六世餘烈,為什麼抵不過趙高的一人之力
    隨著趙姬被幽禁,呂不韋被放逐,嫪毐被車裂,嬴政的前半生就這麼過完了,許多人物下線了,同時也有許多人物上線,大家最不願意看到,也是最討厭看到的一個人還是上線了,他就是趙高。也有人更絕,說這部劇前面演的是假寺人嫪毐,後面演的是真寺人趙高,乾脆改名叫做大型史詩級歷史劇《真假侍人傳》,不得不少這屆網友真不好帶。但是這個題目還真說到點子上了,真假寺人,這是一語雙關的詞,嫪毐這個太監是假,但趙高這個太監就是真的嗎?
  • 大秦賦寺人是什麼意思 大秦賦寺人是太監嗎
    《大秦賦》中嫪毐被貶為寺人,然後又被呂不韋送到了趙姬那裡和她私通了,而且前期的嫪毐很乖,看上去像是個好人,但是很多不清楚歷史的小夥伴們都在問,這個寺人是什麼意思 ?寺人是太監嗎?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 嫪毐是個什麼樣的人?真如史記中那樣不堪嗎?
    《呂不韋列傳》中這樣說:   呂不韋乃進嫪毐,詐令人以腐罪告之。不韋又陰謂太后曰:「可事詐腐,則得給事中。」太后乃陰厚賜主腐者吏,詐論之,拔其鬚眉為宦者,遂得侍太后。太后私與通,絕愛之。有身,太后恐人知之,詐卜當避時,徙宮居雍。嫪毐常從,賞賜甚厚,事皆決於嫪毐。嫪毐家僮數千人,諸客求宦為嫪毐舍人千餘人。
  • 秦始皇重用趙高並非沒有理由,趙高的過人之處數一數二
    不是每個壞蛋都是笨蛋,人們不怕壞人聰明,聰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壞人聰明陰險外加善於偽裝,這樣會讓人們防不勝防,秦國趙高就是這樣的人。聰明而善於偽裝的趙高,騙過了聰明的秦始皇,雖然在秦始皇活著時候他不敢為所欲為,秦始皇一死,趙高頭上的緊箍咒沒了。
  • 指鹿為馬的趙高是太監?還搞出了沙丘政變?新證據不支持這些說法
    《史記·李斯列傳》裡,倒是借趙高之口有兩次提到。一是趙高去找胡亥商量,說「上崩,無詔封王諸子而獨賜長子書,長子至,即立為皇帝,而子無尺寸之地,為之柰何?」一是趙高去找李斯商量,說「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鹹陽而立為嗣。書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事將何如?」
  • 太監在歷史上是怎麼出現的?歷史上頭一個太監不是趙高,另有其人
    太監在歷史上是怎麼出現的?歷史上頭一個太監不是趙高,另有其人 現代人通過看宮廷劇,大都知道了太監是什麼。 古代的太監,就是皇上一家人使用的男性僕人。這些男性為了方便出入後宮,被閹割失去了性功能。
  • 《大秦賦》公子扶蘇九死一生,嫪毐被車裂公子虞被腰斬,趙高上線
    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大秦賦》播到第四十七集,終於把嫪毐滅了,秦國也因此損失不少,嬴政的大兒子公子扶蘇險些被嫪毐殺死,可謂九死一生;最終嫪毐被車裂,公子虞被腰斬,妖后趙姬永久軟禁雍城,兩個私生子軟禁甘泉宮,與此同時,禍亂秦國的趙高開始上線。
  • 《大秦賦》中的嫪毐,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
    前言在最近熱播的歷史劇《大秦賦》當中,秦始皇生母趙姬和假太監嫪毐的宮闈醜聞貫穿了將近一半的劇集。作為這部劇的關鍵人物之一,嫪毐憑藉太后的寵愛,由一屆布衣步步高升至諸侯的人生令人嘖嘖稱奇。那麼嫪毐此人在歷史上是否和劇中一樣呢?他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
  • 歷史上,很有名的幾個太監,你能夠知道幾個
    歷史上,很有名的幾個太監,你能夠知道幾個?古代是一個封建社會,而且在古代有很多的宮女太監,把太監說的好聽一點就是宦官。這些人入了皇宮之後,就是伺候皇帝和後宮的一些妃子等等,雖然說不愁吃穿,但是卻要丟失自己最重要的東西,而且還會遭到一些人的異樣眼光。
  • 扶蘇是李斯的東床快婿,為何還要聽趙高的立胡亥為帝?有何陰謀?
    沙丘宮變在歷史上是一個很讓人痛恨、悲哀的事情,痛恨的是趙高小人弄權,篡改始皇帝遺詔,廢扶蘇,立胡亥為帝;悲哀的是,作為扶蘇老丈人的李斯竟然附逆,讓扶蘇慘死,傲視山東六國十幾年的秦帝國就此走上了下坡路,最後李斯自己還被腰斬於市。為什麼李斯會如此選擇呢?胡亥究竟比扶蘇好在哪裡?
  • 張家山漢簡被發現:難怪母后與假太監出軌、產子,秦始皇仍原諒她
    因此,呂不韋從自己門客中選出一個名叫嫪毐的「大陰人」。隨後,呂不韋在趙姬的授意下,將嫪毐以宦官的身份引入宮廷。然而實際上,呂不韋早就買通了行刑的官員,僅僅只是拔掉了嫪毐的鬍子,成了個假太監。入宮後,趙姬果然對嫪毐「絕愛之」,兩人整日在宮中偷情,竟生了兩個兒子。在趙姬的支持下,嫪毐被封為長信侯,與呂不韋同樣食邑十萬戶,竟能和從前的主人分庭抗禮。從此以後,宮中之事無大小,皆由嫪毐裁決。
  • 亡秦的趙高,究竟是什麼人?能獲得秦始皇青睞,他靠的可不是運氣
    趙高的祖上,大概就是由趙國到秦國做質子的這一類不幸公子,因為在趙國無寵,在秦國無援,最後就徹底滯留在了秦國,再一娶妻生子,後代也就成了與普通庶民無異的秦人。《史記·蒙恬列傳》中說,「趙高兄弟皆生隱宮」。
  • 東、西二廠為何太監統領?中國太監機構演變史
    而在中國,最晚至西周時期,西周王室已經普遍使用閹人進行管理和服務工作。而宦官作為一種制度的確立,則是在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秦王朝時才真正確立的。秦朝建立之初,閹人地位低下,只是作為秦始皇身邊的家奴,負責後宮的內務雜役,沒有任何參政議政的權利。然而,秦始皇出在巡途中意外離世,掌握官僚集團最高權力的丞相李斯在這個時候犯下了致命的錯誤。
  • 秦國丞相李斯之所以能發跡,真的是從兩隻老鼠身上得到的啟示嗎?
    李斯曾在茅廁裡看到老鼠吃髒東西,看到有人或狗走近四處散逃;又在糧倉中看到老鼠光明正大地吃囤積的粟米,不用擔心人或狗驚擾。於是慨然發出倉鼠之論道:「一個人有出息還是沒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 滅秦必胡《大秦賦》,秦二世是如何被趙高給忽悠瘸的
    有一天,趙高憂心忡忡地對胡亥說道:小亥呀,我覺得你有空還是多玩狗去,不要上朝了。趙高這話把胡亥搞得莫名其妙。狗要玩酒要喝舞要跳,但上朝還是要去的,不然天下一大堆爛事誰來管?趙高似乎早看到胡亥的顧慮,接著說道:你不應該上朝原因有二。
  • 趙高為什麼要毀掉秦國?
    【產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編輯文章,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的內容和圖片侵犯您的版權或者非授權發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繫進行審核處理或刪除。】秦始皇37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天下的路上病倒了。
  • 歷史上的嫪毐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為何能當「長信侯」?
    他率領秦軍南徵北戰,不僅統一了六國分裂局面,使得分散的各國融為一體,也開啟了中國民族大一統局面,如此偉業之人卻也有難以啟齒的家醜,他母親和嫪毐的不正當關係眾所周知,眼裡容不得一粒沙子的秦始皇如何容忍得了嫪毐?嫪毐原本是市井小民,他能夠在眾多毫無地位的太監中脫穎而出,不僅是時勢使然,也和個人有極大關係。
  • 嫪毐之死:一個愚蠢又狂妄的人 至死都只是一顆棋子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因為趙姬和男寵嫪毐的劇情,很多觀眾已經想要棄劇了,劇情太拖了,嫪毐也忒能活了,講真在真正的歷史上,憑嫪毐的智商最多活三集,在戰國那個大爭之世,愚蠢的人或許可以活下去,但愚蠢又狂妄的人是活不下來的,看預告嫪毐真的要下線了,嫪毐被秦王嬴政給車裂了,也就是五馬分屍或者五牛分屍
  • 嫪毐怎麼念?《皓鑭傳》原型趙姬與男寵嫪毐野史
    女主李皓鑭的身份原型就是趙姬,提到趙姬,秦王嬴政的生母,傳聞跟呂不韋有一腿,還跟假太監嫪毐搞在一起,讓嬴政很是惱火,一氣之下殺了嫪毐和兩個同母異父的弟弟,逼呂不韋服毒自殺。這種說法如果屬實,那麼我不得不佩服趙姬這腹中的胎兒,不愧是將來的千古一帝!工於心計的他硬是在母胎之中多呆了二個月,然後名正言順的平安著陸。  呂不韋是個生意人,他不僅會謀利,還會謀權,更加厲害的是他布局試圖謀取整個秦國。在呂不韋的全力幫助下,異人得以回秦國即位為秦莊襄王。莊襄王在位三年就掛了,太子政繼位,趙姬成了王太后。按照嬴政是呂不韋兒子的說法,此時,呂不韋已經順利的謀取了強秦。
  • 從皇家對宮女和太監搞「對食」的態度,看宦官在當時朝中的權勢
    宮女和太監作為皇帝後宮中專為皇室服務的一種特有群體,他們接觸和看到的是人世間最富麗堂皇的地方,服務的是行使國家最高權力的皇家成員,但他們這個群體的大多數人身份低賤,一生悽苦,從他們進入宮門,就好比進入牢獄,只能是別人的附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