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諫逐客書》究竟說了些什麼 讓嬴政回心轉意召回外客

2020-12-23 騰訊網

在秦王政時期,秦國統一天下已經是大勢所趨。天下才子集聚鹹陽,但隨著秦國從邊陲小國各國派出的間諜細作也越來越多。隨著鄭國渠廢秦的計劃曝光,嬴政聽取宗氏意見下詔驅逐外客。李斯這才寫出了這篇奇文《諫逐客書》。

李斯開篇就舉例說明「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裡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邳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直接點出了幫助秦穆公稱霸的五子,由余(周王室後裔晉國人,幫助秦穆公平定西戎)、百裡奚(輔助秦穆公修內政開民智,使得秦國國富民強)、蹇叔(春秋宋國人與百裡奚為摯友,兩人同掌朝政輔助秦穆公)、求邳豹(春秋晉國人,因晉惠公無道叛晉投秦)和公孫支(春秋晉國人嬴姓之人,正是他將百裡奚推薦給秦穆公)。這五子無一例外都是外臣,藉此說明外臣對大秦初立的重要作用。

為了進一步的說明外客的重要性,李斯進一步為嬴政普及歷史知識。一連舉例秦孝公用商鞅(戰國時期魏國人)變法強國;秦惠王用張儀(戰國時期魏國人)大破諸侯合縱,收巴蜀之地;秦昭王用範雎(戰國時期魏國人)加強鞏固王權,蠶食諸侯成秦國帝業。用這三名外客來闡述外客對當今大秦的巨大貢獻。

雖然歷史方面的舉例很有說服力,但作為新君的嬴政畢竟沒有親身經歷,無法感同身受。李斯抓住秦王的喜好來進一步論證。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李斯公然質問秦王嬴政你喜歡的珠寶美玉,寶劍名馬,哪一樣是秦國特產的?如果都非要是秦國生產的,這樣東西怎麼能享受呢?接著李斯來了一出反轉,引出論證:既然能憑喜好接受這些外國的寶物,為何就不問是非排擠外國的賓客呢?

實際上李斯把話說的這種地步,從歷史角度、從現實情況來講已經很有說服力了。但這篇文章能成千古佳作,在於不走尋常路的李斯還要誅心。

文章最後一段開始誅心,特別是最後一句:「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李斯誅心的表達驅逐賓客等於資敵,你不是一向以統一天下為己任,將自己的國家變的空虛而讓其他諸侯中抓住機會得以續命,到時候國家連安定都不能保證,何談其他。李斯直接將逐客事件上升到國家利益的角度上,不留情面的抨擊了秦王逐客的行為。

嬴政算是一個很現實的君主,對待有本事的人他可以不顧面子禮賢下士,對待沒有本事的人刻薄寡恩當成奴隸來服侍自己。李斯算是憑本事打動嬴政,因此嬴政不但收回逐客的詔命,也恢復了李斯官職,並且最終給其高官厚祿。

相關焦點

  • 《大秦賦》李斯面臨驅逐之際,寫出《諫逐客書》一舉改變自己命運
    李斯來到秦國後,他的才能很受呂不韋重視,不久之後,就把他推薦給秦王嬴政。李斯對嬴政說,幹大事一定要抓住時機,現在秦國兵強馬壯,各國紛爭不斷,現在秦國去攻打六國就如掃灰層一樣容易。而且機不可失。秦王嬴政很認同他說的話。
  • 【高中語文】《諫逐客書》知識點匯總
    諫逐客書先秦·李斯    原文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裡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   一分鐘概述      《諫逐客書》選自《史記·李斯列傳》是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宰相李斯寫的一篇奏章,也是先秦說理散文(議論文)名篇。
  • 經典重讀:秦朝第一雄文《諫逐客書》
    序言:李斯這篇《諫逐客書》的經典文章成功打動秦始皇,李斯作為職業經理人成功的糾正老闆的錯誤,也保證了自己的利益,兩全其美。
  • 李斯是怎樣的人?公心大於私心時,他是秦朝功臣,反之,則是罪臣
    一:李斯學成帝王術後入秦,用一篇《諫逐客書》奠定了在秦國的位置李斯並非出身於豪族家庭,但李家也不能說是貧寒,他讀過書,曾在家鄉擔任過小吏,後來又遠赴齊國,求學到荀子門下(儒學思想家,但其思想學說接近法家),在兩千年前,這種讀書、求學和做吏的經歷,不是赤貧家庭能辦到的事,起碼也得是富農。
  • 李斯被「腰斬」時,滿朝文武大臣,為何沒有一人站出來為他求情?
    也許,這個判斷在荀子教學的過程中深深影響了李斯,故而學成後的李斯在拜別師傅後,便踏上了去往秦國的道路。當時,秦國正值莊襄王病逝、十三歲的幼君嬴政即位,總攬秦國軍政大權的,是丞相呂不韋。他承襲戰國時貴族養士的傳統,招徠了大批門客。搭著這股風,李斯也報名進了相府。在相府,舍人李斯能言善辯,學問又好,很快便從呂不韋的三千食客裡脫穎而出,得到了呂不韋的青睞。
  • 李斯的輝煌,以及黃昏
    在嬴政的團隊中,一直牢據C位,親眼見證掃六國吞八荒,平天下大一統的偉大時代,跟著嬴政一起,開創新時代。二、進入嬴政核心團隊之後,李斯的故事就乏善可陳了。不外乎千古奇文《諫逐客書》,奠定其秦國第一文章。重塑嬴政人才觀,得以留鹹陽。斯與由,兩代事秦,封妻蔭子,權勢燻天,躋身頂級門閥,類美國德州族布希氏,若秦延一甲子,李氏三丞相,或田氏代齊,改換門庭亦有望。
  • 李斯《諫逐客書》堪稱美文
    秦始皇在公元前237年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就在被逐出境的途中,李斯寫下了有名的《諫逐客書》,勸阻秦王。 秦王採納了他的意見,立即派人將李斯追回,任命為廷尉(最高司法官),並下令廢除逐客令。(約前280年—前208年),秦政治家、文學家。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 成考文言文複習:諫逐客書的疑難詞句和全文翻譯
    《諫逐客書》李斯,戰國時楚國人;對於秦始皇統一全國起到重要作用;其散文長於說理,富有文採。《諫逐客書》載於《史記-李斯列傳》。重點:「書」這裡不是書信,而是上書,奏章,為古代臣子向君主陳述政見的一種文體。主旨:要認真閱讀課文後面的注釋,理解寫作這篇文章的背景。
  • 嬴政和李斯的無形配合,讓一代奇才韓非殞命
    嬴政在交談了一番之後,興致缺缺,就打發韓非回去休息了。 在旁邊的李斯內心竊喜,韓非的表現越糟糕,他就越無法威脅自己的地位。 為了杜絕後患,李斯就勸說嬴政將韓非放回國去。 但嬴政心中還是有些惜才,這個韓非雖然講話聽起來費勁了一點,但是他的才華是不打折扣的。
  • 李斯:江湖路遠,且行且珍惜,一個秦王朝始終繞不開的人物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人物,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存在卻在晚年不得善終,我們甚至可以說秦「成也李斯、敗也李斯」,一個王朝的開國功勳最終竟然淪為了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李斯到底是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壞人呢?這個問題,在2000多年中一直是飽受爭議的,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李斯的其人其事,他到底有何功過呢?
  • 李斯的故事你知道嗎?思維導圖趣讀歷史人物
    說到李斯,他是大秦帝國的丞相,秦天下第二人。沒有李斯,就不會有後來的秦帝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李斯。 首先通過一張思維導圖了解他的一生。
  • 李斯《諫逐客書》堪稱美文
    秦始皇在公元前237年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就在被逐出境的途中,李斯寫下了有名的《諫逐客書》,勸阻秦王。 秦王採納了他的意見,立即派人將李斯追回,任命為廷尉(最高司法官),並下令廢除逐客令。(約前280年—前208年),秦政治家、文學家。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 歷史上的李斯是怎樣一個人?功在千秋,但統一天下與他沒多少關係
    在《大秦賦》中,李斯擔任長史和客卿期間成為嬴政的心腹之臣,為幫助嬴政親政立下了汗馬功勞。可在史書中,李斯在這個階段並沒什麼突出貢獻,至於呂不韋倒臺更是與李斯沒半毛錢關係。
  • 居然有歷史學家說李斯死於「CIH電腦病毒」
    有一次, 李斯去廁所方便, 忽然看見一群在廁所裡以吃糞便為生的老鼠。在廁所裡偷吃糞便本來就不是什麼享樂, 但就是這算不上享樂的待遇, 老鼠們也不能安穩享受, 它們一看見有人或者狗來, 立刻驚得四散逃走。後來, 李斯又在國家的糧倉裡見到了一群老鼠, 它們的表現則是另一個樣子。
  • .— 李斯《諫逐客書》
    — 李斯《諫逐客書》 ★ from 10native(near) speakers of English  (Maurice, Jared, Shan, Emmanuel, Samir, Michael, Francess, Brandon, Sue, Zhen)● from 7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s.
  • 《大秦賦》中的李斯,因滿腹才華而位及人臣,自私貪婪而腰斬滅族
    ——《史記·李斯列傳》此事之後,李斯便生出了爭名逐利的想法,決定要幹出一番事業來。為了做出一番事業來,李斯辭去了小吏的職務,來到了齊國,拜了大名鼎鼎的荀卿,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荀子為師。 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張,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即所謂的「帝王之術」。
  • 大秦賦中的丞相李斯,是如何從老鼠身上得到啟發,從而一飛沖天的
    有一天李斯隨同父親去上蔡城中售賣,結果先在城門口被稅官為難好一陣子,不得以之下,李斯父親掏出兩個孔幣賄賂稅官,這才挑著貨物進入城內。 當李斯與父親安頓下來,又遇到郡守出巡,吏員當街縱馬,沿途百姓紛紛跪拜。李斯問父親:「這是什麼人?」其父回答說:「這就是郡守大人杜缺。」
  • 大才小人,李斯成就大秦卻也亡了大秦,可嘆奈何
    秦始皇時期更是才人輩出,其中李斯更是為秦大統,為秦朝治理費盡心血,然大秦之亡也因李斯一念之差。李斯出生並不高貴,早年不過是掌管文書 的小吏,亂世天下,人人追名逐利,這樣的時機更是他們這些寒門學子的機會,一展宏圖成就大業在此一舉,李斯自然也不甘心錯過如此機會,於是辭去小吏,前往齊國稷下學宮求學問道,拜入荀子門下。
  • 電視劇《大秦賦》,秦王嬴政和李斯編制的一張大網,讓編劇給毀了
    秦王嬴政還未親政,相國呂不韋和太后趙姬把持朝政,遲遲不讓秦王親政,急得秦王政團團轉。這時候,客卿李斯為秦王嬴政獻上一計:帝王平衡術!李斯師從荀子,荀子是儒家不用說,而李斯學的比較雜,有時候是法家,有時候是陰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