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秦賦》,面對劇情的蜜汁走向,我一口老血差點噴到手機屏幕上。
秦王嬴政還未親政,相國呂不韋和太后趙姬把持朝政,遲遲不讓秦王親政,急得秦王政團團轉。
這時候,客卿李斯為秦王嬴政獻上一計:帝王平衡術!李斯師從荀子,荀子是儒家不用說,而李斯學的比較雜,有時候是法家,有時候是陰陽家。
這陰陽家原本來源於黃老的道家,後來在戰國初期,出來個申不害,在韓國變法,用的是黃老學說裡的陰陽家,搞的就是平衡術,短期內韓國確實國力上升,可是不久韓國上層貴族就開始亂鬥,而且鬥爭激烈,韓國治理上一片混亂,申不害變法以失敗告終。
《大秦賦》裡,李斯把申不害陰陽家這一套帝王平衡術教給了秦王嬴政。
這秦王親政的最大阻礙是相國呂不韋和太后趙姬關係太好,趙姬什麼都聽呂不韋的,呂不韋大權獨攬不肯放。於是李斯建議放縱趙姬的面首嫪毐坐大,與呂不韋相抗,一來破壞相國和太后的同盟,二來讓嫪毐呂不韋相鬥,秦王坐收漁翁之利,達到削弱相國呂不韋實力的目的,以最後順利親政。
秦王嬴政和李斯、王綰、蒙恬等人籌劃的大網就是這玩意兒。放縱嫪毐過程中,煽風點火的是公子虞,公子虞是李斯派到嫪毐那裡臥底的,李斯背後是秦王嬴政,所以呂不韋抓公子虞時,公子虞大喊我是大王的人。
多說一句,這個公子虞演技太好了,我到現在都沒看出來,他到底是真臥底還是假臥底,他心向秦王,還是真心追隨嫪毐,看他奪驪山大營那段戲,還真有點以假亂真呢還。等著明天看下集怎麼演吧。
李斯這種籌劃本沒什麼錯,問題是種籌劃的根本是兵權啊。因為沒有拿到兵權,鷸蚌相爭,漁翁還是得不到利,因為漁翁沒有網,怎麼取鷸和蚌?兵權就是這網,有兵權在才有能力收網。
《大秦賦》裡,秦王和李斯蒙恬確實也想到了兵權問題,就是蒙恬父親蒙武手裡那五萬驪山大營的秦國銳士。李斯一直對這個不放心,而另一邊的蒙恬一直信誓旦旦:我老爹絕對靠得住,嫪毐奪不走這五萬兵權。秦王就傻傻相信了,說什麼賭一把,要把網收了。
結果,編劇瞎編的蜜汁劇情就出現了。蒙武兵權轉眼被嫪毐的人奪走了。
而另一邊,鹹陽城裡,秦王的部署也是一敗塗地,秦王宮馬上被攻破,公子扶蘇都快保不住了,秦王引為外援的秦國宗室被殺得人仰馬翻,敢情秦王和李斯在鹹陽城裡什麼兵權都沒拿到,就指望蒙武那五萬人,而蒙武又被公子虞制住了。
這劇情,太迷思了,秦王李斯王綰蒙恬籌劃了好幾年的大網之收網,就是個這?
當然,編劇,很熱血,下一集估計就是個力挽狂瀾了唄?就是要把宮鬥劇拍得像偶像劇那麼曲折唄?
可這秦王,賭得太大了也?要把整個秦國搭進去了。
歷史上,秦王收拾嫪毐,是親政以後,很容易就把嫪毐搞定了。當然,華陽太后的楚系出力較大,就是電視劇裡的昌平君和昌文君。其實歷史上,秦王早年宮鬥時,華陽太后是支持秦王嬴政的,而不是那個公子成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