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陳鄭禮 燒傷科醫生陳鄭禮
看了這個題目,有些朋友可能會以為:「傷口是不是不應該用藥膏?敞著晾乾最好!」
比如下面這段我在網上問診時和患者的對話:
有這個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其實不上藥是錯誤的,傷口需要使用藥膏。
為什麼傷口需要用藥膏?
換句話說:藥膏到底起了什麼作用?
很多人對此是有誤解的。
今天我給您專業地解釋一下。
很多醫生會這麼解釋,藥膏有兩個作用:促進生長和抗感染。
通俗地講就是:長皮和消炎。
說的沒有錯,但遺漏了重點。
藥膏最主要的角色是「溶劑」,也就是用來引流滲出液,把傷口上滲出來的水引導出來,是一個「中介」。
這麼說還是很難懂啊!
舉個例子您就明白了。
藥膏就像我們洗澡時使用的香皂一樣。
香皂起什麼作用呢?
廣告上說:潤膚、抗菌。
這些都是噱頭、賣點,不是香皂真正的作用。
回想一下:您買香皂的時候,可能滿懷希望,真的用下來,也只不過如此,沒有哪塊香皂是給人印象深刻的。
就是因為香皂的主要作用是一種溶劑,被揉搓後打出泡沫,皮膚上的油脂和汙垢溶解於其中,再被水流一起衝走,起到清潔皮膚的效果。
香皂是油脂和汙垢的溶劑,其他的成分只是點綴而已。
我們祖輩用一塊齷裡齷齪的臭肥皂,不也把下一代洗的乾乾淨淨,沒看哪個後代是渾身的爛瘡。
香皂就是一種溶劑、一個「中介」。
藥膏是什麼東西的溶劑呢?
藥膏是創面滲出液的溶劑!
用了藥膏以後,能幫助滲出的液體更快更充分地排出來。
那麼問題來了!
一、為什麼滲出液要靠藥膏作為溶劑呢?自己風乾不行嗎?
不行!
請看圖
可以看到傷口表面幹痂覆蓋,周圍紅腫明顯,底下還有膿液從邊緣漏出來。這是感染了!
那麼幹痂是怎麼形成的呢?大部分都是滲出液風乾後留下的固體物質。
有人認為:結痂是好事啊,痂皮一掉,傷口就好了。真的是如此嗎?
您說的這種情況只適合於比較淺的傷口。對於比較深的傷口,一旦表面結痂,下面再滲出的液體就捂在裡面出不來了,等到過幾天終於破出來的時候,就是膿液。
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還有一些面積比較大的傷口,滲出液根本來不及風乾,甚至會流淌下來,那麼感染的風險就更高了。
所以醫生需要使用紗布吸收滲液,即使滲出液再多,通過一層一層地加厚紗布,也能及時吸收。
二、那麼只包紗布不行嗎?
紗布也吸水,為啥需要藥膏這個溶劑呢?多一個中介有啥用?
相似的疑問,房產交易咱繞過中介不行嗎?
可以,但是會有問題!
什麼問題呢?還是看圖說話!
仔細看,這些紗布看似蓋住了傷口,但其實並沒有充分接觸創面。表面起起伏伏、高高低低,像堆放的桌椅,看著嚴嚴實實,然而真正接觸地面的面積並不大。
顯微鏡下的圖像是這樣的:
如果紗布無法真正接觸傷口,又怎麼能把水懸空吸起來呢?
所以,我們需要膏狀的藥物作為溶劑和中介,讓紗布嚴絲合縫地接觸到創面的每一處,幫助紗布充分吸水。
光用紗布的話,對滲出液的引流是不充分的,還容易粘連傷口。
這就是為什麼燙傷藥膏都是油油的、黏黏的,看著就想吐的那種性狀?
一是為了充分接觸創面,只有足夠軟,才能貼合的好;
二是為了保溼,傷口表面幹掉了以後,就無法溶解滲出液了。
保溼還有兩個很重要的好處:
一是防止黏連,紗布幹了以後會粘在傷口上,換藥時撕下來的感覺,只要經歷一次,就永遠不會忘記。
二是溼潤環境傷口不會因為乾燥而引起疼痛。
所以您如果不想受疼痛之苦的話,最好還是上點藥膏吧。
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總結一下:
傷口塗藥膏的作用是作為溶劑來引流滲出的液體,藥膏是創面滲出液和紗布之間的中介。
長皮、消炎、止痛是次要的效果。
傷口上了藥膏,最好配合紗布包紮,一天一次。
如果只上藥膏不包紮,就要一天塗多次,確保藥膏溼潤,才能起到引流的作用。
藥膏一旦幹了以後,會形成薄膜,只能起到一定的物理保護膜的作用,沒有辦法幫助引流滲出液,更不可能抗感染和促進生長。
塗藥膏要趁早,幹痂形成以後再塗,效果就差很多,因為很難滲透進去了。下面容易積膿,導致感染。
上海長海醫院 陳鄭禮 醫生
燒傷外科 副主任醫師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碩士;第二軍醫大學博士
擅長:感染傷口、燙傷用藥指導、燙傷疤痕修復、壓瘡、糖尿病足
閱讀原文
原標題:《傷口為什麼要塗藥膏?》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