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用自己的夫人宋美齡當翻譯有什麼好處?
宋美齡接受西方教育,習慣西方人的生活,蔣介石接受傳統東方教育,過的是地道東方人的生活。他們的生活起居習慣各不相同,但宋美齡能力求與夫君配合,而不產生幹擾,不僅親自照顧蔣介石的生活,且在對外交往中,提供諮詢與服務,可以說是真正的賢內助。
20世紀50年代前期,蔣介石身體健康,又特別重視「國際關係」。因此,一有外賓來訪,上至政府官員,下至新聞記者及傳教士,他都願接見,有時來訪者不過是二、三流人物,他也必見無疑。蔣介石自己也知道,臺灣在那種時候,真正重要的外賓,是很少會到這裡來的。
宋美齡的英文派上了大用場,蔣介石在官邸接見重要外賓時,宋美齡都親自做翻譯,但一般情況下她很少主動與他們直接交談,以避免幹擾蔣介石。
不僅外語有了用武之地,宋美齡還幫蔣介石做了大量「聯絡感情」的工作。例如:曾任過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雷德福夫婦每次訪臺,宋美齡都會請官邸裁縫為雷德福夫人做幾件漂亮的旗袍,送上一幅自己的得意畫作。事後證明,雷德福是歷任主席中與臺灣關係最為密切的。
只要有蔣介石出場的外事活動和外出視察,總有宋美齡陪伴。在蔣介石接見外賓時,她是夫人,是助手,同時又是翻譯。在蔣介石的浙江官話和英語之間, 她是最合適的翻譯;在蔣介石向外賓發表見解時,她是蔣介石思想和觀點的最好解釋者;在蔣介石宴請外賓時,她精通西方禮節,並注意和東方文化相結合,是名實相符的女主人。
但據蔣介石的秘書說:宋美齡的中文底子還是較差的。1952年4月,美國的國際新聞社曾幾次派記者想單獨採訪蔣介石,因被認為重要性不高被擋駕,結果記者透過宋美齡的門路,獲得蔣介石的接見。
該社駐日記者與宋美齡見面,提出若干問題,請蔣介石答覆,這些問題需要譯成中文,秘書忙不過來,宋美齡過來幫忙,結果由於中文底子較差,有時誤會了蔣介石的原意。當時,秘書一是礙於「第一夫人」的面子,二是錯誤之處並非大事,所以沒有給宋美齡提出來。
但總的來說,宋美齡在這一時期和蔣介石的秘書配合默契,幫助做了許多翻譯工作。1953年尼克森訪臺後,有大量談話記錄需要翻譯和核對,為了保證翻譯能準確表達蔣介石的原意,宋美齡做了不少工作。
蔣介石當年的秘書說:
夫人叫去,要我幫她校對蔣、尼談話記錄,先是她念我看,她倦了則改由我念她看。弄到三點鐘,她上山去參加三中全會,我則又從頭到尾,把改過的再看了一遍。
11月17日,蔣公要我將蔣、尼談話記錄抄兩份,分送陳誠及周至柔,我忽然想起其中一段曾為雪公(王世傑,字雪艇,時任「總統府」秘書長,但此時已不為蔣信任)改過,卻未向蔣公報告,但向夫人說過,又恐夫人不記得。乃即刻請見夫人求助,夫人很爽快,一口答允,但囑我切不可提雪公之名,以後不能欺矇長官,必須實情實報。她也了解忙中有錯,亦以為蔣公已經看過,這一次她可以負起修改的責任。事實上,如果這一次雪公不出事,我也不會看得如此嚴重的,幸虧夫人對我的工作,印象極佳,才願為我解圍,我後來又上去謝了她一次。
11月22日,中午蔣公找我,要我將蔣、尼談話記錄裝訂成冊,依夫人所改的全部修正。下午又為李承晚來時可能與蔣公發布的聯合聲明,忙了一陣。蔣公在中文稿上改了,我譯成英文。夫人看過後,用英文改了,我譯成中文,呈蔣公核閱。如此反覆數次,跑得不亦樂乎。夫人比較細心,亦懂外國人心理,但如遇到中文,還是要我向蔣公報核。幾次反覆之後,夫人還是對聯合聲明中的改動不大讚成。
用宋美齡這樣的夫人做翻譯有兩大好處,其一,內容可以高度保密;其二,使對方有賓至如歸的感受,促進了彼此之間的融洽。
這個「翻譯」是無處不在的,據秘書說,蔣介石看電影,遇到外國片子,只要夫人在場,多半是由她任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