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作為近代中國的重要政治人物,其妻宋美齡也是民國時期備受矚目的名媛。兩人自1927年成婚後,其婚姻生活不僅在當時一直到現在也是坊間議論的熱點話題。究竟兩人是出於政治利益的聯姻還是情投意合的愛情,可以從蔣介石對宋美齡的稱呼中窺見一斑。
1922年35歲的蔣介石初遇22歲的宋美齡,他自稱對宋一見鍾情,「第一次遇見宋女士時,即發生此為餘理想中之佳偶之感想」,在其後的歲月裡,蔣介石開始對宋美齡展開愛情攻勢,終於在1927年抱得美人歸。下圖是當時兩人的結婚照,在當時蔣宋二人的聯姻可謂是轟動民國社會各界。
在各類影視劇中,觀眾們可以看到蔣宋兩人常常用「達令(Darling)稱呼對方,但歷史上蔣介石是真的這樣稱呼的嗎?
以名相稱是戀人間的常態,蔣介石與宋美齡之間也不例外。1926年7月2日,這樣一段文字出現在蔣的日記當中:「美齡將回滬,心甚至依依。」字雖不多,但其中的綿綿情意卻表露無遺。除了美齡外,蔣介石也常常用梅林指代宋,1927年5月28日,蔣寫下,「水聲潺潺,令人心靜,風景平平也。……終日想念梅林不置也。」梅林是美齡的諧音,這樣稱呼宋或許是蔣與宋兩人戀愛間甜蜜的小情趣。除了這兩個稱呼外,蔣介石還有更為親暱、特別,不足與外人道的稱呼。
「晚,與三弟敘談,情意綿綿,相憐相愛。惟此稍得人生之樂也。」若是外人看到這句話,可能會對其中的三弟感到疑惑,三弟是何許人也?其實三弟並不是別人,正是宋美齡。這是當時宋美齡答應了蔣介石的追求,蔣介石從溪口趕到上海與宋美齡見面,寫下的當時的心情。三指的是宋美齡在宋氏姐妹中排行老三,而為什麼會稱其為「弟」,應該是蔣的小心思,寫日記是蔣介石從年少到老年一直都有的習慣,而且當他登上權力的巔峰時,他已明了自己的日記最終會被後人閱讀乃至研究。所以他故意在日記中將宋稱為弟,是對宋一種特殊的親暱,而且在後人讀時亦使人猜不透他的心思,可見蔣對宋的確有著別樣的感情。
此為蔣介石日記原稿,現藏於美國史丹福大學。
1927年12月1日,蔣宋二人終於邁入婚姻殿堂,蔣介石對宋美齡的稱呼也升了級,將其稱為「愛妻」、「餘愛」。而在婚禮當天,蔣介石看到身著嫁衣,即將成為自己的妻子的宋美齡時,他對其愛意在當天的日記中也表露無疑。「四時到大華禮堂,行正式婚禮。見餘愛姍姍而出,如雲飄霞落,平生未有之愛情,於此一時間並現,不置餘身置何處矣。」
其後,在蔣宋48年的婚姻生活裡,蔣在日記中多以吾妻,愛妻等稱呼宋,也有一些時刻蔣也以夫人稱之,而這其中往往帶有欽佩和感激之意。特別是在國民黨政權崩潰之時,蔣介石不得不潰逃至臺灣,而昔日的國民黨高管政客紛紛攜大量錢財藉機到美國,孔祥熙、宋子文等乾脆滯留不歸,在美做「寓公」而不願為國民黨政權殉葬,而美國也於當時宣布了棄蔣政策,而此時的宋美齡卻未曾拋棄蔣,選擇了從美國來到臺灣陪在蔣介石的身邊。這對當時眾叛親離的蔣介石而言可謂是莫大的支持。
「夫人回國,對國家發生之影響,在此大陸淪陷、革命絕望,國家危亡、岌岌不保之際,有勢有錢者唯恐逃避之無方,而夫人竟在此危急之秋,毅然返國來共患難。……而其意義實不亞於西安赴難也。」可見蔣對宋能夠回到自己身邊的感激之情。此後宋美齡也一直陪伴著蔣的晚年歲月。
蔣宋二人的顯赫地位與家世背景使得兩人的婚姻在大眾看來絕對不是一幢普通的婚姻。雖然當時蔣介石在接受記者訪問時曾特別澄清:「希諸君注意此次婚約絕無政治關係」,宋美齡在受訪時也曾強調過二人婚姻之單純。但在外人看來也有可能是兩人的藉口。但是即使蔣宋二人的婚姻有蒙上政治色彩,但兩人在這48年的婚姻生活裡還是應該對彼此付出了真心,也真正做到了攜手相伴到老。不論政治功過,這樣看來蔣宋也稱得上是民國時期的一對恩愛眷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