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弟弟的升學經歷是個傳奇。從中考、高考到大學專業,冥冥之中似有神助。
他中考那會,正好遇上發發燒。三十八九的體溫,整個人都暈乎乎的。他平時成績一般,想要考上區裡的公立高中,挺勉強。
那時候我們都為他捏了一把汗,怕他沒學上了,家裡的條件不允許支付高額擇校費。
沒想到成績出來後,他考得還挺好的,超了分數線十幾分。
在街上遇到他的數學老師,碰面就問他上哪所職校。
「我考上高中了。」老弟開心地說,「超了十幾分。」
「這麼好?」老師驚呼,說超出他平時的水平。
上了高中,他成績依舊不好,徘徊在班級中下水平。他上的高中是區裡公立中學中最差的一所,他所在的班級也十分普通。家裡可沒錢給他補習,於是就這麼混到了高三。
偏偏高三上學期期末時,他和同學打籃球,把手摔斷了。去醫院接骨,醫生說:「嚯,你小子手臂還挺長。」
所幸摔斷的是左手,他的右手還能寫字。不過鑑於他的情況,學習效率肯定是降下來了。
對於高三學子來說,時間就是金錢,老弟因為斷手的事,浪費了不少時間,而且他還在家裡休養了個把月。
高考前半個月,學校組織自主複習,他在學校待不住了,跑回家。媽媽打電話來告訴我,他在家裡淨玩電腦,也不複習,把大人急死了。
老爸放話說,考不上本科就去打工,三本讀了沒意思,學費錢他掙不回來。
我打電話和他聊:「這個節骨眼你跑回家幹什麼?怎麼不在學校好好複習?你已經浪費了很多時間了,還敢在家玩遊戲。」
「不是啊,姐,」他說,「我在學校待煩了,回來透透氣。反正現在看書也看不進去,不如讓我放鬆放鬆。」
我口頭督促著他,但天高皇帝遠的,也管不了他。而且父母已悄悄商議,這次高考乾脆讓他歷練下算了,沒指望他考得怎麼樣,反正可以復讀。
於是除了媽媽每天口頭上嘮叨他幾句,讓他好好學習,也沒人把他怎麼樣。
高考前不久,他老師建議說:「你要不先休學,明年再參加高考?你情況比較特殊,休學明年考的話,就還是應屆生。」
弟弟卻死活不同意,說都到這個點上了,怎麼也得進下考場才行。家裡人尊重他的選擇,讓他進了考場。
對於這次高考,我們都不甚在意。但結果卻讓人出乎意料。
他居然考得不錯,當然這是相對於他們班而言。當時他們班級裡有兩個男生上了本科線,他是其中一個,還超了十幾分。
對於他來說,這樣的成績已屬良好了。
但在報志願時,卻犯了難。他只超了十幾分,根本沒什麼大學挑。又因為是文科生,競爭異常激烈。最後,他交了志願表,卻一個也沒錄上。
倒是有三本大學打電話說可以錄取,不過老弟一聽到學費就直搖頭。
「太貴了,」他說,「我還不如去復讀呢。」
於是他就去復讀了。一年後又再次高考。
這次,他依舊超常發揮,考了500多,比他們班上大多數同學都要好。他們班平時考試排在前面的同學,這次很多都落在了他的後面。
「真看不出來啊,」他的老師感慨,「你居然能考出這樣的成績。」
這次挑學校依舊難挑,不過比去年好了很多。最後,他接到了江蘇一所二本B類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家裡人心裡放下了塊大石頭。他終於有書讀了。
然而,沒等大家高興多久,一看錄取專業,頓時又都傻眼了。只見上面寫著:化工與製藥。
問題是,我弟是個文科生。
不過他還是毅然決然顧踏上徵程,選擇在這所學校就讀。就像他當年第一次高考時一樣。
既然考上了,那就去讀。還沒踏進門就放棄,不是他的作風。
媽媽送他去報導的時候,直呼江南土地平曠,一眼無垠,不像華南或西南地區,蜿蜒起伏高低不平。
「哎呀,他室友都好高啊,又壯!」媽媽對我說, 「都是江南這邊的,一個江蘇,一個浙江,一個安徽,一米七八的個,你弟又瘦又小,夾在中間,跟個雞崽似的。」
「啊這……不是說江南人嬌小嗎,怎麼會這樣?」我說,「不過也好,讓他相形見絀,自卑自卑,多吃點飯好長個兒。」
我嘲笑他:「你高中躲數理化躲了三年,最後還是沒能逃脫它們的魔爪,大學還得學四年。」
他每每朝我哭喪個臉:「就是啊。姐姐啊,你知道嗎,他們那些江蘇浙江的,高中就把大學數學學了,他們現在管高數叫高中數學。學起來就不怎麼費力。我就不行了,我聽都聽不懂啊。」
「那就讓你室友教你啊。「我說。
即使有室友幫他,他期末也掛了高數。不過神奇的事,他只掛了這一科,其他的居然都過了。
要知道,他前身可是個文科生,還是個成績不怎麼好的文科生。而且,他所在的大學,雖然只是個民辦二本,但卻掛了雙一流985的名字作為前綴,學校有那大學來的老師上課,老師整體也挺嚴的,輔導員對他們抓得也緊。
當然,他的大學生活不只有苦逼,他說室友養了一隻貓,讓大家起名,他說不如叫「薛丁格」吧;他們部門過節的時候幫食堂包餃子,同學太胖了要踩兩張桌子;班裡女生為了躲避檢查,將寵物偷偷交給男生寄存。
南京下雪的時候,他給我發來照片:「天氣真暖和。」
他說原本大家都沒注意到,不知是誰吼了一嗓子,大家都湧到窗戶邊看雪,紛紛揚揚的大雪灑落人間,他在雪中行走,留下一串腳印。
「堆雪人沒有?」我問他,十分羨慕雪景,畢竟我從未見過漫天大雪、天地銀裝素裹。
「有。」他說,「就是太冷了。」
原本我對他的專業不甚在意,但今年,疫情突發,我琢磨起他的專業來:化工與製藥。不正好撞熱點上了嗎?
媽媽說:「什麼呀,他要是今年畢業,那這個專業肯定好,可他才大一。」
「可這方面的人才肯定是有需求的嘛。」我說,「雖然他現在還不算個人才,不過這專業的就業前景應該還不錯。」
這學期因為疫情,他沒能回去,在家上了半年網課,水了半年,嚷嚷著想念學校的夥食、相信學校免費續杯的飲料。我問他:「你這學期這麼水,掛科沒?高數補考過了沒?」
「我可沒掛,」他說,「高數我也過了。」
這下輪到我驚奇了。
「不過,」他補充道,「我四級沒過,就差幾分!」
暑假的時候,他轉發了一個有關禁毒的宣傳推送,我看他截圖下來的朋友圈,他的同學們的宣傳標語都很一般,而他寫的卻是:
「當人民仍然在討論大麻是否可以合法化,當人們仍然在討論因吸毒被抓的明星們能否復出時,誰來關心那些緝毒英雄,他們殉職後能否有第二次生命?」
文案一瞬間擊中了我。
如果這是他原創的,那我覺得,他真有天賦。
縱觀他的升學歷程,有時我真想問,是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助?
當我們都以為他要與高中無緣時,他考上了;當我們想著怎樣安慰大概率高考失利後的他時,他考出了好成績;當我們為他的專業和出路擔憂時,突發的局勢讓他的專業成為一個明智之選。
這可以說是好運了,在人生大事的抉擇上,他似乎一直抽中了上上籤。
這樣的機運讓我羨慕,然而更讓我羨慕與感動的,是他的心態。
有機會,就一定要試,一定要闖。若沒有自己親自試驗一番,那麼再好的理由,也不能將他勸退。
我想,正是這種對人生正面積極的態度,成為了他機運的源泉。
他的經歷細說起來,算不上驚豔。畢竟中國有千千萬萬的考生,比他考得好的不勝枚舉。
但於他而言,這一路走得,卻是有驚無險。
他的經歷,也告訴我,有時候,年似不完美的經歷,自有其玄機。人永遠無法參透命運,那麼不如直面它。
上天沒有給我最好的,那我就努力經營我的人生,把它變成最好的。
要是弟弟陷入與他人的比較之中,那麼他可能永遠無法如此樂觀,也可能壓根在一次次關鍵時刻超常發揮。
掌握自己能控制的,做好自己能做的,接受自己不能改變的。心煩時就休息,累了就放鬆,該嘗試時就努力。擁有自己的獨立判斷能力,把握自己的人生。或許,這是我從老弟身上,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
或許,那些所謂的好運,不過是恰到好處的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