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黃岡人會吃,最會吃的,莫過了麻城人了。
來麻城,不吃肉糕,就不算真正的到個麻城。因為麻城肉糕是地方的傳統菜,非常營養好吃,老少皆宜,人人喜愛,很多人都是為了吃肉糕而慕名前來的。
麻城肉糕有三種吃法:一種,是上蒸籠,碼得高高的蒸,專門用作宴席待客。
二種,紅燒肉糕,做法同紅燒肉一樣的流程。
三種,滲湯,或者煮火鍋吃。
製作肉糕用的豬肉,大多是人們自養的。而黃岡品種的本地豬,也算是豬肉中的極品,肉質細膩,肥膘薄瘦肉多而紋理細,口感香嫩滑不油膩。這種豬以前都是家庭圈養或牽繩放養,大約要養1年到1年半才能出欄,專供自己家用和過年過節開葷。麻城肉糕製作的主要原材料是魚,肉,苕粉,鹽,加工精心蒸製而成。
麻城是無肉糕不成席,麻城土生土長的人,沒人不喜歡吃肉糕,從依依呀呀學語,跌跌撞撞學步的小兒到80歲只剩牙床的老人,都喜愛吃肉糕。去喝酒的人,若是哪家老人沒有到場,主人便會打包一塊肉糕,帶給老人吃,否則,被認為主家不懂事。
麻城肉糕席的第一道菜是洋菜,這是一道狠菜,油膩好吃到上席碗兒底朝天。第二道菜便是肉糕,堆塔式的硬菜,直吃到湯都不剩。第三道菜的魚丸子,團團圓圓,湯湯水水,好吃到忘了放碗筷。接著上席的是垂魚(魚面),雞鴨魚肉,青娃,烏龜,鱔魚,紅燒,幹炒,清蒸,油炸,各種手法的烹飪,把廚師累得團團轉,末了,只等主人封利拾(紅包)。
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習俗傳統,黃岡是咱的老家,記住家鄉的味道,哪怕在天涯海角也有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