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抄襲標準應當從嚴

2020-12-14 科學網

 

四川大學近期發布《關於學位(畢業)論文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理辦法(試行)》,規定在校博士、碩士和本科生學位(畢業)論文中,只要引用超過200字而不註明出處, 就算作者「剽竊」。

 

該《辦法》定義論文抄襲為「把他人具有著作權的內容原封不動或雖改變形式但未改變內在本質,而在本人的論文中據為己有或採用他人成果時不註明出處的行為」,規定構成抄襲的行為還有:

 

原文複製或通過改變詞語順序超過本人論文的15%;將文獻直接翻譯或在其中改變字詞順序等用於自己的論文中且字數超過論文的15%;照搬他人論文中的實驗結果及分析沒有說明借鑑來源等等。

 

如此明確而嚴格地界定論文抄襲的標準,是推動「研究」不斷向其本義靠攏、進而從制度和文化的源頭著手提升學術群體創新能力的關鍵步驟。

 

將中國高等教育定位為平民式的職業教育,還是精英式的學術研究教育,在當前仍面臨較大爭議。在筆者看來,只有兩者同時存在且明確分工,才能同時滿足社會應用型、研究型人才的緊迫需求。其中,作為未來學術界主體的「研究型」大學生、研究生,其科研產出水平首先取決於他們的學術規範水平。

 

誰都知道,創新性——或者更嚴格意義上的獨創性——是一項科研成果全部生命力之所在。如果我們舉國倚重的學者們,早在入行之前或之初的求學實習階段,就慣於信手移前人之花接自己之木,怎能指望他會在高度國際化的科研活動中不等不靠、拼命爭搶那僅有的第一名?

 

因此,我們應為川大嚴格界定論文抄襲而叫好!唯願這樣嚴格的界定標準和處理辦法,早日推廣到所有高校乃至整個科技界、學術圈!(孫琛輝)

 

《科學時報》 (2010-4-20 B1 大學周刊)

相關焦點

  • 媒體評論文抄襲「隻字不差」:必須從嚴處罰,剝奪其不當獲利
    媒體評論文抄襲「隻字不差」:必須從嚴處罰,剝奪其不當獲利 西南財經大學再曝學術不端行為,該校經濟學院畢業生馬龍在2009年5月至7月期間發表的5篇期刊論文中,有兩篇涉嫌對他人公開發表論文全文抄襲。
  • 論文抄襲的認定標準不能「縹緲不定」
    (《中國青年報》4月3日)之所以碰壁,是因為僅僅憑藉「查重報告」,還判定不了「論文抄襲」。客觀而論,「複製比」居高不下,的確是很多「抄襲論文」的一大表徵,如今很多作假論文浮出水面,就是因為過不了「查重」這一關。但還應看到,查重檢測本身也存在客觀不足。
  • 何為論文抄襲應有科學標準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近日有廣西財經學院法學院教師向中國之聲反映,法學院院長雷某正高職稱的九篇論文和一篇專著,經知網檢測,重複率有的在30%,有的甚至高達94%,而該校學術委員會認定所有論文都「不涉及抄襲」(1月24日中國新聞網)。
  • 論文抄襲在法律層面有無認定標準?涉及哪些法律責任?
    某知名藝人因「學位論文事件」陷入輿論風波。這引發了社會公眾對相關問題的法律思考:論文抄襲在法律層面有無認定標準?論文抄襲都涉及哪些法律責任?審判實務中,認定「低級抄襲」較為容易,可通過比對重合內容的比例數據進行一般判斷。而認定「高級抄襲」難度相對較高,在判斷是否構成著作權侵權時需要考慮的認定標準有:相似部分是否具有獨創性、是否使用了他人思想表達形式的主要部分或實質性部分、相似部分在作品中的篇幅比例和重要程度以及相關公眾對作品的整體認知等。
  • 時評:何為論文抄襲應有科學標準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近日有廣西財經學院法學院教師向中國之聲反映,法學院院長雷某正高職稱的九篇論文和一篇專著,經知網檢測,重複率有的在30%,有的甚至高達94%,而該校學術委員會認定所有論文都「不涉及抄襲」(1月24日中國新聞網)。
  • 評判論文是否抄襲,關鍵要有統一標準
    中國海洋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辦公室認為,侯懷霞博士學位論文不足以構成輕度抄襲;上海政法學院認為侯懷霞的期刊文章不構成學術不端行為。(4月3日《中國青年報》)在論文是否涉嫌抄襲缺少全社會相對認可、或是權威統一的評判標準前,學術界對認定結果存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也在情理之中。
  • 【論文寫作】論文寫作怎麼避免抄襲,論文抄襲是如何定義的?
    畢業論文是每個大學生都需要經歷的事,論文查重檢測也成為了畢業生論文定稿的重要程序,並且如今各大院校對論文查重的要求也非常嚴格的。
  • 畢業論文抄襲界定詳細標準出來了!
    如果在學校檢測的範圍內就通過檢測,如果沒有通過就要返回重新寫論文,如果畢業論文延期的話就會影響畢業。和學位證書等。      論文檢測的抄襲率多少算過了?學校具體的規定是怎麼樣的了?下面給大家介紹下。       對於論文的抄襲率要求,很多學校也是不一樣的。
  • 要防止學位論文抄襲 校方導師需嚴格把關
    有人在帖子中寫道:「他的抄襲是對東財碩士教育的褻瀆,是對所有認真寫畢業論文東財學子的褻瀆,在這樣艱難的時刻,我們沒有別的辦法,只有積極地面對,考驗我們學校危機公關的時候到了,希望校方不要諱疾忌醫,刻意迴避!」也有人感嘆:「看來今年我們的論文註定要從嚴了。大家趕快加油寫吧。」     還有取名為「天涯的代價」的網友提出了「建議東財圖書館引進碩士博士論文類比資料庫」的建議。
  • 嚴查論文抄襲、剽竊-學位論文須過版權關
    《辦法》要求,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利用抽檢信息平臺對抽檢論文進行抄襲、剽竊、偽造、篡改、買賣、代寫等學術不端行為的檢測,經查實構成學術不端的,應依法撤銷已授予學位,並註銷學位證書。  一般而言,為監督、避免學術造假,高校會對畢業論文進行查重,對查重率的限定也越來越嚴格。但由於查重軟體的比對原理存在局限,這類技術手段查重結果通常只能作為一個參考指標。符合查重率標準,並不意味著沒有。
  • 各大高校從嚴檢查本科生論文
    從嚴檢查本科生論文5月6日,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教務處發布《關於做好2019屆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查重檢測工作的通知》顯示,本屆畢業設計(論文)查重檢測將增加大學生論文(含本屆)對比庫,凡發現同系、同校學生互相抄襲的,教務處將啟動調查程序,情況屬實的從嚴處理。
  • 學術論文抄襲什麼後果
    學術論文抄襲什麼後果論文寫作時常讓很多人為之煩惱,論文寫作是可以引用他人文獻成果的,當作者覺得沒得寫的時候,引用的篇幅和比例很容易超標,學術論文抄襲什麼後果?首先我們要清楚抄襲的標準是什麼,在合理範圍內的引用是不算超標的,也就不算抄襲。一般學術論文最基本的重複率標準是不超過30%,這個標準並不算嚴格,如果是寫作發表高級別學術論文,要求就會嚴格不少,要求不超過15%甚至10%,因此是否構成抄襲,首先要看重複率標準,一旦超過這個標準就有被認定為抄襲的可能了。
  • 抄襲怎麼認定,會有什麼後果?論文抄襲的法律問題,你想知道的都在...
    No.1如何認定論文涉嫌抄襲論文抄襲亦稱論文剽竊,《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關於如何認定抄襲行為給某某市版權局的答覆》(權司[1999]第6號)中將「抄襲」定義為「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發表」。
  • 誰來判定論文抄襲?
    事實上,不只是姚洪軍,那些參與評議的專家,也面臨難題:知網查重存在誤差,人工評議不被信任,學術抄襲沒有統一標準……面對這份「抄襲」鑑定,他們也在思考:當學術抄襲被討論至鋪天蓋地時,什麼才是最準確的評價標準?抄襲與否的邊界到底在哪兒?
  • 論文查重為什麼會被算抄襲?
    為了避免因為論文的原因無法如期畢業,許多同學再將論文撰寫完成之後,都會提前去相關的論文查重系統中對自己的論文進行查重,那麼關於論文查重究竟達到多少的分值才會被論文查重系統算作抄襲呢?
  • 洪真英論文抄襲風波後續,本尊回應認定標準不同,將返還碩博學位
    近日網上曝光了洪真英疑似論文抄襲,爆料人指出洪真英碩士論文抄襲率高達74%,並且曬出相關檢測結果用來證明。網友看到這一消息紛紛震驚了,如此一來洪真英的碩士學位豈不是存在造假。網上輿論愈演愈烈,更多的聲音湧現出來,一位朝鮮大學前教授也出來發聲。根據他的透露,洪真英論文抄襲率遠不止74%,而是要達到99.9%。
  • 學術論文涉抄襲被撤銷博士學位 博士狀告母校勝訴
    阿偉不服提起上訴,廣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終審後,判決撤銷學校已作出的撤銷阿偉博士學位的決定,二審法院指出,學校撤銷阿偉博士學位事實尚未查清,程序嚴重違法,為此應予撤銷,但鑑於阿偉有學術論文抄襲行為,學校應當依法進行查處。
  • 教授被指「從講師一路抄襲到教授」 自辯稱當年論文標準不同
    另有1篇未註明參考文獻但內容幾乎照搬另一論文。張世友接受中國青年報採訪時表示,舉報者所言「本身好多就是子虛烏有」。他同時認為,被舉報的論文多發表於2005年之前,「至於構不構成所謂的學術抄襲、學術不端,真是十年前的標準不一樣。」「當抄襲成為一種習慣,當抄襲可以輕鬆評上教授,成為人才,中國還有人安心、潛心做學術,搞研究嗎?」網帖提出的質疑引起了不少網友共鳴。
  • 嚴查論文抄襲把好畢業出口關
    論文查重也被稱為論文檢測,主要是指查詢論文內容的重複率,目的在於應對學位論文學術不端和學術論文抄襲複製。論文檢測查重率,即論文查重字數佔總字數的百分比。 還有一部分已經畢業了的人,因為論文抽檢,被抽上要再次查重。 已經碩士畢業的劉山(化名),因為所在地方的教育廳抽查學位論文,學院抽到了他,「只能抽空填了各種表,委託學弟幫忙找導師籤字」。
  • 為什麼要進行論文抄襲率檢測?
    高校學生或者學術科研工作者,對論文抄襲率檢測應該並不陌生,無論是職稱論文還是畢業論文以及學術論文,在提交給學校或者發表之前,要求一定要通過查重檢測,只有這樣才能符合原創標準,這樣做的目的也有效地避免了論文抄襲的現象,有效避免大量引用文獻內容的論文,淨化了學術環境,杜絕克學術不端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