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 肖紅軍: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反思與超越

2021-02-24 管理世界雜誌

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

反思與超越

作者:

肖紅軍(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文章刊發:《管理世界》2020年第5期

摘要: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試圖破解企業與社會關係中商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相互衝突的難題,受到許多世界一流企業的青睞與推崇,但這一範式固有的理論缺陷和經常出現的實踐困境也招致了諸多質疑和批判,因此有必要重新對這一範式進行深刻認知與反思。本文從企業社會責任動態演化的縱貫序列中審視、認知和定位共享價值本質,認為其是經過進化的高階企業社責任即CSR3.5,並從邏輯緣起、邏輯中介和邏輯歸宿3個連續的邏輯片段對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生成邏輯鏈條進行解構,抽象出「搜尋—嵌入—衡量」的運作邏輯和核心過程。在此基礎上,識別出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在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多重隱憂,包括企業價值本位引致本源性的精緻利己主義、實質性的市場邏輯主導、潛在的脫倫理化傾向,過度工具理性催生合法性悖論與衝突再現的風險、「手段—目的」鏈斷裂的風險、衡量失敗與內生偽共享的風險,議題嵌入模式可能引發議題錯位、局部嵌入、責任脫耦的現象。最後,本文提出全面超越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CSR4.0,即共益均衡型企業社會責任範式,要求企業與社會關係定位由共享價值式轉向共生共益式,企業社會責任認知由單一視角界定轉向理念維度、行為維度、內容維度、制度維度的四維建構,企業組織形態假設由純粹經濟組織轉向具有均衡型企業使命、多重製度邏輯融合共生的共益企業,社會責任實現方式由議題嵌入模式轉向社會責任根植模式與議題嵌入模式的高階耦合。

關鍵詞:共享價值  企業社會責任  社會問題  共益企業

作為一個超越傳統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新概念,「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CSV)摒棄權衡取捨觀(Trade-offs),將社會問題視為和轉化成企業的商業機會,力求在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同時增進社會價值創造,從而試圖破解企業與社會關係中商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相互衝突的難題(Porter and Kramer,2011)。共享價值概念一經提出,就迅速成為企業界和管理學領域炙手可熱的「時髦詞」,GE、雀巢、思科、可口可樂等一批跨國公司對共享價值範式趨之若鶩,成為共享價值範式的積極支持者和踐行者。然而,一方面,共享價值範式的固有理論缺陷飽受詬病,招致諸多管理學者的質疑甚至批判。另一方面,共享價值範式在實踐中也遭遇到多種挑戰,一些踐行共享價值範式的企業出現「雙重價值失靈」現象,與共享價值所追求的企業與社會「共益」目標偏離甚遠,呈現出「強調共享價值,價值卻消失了」(Aakhus and Bzdak,2012)的「價值悖論」。

從已有對共享價值範式的審視和矯正研究來看,至少存在4個方面的不足:一是缺乏對共享價值範式的歷史與現實定位進行科學界定,尤其是對共享價值範式在企業社會責任演化中的歷史方位與現實階段缺乏合理認知;二是對共享價值範式隱性的生成邏輯和顯性的運作邏輯缺乏系統解構,由此造成對共享價值範式的反思不夠全面且欠缺深度;三是對共享價值範式的批判聚焦於概念創新程度、緣起理論缺陷和道德支柱缺失,缺乏關注共享價值範式在實踐操作方式上的缺陷;四是對共享價值範式的矯正和完善停留於簡單「修補」,缺乏從本源上和深層邏輯上探尋破解共享價值範式多重缺陷的解決方案。鑑於此,有必要對共享價值範式進行重新審視與深化研究。

本文在綜合分析共享價值範式、企業社會責任已有研究成果基礎上,對共享價值範式進行更加全面系統、更多深層邏輯的反思,提出超越共享價值範式的新的企業社會責任範式。首先,對共享價值與企業社會責任關係的爭論進行了梳理,並基於企業社會責任的時序演化對共享價值本質進行再定位。其次,對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生成邏輯和運作邏輯進行了解構,回答了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為什麼會產生、如何形成、生成結果是什麼以及如何運作。第三,對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在實踐中可能出現的隱憂進行識別,形成對這一範式的全面、深刻反思。最後,從本源上和深層邏輯上探尋破解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多重缺陷的解決方案,提出全新的企業社會責任範式CSR4.0,實現對其的實質性系統超越。

本文獲得6個方面的主要結論:

第一,共享價值是企業社會責任理念認知與實現方式演化的結果,屬於經過進化的「新型企業社會責任」,是一種高階的企業社會責任範式,可以在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即CSR3.0的基礎上將其定位為CSR3.5,而不是對企業社會責任本身的替代。

第二,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生成依循「提出問題—解釋問題—解決問題」基本邏輯,形成「社會化背景下商業的合法性與可持續性受到威脅→重建商業的合法性與可持續性→重新定義企業與社會關係→傳統企業社會責任的取捨解決方案具有重大缺陷→探尋商業與社會相互促進的更優解決方案→建立社會問題和社會需要與商業機會的連結→解決社會問題和社會需要嵌入企業核心業務→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總量的增加→企業競爭力提升與社會進步的同時實現→共享價值」的完整邏輯鏈。

第三,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運作邏輯可以抽象為「搜尋—嵌入—衡量」的核心過程,它承襲了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對「共贏情境」社會問題的識別思路,並採用議題嵌入模式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強調社會價值與企業收益關聯整合的衡量方法。

第四,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在實踐中呈現出多重隱憂,包括企業價值本位引致本源性的精緻利己主義、實質性的市場邏輯主導、潛在的脫倫理化傾向,從而難以真正破解長期困擾企業與社會的「弗裡德曼魔咒」;過度工具理性催生合法性悖論與衝突再現的風險、「手段-目的」鏈斷裂的風險、衡量失敗與內生偽共享的風險,結果是社會價值與企業價值的雙重失靈情形可能發生;議題嵌入模式可能發生議題錯位、局部嵌入、責任脫耦現象,進而導致多種社會脫嵌現象重複出現,形成「嵌入悖論」。

第五,對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完善、創新和超越不能只是簡單地「修補」,而應當從本源上和深層邏輯上探尋破解這一範式多重缺陷的解決方案,進而在基本假設、核心邏輯、實現方式和價值結果上實現對其的實質性系統超越,最終由CSR3.5轉型為CSR4.0,即共益均衡型企業社會責任範式。

第六,CSR4.0在實踐廣度、深度、精度、強度、信度、效度上全面超越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要求企業與社會關係定位由共享價值式轉向共生共益式,企業社會責任認知由單一內容視角界定轉向理念、行為、內容、制度的四維建構,企業組織形態假設由純粹經濟組織轉向為具有均衡型企業使命、多重製度邏輯融合共生的共益企業,社會責任實現方式由議題嵌入模式轉向社會責任根植模式與議題嵌入模式的高階耦合。

本文的邊際貢獻主要體現在5個方面:

第一,從企業社會責任動態演化的縱貫序列中審視、認知和定位共享價值本質,將其看作是CSR1.0(「無關利潤」和「不求回報」的企業自願行為)、CSR2.0(與企業財務績效鬆散聯繫、模糊聯繫、間接聯繫的社會壓力回應、社會風險防範和利益相關方管理行為)和CSR3.0(與企業商業戰略和企業競爭力直接緊密耦合的戰略性行為)的進一步進化,本質上是一種高階的企業社會責任範式即CSR3.5,從而走出共享價值與企業社會責任關係的「替代論」、「從屬論」和「交叉論」爭論。

第二,從生成邏輯視角對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產生機理進行解構,將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生成邏輯分解為邏輯緣起、邏輯中介和邏輯歸宿3個連續的邏輯片段,從而能夠更加本源、更加連貫、更加清晰、更加深刻地認識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

第三,對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CSR3.5)與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CSR3.0)的差異性進行識別,並歸結為前者相對後者的術語概念進化、價值內涵進化、價值創造進化和企業目的進化,而以往的研究往往只強調二者之間的相同之處(Liel,2016),缺乏對它們區別度的關注。

第四,從企業目的、理性哲學、實現方式對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固有缺陷與實踐困境進行更加系統、更加深入地剖解,將對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已有批判多維化、邏輯化、結構化、層次化,從而能夠更加全景地把握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多重隱憂。

第五,提出以CSR4.0即共益均衡型企業社會責任範式對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進行實質超越,從企業與社會關係定位、企業社會責任認知、企業組織形態假設、社會責任實現方式等方面對CSR4.0進行系統構造,並深刻解析CSR4.0相對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重大轉變,比已有對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局部「修補」大大向前邁進一步。

未來進一步的研究可從3個方面著手:

第一,深化對共益均衡型企業社會責任範式即CSR4.0的研究。由於CSR4.0屬於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的新階段和新範式,因此未來應當更大範圍、更多視角、更深層次開展對CSR4.0的研究。特別是,共益企業和社會責任根植作為CSR4.0的合意性組織範式與實踐模式,本文雖然提出了基本方向,但更多的細緻研究仍有待未來進一步深化。

第二,針對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和共益均衡型企業社會責任範式,開展縱向的單案例研究或深度的跨案例研究。未來可以採用案例研究方法與紮根理論,選擇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失敗企業和前瞻探索共益均衡型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企業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縱向的單案例研究或深度的跨案例研究,進一步驗證本文所提出的研究觀點與主要結論。

第三,對於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應用中的一些難點問題仍然值得研究,如共享價值的衡量問題、「偽共享」的治理問題、平臺情境下的共享價值創造問題。

文章刊發:

肖紅軍:《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反思與超越》,《管理世界》,2020年第5期,第87~115、133頁。

研究中國問題,講好中國故事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管理世界

相關焦點

  • 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反思與超越
    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試圖破解企業與社會關係中商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相互衝突的難題,受到許多世界一流企業的青睞與推崇,但這一範式固有的理論缺陷和經常出現的實踐困境也招致了諸多質疑和批判,因此有必要重新對這一範式進行深刻認知與反思。
  • 風險社會治理責任範式:全球戰「疫」與中國行動
    為應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金融危機陰雲不散,發展鴻溝日益突出,兵戎相見時有發生,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陰魂不散,恐怖主義、難民危機、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等風險,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應該說,中國方案提供了風險社會治理的一種責任範式。當前,全球戰「疫」為建構風險社會治理的責任範式提供了實驗場域。
  • 人工智慧立法的「技術—社會+經濟」範式
    內容提要:人工智慧立法應以立法範式轉型引領科技立法進入新時代。這一轉型是對近代以來科技立法形成的「技術—經濟」範式的重大超越。既有科技立法範式,簡單強調經濟主義的單一維度,雖然兩三百年以來成功地刺激了科技應用和經濟增長,但是現在明顯具有很大的不適應性。
  • 翻譯學的範式與反思
    在翻譯學學科發展進程中,前前後後出現了不同的轉向或者是研究範式的更迭,它們為翻譯研究的發展提供了外在動力,但同時也引發了學者們對不同範式之間關係的反思。本訪談中,筆者與維也納大學瑪麗·斯內爾-霍恩比(Mary Snell-Hornby)教授就翻譯學中研究範式的定義,範式、視角和轉向之間的差異及其相互關係,未來可能出現的新研究範式以及當前翻譯學的跨學科研究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 首屆企業管理哲學與組織生態論壇暨李佔祥管理哲學優秀論文獎頒獎...
    著名哲學家和管理哲學的學科帶頭人黎紅雷教授,從哲學角度闡述中國企業的歷史傳承與當前發展,演講題目為「儒商型企業對西方經典企業理論的超越」。他指出相比西方企業,中國企業的經營管理更多依賴文化資本,其中儒家商道哲學發揮重要影響力。依循儒家商道哲學發展的企業在新冠疫情期間表現出更強的靈活性和韌性。
  • 「YouTube現象」帶來的社會顛覆與傳媒教育範式轉移
    龐大網上社群的互動及分享,令網際網路使用全面邁進Web2.0時代,引來重大的社會變遷。  締造新的「共享場所」  過去一年,類似YouTube的視頻網站在世界各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僅在中國內地就有四百多個同類網站設立。眾多的視頻網站鼓勵更多年青人觀看及製作短片。
  • 量子思維,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管理範式
    量子世界觀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參與性」的宇宙之中,作為有意識的觀察者/主體參與了對現實的創造,對自己的行為、更對世界本身都負有責任。量子科學展現給我們一個糾纏的宇宙,所有事物都微妙地相互聯繫,事物之間的關聯總是同步發展的,缺乏一個明顯的信號,而事物運行的模式則展現出一定的內在順序。
  • 創新文化哲學研究範式
    創新文化哲學研究範式 2018年03月05日 07:4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潘玥斐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範式變革與規律湧現:世界科技發展新趨勢
    不過,今天不少物理學家開始認為,世界正在進入「生物學世紀」。未來,定量、分析、預測這樣的方法論將在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三是範式變革悄然醞釀。大數據和智能化正在成為科學研究的「第四範式」。資源配置方式和科研組織模式顯現出政府的、市場的、共享的三種類型的交互發展。區塊鏈、VR/AR等正在成為新的創新範式的「技術基底」。
  • 從「社會身份本位」到「人類需要本位」:社會政策的範式演進
    在社會政策的分析中,貝弗裡奇、馬歇爾和蒂特姆斯所倡導的「國家福利」、公民權和制度型的福利國家模式是西方社會政策研究的導向和基本理論假設。而隨著艾斯平-安德森「三個世界理論」的提出,有關「福利範式」的討論就開始成為社會政策比較研究的焦點議題。
  • 周光禮:超越科學主義評價範式,建構中國特色學科評估新體系
    此次學科評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扭轉不科學的評價導向,加快建立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提升我國學科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超越科學主義評估範式,構建以人才培養為根本、充分體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學科評價指標體系。
  • 蘇州工業園區開闢「企業社會責任」創新之路
    (原標題:世界500強企業該如何承擔社會責任?這是因為,當時在經過多年開發建設後,園區內企業已逐步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園區進入了轉型發展的新階段,這時就需要關注企業的合法經營、勞資關係、信用構建、環境友好和公益活動等,引導企業良性發展,創造共享價值。「第二,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加強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是探索區域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姚文蕾說,「因為開展中新社會治理試點,本來就是中新兩國政府賦予蘇州工業園區的一項使命。」
  • 數智時代·生態共享 | 鐵騎力士集團社會責任之路
    為促進全國MAB商業倫理與社會責任教學水平提升,由全國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作為指導單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聯合主辦「第十二屆全國MBA商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教學研討會暨第二屆可持續發展與企業社會責任學術研討會」。
  • 雀巢公司企業社會責任資料(圖)
    雀巢公司企業社會責任資料  1、公司在中國市場所秉承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公司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視如何?是否通過某種形式(如公開發布的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或非公開的企業董事會、管理層決議)將社會責任納入公司的總體經營目標和發展戰略中了?  對於成功的長遠業務,它必須不僅對它的股東而且對社會創造價值。我們將之稱作「創造共享價值」。
  • 北京融智企業社會責任研究院王曉光:ESG與社會責任有很大不同 未來...
    原標題:北京融智企業社會責任研究院王曉光:ESG與社會責任有很大不同,未來有八大發展趨勢   12月19日,在21世紀經濟報導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
  • 從範式轉移
    先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什麼是範式轉移。譬如柯達公司,曾經是膠捲行業的龍頭老大,地位不可撼動。但隨著數碼攝影的技術變革,柯達公司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淪為明日黃花。從膠片攝影轉向數碼攝影,這是一個技術範式的巨大轉變。柯達公司沒有充分重視這種範式轉移的變革,導致其徹底衰弱。再比如今日的特斯拉,在不到10年的時間,幾乎躍居美國汽車業的第一把交椅,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企業。
  • 一起了解「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0)》發布!
    11月13日,「第三屆北京責任展」在北京召開。會上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0)》,藍皮書對國有企業100強、民營企業100強、外資企業100強、中央企業以及20個重點行業企業的社會責任管理水平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特徵進行了系統分析和評價。了解一下何謂企業的社會責任?
  • 那些沒有被我們充分解讀和關注的企業社會責任故事
    本文由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系副教授張閆龍撰寫,主題為「疫情下的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的過程中,社會責任這個名詞經常出現在新聞標題當中。簡單來說,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對其造成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影響所擔負的各種責任。
  • 基於範式分析的公共管理學科身份危機與發展路徑
    這一學科設置的變化適應了當時我國經濟體制轉型、政府職能轉變等社會改革引起的在管理主體、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方面的變化要求。 二、基於範式的視角反思中國公共管理學科的身份危機   基於「範式」的視角反思中國公共管理學的發展時可以發現,中國公共管理的學科範式尚未形成,整合公共管理學科知識體系主體性分析框架的缺乏以及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發展滯後使得公共管理學科領域的科學共同體信念缺失,該學科面臨學者認同、學術認同和學科認同的危機,再加上公共管理教育實踐的差異性以及公共管理研究機構內在建制的嚴重滯後
  • 劉芳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學交往範式的「複雜」轉向
    因此「複雜」轉向倡導不要被原有教學交往範式邏輯的前提禁錮而不夠開放,要有駕馭和超越的姿態。      從主體性到主體間性等看似不斷進化的理論,有其特定背景和闡釋空間。不能用一種理論的有效性否認其他理論的解釋力,但是當現存範式陷入教育信息化實踐危機並不斷引發反思時,就需要澄清其應用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