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麥冬
hi,我是麥冬。
- 本期主題 -
劉雨昕們的「中性風」爭議
《青春有你2》錄製時間長達五個月,終於在五月的尾巴落下大幕,劉雨昕、虞書欣等9位學員,正式組成THE9出道。
乃萬卡十,陸柯燃爆冷出道,虞書欣車禍現場,孔雪兒第八名爭議……
掛在熱搜的詞條,幾家歡喜幾家愁。
不論《青你2》是一場純粹資本博弈的遊戲,還是全民真情實感反被傷的綜藝,今年開年最成功的選秀綜藝都非它莫屬。
然而,大幕已經落下,爭議才剛剛開始。
穿褲子的劉雨昕陸柯燃,和穿裙子的虞書欣等「標準女團成員」,「一團兩隊」之間的話題爭議已經開始。
雖然還是十幾年前那個老掉牙的偏見,卻有「裝新酒」的架勢。
劉雨昕的長髮,
是不好看還是不能留?
這是一個混亂的戰場,有利益、有偏見、有偏愛,也有事不關己的傲慢。
成團之夜,劉雨昕「斷層出道」,陸柯燃成眾矢之的。
有人忙著在九個人女團裡,細數難得的兩個「鐵T」,將其視之為傳統女團被打破的最新案例。
有人忙著呼天搶地,直呼受不了女團中混進「不男不女」的「假小子」,嘲笑節目是《青春有鐵》、「T頭T尾」。
愛與恨,都挺強烈的。
先來搞清楚一個概念,什麼叫「鐵T」——
「T」這個稱呼來源於英文單詞「tomboy」,原意指「行為舉止被視為男孩樣的女孩」。但如今,「T」已經被和性取向打上了強關聯,被默認為「女同性戀中具有男性氣質一方」的代名詞。走中性風路線的女孩,如今常常只因為外貌打扮就被籠統地稱為「鐵T」。
《青你2》中中性風裝扮的劉雨昕、上官喜愛、陸柯燃,不管她們性格特徵是否像男性,因為穿衣打扮酷似男性,均被稱為「鐵T」。
隔壁《創造營2020》的選手,酷似李鍾碩的劉夢也因為沒有女性特徵,被網友調侃是「認不出是女性的T」。
「鐵T」本是群體概括,現在反過來成為一種標籤,一旦貼在了明星的身上,它就成了枷鎖。
中性化裝扮的劉雨昕們,一旦外界接受了她們剪短髮、穿褲子的「鐵T」設定,想在舞臺上做出戴長發、穿裙子等女性化裝扮的嘗試,會受到更大的阻力。
劉雨昕在一次公演的舞臺上戴上了長發,引起最多的討論是「她戴長發到底好不好看」以及「她能不能戴長發」。
同樣的還有穿上裙子的劉夢,塗上紅唇的陸柯燃。
如果說「中性化」的裝扮給予這些選手們更多的關注度,那麼這些關注度中隱藏著「非此即彼」的偏見。
接受了帥氣的她們之後,完全不能接受柔美她們的觀眾;一開始就討厭中性化打扮的網友們,更不能接受「娘man中和」的她們。
於是,埋怨節目組的,吐槽上升到人身攻擊的,這種非此即彼的「口水戰」,把劉雨昕陸柯燃們變成「工具人」。
沒人關心她們穿裙子,塗紅唇是自願的還是妥協的結果。
這也就是為什麼劉雨昕C位出道、陸柯燃排名第九,有人嘲笑「T頭T尾」,另一幫人對「鐵T」這個本來不含貶義的名詞憤怒不堪。
結果呢,就是「鐵T」這個名詞漸漸被「貶義化」;劉雨昕們只能在非此即彼的刻板偏見中被定型。
劉雨昕們有養頭髮的權利,也有不養長發的權利。
她們作為女性不管外貌裝扮是女性化還是男性化,憑藉實力站在出道的C位,有何不可?為何不可?
新鮮出爐的THE9女團也好,火箭少女也罷,評價她們有沒有資格站在出道位的不是外貌,而是實力。
劉雨昕們是「市場」的產物?
打著「不定義、不設限、不服輸,女孩們擁有無限可能」標籤的女團,真的沒有被定義嗎?
中性化裝扮的劉雨昕登上C位的寶座,就意味著女團被重新定義了嗎?
首先,必須明確所有女團和明星一樣,都是經紀公司包裝出來,需要經過市場檢驗的「產品」。
日本的養成系女團AKB48,主打青春、陽光、卡哇伊;而韓國女團五花八門,但都是性感、少女戀愛風、成熟大女人等等某種女性化特徵。
即便是最近幾年韓國女團興起的girl power、girl crush吸引女粉的路線,也還是在穿裙子等女性特質基礎上的,強調爽朗大氣的性格對女性粉絲的吸引。
這也是傳統女團固有印象的來源——立足於外貌上的女性特質,性格上的百花齊放。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穿著中褲、留著短髮的劉雨昕C位出道打破了傳統女團桎梏的原因。
另一方面,中性化裝扮的劉雨昕和陸柯燃,她們帥氣的裝扮和颯爽帥氣的唱跳風格對女性粉絲的吸引力都是巨大的。
也正如鮑德裡亞所言:
在粉絲經濟產生與發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基礎是偶像們所代表的「文化符號」。作為符號的偶像,吸引粉絲進行情感和信任的投入,激發粉絲的群體認同感,並借上述情感因素刺激粉絲的消費欲望。
從火箭少女的sunnee,到劉雨昕陸柯燃,再到劉夢,中性化的裝扮讓她們從比賽開始就獲得了比同一層次的人更多的關注度。
觀眾用目光投票,一眾長發飄飄的青春少女中,挑出短髮帥氣的她們進行評價。
因此,從外在穿著上打破女團標準的劉雨昕們,具有雙重性質——她們讓「不定義女團」的口號有了最有說服力的例證,她們的話題熱度足以證明她們對市場的吸引力。
也就是說,市場認可度,中性化的社會風潮,讓「不被定義的女團」有了不一樣的詮釋方式。
劉雨昕們,踩中了「中性風」的風潮,在爭議中建立她自己的「粉絲王國」。
用偏見定義偏見,
劉雨昕們真的慘
即便是劉雨昕們越來越多的活躍在舞臺上,她們擁有「中性化」的外表,也擁有了為她們歡呼、吶喊自覺維護的粉絲。
關於外在的偏見,依然存在。
依稀記得劉雨昕在節目中曾說,之前有網友直言,她之前所在的蜜蜂少女隊會糊,就是因為她的外形。
sunnee在比賽中,也因為孟美岐肢體動作太多,而被一些人罵「鹹豬手」、「性騷擾」。
外形的關注度,帶來的影響是雙面的。
好的一方面,她們的外形給她們帶來更多的辨識度,壞的一方面就是因為太過耀眼,很容易承受不應該加諸於她們的非議。
這種偏見還包括,很多人以為留著飛機頭、穿著男性化的女性都有像普遍男生那樣大大咧咧、心直口快的性格。
但其實,從聖羅蘭的吸菸裝進入大眾視線開始,女性用服裝來展現的「反叛精神」,不是穿褲子的女性就是擁有像男性一樣性格的女人,而是女性可以選擇自己喜歡衣服的自由。
換句話說,女性穿得熟女還是帥氣,和性格如何並不對等。
「不定義、不設限」的女性,這個口號喊得越響,「定義」的標籤也許就會粘得越牢固。
不能穿裙子的劉雨昕,只能穿褲子的劉夢,以及在觀眾印象中「性格像男孩」的她們。
都是從「不被定義」滑向了「定義」的另一端,用一種偏見代替了另一種偏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