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窮臺不如持續惠臺,大陸不應終止ECFA

2020-12-16 海峽導報

就「深層民意」而言,兩岸關係並未壞到「回不去」的程度,但不容否認,兩岸敵意若持續升溫,短期趨勢就可能長期化,進而成為「新深層民意」,如何處理好兩岸關係,尤其避免敵意繼續升溫,就非常重要。

毫無疑問,統一臺灣是大陸的「陽謀」,對臺灣而言,不需要研究大陸對臺政策的「目的」,只需要研究「手段」。隨著兩岸關係惡化,「終止ECFA」、「文統無望,只能武統」已成為大陸熱議的話題,也在臺灣輿論場引起反彈。其實大陸過去談「惠臺」,如今考慮「窮臺」,過去強調「和統」,如今倡議「武統」,都屬於手段範疇,臺灣無需把手段當成目標。如何正確解讀並回應大陸的訊號,才是最重要問題。

民進黨上臺4年來,窮盡政策手段鼓勵企業南向,希望降低對大陸經濟依賴程度,但數據顯示,臺灣對大陸的依賴不降反升。尤其2019年在美中貿易戰開打、大陸面對經濟轉型挑戰、製造業轉進東南亞等不利背景下,臺灣上市公司認列大陸轉投資事業收益再創歷史新高。可見儘管兩岸關係複雜多變,臺企還是在大陸享受到豐碩的紅利,證明在市場競爭架構下,兩岸政治關係壞,企業還是會自己找到出路,臺當局政策作用有限。

所以,鼓吹「窮臺」者,不僅錯判了情勢,更落入綠營的輿論陷阱中。綠營早就把中共所有對臺政策都視為惡意,明明「惠臺」卻硬要解讀為「賄臺」、「毀臺」,一旦改口「窮臺」,豈不證明了綠營污衊惠臺「包藏禍心」、「以經逼政」為真,將對爭取臺灣民心大大不利。

其實,大陸「窮臺」的討論其來有自,最早可追溯至1990年代出現的「解決臺灣問題長痛還是短痛」的爭論。大陸決策層始終清醒,改革開放、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比什麼都重要,最終隱而不發。

2008年以來,「打臺灣不如買臺灣」盛行,但蔡英文上臺形同澆上一瓢冷水。此時此刻,再有大陸人鼓吹「打臺灣不如買臺灣」,只會迎來不屑的冷笑。當「武統」呼聲在大陸網絡甚至菁英階層泛濫,「打臺灣不如買臺灣」的思維,已經越過了「買臺灣不如窮臺灣」的階段,直接跳躍到「窮臺灣不如打臺灣」的最激進光譜。

大陸真的會放棄「戰略機遇期」,不惜打臺灣與美國正面對決嗎?當大陸網絡一片「武統」聲中,過去一向被認為代表「鷹派」的軍方學者,反而發出了冷峻、理性的聲音。軍方學者喬良說得很透徹:當下並非「武統」時機,解決臺灣問題本質上取決於中美實力關係。

面對即將10年屆滿的ECFA,大陸應該加大惠臺政策力度,讓更多中小企業有機會受益於兩岸交流,讓更多臺灣普通民眾參與到兩岸經濟合作之中。人民的腳是綁不住的,機會在哪裡,人與錢就會流向哪裡。經過新冠疫情檢驗,大陸的治理能力已獲得驗證,可以對自己更有自信。

大陸不但不應終止ECFA早收清單,更應要求重啟兩岸貨貿協商,讓臺灣支持兩岸和平的主流民意和各行各業取得戰略平臺,持續推動兩岸融合、抵制兩岸「脫鉤」。

來源:臺灣《旺報》社論

相關焦點

  • 大陸繼續惠臺?學者:臺當局評估ECFA會維持下去
    他說,選舉歸選舉,一旦民進黨當家之後,關稅優惠還是希望能夠維持,畢竟中國大陸是臺灣第一大出口地,何必跟自己過不去。但是必須說,「分」很容易,「合」不是這麼簡單,有共識、有互惠,之後才籤協議,這需要花時間,但是撕毀協議卻是很簡單。
  • 臺當局前官員:ECFA是大陸對臺灣讓利,而美國絕對不會「惠臺」
    介文汲說,美國沒承諾要跟臺灣洽談FTA、蔡英文也沒明確回應美國態度,且臺美FTA政治象徵意義大,經貿實質利益非常小,也絕對不可能補臺灣對中國大陸的出口貿易量(超過總體貿易量的4成),ECFA是大陸對臺灣讓利,光是從美豬進口就曉得美國不會讓利臺灣,就算未來臺灣跟美國談FTA,臺灣關稅還得降得比美國多、讓更多利。
  • 臺當局為美國軍售掏空臺灣,結果是「窮臺」又「坑臺」
    臺灣輿論批評這已大大超過出臺灣的財政能力。過去4年,民進黨當局向美軍購的費用已經累計高達175億美元。這個巨大的錢坑怎麼填?這幾年美國川普政府實施「全面圍堵」中國大陸的策略,在臺灣問題上大做文章,天天給臺灣挖坑,忽悠臺灣高價買美國武器,想讓臺灣做犧牲的棋子,而「臺獨」政客也積極配合,整天叫嚷著「軍購保臺」,生怕臺灣在毀滅路上走得不夠快。
  • 臺教授:大陸惠臺政策抓到臺灣「痛點」
    就整體產業而言,大陸不理會兩岸服貿障礙,單面向臺灣民間開放,尤其是金融業、政府採購、及影視出版業等,讓臺灣相關產業和民眾可到中國大陸發展,以金融業為例,中國大陸將允許臺灣金融機構及商家與中國銀聯和中國大陸非銀行支付機構合作,提供便捷小額支付服務;臺灣徵信機構將可與中國大陸徵信機構合作,為兩岸民眾和企業提供徵信服務;臺資銀行將可與中國大陸同業合作,通過銀行團貸款等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服務。
  • 「牛肉上桌了」——臺灣輿論熱議大陸31條惠臺措施接連「落地」
    新華社臺北4月12日電(記者石龍洪、陳鍵興)「廈門60條」「溫州24條」「崑山17條」「上海12條」……「31條惠及臺胞措施」自2月底發布以來,配套措施在各地接連推出,受到臺灣輿論高度關注。島內媒體以「牛肉上桌了」「遍地開花」等詞彙,形容這些措施的含金量和涵蓋面。
  • 蔡當局或面臨大陸終止ECFA
    [新聞頁-臺海網] 臺灣《旺報》5日發表社評文章稱,蔡英文突然宣布開放含瘦肉精美豬、美牛進口,雖承諾會嚴格把關食品安全,並將設立百億元(新臺幣,下同)養豬產業基金,確保養豬戶收益不受影響,但民進黨一夕突變,受到各方強烈的質疑與批評。民進黨為何甘冒不韙?
  • 臺媒:大陸惠臺政策贏民心 臺當局「恐嚇牌」失效
    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原標題:臺媒:大陸惠臺政策贏民心 臺當局「恐嚇牌」失效中新網5月14日電臺灣《旺報》近日發表社評表示,大陸近年來不斷釋出各項對臺優惠政策,希望吸引更多臺灣基層民眾和青年前往大陸創業、就業和求學。
  • BBC:大陸惠臺政策引發臺灣「人才流失」擔憂
    BBC在8月13日報導了大陸惠臺政策的影響,所謂「天然獨」世代的臺灣年輕人紛紛來大陸就業,臺灣當局和一些偏綠學者擔憂大陸的優惠政策造成臺灣人才外流,但提出的「反制措施」卻是捉襟見肘,只會讓臺灣人受苦。認為大陸對臺友善的比例是40.8%,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更有近六成(59.6%)願意到大陸發展。產業政策不靈,只能搞「軟實力」臺灣「陸委會」認為,陸方不斷出招吸引臺方的技術人才是有「政治意圖」,導致臺灣「人才外流」臺當局會持續強化留才機制,反制大陸方面。
  • 為「反制」大陸惠臺政策 臺當局宣布「八大強臺措施」
    【觀察者網綜合】臺灣「行政院」原訂12日舉行的反制大陸「惠臺措施」的跨部會議「暫時取消」。當時給出的解釋是,「大陸惠臺政策許多不是新的,衝擊不會太大」。一拖再拖後, 「行政院」終於在今日宣布了「反制」惠臺31條的「八大強臺措施」。
  • 大陸專家:終止ECFA對大陸利大於弊,臺灣民生將受較大衝擊
    「因為,當初應臺灣方面提出的要求,ECFA本身就有終止條款,不需要理由。第16條規定,兩岸雙方可以單方面提出終止。」廈大臺研院教授唐永紅表示,民進黨「執政」後,大陸基於善意的良好用心,讓ECFA等協議繼續運行,以聽其言觀其行,希望民進黨當局迷途知返。但近4年來,民進黨大肆推動「臺獨」分裂活動,還勾結國際勢力呼籲形成聯盟對抗大陸。
  • 對於大陸惠臺這件事 蔡當局當真是無計可施了
    「行政院長」賴清德的記者會一推再推,如今更嘴硬地進行所謂「正名」,不允許稱為「惠臺」,只能稱呼「對臺」。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5日報導,為了不隨大陸的惠臺政策起舞,「行政院長」賴清德口頭指示「行政院」內部,將來談及大陸相關作為及公文往返時,不再以中國大陸「惠臺措施」描述,而必須改用「對臺」作為措辭。有黨政人士稱,島內不應掉入「惠臺」或「利中」的框架。
  • 國臺辦:大陸持續出臺惠臺政策 獲臺胞歡迎與肯定
    中新網12月11日電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今日表示,大陸持續出臺「31條措施」「26條措施」等一系列惠臺利民政策舉措,為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提供更多同等待遇,受到臺灣同胞的廣泛歡迎和肯定。資料圖: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
  • 「窮臺」思路可行嗎? ​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日前發文稱,在明年1月20日交接前,總統川普、副總統彭斯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等人或會「突訪」臺灣。無風不起浪。別以為川普不敢,如今大勢已去,困獸猶鬥的他會千方百計為繼任者"設絆子",為自己"留後路"。此前,川普政府猛打"臺灣牌",是為了製造"對華強硬"的形象,為大選連任造勢。對臺軍售是美國對華施壓的一大抓手,同時也是成本較低、收效相對較快的一種方式。
  • 臺當局不「反制」大陸惠臺政策了?港媒:蔡英文面對現實吧!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行政院」原訂12日舉行的所謂「反制」大陸惠臺措施的跨部會議暫時取消,引發島內政界關注。臺「國發會主委」陳美伶給出的解釋是「大陸惠臺政策許多不是新的,衝擊不會太大」。此前,臺行政部門負責人賴清德剛就大陸惠臺政策出臺宣稱,「(大陸)最終目標是併吞臺灣」,而陳美伶的說法顯然與賴清德不一樣。香港中評社13日發表評論認為,為臺灣未來著想,臺當局還是不要再有賴清德這樣的說辭了,否則對兩岸關係無益、甚至會帶來很大傷害。
  • ECFA面臨終止?臺灣迫切希望大陸「拉它一把」!
    作者:淺陌審稿:萬裡據相關媒體報導,由於ECFA協議即將到期,關於兩岸經貿關係不穩定的消息造成了臺灣香蕉價格大跌,使得臺「農委會」啟動了去化作業,大部分臺灣香蕉農戶表示受到ECFA到期給臺灣帶來巨大損失 臺農香蕉產量無外銷渠道有數據表明,在端午節過後臺灣的香蕉價格就一路走低,巨大差價使香蕉的滯銷問題越來越嚴重,臺灣不得不啟動去化收購來作為暫緩之計。可是有議員站出來表示,這樣的方法治標不治本,不能緩解臺農的滯銷問題,眼下的當務之急應該是擴大外銷,以此來解決這些香蕉滯銷問題。
  • 新時代大陸惠臺政策實效初顯
    1月,在2018年臺灣學測成績達「均標」級以上即可報陸校政策基礎上,因應臺灣新考制,大陸對臺招生門檻降到學測「語數外任一科達均標」,適用範圍從5成考生上升至逾7成。   同時,在習近平總書記「兩岸應通盡通」的倡議下,大陸惠臺政策進一步向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方向邁進。福建省有關方面已經初步完成了向金馬供電和向馬祖供水的研究規劃,做好了前期的準備。
  • 臺灣青年教師眼中的大陸「惠臺政策」
    在臺灣東海大學完成博士學業那年,恰好趕上大陸出臺惠臺舉措,面向臺灣同胞釋放更多享受同等待遇的空間。一直有一個成為大學教師夢的王孟筠,通過大陸一位朋友的引薦,一紙應聘書遞到了廣西師範大學。  「沒想到後來就順利通過了面試、試講,不僅順利成為大陸大學的一名教師,今年還拿到了學校的教師崗事業編制,並獲得了自治區婦聯授予的自治區三八紅旗手稱號。」
  • 大陸惠臺措施含金量高 臺商加大對大陸投資
    由此可見,儘管兩岸關係因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而陷入僵局,但大陸為臺企臺胞謀福祉的誠意和善意從未改變。大陸方面繼頒布「惠及臺企臺胞31條」和「26條措施」後,最近又頒布「11條措施」。大陸臺商紛紛稱讚大陸的惠臺措施是真金白銀,更堅定了在大陸發展的信心。
  • 惠臺26條是「糖衣毒藥」? 黃暐瀚:ECFA呢?
    大陸4日推出「惠臺26條措施」,蔡英文批評是「糖衣毒藥」,趙少康說,臺灣1年對大陸順差850億美元才叫惠臺,有本事通通不要!黃暐瀚也表示,當年馬當局籤訂ECFA,蔡英文也批評是「糖衣毒藥」!現在蔡當局希望ECFA不要停止!
  • ecfa最新官方消息 2020年幾月是協議到期時間
    ecfa,一般指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2020年6月29日,是ecfa籤署10周年的重大日子。近期,外部氛圍緊張,外界高度關注,ecfa協議到期時間是今年幾月?到期後協議續籤的可能性有多大?下面,我們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