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嫦娥奔月,中秋還有這些故事,你一定沒聽過

2020-12-24 茶館說史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一年月色最明夜,千裡人心共賞時」。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團圓節或月夕、仲秋節、八月節等。有關中秋節的來歷眾說不一,據專家考證,在中國傳統的三大節日——春節、端午和中秋中,中秋節形成最晚。不過,與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中秋也有著悠久的源頭,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的敬月習俗和秋祀活動。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因嫦娥仙子,以美貌著稱,故此後少女中秋拜月祈願,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都要互贈月餅,取團圓之意。還會舉行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還流行起了燒鬥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有史料記載是從明朝開始流傳的,明代文學家田汝成在《西湖遊覽志餘》中寫道:「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

明代史學家沈榜在《宛署雜記》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餅盛況時寫道「造麵餅相遺,大小不等。餅中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書中還介紹了當時的製作工藝,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北京皇宮中供月使用的月餅「從下至上直徑尺餘,重有兩斤。」後來隨著歷代的演變,月餅的品種及花樣越來越豐富,製作工藝更新,風味更多,八月十五吃月餅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古老而又非常有意義的傳統。

而如今,月下遊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在中秋佳節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遠離家鄉的遊子常在這一天回到故鄉與親人一起共度佳節。回不了家鄉的遊子也會在遠方祝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裡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小夥伴們家鄉都有什麼有趣的習俗呢,可以說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哦!

最後小編祝願大家中秋節快樂,平安順遂!

相關焦點

  • 關於中秋節的民間傳說,除了嫦娥奔月,還有這3個你應該了解!
    關於中秋節的民間傳說,除了嫦娥奔月,還有這3個你應該了解!文|少年的歷史故事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其中出現了許多的歷史人物以及事情,而在這裡邊就有我們今天所要說的中秋節的民間傳說,而這其中除了嫦娥奔月以外,還有這3個你應該了解一下!
  • 中秋將至,除了「嫦娥奔月」,你還知道哪些中秋傳說
    傳說一:嫦娥奔月這是中秋最經典的神話傳說了,它講述了嫦娥被逄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淮南子》等古書 。
  • 關於中秋節除了嫦娥奔月還有的幾則傳說
    說中秋節,就想到明月、嫦娥、吳剛和玉兔這些人物、角色,和他們傳世的故事。唐朝有一種精湛的「月宮鏡」,融合傳統中秋節日的民俗故事於工藝鑄造中,既實用又精美,代代傳說中秋故事。傳統故事傳說被鑄入銅鏡背面裝飾畫中,「月宮鏡」傳播著中秋月亮的故事。「月宮鏡」有著圓形或類似圓形的外型,光照似明月 ,造型大氣,充滿泱泱活力,文飾風格洋溢大唐盛世的風採,盛唐氣象萬千「溢於鏡表」。大家閨秀,「開匣見明月,持照如嫦娥」。
  • 中秋:原來嫦娥出現的這麼早,難怪嫦娥奔月會有這麼多的故事版本
    又到一年中秋節,又是闔家團圓,吃月餅賞月的好日子,中秋夜晚,在月光的沐浴下,大人們又開始和孩童們講起「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許多人小時候總是會望著天空中那輪圓圓的月亮,想著裡面是不是真的住了一個仙女,仙女是不是還有一隻可愛的兔子,想著月宮應該是什麼樣子,想著自己能否去月亮上看一看。年幼的我們,對未知充滿好奇,渴望著去了解那些我們不曾看見過的新奇事物。關於「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國人民都不陌生,但其實這個故事有很多的版本,就是不知道大家聽得都是哪一個版本了。
  • 中秋傳說故事四:嫦娥奔月
    其實比高誘更早的張衡,在他不朽的天文學名著《靈憲》中,也說到了嫦娥的故事,已經有了細節,也有了情節。東晉時幹寶作《搜神記》,把《靈憲》中的話完全引了進來,標為嫦娥奔月的故事:「羿請無死之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之於有黃。有黃佔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恐毋驚。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
  • 嫦娥奔月、拜月大典、還有讓羅志祥陳赫都中毒的寶石老舅《野狼...
    沒錯「美樂城」 夢幻中秋節如約而至中秋小長假就要來了>美樂城早已安排的妥妥噹噹別的先不說嫦娥奔月的大戲怎麼能錯過!賞嫦娥奔月2019年9月13、14日 19:00美樂城北廣場「天地人和」舞臺想不想跟「嫦娥」來一場約會?一起奔月的那種!
  • 從小聽到大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其實真相是?
    特別是關于美人嫦娥姐姐的故事。作為古代的抓馬女王,嫦娥姐姐的故事怕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單單一個喜聞樂見的「嫦娥奔月」的傳說也有無數版本。關於美若天仙、生活幸福的嫦娥為什麼會奔月呢?她又是如何奔月的?人間眾說紛紜。1、被逼無奈版:后羿射日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
  • 寓言故事的成語:嫦娥奔月
    故事導讀:  嫦娥奔月 相關TAG檢索:四字成語,四字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天空中有10個太陽同時出來,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了9個太陽,西天的王母娘娘獎賞他長生不老的仙藥。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時偷吃了這些藥,突然她就成仙飛向天宮,王母娘娘懲罰她,  【拼音】cháng é bēn yuè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天空中有10個太陽同時出來,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了9個太陽,西天的王母娘娘獎賞他長生不老的仙藥。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時偷吃了這些藥,突然她就成仙飛向天宮,王母娘娘懲罰她,讓她在廣寒宮裡思過。
  • 嫦娥奔月:神話故事變成了現實
    千年前,嫦娥奔月只是一個故事;千年後,嫦娥奔月卻成了現實。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流傳了很久,也因此產生了很多獨特的風俗習慣,如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賞月、拜月等。神話故事中嫦娥是后羿的妻子,遠古時期,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將大地曬得異常焦熱,後來后羿射掉了其中的九個太陽並讓剩下的一個按時升起降落,此後百姓們又可以安心生產並把后羿當成大英雄。很多人也拜后羿為師學習武藝,這些人中確有一個叫逄蒙的奸詐貪婪小人。
  • 黃振輝老師 | 嫦娥奔月
    中秋的意思是在秋季的中間點,其實就是秋分,是24節氣之一。秋分在陽曆的9月23日或24日,因此這兩個節的日期極為接近,秋分時太陽直射赤道,日夜等長,從此夜長日短,接下來的節氣是「寒露」、「霜降」,陰氣較重,要注意保暖。中秋、秋分是收穫的季節,要人們重視秋收,才可以確保來年的糧食,所以立「中秋節」來提醒人們。
  • 嫦娥奔月怎麼與中秋節聯繫上的?中秋節吃月餅原來是這麼回事
    一月可曾閒幾日,百年難得閏中秋。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中秋到來的時候,陪家人一起賞著圓圓的月亮,吃一口沁人的月餅。如果身在外,不由己,也一定要看一眼月亮,吃一口月餅,與心愛的人,千裡共嬋娟啊。
  • 中秋恐怖故事:嫦娥竟是蛤蟆精?
    圖片:DrewHeath / wikimedia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居群過去曾是一個獨立種,定名為西藏蟾蜍(B. tibetanus),它們長得又小又黑,背上還有一條明顯的淺色縱紋。但經序列比對,人們發現西藏蟾蜍並不是一個有效種,而是適應了高原生活的特殊表型,如今被作為中華蟾蜍的次定同物異名(同物異名好理解,發表時間較早的為首定同物異名,較晚的就是次定了)。
  • 《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魯迅還寫過一個新版本?
    說到《嫦娥奔月》的故事,每逢中秋佳節,人們一邊吃著月餅一邊賞月的時候,難免不會再次提起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關於《嫦娥奔月》,其實版本甚多,大家最熟知的便是《山海經》中記載的神話版本,而《山海經》與大文學家魯迅又有著不解之緣。
  • 「九章」問世、「嫦娥」奔月,中國還有多少「科技的故事」?
    「九章」問世、「嫦娥」奔月,中國還有多少「科技的故事」? 就在幾天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成功著陸,繼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後,五星紅旗又一次展示在月球表面,實現了第一次月表動態展示。 此外,此次任務在中國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地外天體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高速再入地球、樣品的儲存、分析和研究五個方面,實現了「首次」突破。
  • 中秋節嫦娥為什麼要奔月,你造嗎?
    但,你真的了解中秋節嗎?你不納悶嫦娥和后羿過得好好的,為什麼想不開要奔月嗎?你不好奇是哪位「大神」讓月餅風靡全國的嗎?你知道中秋節,「江小白」和「桂花酒」更配嗎?1、「中秋」的傳說提到中秋節那當然少不了嫦娥奔月的傳說: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乾
  • 嫦娥為何奔月?玉兔為何搗藥?若真較真追究 故事就大不一樣了
    玉皇大帝看她可憐,大發慈悲,就讓一隻兔子與嫦娥為伴。久而久之,玉兔便常作為月亮的代名詞。於是,月亮代表我的心,大概也可以說成:兔子代表我的心。另玉帝將吳剛貶去月宮伐桂樹,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就在月亮過上了沒羞沒臊的幸福生活,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
  • 有步驟的中秋少兒手工粘土畫《嫦娥奔月》中秋節就看它啦!
    當然還有欣賞我們小學員的作品《嫦娥奔月》少兒創意美術中秋節作品:手工粘土畫《嫦娥奔月》課程類型:少兒創意美術綜合類手工課程適宜年齡:6-9歲課程目的:了解中國傳統節日、通過創意美術的方式方法引導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通過手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 中秋將至,陰晴圓缺背後的這些神話故事,你一定要知道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下那些和月亮、中秋有關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戰國時期, 楚國大詩人屈原在《天問》裡有過這樣一問:「夜光何德, 死而又育? 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 意思是說, 月神有什麼本事, 居然能消亡了而又再長起來?
  • 中秋節的由來簡短故事 臨沂人從小就知道嫦娥奔月
    中秋節不僅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同時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從古至今流傳著很多關於中秋節的浪漫傳說,你知道哪些呢?   中秋節由來簡介: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 嫦娥奔月史:嫦娥不叫嫦娥叫什麼?
    這說明嫦娥奔月的故事,在商代已經流傳。而嫦娥的丈夫后羿,又是夏代諸侯,曾從太康手中篡奪政權,「後」就是「王」的意思,「羿」是指善射者,后羿射日,大概是影射了這次政變。後來后羿又被逢蒙或寒浞所殺,廣寒宮據說乃是寒浞的宮殿。到了戰國,嫦娥有了一隻寵物。屈原《天問》首次提到了月兔,「夜光何德,死而又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