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策源地。運動的主要倡導者、組織者李石曾先生是保定高陽人,保定育德中學是率先設立留法預備班的學校之一。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位於河北省保定市金臺驛街86號育德中學舊址,是以宣傳、展示、收藏、研究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為主題的歷史類專題紀念館。1983年2月,中共中央書記處批准建館,1992年6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志題寫館名。紀念館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三級博物館」和「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為滿足因新冠肺炎防控臨時閉館期間群眾的參觀需求,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近日推出線上觀展活動,分期介紹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始末,歡迎廣大觀眾參觀瀏覽!
★ 分批赴法 ★《別李愚如並示述弟》節選
周恩來
......
出國去,
走東海、南海、紅海、地中海,
一處處的浪卷濤湧,
奔騰浩瀚,
送你到那自由故鄉的法蘭西海岸。
到那裡,
舉起工具,
出你的勞動汗,
造你的成績燦爛。
磨鍊你的才幹,
保你的天真爛漫。
他日歸來,
扯開自由旗,
唱起獨立歌,
爭女權,
求平等,
來到社會實驗。
推翻舊倫理,
全憑你這心頭一念。
......
註:1920年6月8日,周恩來在天津檢察廳看守所中寫給即將赴法的同學李愚如的詩,表達了他要赴法勤工儉學的強烈願望。
經過國內的預備學習,在華法教育會等機構發起和青年進步社團的大力推動下,1919年3月17日,第一批勤工儉學生在上海啟程赴法,隨後,四川、湖南、廣東、直隸、福建、浙江、山西、江蘇、安徽、湖北、河南、江西、奉天、山東、陝西、貴州、廣西、雲南、綏遠等19個省份的赴法勤工儉學生,絡繹不絕地湧向上海,分批乘船去法國。從1919年3月至1920年12月,先後有20批約2000餘中國學生踏上了法蘭西的國土,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進入高潮。
由上海華法教育會、留法儉學會和勤工儉學會共同發布的赴法須知
1919年6月,北京華法教育會歡送即將赴法勤工儉學生的合影。
第一批勤工儉學生赴法前在上海的合影(後排右1為毛澤東、二排右6為吳玉章、右9為上海華法教育會會長張繼)
1919年3月15日,寰球中國學生會在上海歡送第一批即將赴法的勤工儉學生,當時在北大圖書館工作的毛澤東特意由北京趕往上海,參加歡送活動。
《毛澤東年譜》中關於1919年3月兩次送別赴法勤工儉學學生的記載
何以端赴法時攜帶由其父手書的遊學家訓
(遊學起程時家訓:節飲食;慎起居;戒酒色;擇交遊;惜費用;勤學業)
何以端(1900-1978),又名何肇緒,四川營山人。1920年11月7日乘坐法輪「波爾多斯」號與周恩來同船赴法。曾任華東軍政委員會聯絡局局長,煤炭科學研究院院長。這封家書由其父親筆,對今天仍有很深刻的教育意義。
勤工儉學生赴法乘坐的「湄南號」郵輪
陳毅、陳炎兄弟等人乘該船赴法
勤工儉學生赴法乘坐的「寶勒加號」郵輪
李維漢、李富春等分別乘該船赴法
勤工儉學生赴法乘坐的
「盎特萊蓬號」郵輪
蔡和森一家、鄧小平、陳延年、陳喬年等分別乘該船赴法
勤工儉學生赴法乘坐的
「阿爾芒勃西號」郵輪
蕭三、趙世炎等人分別乘該船赴法
1920年11月24日,劉清揚(左)、陶尚釗(右)
在「高爾地埃號」甲板上的留影
勤工儉學生赴法乘坐的「波爾多斯號」郵輪
周恩來、徐特立等人分別乘該船赴法
勤工儉學生赴法乘坐的「智利號」郵輪
何長工等人乘該船赴法
《留法偶詠》
李立三
我是一個斷梗的浮萍,
隨著那風波兒上下飄零。
也到過幽燕,也到過洞庭,
也到過黃浦江頭,也到過瀟湘水濱。
今天又吹我到西天來了,
呼吸那自由的空氣,瞻仰那自由的女神;
我還要唱那自由之歌,撞那自由之鐘,
喚醒可憐的同胞,驚起他們的酣夢。
鼓蕩雄風,振作精神,
造一個自由的新世界,
做一個幸福的新國民。
註:李隆郅(李立三)初到法國時所作,由其夫人李莎憶誦。
勤工儉學生不遠萬裡抵達法國後,在巴黎華法教育會的安排下,分別被送進工廠和學校,「勤於工作,儉以求學」,足跡幾乎遍及法蘭西大地。後期還有部分學生轉到比利時和德國學習。艱辛的工學實踐使勤工儉學生開拓了視野,學到了知識和技能,鍛鍊了體魄和毅力,增強了團結互助的精神。
二十世紀初法國第一大港口——馬賽
絕大多數勤工儉學生都是從這裡進入法國
華僑協社
華僑協社坐落於巴黎西郊拉卡萊納·戈隆勃浦安特街39號,是由李石曾、齊雲卿二人籤名,巴黎中國豆腐公司的工人們捐資購買的房地產。1919年8月31日該社正式成立。此社成立後,巴黎華法教育會在此專設「學生事務部」,負責安排勤工儉學生在法國的工作和學習事宜。
華僑協社根據勤工儉學生的經濟條件進行分配,經濟較寬裕的直接分配到學校學習,經濟較拮据的通常先分配到工廠做工,掙得工錢後再入學校學習。
巴黎華法教育會同仁合影
1920年9月19日,在蒙達爾紀附近的夏萊特鎮哈金森橡膠工廠做工的四川江津籍的勤工儉學生合影。
前排左起:刁泰升、鍾汝梅、魏裔英、刁泰乾、桂萬年、龔燦、周子君;後排左起:劉宗華、唐家修、袁稅伯、塗知柏、陳光耀、鄧秬芳、慕君實、劉厚埃、聶榮臻。
1921年,王若飛等黔籍勤工儉學生與熊雄(贛籍)在巴黎的合影。
前排左起:熊渭耕、熊自難;後排左起:梅築培、王若飛、汪頌魯、熊雄
鄧希賢(鄧小平)在克勒佐施耐德工廠登記的檔案卡
(原件藏法國克魯梭弗朗索瓦·布爾東研究院)
文件號:62175 工卡號:07398
工廠人事部
僱用登記處
姓名:鄧希賢
登記時間:1921年4月2日
年齡:16歲
出生年月:1904年7月12日
婚姻狀況:單身
出生地:四川省重慶市
職業:學生
過去工作及其他有關情況:
系鄧文明及談氏之子
受科倫布市(巴黎西郊小城市)法中慈善委員會派遣
在巴耶中學求學
身體狀況:1921年4月2日體檢
工作調動情況:
服務部門:軋鋼車間
進入工廠時間:1921年4月1日
工種:雜工
離開工廠時間:1921年4月23日
工作能力:很好
工作表現:好
日薪金:6塊6法郎
評估:志願來廠工作
趙世炎在聖太田市警察局的註冊登記檔案卡
(原件藏法國聖太田市羅亞爾省檔案館)
《王若飛每日工讀時間表》
上午
5:00
起床
5:30——6:30
讀書
6:30後吃咖啡(由宿舍到廠需走一刻鐘)
入廠
7:00——11:30
作工
11:30——12:30
午餐
12:30——下午1:00
閱書
下午
1:00
入廠
1:30——5:00
作工
5:00——6:00
晚餐
6:30——9:00
讀書
9:30後
睡眠
(註:王若飛在工廠食堂就餐)
1920年春假,在蒙達爾紀學習的勤工儉學生合影。
前排左起:1.蔡和森 2.向警予 4.李志新 9.熊季光 10.蔡暢 11.蕭淑良 12.熊淑彬
蒙達爾紀在巴黎以南一百公裡的羅亞爾省,是一座美麗而古老的城市。這裡設有蒙達爾紀男子公學和女校,由於李石曾、蔡元培等熱心旅歐教育運動的人士均曾就讀於該校,與校方關係極好。加之學校可住宿且費用低廉,遂成為最適宜勤工儉學生就學的學校。在此地學習和工作的勤工儉學生最多。
1921年2月8日,勤工儉學生在聖舍爾旺公學的合影。
一排左起:3.何坤(何長工);二排左起:4.黃映湖 6.範易 7.許祖熊;三排左起:6.李季達
鄧希賢(鄧小平)與鄧紹聖在法國巴耶公學的合影
鄧小平原名鄧希賢,16歲赴法勤工儉學,是四川籍留法勤工儉學生中年齡最小的學生。他抵法後被分配到巴耶公學學習,但入校學習僅僅5個月後,鄧小平就因無力支付學費被迫輟學,此後轉輾多個工廠打零工維持生活。
1921年6月,陳毅(後排右1)、陳炎(前排右1)
等勤工儉學生在巴黎的合影。
」陳毅於1919年抵法,1921年10月,因參加爭回裡昂中法大學的鬥爭被押送回國。在談及旅法的感受時,陳毅說到:「法國的工廠生活,是寄在資本制度的下面,不容工學者有發展的餘地,嘗(常)感著一種迫我同化的壓力」,他又說到「……資本家完全為自己利益起見,實毫無人心,我才知道歐洲資本界是罪惡的淵藪。」
葛健豪(1865-1943)
葛健豪(1865-1943),蔡和森、蔡暢的母親,赴法時已54歲,是年齡最大的勤工儉學生。她在法國出售湘繡製品資助兒女求學。她的赴法壯舉在當時引起不小轟動,國內外媒體爭相報導,稱她為「驚人的婦人」。
徐特立
徐特立(1877-1968),湖南著名教育家,43歲赴法勤工儉學,為的是增進新學識,改造中國的中小學生。在學習法語的過程中,徐老刻苦向上、不恥下問,他做過一個計算:「我今年43歲,一天學一個字,一年可學365個字,七年可學2555個字,到了50歲,豈不成了一個通法文的人了嗎?」徐老年紀雖大,但他的精神卻總是朝氣蓬勃、永遠向上。
徐特立撰寫的《湖南新來的老學生》
巴黎現代綜合工科學院發給段澄波的學員證
1923年6月7日,曾多次出任教育總長的範源濂先生(後排站立者,左8)到歐洲考察教育時,在比利時沙洛瓦勞動大學內與中國留學生的合影。
右起後排:4.江克明(江澤民)5.聶榮臻 9.姜震中
1921年以後,不少勤工儉學生轉赴比利時、德國等國家學習,先後進入大學和中等專業學校。其中,人數最多的學校之一是比利時沙洛瓦勞動大學。該校是在華法教育會的提議下,經中比兩國教育部門批准成立的,時任教育總長範源濂曾大力支持。
1922年2月,趙光宸、周恩來、劉清揚、張申府(自左至右)在德國柏林萬湖公園的留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