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運動

2020-09-05 重慶黨史

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深入發展,越來越多有志的知識青年聚集在民主和科學的旗幟之下,迫切希望尋找到改變國家落後面貌的藥方,赴法勤工儉學運動便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1919年8月28日,受全國五四運動和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影響,為培養救國人才,振興地方實業,由重慶總商會會長汪雲松、巴縣教育局局長溫少鶴等熱心發起,倡導成立了留法勤工儉學會重慶分會。分會成立會上通過了重慶留法勤工儉學分會簡章,決定「法領事及到會法國人士為名譽助員,各機關各法團到會代表為發起人,以後均為本會會員」,汪雲松被推選為會長,溫少鶴、童憲章為副會長。

重慶留法勤工儉學會成立以後,就積極籌備重慶留法預備學校。1919年9月中旬,在汪雲松、溫少鶴、童憲章、曾吉芝、朱芾煌、黃復生等工商界人士及社會名流的捐贈資助下,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正式開學,開始招收中學畢業生和具有同等程度的青年,全校共有學生110人,其中計劃招收公費生60名。學校由汪雲松出任董事長。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舊址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學制為一年,校址位於夫子池。校內既無宿舍,也無體育活動場所,食宿均由學生自行解決,學習條件十分艱苦。學校開設法語、中文、數學、工業知識四門課程,因學生的文化程度不一樣,學生被分成初級班和高級班分別授課。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的成立為部分有志青年赴法勤工儉學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由於學校資金困難,招生名額有限,一些青年學生只得通過重慶留法勤工儉學會的幫助自費到法國,採取此途徑赴法的以江津學生為最多,聶榮臻便是其中之一。1919年暑假,聶榮臻和江津中學的幾個同學懷著「科學救國」和富國強兵的理想,到重慶了解赴法相關事宜,當得知可不經預備學校學習而直接赴法時,便回到老家說服父母,湊足路費後,再與十幾個同學一道到重慶,通過汪雲松幫助順利地向法國駐重慶領事館領取到護照。11月下旬,聶榮臻與其餘20幾名來自巴縣、長壽、涪陵等地學生一道從重慶乘船東下,12月9日,從上海乘法國郵輪「司芬克司號」啟程赴法。他們經過35天航行,於次年1月14日抵達法國馬賽港。這批人裡面,還有鍾汝梅、鞠繼承、劉宗華、劉厚垓、刁泰生、桂萬年、龔漫露等35人。聶榮臻抵法後,先後結識了蔡和森、蔡暢、向警予、陳毅等一大批青年才俊,他先進入德洛中學補習法文,後又進入胡乃爾中學邊讀書邊做工。在經歷求學和做工艱辛的同時,聶榮臻也在進一步探索著國家和個人的出路何在,並積極投入到留法勤工儉學學生發起的二二八運動、拒教運動和進佔裡昂中法大學等大規模群眾鬥爭中去,在實際鬥爭中得到了鍛鍊。1921年11月,聶榮臻前往比利時沙洛瓦勞動大學學習,在校期間接觸到大量馬列主義書籍,思想逐漸由「科學救國」轉變到革命方面來。1922年8月,經劉伯堅、熊味耕介紹,聶榮臻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第二年春,又經趙世炎、劉伯堅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以後,聶榮臻放棄在沙洛瓦勞動大學的學習回到巴黎,先後擔任過旅歐青年團執行委員會委員和團的訓練部副主任,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團的工作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勤工儉學學生和華工中宣傳馬列主義,對團員進行共產主義教育,利用機關刊物《少年》(後改為《赤光》)同形形色色的反馬克思主義思潮進行鬥爭,同時還在旅歐華人中積極從事統一戰線的工作。留法勤工儉學對聶榮臻產生了重要影響,他曾回憶說:「這一段的生活,在我的頭腦裡的烙印很深,因為這在我一生經歷中,是完成世界觀的根本轉變,真正走上革命道路的起步時期。革命的起點是永遠難忘的。」

1920年7月19日,重慶留法預備學校學生結束了近一年的緊張學習生活,在重慶總商會舉行畢業典禮。法國駐重慶領事、法國各僑商、教士及各學校校長受邀出席畢業典禮。經過考試和體檢,重慶留法預備學校的83名學生獲準赴法,46人取得貸費資格。其中冉鈞、代坤忠、謝陳常、熊濟平、熊禹九、江澤民等人,由重慶留法勤工儉學會解決赴法路費300元;其餘37人和未進預備學校的熊雲章等江津學生38人為自費生,由重慶工商界資助每人100元現洋作為路費。


1920年9月,鄧小平等人乘法國郵船「盎特萊蓬」號赴法勤工儉學

1920年8月27日,84名學生整隊在太平門登上法商聚福洋行的「吉慶」號客輪,告別山城順江東下,鄧小平便是這批留法學生中的一員。到上海後,9月11日,全體學生乘法國「盎特萊蓬」號郵輪,踏上留法勤工儉學的徵途,於10月19日到達法國馬賽。1921年初,鄧小平進入巴約公學學習法語,後相繼進入克婁梭鋼鐵廠、蒙達尼哈金森橡膠廠做散工,期間他先後結識了趙世炎、王若飛,在他們影響下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積極投入到學習共產主義理論活動中,思想認識逐步發生轉變。1922年,鄧小平參加了旅歐少年共產黨,成為旅歐青年共產主義組織中最早成員之一。不久,鄧小平成為《赤光》編輯部的一員,主要負責刻寫和印刷,他以出色工作和才幹得到周恩來等人的信賴和好評,獲得了「油印博士」的美譽。1924年下半年,鄧小平轉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領導機構執行委員會的成員之一,並開始擔負《赤光》的編輯工作。1925年上半年,鄧小平受旅歐支部的委派擔任裡昂區黨的特派員前往裡昂做工,負責領導裡昂地區的黨團工作和華工運動,開始投入到現實的政治鬥爭之中。鄧小平在法國勤工儉學的5年多時間,通過學習和鬥爭實踐,堅定了信仰,確立了世界觀,逐漸由一名愛國青年成長為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1922年6月,趙世炎(前排左二)、周恩來(後排右六)等在巴黎成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圖為參加成立大會的


當時,赴法勤工儉學的還有一批在成都和省外求學的重慶青年學生。譬如:酉陽的趙世炎;巴縣的周欽嶽、鄧大鳴、喻正衡等人;江津的顏實甫、鄭瑞江;綦江的王奇嶽;萬縣的左紹先、陳師;開縣的吳從龍、朱錫恩、楊明鏡;忠縣的沈士林、付智涵;雲陽的孫倬章、羅永純;巫山的李季達;巫溪的陳子青等等,趙世炎則是其中的傑出代表。1920年5月9日凌晨,趙世炎等率領一批赴法勤工儉學青年登上了法國遠洋航輪「阿芒貝尼克」號前往法國,6月底抵達巴黎。在法國他邊工作邊學習,先後結識李立三、劉伯堅、鄧小平、陳毅、聶榮臻、傅鍾、周恩來、張申府、劉清揚等。不久,他和李立三等組織了華工組合書記部和勞動學會,領導華工開展爭取自身權利的鬥爭。1922年2月,趙世炎根據陳獨秀來信,組織了由趙世炎、周恩來、張申府、劉清揚為核心的共產主義小組(即巴黎小組)。1921年6月,針對北洋政府出賣主權,將中國印花稅和滇渝鐵路建築權等賣給法國以換取貸款的行徑,趙世炎、周恩來等聯合中國旅法學生會、華工團體和華僑團體組成拒款委員會,發表「拒款宣言」,號召中法兩國人民聯合起來反對這一骯髒交易。1922年6月3日至5日,趙世炎、陳延年、陳喬年、李富春、蕭樸生、周恩來、王若飛、李維漢、劉伯堅等18人在巴黎西部布倫森的露天咖啡館召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趙世炎任書記,周恩來任宣傳委員,李維漢任組織委員。為加強對黨員、團員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少共」還特創辦了由趙世炎負責編輯的油印月刊《少年》。1922年秋,中共旅歐總支部成立,趙世炎被選為總支部委員和中共法國組書記。在留法勤工儉學期間,趙世炎表現出的傑出組織才能和享有較高威信,使之成為中共建黨初期重要的黨、團組織領導人之一。對此,陳毅、聶榮臻、傅鍾等人曾回憶說:「我們都很崇拜他」,「如果沒有世炎同志經常向大家講解,我們對馬克思主義還不可能懂得那麼快」。

重慶赴法勤工儉學的青年學子,大多數是胸懷愛國大志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們為探索中華民族的救亡道路遠赴重洋,通過對法國社會的實際考察,親自參加工人運動和較多地接觸馬克思主義,自覺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其中一大批人成為新時代的開拓者和追求真理、振興中華的革命者。如鄧小平、聶榮臻等在勤工儉學時就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或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組織的創建,走上了職業革命家的道路,後在長期的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成長為革命領袖人物,成為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創立的人民軍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卓越領導人。而冉鈞(大革命時期曾任中共重慶地委委員,負責組織工作)、周貢植(大革命後曾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省委組織局主任等職,1928年被四川軍閥槍殺於重慶)、帥本立(大革命後曾任中共四川省委軍委書記,在酉陽穆贏洲部從事軍運工作時遇害)、謝陳常(1921年在法國入團,1924年到蘇聯東方大學學習,1927年4月與李大釗、吳平地等同時遇害)、鍾汝梅(1927年參加過上海武裝起義,同年4月在上海地下鬥爭中犧牲)、戴坤忠(曾從法國赴莫斯科紅軍學院學習,1930年在鄂西武裝鬥爭中犧牲)、傅汝霖(回國後曾任紅六軍教導師副師長,1930在紅湖戰役中犧牲)、王奇嶽(赴法兩年後赴莫斯科學習,回國後曾任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部長,順直省委秘書長等職,1935年在贛東北作戰中犧牲)等優秀青年,在法國接受馬克思主義後,都毅然回國投身中國革命,在血與火的考驗中逐步成長為中國無產階級的堅強戰士或傑出領導人,最後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貢獻了自己的生命。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是中共黨史上的一件大事。重慶作為留法勤工儉學人員重要的輸出地區,不但為馬克思主義在重慶地區的傳播和中共重慶地方組織的建立培養了優秀的領導人才,也為中國革命培養了一大批卓越的領導人和堅強的革命戰士。它還標誌著重慶五四新文化運動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以此為轉折點,愛國青年開始把探索民主與科學的真理付諸於改造社會、振興中華的偉大實踐中。

(選自《中國共產黨重慶歷史》(第一卷),重慶出版社2011年7月版。)

相關焦點

  • 蔡和森與留法勤工儉學
    1919年,他遠涉重洋來到法國勤工儉學。在此期間,他認真學習了馬克思主義著作,積極研究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法國和向警予自由戀愛,組成革命家庭。同時,他還發起建黨活動,積極領導留法勤工儉學學生的合理鬥爭。毫無疑問,留法歲月註定是他革命生涯的起點。
  • 100年前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值得當今學子銘記
    7月2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毛澤東同志主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舉辦第148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活動(偉大的足跡,偉大的政黨——從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史談開去座談會),發布會邀請了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負責人,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大學、廣州美術學院和市黨史研究室專家與媒體座談
  • 紀念留法勤工儉學一百周年 「百年豐碑」雕塑在法國落成
    光明日報巴黎5月5日電(記者黃昊)中國留法勤工儉學一百周年紀念雕塑「百年豐碑」落成儀式日前在法國中央-羅亞爾河谷大區蒙達爾紀市鄧小平廣場舉行。  留法勤工儉學「百年豐碑」紀念雕塑是中國美術館館長、雕塑家吳為山專門為紀念中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00周年創作的大型青銅浮雕,藝術地再現了百年前胸懷救國夢的先輩們赴法求學的風採,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贈予蒙達爾紀市政府。  100年前,一批中國有志青年漂洋過海來到法國,學習先進科學技術和思想,探尋民族救亡圖存之路。
  • 紀念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00周年五四青年節,吳為山雕塑《百年豐碑...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法建交55周年,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00周年,五四運動100周年。今年的3月25日,習近平主席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在巴黎愛麗舍宮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參觀了中法建交55周年和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00周年圖片展。中國和法國是東西方兩大文明的代表,中法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鑑而豐富。
  • 綜合消息:留法勤工儉學100周年紀念活動在法國舉行
    新華社巴黎3月25日電(記者應強 任珂 楊一苗)今年正值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00周年。連日來,多場紀念活動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行,以可視可感的形式,再現了周恩來、鄧小平、蔡和森、陳毅、聶榮臻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法國勤工儉學的難忘歲月。
  • 「湖湘潮 百年頌」湖南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革命青年遠渡重洋萬裡求索
    雷蒙特列街15號,座落著中國旅法勤工儉學蒙達爾紀紀念館。這所湖南省唯一自管、自有的海外紅色紀念館,見證了百年前一位年輕人醞釀提出「中國共產黨」名稱的革命豪情。時間倒回至1918年,毛澤東、蔡和森等在長沙創建了新民學會,發起和組織留法勤工儉學運動。
  • 保定文旅單位線上觀展系列活動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二)
    保定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策源地。運動的主要倡導者、組織者李石曾先生是保定高陽人,保定育德中學是率先設立留法預備班的學校之一。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位於河北省保定市金臺驛街86號育德中學舊址,是以宣傳、展示、收藏、研究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為主題的歷史類專題紀念館。
  • 北外灘 赴法勤工儉學海上啟航地
    1919年3月15日,寰球中國學生會歡送赴法留學生合影(中國革命博物館編《中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圖錄》,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第36頁) 出生於晚清官宦世家的李石曾,1901年隨清政府駐法公使孫寶琦赴法留學。1911年,李石曾回國參與同盟會的革命工作,並於1912年2月與吳稚暉、吳玉章等在北京發起創立了留法儉學會,其宗旨為「改良社會,首重教育,欲輸世界文明於國內,必先留學泰西為要圖」,其主張與「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出的「民主」與「科學」的口號不謀而合。
  • 留法百年--黨史頻道-人民網
    本報記者 孫文曄 百年前的一個春日,「因幡丸」號郵輪從上海起航,拉開了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序幕。其後,一批批經受了「五四」運動洗禮的學子,奔向法蘭西。 書寫這段歷史的紀實文學作家李春雷對本報記者說,赴法勤工儉學運動開創了一個奇蹟,一個只花200大洋甚至一分不出就能出國留學的奇蹟,一個人不分貴賤老幼只要有一腔熱血均可出國讀書的奇蹟。 正因為這樣,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成了我國留學史上一場空前的盛舉,被稱讚為「遠徵探險隊」。
  • 望海樓:感懷「留法百年」 汲取奮鬥力量
    今年是中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00周年。當地時間3月23日,相關紀念活動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行。同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法國《費加羅報》發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到「2018年,中國留法學生數量接近4萬」。 辛亥革命之後,中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勃興。1919—1920年間,先後20批1600多人赴法勤工儉學。
  • 1919年3月17日:中國第一批勤工儉學留法學生赴法國學習
    1919年3月17日:中國第一批勤工儉學留法學生赴法國學習     1919年3月17日,中國第一批勤工儉學留法學生赴法國學習。
  • 14位留法學子獲得2018年度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組圖)
    駐法大使翟雋、商務公參高元元及獲獎學生、導師、評審專家等70多人出席,教育公參楊進主持頒獎儀式。翟雋大使首先向獲得2018年度國家優秀自費生獎學金的14位留法學子表示熱烈祝賀,對學生導師和評審專家表示衷心感謝。他在致辭中指出,2019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百年,這兩個重大歷史事件,賦予了留法學子特殊的意義。
  • 勤工儉學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勤工儉學,利用學習以外的時間參加勞動,而以勞動所得維持生活。泛指在學習期間參加勞動。出自:吳玉章《回憶「五四」前後我的思想轉變》:「我這時一面在交涉條約的事情,一面又進行第二個任務,就是辦留法勤工儉學。」近義詞有:半工半讀,勤工儉學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求學期間勞動。
  •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喬教授出席勤工儉學吧2017年年會
    喬教授jianji講座上,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喬興旺教授重點為勤工儉學吧運營團隊講解了「基本思維方式」和「工作目標」,並且結合勤工儉學吧目前發展狀況,提出了指導意見。喬教授表示將義務擔任勤工儉學吧發展指導顧問,為勤工儉學吧全國發展出謀劃策。勤工儉學吧CEO正在做2017年工作總結和2018年工作發展展望。
  • 黨史名人旅法「居留卡」集中回國
    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6月,發起成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946年1月,代表中共出席在重慶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4月8日乘飛機離開重慶返回延安時墜機身亡。1920年5月,赴法國勤工儉學。他是「少年中國會」成員中最年輕的骨幹,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核心領袖之一,旅歐少共及共青團旅歐支部創建人之一,北伐時期上海武裝起義主要領導人之一,1927年犧牲。
  • 專訪裡昂新中法大學秘書長:搭建法中友誼交流平臺 四大領域推動與...
    她表示,裡昂新中法大學旨在為法中兩國搭建新的友誼交流平臺,在四大領域推動與中國的合作。  杜莎拉向記者介紹,裡昂新中法大學在兩國政要的大力支持下建立。她特別提到並積極評價2014年習近平主席的來訪,認為那次訪問大大增進了法中雙方的互信,對裡昂和新中法大學來說都具有重要影響。
  • 2019留法藝術新銳作品展在巴黎開幕
    新華社巴黎6月28日電(記者楊一苗 陳晨)2019留法藝術新銳作品展27日晚在巴黎高等文化藝術管理學院畫廊開幕,19名留法學子和旅法藝術家的當代藝術作品在展覽上亮相。本次展覽在全法範圍內公開徵集作品,最終選出19名留法學子和旅法藝術家的當代藝術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為藝術家在法期間創作。展覽分為抽象自然、人文肖像和實驗探索三個主題,作品包括傳統水墨、陶瓷雕塑、綜合材料裝置、三維動畫等多種形式,全角度展現了留法藝術學子和旅法藝術家的創新精神和創意活力。
  • 新時代,中法教育百年再啟航
    3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法國巴黎愛麗舍宮同法國總統馬克龍會談時著重指出,今年是一個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年份,要共同辦好中法建交55周年和中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00周年紀念活動。以周恩來、鄧小平為代表的留法勤工儉學生促成中法率先打破冷戰藩籬,實現歷史性握手,更為建國大業以及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立下不朽功勳。
  • 鼓勵學生勤工儉學 隱含社會意義重大
    得益於滬遵協作,通過政府搭建平臺,湄潭於5月下旬分兩批次共組織50餘名學生,赴上海參加勤工儉學。本次回來的20名學生,將於近期赴大中專院校繼續深造。在領導革命成功的老一輩革命家當中,周恩來、鄧小平、陳毅、李富春和蔡暢等都曾在20世紀20年代到法國勤工儉學,追求馬克思主義真理。鄧小平從1920年夏到1926年初,在法國生活了5年多,由愛國青年成長為馬克思主義者,可以說這一階段是他革命生涯的開端。
  • 為什麼說勤工儉學好,大學生是否應該勤工儉學?
    大學生勤工儉學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適當鍛鍊自己,有助於畢業後更好地就業。勤工儉學既能給自己賺點零花錢,也可鍛鍊自己的能力,省得無所事事,胡思亂想。我就很鼓勵我孩子認真對待勤工儉學、社會實踐——除了在校兼職,他每年寒暑假都比別人晚回至少十天,就是去參加各種活動,積攢各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