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處理家庭責任與兩性關係時,90後夫妻都表現出「婚後不適」,20歲至24歲離婚人數呈上升趨勢。情感專家指出,性格自我、草率閃婚、衝動離婚最終成為90後夫妻婚姻關係破裂的幾大因素。
在處理家庭責任與兩性關係時,90後夫妻都表現出「婚後不適」,20歲至24歲離婚人數呈上升趨勢。情感專家指出,性格自我、草率閃婚、衝動離婚最終成為90後夫妻婚姻關係破裂的幾大因素。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錢鍾書的作品《圍城》對婚姻關係做的這番經典的解讀,讓不少身處其中的人感同身受。也正如其描述的一般,當下的中國式婚姻正在經歷一場「圍城戰役」。
24歲的馬麗,有過一段不愉快的婚姻。高中畢業後,父母不希望她以後嫁得太遠,便在馬麗19歲安排了她與第一任丈夫李凱的相親。經過一個多月的接觸,兩人於2012年5月閃婚,幸福甜蜜的新婚生活很快迎來了愛情結晶。但好景不長,婚後因為李凱母親對夫妻二人生活的過多幹預,夫妻二人頻繁爭執,家庭矛盾不斷升級,丈夫的家暴行為,最終讓馬麗決定於2013年8月向法院提出離婚。
這段失敗的婚姻最終讓馬麗認識到,一段美滿的婚姻需要建立在雙方的深入了解,而衝動閃婚恰恰過濾了彼此加深認識的機會,最終導致婚後夫妻雙方因為生活習慣、性格原因出現的婚後不適。馬麗接受《小康》記者採訪時說,她與前任丈夫的婚姻更多方面是來自雙方家庭父母的壓力,而她自己當時因為年紀小對婚姻並沒有概念,便草率順從父母的意願。「兩個互相感覺不合適的人走到一起,離婚是最好的選擇。我並不贊成那些有了寶寶但婚後生活並不幸福的已婚媽媽忍氣吞聲。」如今看開一切的馬麗帶著3歲的兒子生活,2015年,馬麗與同樣離異的小郭再婚。
「80後、90後閃婚閃離的頻率要比60後、70後突出,這也是新生代年輕夫婦比較突出的特點。」資深情感專家凌子接受《小康》記者採訪時指出,傾向於「閃婚」的90後夫妻中,起訴離婚的理由,大多是指責對方無責任心不顧家,愛玩手機愛泡吧;其次,因生活瑣事夫妻雙方父母的介入,使得不善處理家庭矛盾的90後夫婦常常各自為營,互不退讓。「90後整個成長過程都處於家庭中心,自我意識比較強,不容易退讓和改變;另一方面,獨生子女居多的90後,父母對他們的關注度非常高。子女進入婚姻後,父母擔心並沒有減少,有時就會過多地侵入和擾亂子女的婚姻生活。」
除此之外,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專家盧明生認為,2011年最高法出臺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是近年來離婚數量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個司法解釋出來後,離婚涉及的財產分割更加容易了。」加之2003年起國務院頒布新《婚姻登記條例》大大簡化了離婚手續,想離婚無需等待一個月的審查,也不用介紹信,只要材料齊全,半小時內夫妻雙方就可「分道揚鑣」。
事實上,對於追求新鮮敢於冒險的90後來說,他們的交友方式早已打破傳統意義上面對面的交流,移動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帶來的方便與快捷,讓他們靈活的在網際網路時代展現各自的個性。2014年,國內手機網民衝破5.57億,利用行動裝置上網成為我國網民首選上網方式,90後成為手機網民中的一群不可撼動的忠實粉絲,手機社交軟體也成為90後群體鍾愛的交友工具。
根據百合網聯合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共同發布的《2013年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在各類社交軟體中,男女使用移動APP找對象的比例正在上升。
凌子指出,網絡社交軟體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人們交際範圍,但事實上也為婚姻埋下隱患。「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使越來越多的夫妻有條件嚮往、追求兩情相悅的高質量婚姻,從而動搖了單純滿足生理及傳宗接代需要的低質量婚姻。」她認為,社交軟體為不美滿的婚姻提供了情感轉移的途徑,也造成出軌、婚外情發生的概率變大。
調查過程中,《小康》記者梳理發現,由於婚齡較短,很多90後還被定義為「三無」當事人,即:無子女、無較多財產、無債權債務問題,且案件爭議不大。經辦大量離婚案件的離婚律師楊紅瓊在接受《小康》記者採訪時表示,90後離婚雙方當事人的態度往往十分堅決,缺乏迴旋餘地,這一鮮明特點最終導致「閃離」的概率不斷走高。
為了緩解離婚率攀升問題,全國很多城市的民政部門嘗試通過開設「新婚課堂」「預約離婚」等措施,以緩解婚戀關係的緊張。民政部門也要求在各個婚姻登記部門都要設置婚姻諮詢輔導室,安排婚姻家庭輔導員,為有需求的當事人無償提供專業的情感、心理、離婚輔導服務,以減少非理性離婚現象的發生。
一些城市探索的「預約離婚」成效顯著。浙江慈谿市自2012年4月實行預約離婚以來,四成預約夫妻最終「爽約」。之後,該項措施也分別在安陽、太原、廣州等城市相繼推出。但此做法也受到一定質疑,某知名門戶網站曾發布「預約離婚:用7天保護婚姻」的話題,邀請網友參與調查。其中,519名網友中,有304人贊同預約離婚的做法,認為此舉讓衝動的人有充分的時間收拾殘局,是對婚姻的一種保護。其餘215人則認為:一旦作出離婚決定,就難以挽回。
時評人張玉勝認為,遏制「離婚率12年連增」的上升勢頭,首先需要矯正誤入畸形認知的婚姻理念,並通過制度性設計為化解糾紛、保衛婚姻設置必要和科學的考驗期與路線圖。凌子也建議,要讓夫妻雙方善於通過婚戀諮詢的途徑,化解部分因衝動離婚造成的情緒波動,「婚姻生活裡面不免有小感冒的時候,夫妻雙方必須在這個時候學會如何經營兩性關係。特別是90後需慎重對待婚姻,最好在步入社會時間長一點、等自己心智以後再結婚。」
而對於離婚率未來在中國的變化,中國法學會婚姻法學研究會副會長馬憶南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城市化的進程、人口流動的頻繁和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將進一步導致社會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趨向多元,而離婚、單親、獨身、不育將日益成為中國人常態的生活方式和個人的自由選擇。
(責任編輯:DF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