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趙莉萍 記者 鐘太昌) 「長知識了,原來《甄嬛傳》中華妃的頭飾用的就是這個點翠工藝!」「好神奇!你看這個《金陵城牆》擺盤,在一個平面刻出來的,卻像是立體的一樣!」昨天,在第五屆中國金銀銅技藝傳承交流會現場,來自全球多個國家50位工匠、藝術家的700件作品令前來觀賞的市民讚嘆不已。
上午,記者來到位於南京晨光1865創意產業園的交流會展廳看到,本次展覽作品種類繁多,與藝術氣息濃厚、設計風格獨特的1865創意產業園相得益彰。展品類別涉及茶香酒具、飾品擺件、佛像法器、文玩雜項、鋦瓷修復等方面,工藝門類涵蓋錘揲、鏨刻、花絲鑲嵌、錯金銀、炸珠、鎏金銀、錽金銀、失蠟法鑄造等,整個現場流光溢彩,展品琳琅滿目。
玄武湖微波蕩漾,明城牆城門幽深,高塔、茂林、遠山、近船依次鋪展,錯落有致,金銀細工製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李建軍的鏨刻作品《金陵城牆》精緻典雅,極富南京特色,吸引眾多觀賞者駐足流連,紛紛請他講解介紹。
「這個擺盤之所以能在平面上展現立體感,運用的是淺浮雕技術,通過透視等因素來表現三維空間。其實我們平時常見的硬幣上也運用了這種技藝。」李建軍說,自己從事金銀擺件設計及製作工作已有40年,今年8月剛剛退休,正潛心創作代表金陵地標的「南京四十八景」,《金陵城牆》就是目前已完成的8件作品之一。為了使作品更加生動、傳神,他特意去城牆附近寫生近一天,將需要的素材用鋼筆畫畫出,再回去花費一個月鏨刻而成。「現在很多人沉不住氣,沒有經過對實物的細緻觀察,對著照片就開始創作,這樣是很不利於創作出好作品的。」
據交流會負責人楊健介紹,自2015年舉辦以來,本此交流會在展覽規模、參展工匠、設計師數量方面都超過以往歷屆。此次展品均出自名家之手,其中包括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成都金銀銅佛造像特種工藝研究所所長童永全,北京工藝美術大師、花絲鑲嵌傳承人趙雲亮,中國最年輕的國家級鑄劍師、成龍電影兵器顧問季紹聰等。地點特意選在曾經的近代工業發源地、如今的文化創意聚集地南京晨光1865創意產業園,以這樣新舊碰撞的新形式,激活非遺金工的內在生命力。
首部非遺金工微電影《鳥語花香》也在交流會現場與觀眾見面,以另一種藝術手段,敘述性方式呈現時代背景下行業者的豐富面貌,從多角度感染參展觀眾。電影首映還有演員見面會等設置環節,親密接觸演職人員,讓年輕一輩感受演員是以怎樣的心境來演繹當年的金工時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