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符號》「手藝仁心」在國家博物館全球首發

2020-12-13 中國青年報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齊徵)9月12日,《中國符號》「手藝仁心」系列微紀錄片上線新聞發布會暨全球首發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中國符號》是由國務院新聞辦監製,五洲傳播中心出品,百會通達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聯合製作,致力於打造一部「記錄中華優秀文化發展的視聽百科全書」。此次上線的《中國符號》「手藝仁心」系列共8集,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為主題,講述了篆刻藝術家張翀、陶瓷繪畫藝術家西門亞軍、打銅父子傳承人蘇廣偉與蘇英敏等手藝人的匠心故事。

發布會上,《中國符號》項目總導演趙建華介紹道:「手藝仁心」系列以中國式情感勾連為線索,展現老手藝魅力的同時,帶領觀眾進入大師的生活,感受平凡生活中的不凡精神世界。

這些符號生長於區域特色文化的土壤,獨具地方氣質,也深深地紮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們正在我們身邊,在不同的行業和地區,匯聚著新時代的民族文化自信,成為綿延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滋養下的時代縮影。例如,「手藝仁心」系列中《通草畫》的故事發生在「廣府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廣州市越秀區;而以「雞毛換糖走天下」的故事名揚世界的浙江義烏,是《木雕》主人公的故事發生地……

《中國符號》「手藝仁心」主人公之一篆刻藝術家張翀,其篆刻作品與傳統文字印不同,以圖案入印,題材多為人物形象或藝術化場景,如菩薩、人像、孫悟空、化身「變形金剛」的中國高鐵卡通形象等。張翀表示,對篆刻藝術進行創新是他追求的藝術方向。「我國有歷史悠久、璀璨優秀的傳統文化,但這些藝術成就屬於古人、前輩。作為當代手藝人和藝術工作者,不能躺在前人文化上,做今天的藝術之夢。當代手藝人要創造屬於新時代的文化符號。」

國新辦對外推廣局影視交流處處長孫海東表示,新媒體已成為中國影視作品和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希望《中國符號》能夠打造成符合網際網路特性和海外受眾觀看習慣的新媒體產品,挖掘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向世界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五洲傳播中心副主任、副總編輯井水清表示,五洲傳播中心長期致力於中外文化交流與國際合作,為全球觀眾提供更多、更優秀的影視作品,向世界觀眾展示一個精彩紛呈、客觀真實、充滿自信的中國。我們希望通過《中國符號》這樣的新媒體項目,講述傳統文化的現代故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精神理念傳遞給觀眾,向世界呈現一個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充滿活力的中國。

截至目前,《中國符號》在海內外各大電視頻道、視頻平臺、社交媒體廣泛傳播,受眾已覆蓋223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觀眾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

相關焦點

  • 《中國符號·手藝仁心》文創圖書發布!講述傳統文化的「現在進行時」
    一年多前,《中國符號》「手藝仁心」系列微紀錄片刷屏網絡空間,被譽為「記錄錄中華優秀文化發展的視聽百科全書」。1月9日上午,在第33屆北京圖書訂貨會上,由《中國符號》項目組和山東科技出版社共同打造的《中國符號·手藝仁心》文創圖書舉辦新書發布會,以書為媒持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講述人們「身邊的中國符號」
    本網訊(記者 郝天韻)1月9日,《中國符號·手藝仁心》圖書首發儀式在第33屆北京圖書訂貨會期間舉辦。  《中國符號·手藝仁心》是「中國符號」項目組推出的第一本文創圖書,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大開本的書,拿在手裡很有分量,與傳統文化的主題搭配起來,顯得頗有質感。
  • 《辛丑年》特種郵票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首發
    2021年1月5日,《辛丑年》特種郵票首發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該套郵票設計者、著名藝術家姚鍾華,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愛力,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委副書記古建東等出席儀式。自去年9月1日《辛丑年》特種郵票宣布開機印刷後,廣大集郵愛好者翹首期待這套牛年生肖郵票的正式發行。
  • 僅次於羅浮宮,中國國家博物館蟬聯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第二名
    原標題:僅次於羅浮宮,中國國家博物館蟬聯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第二名 摘要:2020年或許會更多從數字互動量而非客流量來衡量最受歡迎博物館。 日前,國際權威藝術媒體《藝術新聞報》(The Art Newspaper)發布一年一度的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榜單。在最新揭曉的2019年十大受歡迎博物館榜單及其參觀人數中,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全年740萬人次再次位居第二,排在榜首的是法國羅浮宮,總參觀人數為960萬人次。 這也是羅浮宮連續第三年蟬聯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稱號。
  • 全球博物館館長將齊聚中國 共論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的功能與使命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記者近日從中國國家博物館通氣會上知悉,國博計劃於2019年4月11日至12日舉辦主題為「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的功能與使命」的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來自全球五大洲的知名博物館和國家博物館館長齊聚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商全球博物館未來發展大計。
  • 去年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排行榜發布 羅浮宮,中國國家博物館,梵蒂岡...
    《藝術新聞》國際版近日發布了全球博物館年度訪客量調查,羅浮宮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蟬聯全球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前二名;大英博物館重新奪回英國最受歡迎博物館稱號,泰特美術館群創下參觀人數的歷史記錄;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影響到了史密森尼學會的訪客數,唯有赫什霍恩博物館逆勢而上。
  •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首次在澳大利亞展出
    中新社雪梨4月4日電 坎培拉消息:《中國藝術的歷史表達: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書法與繪畫》展覽4日在位於坎培拉的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開幕。這是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首次在澳大利亞展出。展覽通過3位著名中國現代書畫家王乃壯、謝雲和蕭朗的作品,探索中國書法傳統,欣賞中國古文字和古代文化中的符號。這些作品刻畫出一系列精美的中國文化符號,以及一些重要的歷史人物事件。而《乾隆南巡圖》電子動態圖像是首次在中國國博以外的國家博物館展示。此次展覽是中澳兩國國家博物館交流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 天貓發布新文創2.0計劃:讓全球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都來天貓,與1...
    全球博物館出現「集體上天貓潮」這波博物館「集體上天貓潮」中,有不少外國博物館的面孔,大英博物館是第一個進駐天貓的海外博物館,僅僅16天,在天貓首發的所有商品就全部售罄。據了解,俄羅斯冬宮博物館、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荷蘭梵谷博物館、RMN法國國家博物館聯盟等一串外國博物館都已經在來天貓的路上了。博物館集體上天貓潮的背後,是中國的線上博物館文創市場每年以超過100%的增速在高速增長。過去兩年,淘寶天貓平臺的文創產品規模漲了3倍,博物館自營店的交易規模漲了6倍。
  • 去年全球博物館訪客量調查:羅浮宮第一,中國國家博物館第二
    日前,《藝術新聞》發布了全球博物館2019年度的訪客量調查,法國羅浮宮蟬聯參觀人次最多的博物館,而中國國際博物館則名列第二,也是榜單中唯一一家進入世界前十名的博物館。圖據中國國家博物館官網《藝術新聞》的這項調查已經持續了20年之久,收集的數據均由相關展覽機構提供。在2019年,巴黎的羅浮宮年度參觀人次達到960萬,排名第二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年度參觀人次則為739萬,排名第三的是梵蒂岡博物館,年度參觀人次682萬。
  • 中國徽菜博物館:探徽廚手藝 品徽幫味道
    【「家在江南」主題採訪行】 中國徽菜博物館:探徽廚手藝 品徽幫味道 中安在線   2019-10-14 23:25:34     作者:張毅璞 吳洋  編輯:陳邦銀
  • 《萬達哲學》英文版全球首發式在大英博物館舉行
    2月22日,由世界最大的商業類出版公司英國LID出版社出版,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著作的《萬達哲學》英文版全球首發儀式在倫敦大英博物館舉行,這是中國企業家首次全球發行企業管理專著。此舉表明,中國企業已由輸出產品開始進入輸出管理思想的更高階段,凸顯中國文化軟實力。
  • 「大象無形——宋雨桂水墨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2018年5月11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央文史研究館、中國美術家協會、遼寧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遼寧省美術家協會、遼寧美術館、宋雨桂藝術館共同協辦的「大象無形——宋雨桂水墨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 《中國震撼》(英文版)全球首發
    「中國道路」國際高層論壇舉行   作為倫敦書展主賓國重要活動——「中國道路」國際高層論壇昨天在伯爵宮展覽中心漢普頓廳舉行,同時,《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一書英文版全球首發。    由新聞出版總署主辦、上海新聞出版局等承辦的「中國道路」國際高層論壇,從中國發展奇蹟背後的政治經濟體系視角研究中國發展道路,追尋國家發展動力源頭的文明歷史,展望未來的中國對世界秩序的影響,中外嘉賓圍繞「中國是否提供了西方普遍推崇的自由民主制之外另一種治國方式?」「是否能用中國的文明史來解釋中國獨特的社會政治價值和程序?」「中國的社會治理方式和經濟結構對其他國家的意義有多大?」
  • 全球五大博物館排名,中國喜得榜眼
    考古是文明的「第一現場」,博物館則是進入文明的「第二現場」。從發掘轉向收藏,展示。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去旅遊,博物館成了必不可少的打卡地。博物館凝結了人類的智慧,存放在人類文明的見證物,是大眾與文物直面的場所。在博物館中,人類的文明被高度濃縮。本期將帶你領略全球排名前五的博物館!
  • 《中國絲綢設計(精選版)》首發
    本網訊(記者 孫海悅)10月9日,由浙江大學主辦,浙江大學出版社、中國絲綢博物館承辦,浙江大學圖書館協辦的「當代詮釋與傳播           本次會議目標是整合全球博物館中國絲綢學術資源
  • 虛擬博物館之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就開放了網上展廳邀請您雲看展。下面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簡介。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2003年根據中央決定,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合併組建成為中國國家博物館。
  • 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TOP20出爐 有4家在中國!
    中國搜索訊2017年全球主題公園及博物館報告出爐,以羅浮宮為首的20家博物館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博物館。位於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排名第二,2017年接待了800萬訪客。美國華盛頓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並列第三,參觀人數均為700萬。總體而言,全球博物館的訪客量與2016年基本持平,只增加了0.2%。
  • 國家博物館:中國歷史文化的坐標
    《友好往來,歷史見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外交活動受贈禮品展》    矗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以下簡稱國博),佔地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2015年6月4日,美國「國際主題公園及景點協會」發布《2014全球主題公園和博物館報告》,國博以當年接待763萬名觀眾,被列在報告中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的第二名,僅排在法國羅浮宮博物館之後,是全世界人氣很旺、備受歡迎的博物館之一。
  • 「新文創」已成行業趨勢,中國新文化符號又將如何產出?
    報告指出,作為新時代的文化生產方式,新文創的目標便是「打造新時代的文化符號」,中國雖然已是文化大國但卻並不是文化強國,要想真正做強文化產業,在全球範圍內獲得文化主動權,必須在「高度」上有所突破,打造出真正具有影響力的文化符號。而新文創「它代表了目前網絡文化發展的核心趨勢以及產業發展模式的改變。」  「新文創」,由騰訊於今年4月正式提出,是「泛娛樂」概念的一個升級。
  • 2020年北京博物館通票首發
    原標題:2020年北京博物館通票首發   昨天,《2020年北京博物館通票》首發,售價依舊為每冊120元,一冊在手,可逛遍本市111家博物館、科普教育基地和文化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