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符號·手藝仁心》文創圖書發布!講述傳統文化的「現在進行時」

2020-12-25 大眾日報

一年多前,《中國符號》「手藝仁心」系列微紀錄片刷屏網絡空間,被譽為「記錄錄中華優秀文化發展的視聽百科全書」。1月9日上午,在第33屆北京圖書訂貨會上,由《中國符號》項目組和山東科技出版社共同打造的《中國符號·手藝仁心》文創圖書舉辦新書發布會,以書為媒持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圖書以短片拍攝的幕後故事集,串聯起精心挑選的高清劇照,讓篆刻、打銅、留青竹刻、欖雕等傳統手藝躍然紙上,變成不光看得見,還摸得著的文化回歸。每個章節末尾貼心地附上了該集視頻的二維碼,掃一下即可從「手藝」直達「仁心」,感受手藝傳承人在這個時代的喜怒哀樂。一城一景、一器一物、一方水土一方人,在這本書中化作一個個獨具地方氣質的「身邊的中國符號」。

《中國符號·手藝仁心》是《中國符號》項目組推出的第一本文創圖書,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大開本的書,拿在手裡就很有分量,與傳統文化的主題搭配起來,顯得頗有質感。

《中國符號》「手藝仁心」微紀錄片2018年首播以來,在海內外各大電視頻道、視頻平臺、社交媒體廣泛傳播,受眾已覆蓋223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觀眾了解五千年中國的重要窗口。

首發儀式上,《中國符號》項目總導演趙建華表示,《手藝仁心》系列以當代中國處於「活態傳承」的非遺手藝為切入點,講述傳統文化的「現在進行時」。故事中的大師是凡人,故事就發生在每個人最熟悉的普通生活場景中,聚焦大師們的柴米油鹽、情感內心;凡人亦是大師,用一生時間堅守一件事情,從而成就每個中國人的不凡人生。平等而深入的視角下,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中蘊藏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範自然流露,以「頂天立地」的方式表現傳承千年的匠人匠心之美。

此次出版的《中國符號·手藝仁心》為中文版,中英對照版已在籌備中,計劃將陸續發行至全球150餘個國家和地區。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琳 報導)

相關焦點

  • 《中國符號》「手藝仁心」在國家博物館全球首發
    《中國符號》是由國務院新聞辦監製,五洲傳播中心出品,百會通達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聯合製作,致力於打造一部「記錄中華優秀文化發展的視聽百科全書」。此次上線的《中國符號》「手藝仁心」系列共8集,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為主題,講述了篆刻藝術家張翀、陶瓷繪畫藝術家西門亞軍、打銅父子傳承人蘇廣偉與蘇英敏等手藝人的匠心故事。
  • 講述人們「身邊的中國符號」
    本網訊(記者 郝天韻)1月9日,《中國符號·手藝仁心》圖書首發儀式在第33屆北京圖書訂貨會期間舉辦。  《中國符號·手藝仁心》是「中國符號」項目組推出的第一本文創圖書,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大開本的書,拿在手裡很有分量,與傳統文化的主題搭配起來,顯得頗有質感。
  • 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圖書在滬發布
    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圖書在滬發布 2020-08-12 21:50:00上海譯文出版社供圖   中新網上海8月12日電 (周卓傲 葉穎)8月12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故事的讀本「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在2020上海書展上舉辦新書發布會。  該系列圖書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故事,以通俗易懂的內容,精美的藝術設計,助力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國門。
  • 魯版圖書再次強勢亮相北京圖書訂貨會!快來看有哪些精品佳作
    1月9日,有著中國出版「風向標」之稱的第33屆北京圖書訂貨會在京拉開帷幕。山東省委宣傳部共組織全省16家圖書出版社參展,展示魯版精品圖書萬餘冊,舉辦閱讀主題活動10餘場。北京圖書訂貨會每年一屆,已連續舉辦32屆。
  • 這些傳統廣府文化變身萌萌噠的文創產品
    佛山順德和園嘗試通過將傳統園林、廣府文化與文創產品結合起來打造文創平臺品牌   文/圖/視頻 羊城派記者 張韜遠  神似雙皮奶的手錶、騎樓樣式的印章、加入了廣繡的落地燈……由何享健捐資3億元建成的佛山順德和園正嘗試通過將傳統園林、廣府文化與文創產品結合起來打造文創平臺品牌,助力該園區可持續創新發展
  • 中國出版商攜中國傳統文化繪本亮相沙迦兒童閱讀節
    該系列繪本目前已出版的有春節、元宵節以及清明節三冊,以貼近低齡讀者的文字表述及豐富插圖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習俗等進行生動呈現,為當地小讀者們走近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捷徑。在分享對外出版心得時,她表示製作並出版阿文書籍不僅需把好文字翻譯關,對出版物上的文字進行層層打磨,力求精準地道,還需充分考慮當地的文化禁忌,對原作進行適度改編。
  • 北京文博會IP「出海」報告 騰訊「新文創」打造中國文化符號
    第14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發布了《成就新時代的中國文化符號:2018-2019年度文化IP評價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電影、連續劇、遊戲、文學、漫畫、動畫等領域的74個文化產品IP的「出海」情況進行了評估。
  • 遇九覓新,領秀廣府,打造「廣式」中國符號
    打造「廣式」中國符號,廣府文化飛向五大洲廣府非遺,驚豔世界。非遺文化展示是每年廣府廟會的重頭戲。今年,廣府廟會有近三十個非遺項目及其代表性傳承人參展,其中廣府非遺項目欖雕、廣彩、打銅、通草畫2018年驚豔亮相國新辦監製的《中國符號》「手藝仁心」系列微紀錄片,在全球平臺共同講述中國人的信與愛,通過高端優質的宣傳平臺,讓廣府文化、嶺南文化成為中國符號「走出去」,讓海內外更多的人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魅力。​老城市新活力,傳統符號與現代城市的交融,引領人們品味歷史、品讀廣州。
  • 文創產品成為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載體
    記者在北京、廣東、新疆等地調研發現,一些文博單位在文創開發上的嘗試與創新取得較好的效果,文創正在成為傳統文化傳播的新抓手,吸引年輕一代更好地參與傳統文化的傳播中來。然而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文創開發還存在機制束縛、創意不足以及文化解讀偏差的問題,文創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
  • 世界對中國的好奇心,需要新一代的文化符號來滿足
    在這8分鐘內,並沒有太多傳統文化的內容,反而是遊戲和動漫成為主角:足球小將、哆啦A夢,以及最後登場的馬裡奧大叔——它們是新一代年輕人眼裡的日本,也是日本向世界進行文化輸出的重要載體。「IP不僅僅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效應,同時也是國家形象、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
  • 騰訊程武:構建新文創生態 打造中國文化符號
    【TechWeb】「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打造出更多受歡迎的中國文化符號,不僅是企業的機會,產業的機遇,其實也是國家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關鍵所在。」8月2日,ChinaJoy2018中國國際數字娛樂產業大會在上海召開,作為企業代表中第一位發言人,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執行長程武在會上進行了主題為《構建新文創生態,打造中國文化符號》的分享。
  • 地域文化下的文創產業
    本期,濟寧學院美術系視覺傳達教研室主任、藝術學碩士謝菲做客百姓講堂,為文創產業提供指導方向。文創產品和文化IP要做文創產品,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文化。「文」與「化」並聯使用,較早見之於戰國末年儒生編輯的《周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通過觀察天象,來了解時序的變化;通過觀察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用教育感化的手段來治理天下。
  • 哈佛大學亞洲與國際關係峰會: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
    盒中還會附上敦煌文化的圖文資料,用戶可以對盒子進行勾線、填色等自主創作,參與文化互動。」 …… 當一組由印度、美國、中國三國學生組成的6人團隊,站在哈佛大學亞洲與國際關係峰會的演講臺上,向來自全球的專家、機構、青年學生講述團隊的「新文創」作品時,雷動的掌聲將此間舉行的「新文創」國際學生影響力挑戰賽推向了一個小高潮。
  • 南京江寧首屆文創夜市來了,家門口感受非遺文化
    文創夜市吸引眾多市民來打卡,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 △不少市民來逛文創夜市 江寧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傳承人周荷英剪出了十二生肖,惟妙惟肖。她的徒弟,81歲的強祖望也在現場一展手藝。
  • 傳統手工藝+新潮創意 讓文創產品「活」在市場
    鉤織杯墊的周鳳琴最開始一下午只能織3個,一個小時才完成一個直徑10釐米的杯墊,現在20分鐘就能織成一個,一天可以織20多個。技術熟練後,他們的收入也都隨之提高。今年5月10日,張璟受邀參加深圳文博會,也把月牙湖濱河四村村民們的麻編手藝一併帶到了更高的舞臺。
  • 出版社涉足文創領域 從"小出版"邁向"大文化"
    出版與產業融合、創意與生活交融,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出版單位涉足文創領域。如何在淺嘗後深耕?多位業界人士給出了自己的思考。 盤活專業資源 當有中長期思考規劃 「我們今天上午又論證了十幾個文創產品。」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總編輯王旭斌近日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京東圖書中華書局攜手打造「傳統文化月」
    本報訊 (記者王坤寧)京東圖書聯合中華書局主辦,商務印書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上海古籍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協辦的「傳統文化月」活動近日開啟,吸引了廣大讀者參與。截至9月7日,7家出版社銷量均有大幅提升,《論語譯註(簡體字本)》成為「傳統文化月」銷售最好的單品圖書。
  • 受冷落的「兔子王」變身濟南傳統 文化符號
    楊峰製作的「泉城兔子王」成為芙蓉街上的「泉城特色傳統文化符號」。         本報見習記者 張九龍 攝      全家圍坐在一起邊吃月餅邊賞月,是國人對中秋最深刻的記憶。過去,濟南還有崇拜兔神的特色傳統,每到八月十五,人們會在院裡擺上供桌,放上兔子王、月餅和水果進行祭月,祈求全家幸福安康。如今,崇拜兔神的民俗已經逐漸遠去,但兔子王以「非遺」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成為泉城濟南的傳統文化符號。
  • 「麋鹿IP」正式發布 大興開啟麋鹿文創繽紛未來
    發布麋鹿IP 讓麋鹿文化重新煥發光彩 傳統文化正成為「活」在當下的潮流文化,以麋鹿IP構建為核心,繼而打造中國文化符號的全新文化產業方式是文創發展的新趨勢。本次大會以中國傳統麋鹿文化作為內容創新的源泉,結合當代文化語境,通過IP構建找到傳承與創新的平衡。麋鹿IP的正式發布,讓麋鹿文化重新煥發光彩。
  • 北京麋鹿文創大會成功舉辦 「麋鹿IP」正式發布
    麋鹿文創聯盟成員和業內相關專家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報告廳匯聚一堂,圍繞文創領域前沿話題、熱門熱點,深度挖掘麋鹿文化,共同探討麋鹿文創的未來,著力打造麋鹿文創品牌。傳統文化正成為「活」在當下的潮流文化,以麋鹿IP構建為核心,繼而打造中國文化符號的全新文化產業方式是文創發展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