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產品成為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載體

2020-12-20 中國青年報

記者在北京、廣東、新疆等地調研發現,一些文博單位在文創開發上的嘗試與創新取得較好的效果,文創正在成為傳統文化傳播的新抓手,吸引年輕一代更好地參與傳統文化的傳播中來。然而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文創開發還存在機制束縛、創意不足以及文化解讀偏差的問題,文創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

文創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記者走訪北京、廣東、新疆等地看到,博物館等文化場所成為節假日的熱門旅遊地。隨著消費升級,既承載文化元素又切合新消費群體命脈的文創產品成為消費新時尚。

故宮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等博物館的文創商店成為遊客熱門打卡點,在烏魯木齊,具有當地文化元素、個性小巧的文創產品十分暢銷。這些文創產品不僅受到外地遊客的喜愛,也吸引本地青年成為「粉絲」。他們通過購買、贈送這些產品,表達文化歸屬感和認同感。

「讓文物活起來」正在成為博物館界文創開發的共識,文創讓傳統文化得到現代化的闡釋,正在成為傳播傳統文化、讓文物「活躍」在年輕群體中的重要載體。

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代表性元素正在率先「活」起來。2019年8月,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和天貓發布的《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顯示,許多博物館入駐電商平臺,2018年,在淘寶、天貓逛博物館旗艦店的訪問達16億人次,是全國博物館接待人次的1.5倍,其中1億用戶為「90後」。與「乾隆皇帝」有關的貼紙、扇子、帆布袋、耳機等產品,兩年內營業額翻了6倍以上。

除了傳統的筆記本、日曆等日用品外,文創產品的形式也日益多元,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創意產業的方法進行互動融合,並以年輕人喜歡的時尚方式進行「活化」表達和現代化的詮釋,讓傳統文化變得「潮」起來。

一些博物館選擇與遊戲廠商、文創公司合作,採用數字文化這種世界年輕人的「通用語言」傳播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故宮博物院、敦煌博物院等與騰訊、網易等遊戲廠商合作開發手機遊戲、微信小程序等,讓建築、國畫、壁畫等在年輕一代中流行起來。

此外,VR、AR、AI、5G直播、沉浸式展覽等多種技術手段和形式也不斷應用於文創中,深入挖掘各地文化內涵,文創業態進一步豐富,增強消費者的體驗感。

三大問題束縛文創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儘管故宮博物院等優秀文創案例珠玉在前,但目前掌握大量傳統文化資源的文化文物單位難以複製效仿,當前國內文創發展仍受諸多限制,活力亟待持續釋放。

文創開發機制不順。廣東省博物館副館長陳邵峰表示,目前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開發的體制機制上有所突破,但尚未完全理順,實施細則尚不明確。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與企業管理研究所所長楊代友認為,由於在財政資金、激勵機制、企業經營、稅收、人事等方面政策執行不明確,文創試點單位在文創工作推進中有觀望情緒,職工從事文創開發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受阻,不想幹、不敢幹、不會幹的問題依然存在。一些文創企業主動聯繫文博單位開發產品,卻被拒絕的情況時有發生。

創意能力不足,文創產品質量、營銷手段仍需提升。當前多數文創開發的思路還只是把文化屬性圖文附加在現有的簡單產品上,低質、雷同。一些博物館文創部門負責人表示,文化和高科技結合優質文創產品往往需要大量精英創意人才團隊來打造,而目前技術和創意兼備、原創能力和動手能力強的專業人才缺乏,且人才培養與實踐需求錯位,「人才找不到市場」與「市場找不到人才」現象並存。

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副會長、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陳少峰說,與國外相比,我國的文創產業鏈尚未完全打通,營銷方式相對單一。例如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開發的藝術衍生品數量達2萬餘種,年銷售額高達4億至5億美元,佔其全部收入的80%。我國文創產品的創造力還相對匱乏,宜借鑑發達國家成熟的宣傳營銷方式。

文創開發中對傳統文化的解讀和傳播水平參差不齊。陳邵峰、楊代友等人表示,文創核心在於「文化內核」。文創開發不單是文化元素的解構整合,更應要求文化的準確傳達解釋,而在開發中一些文創公司對文物本體故事的挖掘不夠,專業人才不足,導致文化解讀不深,文化內容不足。

當前文博單位與公司合作開發遊戲、動漫等「承載社會價值的文化創新產品」,業內專家學者對此表示一定擔憂。廣東社會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謝開來認為,市場化遊戲追求傳統文化元素的本質是增加用戶對遊戲的黏性,這與文博單位的出發點截然不同。一些遊戲廠商對歷史文化的理解不夠到位,遊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對傳統文化的解讀存在娛樂化和媚俗化傾向。

此外,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禁忌」等制約仍然存在。

探索文創發展有效路徑

業內人士認為,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創意產業的方法進行互動融合是文創的重點,建議借鑑文創行業內的一些有益的嘗試,探索文創發展有效路徑。

優化文化文物單位與社會力量合作機制,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文創產品開發。楊代友等人建議,文創開發仍需相對靈活、明確開放的政策措施,解決文化事業單位、企業的後顧之憂。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門檻,探索文物資源IP的推廣、利用和交易,實現文物資源共享利用、挖掘創新,推動文創產品從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到品牌推廣的全產業鏈打造。

文博單位聯手高校、企業,培養文創人才。針對文化文物單位專業創意設計人才短缺,難以將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轉化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優質文創產品的情況,一些博物館嘗試與高校、企業等機構聯合,將博物館打造為教學及課堂實踐平臺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同培養文創人才。

如廣東省博物館和設計院校、企業合作培養創意人才,組織了自主設計團隊、特許生產企業設計團隊、館校合作設計資源、專業設計機構組成的研發力量,促進創意成果的產品轉化。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的文創課堂設置在博物館內,館方專家學者對專業知識進行講解,幫助師生更好理解闡釋傳統文化。

挖掘文物資源,利用新技術手段開發文化資源。目前,多地政府部門牽頭對文化資源進行梳理,並鼓勵博物館與科技企業合作,將館藏資源數位化,豐富文創設計素材庫。廣州歐科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國內多家文博單位打造智慧博物館,從文化保護和傳播的角度對文物進行數位化採集和呈現。副董事長王勇說,利用數位化、虛擬化技術使文物資源標準化、數位化、智能化、可視化、網絡化,有利於文創進一步開發,將文化傳播地更遠。

相關焦點

  • 文創產品「帶的走的文化」
    「一體型」文創產品指的是:某種文創內容與其對應的產品載體及結合方式,以特定的關係結合為一體,同時,其中的文創內容脫離此種關係的產品載體後無法獨立存在,或無法再次與其它廣泛的產品載體進行結合,因此「內容、載體、方式」三種條件形成了特定「一體化」關係。
  • 魯曉寅:創新融合傳統文化與數位技術 打造喜聞樂見的文創產品
    12月2日下午,2020年「故宮以東×有夢有趣有你——完美世界文創校園設計大賽」頒獎典禮在京城圓滿落幕。頒獎典禮結束之後,完美世界總裁、完美世界遊戲CEO魯曉寅和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李雪敏共同接受媒體專訪,詳細介紹了文創大賽的創辦理念和未來展望。
  • 讓博物館文創產品講述陝西故事
    擁有9座國家一級博物館的陝西,應該如何利用博物館的優勢資源讓更多遊客了解陝西的歷史文化?以陝西特色傳統文化為原型開發的文創產品又該如何跨界「出圈」?激活博物館潛能讓歷史文化融入生活隨著文創產業的發展,文創產品正成為一種文化傳承的載體。
  • 郵政要以傳播傳統文化為己任
    「郵政文化不只是郵政自己的文化,它是各種文化的載體,因為,郵政本身是一個平臺、通道,承載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3月10日,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 單霽翔談「故宮文創研發的啟示」:以優質文化產品增強文化認同
    ,要求我們不僅尊重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要善於轉化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未來規劃中,故宮博物院將持續創新文化傳播手段,努力發展成為億萬級訪問量的博物館。基於文化遺產保護的要求,故宮博物院遊客數量不能無限增長,因此需要通過構建數字博物館、研發文化創意產品、出版圖書刊物等多種方式,從不同維度、面向不同群體,努力擴大博物館文化傳播廣度與深度,真正做到「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 蘇州吳中區一大批鄉土工藝人才、文創產業載體蓬勃生長 「蘇作天工...
    11月10日,2018蘇作文創峰會將在太湖之濱拉開帷幕,這一成功舉辦兩屆的傳統手工藝「嘉年華」和文創產業盛會,將更加注重文化傳承性、學術交流性、產業融合性、社會參與性及技能提升性等,為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產業經濟融合發展探尋新思路。「天下工藝看蘇州,蘇作精華在吳中」。
  • 如何打造優秀傳統文化IP之「網遊篇」
    那麼,作為數字文化的一部分,遊戲如何真正與傳統文化創新融合?新時代下傳統文化如何成為潮流文化本身?本文整理了一些把優秀傳統文化IP融入到網路遊戲中的典型案例,匯聚了一些業內人士的觀點和經驗之談。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理事長孫壽山表示,遊戲作為文化載體,要充分運用中國文化、優質IP等獨特資源,助力中國遊戲產品「走出去」,通過遊戲提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覆蓋面。1、從 「影遊聯動」到「遊影聯動」2020年,由同名經典遊戲改編的電影《徵途》7月25日在奈飛(Netflix)全球同步網播。
  • 鐵路文創有力傳播鐵路文化
    作者:張雨思 賀勇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於9月4日-9日在北京舉辦,中國鐵道博物館和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鐵旅公司,作為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開發單位受邀共同參展,雙方聯合出品的全路首個鐵路文創品牌——「鐵潮」的
  • 館藏文物正在被喚醒,文創產品成為市場新增長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只是目前我國博物館文創產品火熱的一個縮影,好的文創產品成為博物館歷史文化最輕便的載體。作為首個推出文創蛋糕的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2018年文創收入達1941萬元,相比2017年的1330萬元,增幅明顯。而在今年初刷屏朋友圈的粵博文創蛋糕,已經賣出了3000多件。
  • 景區「文創IP」產品已成標配
    摘要 文化故事是文創產品最重要的「IP」,而且文化故事一定是與景區本身屬性一致,是一種文化內核的延展,遊客在體驗景區中通過購買其文創產品滿足文化的歸屬感。不僅如此,還能把這種旅遊樂趣通過文創產品帶回家,分享給親朋好友等。
  • 濟寧: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走在前列—努力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首善之區、儒學研究與闡發「登峰」、儒學普及「落地」、幹部政德教育、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濟寧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上進行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持續性、長遠意義的實踐探索,打造了一批傳統文化普及推廣活動品牌;濟寧文化中心、孔子博物館、尼山聖境、濟寧雜技城、濟寧大劇院、兒童公園、鳳凰臺公園等項目相繼建成使用,在文化場館、娛樂場所建設上實現新突破,搭建了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平臺
  • 千年敦煌藝術載創新IP煥新活力 文創產品上線催熱傳統文化
    敦煌博物館供圖中新網蘭州12月10日電 (記者 馮志軍)過年貼敦煌文化春聯、平日使用敦煌元素日曆、出遊必備的西域風情絲巾……近年來,傳統絲路文化及敦煌藝術通過大膽創新IP融入現代元素,綻放出了新活力。尤其一款絲路文化濃鬱的敦煌博物館滑板,在線上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相關話題還登上微博熱搜,引網友熱議。
  • 「鐵味」文創塑造鐵路文化認同與自信
    近日,百餘款樣式新穎、造型時尚的「鐵味」文創產品集體亮相2020《人民鐵道》鐵路文創產業創新與發展論壇暨鐵路文創精品成果展現場,吸引了眾多鐵路愛好者和媒體記者圍觀拍照。「鐵味」文創熱的背後是中國鐵路提升文化軟實力,提高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的有力證明。  「鐵味」文創產品非常適合作為鐵路文化載體。
  • 祝賀陝西呦呦鹿鳴創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榮獲「商業貿促」杯一等獎
    12月4日,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主辦,中貿促進會海南省委員會、三亞人民政府、中貿促進會商行委員會等承辦的首屆"商業貿促"杯文創故事演講比賽,陝西喲喲鹿鳴創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德琳攜帶其《長安處處有故事》榮獲一等獎,並獲得亞軍獎盃。
  • 博物館IP的破次元融合——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傳承
    博物館文創產品充分展示著博物館科技、文創發展的新業態,現如今,傳統文創品已不能滿足多元化的時代需求,「創新」成為時代的主題,在承辦該展覽後,我司對此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思考,除了在線下積極承辦實體文化創意體驗館和展覽活動外,該怎樣借著時代的東風,延展出全新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前景?
  • 文創產品怎麼就火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只是目前我國博物館文創產品火熱的一個縮影,好的文創產品成為博物館歷史文化最輕便的載體。作為首個推出文創蛋糕的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2018年文創收入達1941萬元,相比2017年的1330萬元,增幅明顯。而在今年初刷屏朋友圈的粵博文創蛋糕,已經賣出了3000多件。
  • 學校文化建設之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校園文化創意產品可以直觀地表現學校的文化底蘊,是傳播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設計研究學校文化建設,力求在豐富多彩的文化創意實踐中,弘揚院校的辦學理念、文化理念、發展特色,專業特色,有效地開發、推廣院校的核心價值。校園文創產品的設計對院校品牌視覺形象的建立,能起到最直接、最有力地促進推廣作用。
  • 積極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三七互娛獲2019環球「金趨勢獎」年度...
    此次評選活動以「時代使命 創新交融」為主題,面向全國,評選出2019年度在改革創新、發展成就、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優秀案例和優秀代表。三七互娛憑藉專注於中國傳統文化深度、廣度和精度的挖掘,不斷加大傳統文化在精品內容上的滲透力度,助力文化傳承,彰顯文化自信,榮獲2019環球「金趨勢獎」年度文化傳承獎。
  • 文創行業匠心呈現:海南州卓瑪文化引關注
    展開歷史長卷,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化雖歷經滄桑,卻歷久彌新、精彩紛呈。文化是根,亦是經濟發展的源動力。作為文創產業的細分——新文創產業的一員,海南州卓瑪文化研究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以「非遺」文化為依託,依託文創產品為載體,通過深入挖掘非遺文化資源,讓非遺在傳承創新中煥發活力的同時,開創「非遺文創」嶄新篇章的創新型企業。
  • 變身多姿多彩的博物館文創產品 國寶就這樣華麗轉身
    一件好的文創產品是博物館展覽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延伸。將文化遺存與當代人的生活、審美、需求對接起來,讓觀眾把國寶文化帶回家,在使用中了解國寶,既是觀眾的心願,也是博物館人的實踐。  近年來,文化產品的設計開發和相關創意產業的發展,成為博物館盤活館藏文物資源、實現公共文化成果惠及民眾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