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談「故宮文創研發的啟示」:以優質文化產品增強文化認同

2020-12-22 中國青年報

以優質文化產品增強文化認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

——故宮文創研發的啟示

單霽翔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24日 第 20 版)

核心閱讀

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求我們不僅尊重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要善於轉化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物館通過深入挖掘豐富文化資源,研發出傳統文化元素突出、符合時代審美、貼近觀眾實際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將文物背後的文化魅力、人文情懷和藝術神韻播種到社會公眾心中,滋養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提振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

許多年輕人將參觀博物館作為一種新風尚,文化自信在一次次參觀遊覽中不斷堅定,文化認同通過一件件文物及其背後故事不斷增強。這種強大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讓我們向著同一個方向前進,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固本拓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基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基於文化認同。在跨文化交流中,文化認同有助於不同文化及其群體在平等關係下,以文明交流互鑑為立場,實現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進步。博物館及其文物富含中華民族文化信息,是人們形成文化認同、加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多年來,博物館通過展覽等傳統方式,滋養人們對中國文化的歸屬和認同。同時我們也看到,隨著時代發展,博物館傳統展陳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大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費訴求,還要通過更多途徑和方式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產品,在增強中華民族自信心和向心力上發揮更大作用。

故宮博物院是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中國最早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國家級博物館,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年接待觀眾達千萬級的博物館。截至2016年底,故宮博物院共有1862690件(套)文物藏品。在未來規劃中,故宮博物院將持續創新文化傳播手段,努力發展成為億萬級訪問量的博物館。基於文化遺產保護的要求,故宮博物院遊客數量不能無限增長,因此需要通過構建數字博物館、研發文化創意產品、出版圖書刊物等多種方式,從不同維度、面向不同群體,努力擴大博物館文化傳播廣度與深度,真正做到「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求我們不僅尊重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要善於轉化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產品研發自2011年起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截至2018年,故宮博物院共研發11900多種文化創意產品。隨著文化創意更加豐富及產品品質進一步提升,「故宮文創」在社會公眾中影響力不斷提高,逐漸成為故宮博物院進行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故宮博物院在文化創意產品研發過程的一些經驗值得總結和討論。

以弘揚中華文化為目的。博物館通過深入挖掘豐富文化資源,研發出傳統文化元素突出、符合時代審美、貼近觀眾實際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將文物背後的文化魅力、人文情懷和藝術神韻播種到社會公眾心中,滋養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提振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與此同時,面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自2015年開始,故宮博物院積極參加國際授權展等國際展會,通過故宮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時代新貌。

以學術研究成果為基礎。故宮博物院專家研究成果是文化創意產品研發的寶貴資源。文物專家深入梳理和解讀文物藏品內涵,選取特色鮮明,兼具文化價值、藝術價值與情感價值的文物元素,為文化創意產品研發確定方向。設計團隊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歷史淵源、文化寓意、昔日使用場景及背後故事等,讓文物氣質與產品品質有效結合。2012年,故宮專家和故宮職工根據文物經典性、象徵性、影響力等因素,結合文物藝術欣賞價值,從26個文物大類中評選出書畫、陶瓷、建築、金銀器等「十大類別」115件代表文物藏品,最終確定《清明上河圖》、定窯白釉孩兒枕、馮摹《蘭亭序》、角樓、金甌永固杯等十件「故宮人最喜愛的文物」。實踐證明,對這十件集故宮博物院全體專家職工智慧選出的文物,進行文化創意研發,創造出廣受關注的精品,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故宮還將專家研究成果與民眾感興趣的話題緊密結合,利用更加親切、更加喜聞樂見的方式向大眾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深受年輕人喜愛。

以文化創意研發為支撐。在注重深度挖掘文化的同時,強調產品的故事性、藝術性、實用性、時尚性、創意性及功能性,提升受眾互動體驗感,力求多元體現文化創意,使人們正確理解和真切感受故宮博物院所傳遞的文化信息,更好地構建文化認同感。例如「海水江崖」系列產品設計元素,提取自寓意「社稷永固」的織繡作品以及永樂宣德青花瓷器藏品。「動意盎然」系列領帶設計元素,源自院藏郎世寧繪畫作品《弘曆射獵圖像軸》中飛奔的白色駿馬,圖案形象姿態豪放、動態盎然,產品有淺灰、淺橘、藍綠和紫灰4種顏色,符合現代人色彩審美。

以滿足公眾需求為導向。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煥發新的生機活力,關鍵要及時了解並充分結合公眾需求。過去的博物館紀念品往往強調歷史性、知識性和藝術性,趣味性、實用性和互動性不足,因而容易與社會公眾實際需求脫節,特別是對年輕人缺少吸引力。故宮最受歡迎的文化創意產品之一「朝珠耳機」,將耳機功能、傳統文化與彰顯個性的需求結合起來,頗受年輕人歡迎,成功地將傳統文化有機融入現代生活。此外,故宮重視以展覽為契機,研發相關文化產品,讓公眾有機會通過相關出版物、數位技術應用等「把故宮文化帶回家」,以不同方式滿足公眾需求,真正做到文化傳播「立體化」。

以提升文化體驗為抓手。文化創意產品不是一般商品,它們帶著博物館的烙印,需要用精湛的工藝製造承載優秀文化。故宮博物院在文化創意產品研發過程中,適時提出從「數量增長」轉向「質量提升」。不斷加強對產品設計、生產、營銷各個環節把控,力爭做到「故宮出品,必屬佳品」。在改善營銷環境方面,針對紅牆內古建築區域,開展「去商業化」行動,拆除昔日佔用古建築的故宮商店臨時建築,還故宮古建築以尊嚴,著重塑造產品、環境、文化內涵相協調的整體文化體驗空間;將文物商店改造為「文化創意館」,使之成為博物館「最後一個展廳」。通過新媒體技術和數位化手段,打造「數字故宮社區」,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可以通過官方網站、應用軟體、社交媒體等渠道在線感受故宮文化魅力,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以優化創新機制為保障。不斷優化研發和營銷機制,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供動力,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助推力。通過不斷引進專業人才,改善自主研發團隊結構;通過制定授權管理規定,更好與專業團隊合作,保障研發工作的創新性和專業性。

今天,我國越來越多博物館通過文化創意產品讓優秀文化走進千家萬戶。人們過年貼故宮春聯,平日用故宮日曆,年輕人踩著敦煌博物館滑板,用著國家博物館書籤,喝著蘇州博物館茶葉,收集各個博物館膠帶做手帳。越來越多品牌與博物館進行授權合作,將文化創意整合進位造業,賦能製造業轉型升級,製造業也推動著文化創意創新。更令人欣慰的是,許多年輕人將參觀博物館作為一種新風尚,文化自信在一次次參觀遊覽中不斷堅定,文化認同通過一件件文物及其背後故事不斷增強。這種強大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讓我們向著同一個方向前進,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固本拓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基石。

(作者為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

製圖:蔡華偉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單霽翔揭秘故宮文創產品成功秘訣:「創意」二字至關重要
    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大講堂》)文創產品如何彰顯文物的文化力量?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指出,文化產品中間最好加上「創意」兩個字。首先要深入研究人們社會生活,根據人們生活需要研發產品,人們才會喜歡。
  • 故宮「看門人」單霽翔做客富陽博物館 講述文化的力量
    5月17日,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前夕,故宮學院院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做客杭州富陽博物館,並帶來「文化的力量——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主題演講。開場第一句,就表達了對富陽這片綠水青山的喜愛。「希望遊客來到故宮,看到的是綠地、藍天、紅牆、黃瓦,春看牡丹、夏賞荷花、秋看銀杏、冬賞臘梅。」單霽翔說,「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我們做到了!」 做好硬體設施的同時,故宮還走進了文創世界。搭載高科技,建立起數字博物館,可以與遊客互動,開發故宮口紅等文創產品等。「600歲的故宮越來越年輕化,與觀眾的距離越來越近。」
  • 故宮給旅遊業帶來啟示:紀念品多動「文創」腦筋
    2月17日,在2019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九屆年會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做主題為「讓傳統文化活在當下」的演講。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攝  2月19日是農曆正月十五,在故宮元宵夜亮燈美景刷屏的同時,一則「2017年故宮文創營銷收入達15億元,超過1500家A股上市公司營收水平」的新聞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尤其引發文化旅遊行業熱議。  與故宮那些匠心獨具、頻頻成為「網紅」的文創產品相比,當前市場上大量充斥的卻是設計缺乏創意、製造工藝停留在低水平的旅遊紀念品。
  • 故宮文創這樣造品牌
    故宮研發的文創產品。(來源:故宮文創官網)2018年5月18日,在故宮文創產品專賣店前,一款3D明信片自動售貨機格外引人注目。杜建坡攝(人民視覺)2019年1月25日,故宮文創快閃店現身上海南京路,遊客在快閃店內挑選文創產品。
  • 像故宮文創那樣火,你的產品應該怎麼做?
    然後問題來了,作為一個普通的電商從業者,我們的產品能像故宮文創那樣受到關注,成為一個現象級的IP嗎?首先,來梳理一下故宮文創的成長路徑。2008年,故宮文化創意中心正式成立,從一個「正襟危坐」的嚴肅品牌,到萌到心化的各種創意產品,始於來自臺北故宮的機緣。
  • 單霽翔安徽高校演講 千餘名師生聆聽故宮往事
    12月25日,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做客合肥工業大學,帶來講座「文化藝術進校園」系列合肥工業大學故宮專場。 25日,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走進合肥工業大學,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中華傳統文化的忠實守望者》為主題,帶領千餘名師生與「現代」故宮展開對話。12月25日,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來到合肥工業大學做演講。
  • 文創產品成為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載體
    文創讓傳統文化「活」起來記者走訪北京、廣東、新疆等地看到,博物館等文化場所成為節假日的熱門旅遊地。隨著消費升級,既承載文化元素又切合新消費群體命脈的文創產品成為消費新時尚。故宮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等博物館的文創商店成為遊客熱門打卡點,在烏魯木齊,具有當地文化元素、個性小巧的文創產品十分暢銷。
  • 單霽翔來廈博開直播啦!帶你雲賞「鎮館之寶」和精品文創!
    聽聞這件作品是林爾嘉家族的捐贈,單霽翔說,廈門是有文化氣息的城市,有很多捐贈文物,這些文物能在博物館能得到盡心保存傳承,發揮最好的價值,這是文物最好的歸宿。單霽翔還在明代尤求的《飲中八仙圖卷》前駐足,揭秘「在故宮博物院,明代以前的書畫作品一次展出時間一般不超過2個月,特別珍貴的類似《千裡江山圖》這種不能超過1個月,一旦展出,回去就要睡3年。」單霽翔還觀看了廈門特色的漆線雕、廈博文創產品等。
  • 故宮門票未想過漲價 單霽翔:條件成熟時想免費開放
    單霽翔的理想是將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文創產品拉近古今距離,「來自故宮的禮物」已擁有103萬粉絲  故宮文化可以帶回家嗎?文化遺產可以重塑人們的生活嗎?單霽翔說,可以。  設想一下,你的日常也能與故宮這樣親密接觸:清晨起床,你先用四方罍樣式的茶器泡了壺茶,隨手撕下《故宮日曆》上過去的一頁;中午,你邊用故宮筷子吃著飯,邊用朝珠耳機聽音樂;午後納涼,你穿上如意涼拖,用「朕亦甚想你」的扇子扇來習習涼風……  「文化創意產品是一種傳播故宮文化的方式,過去我們做的叫文化產品,就是把一些有故宮元素的文物複製出來。
  • 故宮出版社王亞民:賦能商業地產 要從故宮文化中汲取精華
    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曾說,秉承把故宮文化帶回家的初衷,研發出更多具有高水平、高文化附加值並能夠代表故宮文化水平的創意產品,讓文化賦能,讓人們通過這些創意產品切身感受到故宮文化,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偉大傳承。
  • 單霽翔:故宮門票未想過漲價 條件成熟時想免費開放
    單霽翔的理想是將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文創產品拉近古今距離,「來自故宮的禮物」已擁有103萬粉絲故宮文化可以帶回家嗎?文化遺產可以重塑人們的生活嗎?單霽翔說,可以。設想一下,你的日常也能與故宮這樣親密接觸:清晨起床,你先用四方罍樣式的茶器泡了壺茶,隨手撕下《故宮日曆》上過去的一頁;中午,你邊用故宮筷子吃著飯,邊用朝珠耳機聽音樂;午後納涼,你穿上如意涼拖,用「朕亦甚想你」的扇子扇來習習涼風……「文化創意產品是一種傳播故宮文化的方式,過去我們做的叫文化產品,就是把一些有故宮元素的文物複製出來。
  • 單霽翔做客清北網校大師課,與中小學生對話探索文化力量
    8月5日晚8點,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做客清北網校大師公開課時如是說到。在這場主題為《文化力量-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的公開課上,單霽翔表示,故宮不僅是一座文化寶庫,也是一個教育機構,當前故宮學院也正致力於培養學者,同時還會走進廣大學生群體開展眾多文化活動。
  • 故宮「網紅」院長單霽翔卸任,他曾這樣定位故宮與武當山的關係
    單霽翔生於195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師從兩院院士吳良鏞教授,獲工學博士學位。單霽翔歷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長、房山區委書記、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主任、國家文物局局長、故宮博物院院長。2012年,58歲的單霽翔被任命為故宮博物院新院長。
  • 除了故宮,博物館文創還有哪些值得看?
    在文創領域,故宮憑藉前院長單霽翔的段子手風範和個人魅力、2017年全年15億元的文創收入,以及社交媒體上的創意互動,成為了當仁不讓的博物館界網紅。根據2019年1月全國文物局長會議的公開資料顯示,全國博物館總數已經達到5136家。作為5136分之一,談博物館文創必談故宮。
  • 故宮文創帳本:3500元的遊客座椅和五千萬訪問量的雪景照
    「國家文物局長一再囑咐我,不要說你們文創產品賣了多少錢,因為別的博物館壓力太大。我們只能說,前年我們文創產業有15億營業額。」2月17日,在 「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九屆年會」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曬出故宮帳單,這一數字比過去披露的故宮文創產品銷售收入超10億元表述進一步明晰。
  • 文創產品怎麼就火了?
    今年的元宵節,有著600年歷史的故宮成為「網紅」,這也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4年以來,首次開放夜場——「紫禁城上元之夜」。就在故宮元宵夜亮燈美景刷屏的同時,一則「2017年故宮文創營銷收入超過1500家A股上市公司營收水平」的新聞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尤其引發文化旅遊行業熱議。
  • 「歷史傳承與文化自信」公益講座暨《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新書...
    2020年12月8日,由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和旅遊局、故宮出版社聯合主辦的「歷史傳承與文化自信」公益講座暨《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新書發布會在東城區圖書館舉行。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東城區,故宮博物院原常務副院長、故宮出版社社長王亞民,故宮出版社總編輯劉輝,故宮出版社常務副總編宋小軍,故宮出版社副社長錢傳強等領導嘉賓出席並致辭,公益講座及新書發布會由東城區圖書館主持。600年的紫禁城,如今的故宮,堪稱厚重而又博大的中華5000年文明的承載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匯聚地。
  • 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受邀前往蘭州大學交流,闡釋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為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資助育人,增強受助學生的文化自信、愛國情懷,培養感恩意識,全國學生資助中心與中國銀行將在蘭州大學舉辦「資助育人—文化藝術進校園」活動。活動邀請了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學院院長、著名博物專家單霽翔開展主題為「堅定文化自信,做中華文化的忠實守望者」的專題講座。講座將於2020年12月10日15:00時在蘭州大學城關校區西區大學生活動中心禮堂舉行。單霽翔,研究館員、高級建築師、註冊城市規劃師。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師從兩院院士吳良鏞教授,獲工學博士學位。
  • 故宮燈會走紅啟示從「新」看傳統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日前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九屆年會」發表演講時表示,今年元宵節是故宮博物院九十四年來第一次開夜場。目前2月19日元宵節當天故宮票務系統夜場名額已經全部約滿,而故宮網站也因為搶票而「癱瘓」了。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 故宮文創產品"腦洞大開" 朝珠耳機頂戴花翎傘等引熱議
    與此同時,包括故宮頂戴花翎官帽傘、祥雲鑰匙包和格格手機座等在內的諸多文化創意產品也引起大眾的濃厚興趣,大家紛紛跟帖,表示要去買一些稱得上是「腦洞大開」的故宮產品。   不過,如果你是故宮的資深粉絲,可能會覺得有點兒大驚小怪,因為被網友戲稱為「大開腦洞」的故宮淘寶店可不是現在才開的。早在2008年12月故宮官方淘寶旗艦店就開始銷售文化創意產品、傳播故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