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故宮文創那樣火,你的產品應該怎麼做?

2020-12-23 歷峰OUTLETS

今天是冬至,民間一直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所以冬至既是我國的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

冬至日將近之時,一篇關於故宮的文章被送上熱搜,正午十二時故宮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被金光點亮。據了解,北京位於北緯39°56′,每年冬至正午十二點,陽光會通過乾清宮門前地面反射到「正大光明」牌匾上,自左向右自西向東,五條金龍依次點亮,散發出金色的光芒,場面十分壯觀。讓人不由對古人的智慧、對天機的把握心生佩服。

順治皇帝親筆的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

沒錯,故宮又上了熱搜,呵,故宮總是那麼容易上熱搜。由此想到近些年火遍全國的故宮文創,創立10年來,屢屢刷爆國人的朋友圈,話題那是一波又一波啊。

然後問題來了,作為一個普通的電商從業者,我們的產品能像故宮文創那樣受到關注,成為一個現象級的IP嗎?

首先,來梳理一下故宮文創的成長路徑。

2008年,故宮文化創意中心正式成立,從一個「正襟危坐」的嚴肅品牌,到萌到心化的各種創意產品,始於來自臺北故宮的機緣。2013年臺北故宮開發了一種「朕知道了」的紙膠帶,一經推出立馬賣到斷貨,受此靈感的啟發,時任北京故宮博物館館長的單霽翔認識到文創產品的勃勃生機,北京故宮開始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創意之路。

當年8月,故宮開始了「把故宮文化帶回家」的文創創意徵集大賽,之後就出現了那個火爆全網賣萌的康熙皇帝形象圖。一向嚴謹嚴肅,有600歲高齡的故宮終於放飛了自我,活成了一個超級網紅。

隨後,故宮開啟了一系列的爆紅之路。還記得2014年那篇火文——《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嗎?那個比著剪刀手、對你眨眨眼的萌萌的雍正,成就了故宮第一篇十萬加的爆文。

可愛的雍正皇帝故宮文創形象

2015年,故宮文創的周邊衍生品持續走紅,諸如朝珠耳機、「如朕親臨」的旅行箱牌,受到網友的不斷追捧,一時間風頭無二。

2016年,故宮推出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成為了真正大火的開始,該劇播出後,力壓《琅琊榜》,超越同為紀錄片的《舌尖上的中國》,豆瓣分9.4,這直接讓故宮文創的銷售額當年突破10億大關。

2017年,產品數量突破一萬種,年銷售額突破15億。

2018年,結緣時尚美妝,在口紅和面膜的產品研發上持續發力。

故宮

好了,說了這麼多,究竟對我們做電商有什麼啟示呢?

首先是文化的高度。

故宮就是一個象徵歷朝歷代權力的大IP,代表中國藝術的最高水平,在國人心中的地位,既神秘又嚮往。不得不說,把故宮文化帶回家這個口號,喊出了一直以來國人的內心真正嚮往又不可得的文化需求。

其次是內涵的深度。

故宮有超過180萬件的藏品,乃至故宮的建築和發生在故宮裡的歷史都是世界的組成部分,創意團隊就地取材。一個屋頂的金蟾、一個皇帝御筆的小石碑,都是妙趣橫生、大受歡迎的創作題材。

第三是創意覆蓋的廣度。

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給時尚生活融合起來,那可就太得心應手了。可以明示可以暗喻,各種趣味紛沓而至,而這一切,都成為故宮文創在網紅界獨步天下的基石。

通過簡單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產品大火的背後,必有大材。也就是IP的高度、廣度和深度,而你的公司這些方面的功課都做足了嗎?

我看啊,別想那麼大,普通人永遠不可能成為故宮文創,但順著人家成功的邏輯持續成長卻是可期的,一步一步慢慢來唄。

最後,感謝百家號平臺給我發表不成熟意見的機會。

相關焦點

  • 「熱點傳遞」孔子文創、泰山文創,如何做才能像故宮文創一樣火?
    如今全國掀起了一股文創熱,經典的有故宮文創,御貓就是它的代表。後期也陸陸續續出現很多文創,像孔子文創、泰山文創都在乘勢而上,但反響卻平平。究竟問題出現在哪裡呢?縱觀故宮文創這麼多年的發展,小編也總結了內容營銷上的原因,以下三點不妨來了解一下。
  • 理上網來|孔子文創、泰山文創,如何像故宮文創一樣火
    山東是文化資源大省,擁有孔子、泰山、黃河等全國知名的文化IP,應如何借鑑國內先進經驗,乘勢而起、打造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孔子文創、泰山文創、黃河文創等特色品牌?學故宮,學什麼故宮文創是近年來「文創熱」的典型代表。
  • 文創產品怎麼就火了?
    今年的元宵節,有著600年歷史的故宮成為「網紅」,這也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4年以來,首次開放夜場——「紫禁城上元之夜」。就在故宮元宵夜亮燈美景刷屏的同時,一則「2017年故宮文創營銷收入超過1500家A股上市公司營收水平」的新聞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尤其引發文化旅遊行業熱議。
  • 爆紅的北京故宮文創產品,不只是是顛覆性的創意
    故宮的文創產品特徵和設計思維方面不只是在創意層面上的發揮,更多的是沿著故宮五千年歷史脈絡,發掘出深藏的「故宮文化」元素作為傳播載體並且不斷發展。故宮博物院在開創文化產品上走在前列,深度挖掘豐富的明清皇家文化元素,將有五千年歷史故宮的建築、故宮的文物以及背後的故事,融合現代人喜歡的時尚表達理念,最終打造出具有故宮文化內涵,具有鮮明時代特徵,貼近群眾實際需求,深受消費者喜愛的故宮元素文創產品。
  • 中國婦女出版社攜文創產品入駐故宮。當出版物遇到文創產品——
    □本報見習記者 李美霖  「故宮文創產品把文化內涵和產品特質完美融合,設計高端精緻,非常走心!」一名四川音樂學院大三女生的話道出了年輕人對故宮文創的喜愛之情。  為進一步滿足年輕群體對故宮文創產品的熱愛,近日,中國婦女出版社全新設計了故宮月下角樓冰箱貼、故宮日出太和冰箱貼兩款書香文創產品。
  • 博物館文創的「故宮經驗」
    展覽火起來,具有廣泛影響力和關注度,配合展覽的主題化、系列化文創,才受到熱烈歡迎。展覽結束後,主題文創也一直熱銷,具備了長久的生命力。因此,文創往往是博物館綜合實力和影響力的表現形式之一,體現了博物館各環節工作的配合度。如果一家博物館藏品匱乏,科研力量不足,展覽反響平淡,文創也很難一枝獨秀,有大的發展。
  • 麥當勞推出故宮文創產品
    5月27日,麥當勞與口碑綜藝《上新了·故宮》跨界合作,打造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兒童節體驗。六一期間,麥當勞推出「十公主童頑故宮」系列產品,並特別打造兩款「故宮桶」套餐,陪伴孩子們歡度兒童節。 麥當勞中國首席市場官須聰表示:「麥當勞致力於推動兒童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 故宮開了一家咖啡館 售賣一些故宮文創周邊產品!
    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外西排房的位置,開了一家北京故宮角樓咖啡廳,據悉,這家咖啡館12月1日起正式營業,遊客無須「進宮」,就能享用皇家咖啡,感受故宮文化。   空間布局上,店內設置了19張桌子,其中室外貼著城牆根擺著8張桌子,室內有11桌。
  • 故宮文創這樣造品牌
    故宮研發的文創產品。(來源:故宮文創官網)2018年5月18日,在故宮文創產品專賣店前,一款3D明信片自動售貨機格外引人注目。杜建坡攝(人民視覺)2019年1月25日,故宮文創快閃店現身上海南京路,遊客在快閃店內挑選文創產品。
  • 故宮推春節相關文創產品:福筒、紅包熱賣(圖)
    時值春節,故宮博物院陸續推出了與春節相關的文創產品,有紅包系列、福筒系列、九陽消寒圖系列,以及雍正行樂圖周曆、雍正美人圖檯曆、故宮日曆等。  據故宮文化產品專賣點的員工介紹,紅包的累計銷量過千,周曆、檯曆早就銷售一空,三款「福筒」正在熱賣中,故宮日曆的銷量已超過20萬本,仍在不斷加印中。  讓文物活起來,讓它們與百姓的日常發生關聯。這是故宮推出這樣一批文創產品的初衷。
  • 臺北故宮重視文創產品開發 成主要收入來源
    據不完全統計,臺北故宮近些年推出了「朕知道了」膠帶紙和「翠玉白菜」傘等2400多種文化創意產品,僅2013年的銷售收入就將近9億元新臺幣,這一數字直逼10億元新臺幣的門票收入。文化創意產品已成為臺北故宮重要收入來源,其多元化發展思路值得大陸的博物館學習借鑑。  臺北故宮博物院曾經也高高在上,只注重典藏功能,輕視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一度被臺灣民眾稱為「太廟」。
  • 單霽翔揭秘故宮文創產品成功秘訣:「創意」二字至關重要
    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大講堂》)文創產品如何彰顯文物的文化力量?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指出,文化產品中間最好加上「創意」兩個字。首先要深入研究人們社會生活,根據人們生活需要研發產品,人們才會喜歡。
  • 臺北故宮文創經驗分享:哪些產品賣得好,哪些品類少開發
    臺北故宮網站發布了博物院2019年度上半年該院合作開發廠商說明會公告,其中公布了博物館商店銷售簡報。多種多樣的文創產品,讓人眼花繚亂。(以下稱《簡報》)
  • 新華書店文創產品受關注 跨界文創如何成「爆款」?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0日電(記者 上官雲)筆記本、小檯燈、普洱小書磚……看著這些新奇有趣的文創產品,你能想到這是新華書店推出的嗎?實際上,不光是新華書店,近年來,包括故宮、國家博物館在內的許多博物館會推出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日曆,甚至還有月餅、糕點等美食;前些時候,「新華字典出帽子了」也曾登上熱搜……跨界推出文創產品,似乎成了一種潮流,而不變的核心,還是「文化」。讀者們觀看新華書店推出的一些創意文具。
  • 故宮貓出文創產品了!「故宮·宮喵家族」系列發布
    故宮貓出文創產品了!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4日電(記者 宋宇晟)11月4日,由故宮出版社主辦的「故宮宮喵家族」系列圖書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紫禁書苑舉行。
  • 景區「文創IP」產品已成標配
    那承載其景區最大文化的除了當下的宣傳資料外,最火的就是文創IP產品。景區宣傳資料是硬推,往往吃力不討好。但好的文創IP產品就不一樣了,不僅宣傳力度準、遊客粘性度強、還能變現文化收益、增強品牌美譽度等。 在當今旅遊景區,文創IP產品絕對成了標配,但很多景區為了文創而設計文創,往往是紀念品不像紀念品、宣傳品不像宣傳品,還有一些,好看有個性,但與景區文化屬性不匹配,商品不像商品、文化不像文化,感覺文創產品成了一個景區花錢賠錢的累贅,綜上所述,只能說明,你,真的不懂文創IP產品。 那麼,如何才能算真正的文創IP產品呢?
  • 脫銷的「膠帶」掀開臺北故宮文創商機
    文創開發的宗旨:自下而上貼近生活  臺北故宮博物院曾經「高高在上」,首重典藏功能,輕視文創產品開發,被臺灣民眾稱為「太廟」。臺北故宮早期文創產品比較簡單,基本是原尺寸複製典藏文物。2000年以後,臺北故宮更強調開發利用文物的價值,文創產業逐漸起步。
  • 靠文創產品一年能多賺幾個億?臺北故宮"前掌門"來鄭傳經
    周功鑫曾兩度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工作,其中2008年至2012年受聘為院長,任內不僅促成了《富春山居圖》在臺北的合璧展出,也用全新的文創和展覽理念將臺北故宮帶到了一個新高度,該館不僅躋身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的前十名,「朕知道了膠帶」、「翡翠白菜雨傘」等文創產品也聞名世界。 講座結束後,周功鑫接受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的採訪。
  • 李文儒揚州論劍:故宮文創也有失敗案例
    故宮和大運河,都是世界文化遺產,一個是固態的古代宮殿群落,一條是流動的人工運河奇蹟。未來,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如何打造屬於運河的文創產品?「無論是從歷史還是業態上看,大運河都比故宮更具優勢。」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原副院長李文儒,今日在受邀參加「文化遺產與文化產業發展論壇」時說道。
  • 建行重慶市分行舉行故宮瑞獸系列貴金屬文創產品新聞發布會
    9月8日,建行重慶市分行舉行故宮瑞獸系列貴金屬文創產品新聞發布會,標誌著建行與故宮博物院聯合開發的「故宮瑞獸」系列文創產品在重慶地區正式發布,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裴煥祿先生來到現場,講述600年故宮文化及故宮瑞獸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