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民間一直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所以冬至既是我國的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
冬至日將近之時,一篇關於故宮的文章被送上熱搜,正午十二時故宮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被金光點亮。據了解,北京位於北緯39°56′,每年冬至正午十二點,陽光會通過乾清宮門前地面反射到「正大光明」牌匾上,自左向右自西向東,五條金龍依次點亮,散發出金色的光芒,場面十分壯觀。讓人不由對古人的智慧、對天機的把握心生佩服。
沒錯,故宮又上了熱搜,呵,故宮總是那麼容易上熱搜。由此想到近些年火遍全國的故宮文創,創立10年來,屢屢刷爆國人的朋友圈,話題那是一波又一波啊。
然後問題來了,作為一個普通的電商從業者,我們的產品能像故宮文創那樣受到關注,成為一個現象級的IP嗎?
首先,來梳理一下故宮文創的成長路徑。
2008年,故宮文化創意中心正式成立,從一個「正襟危坐」的嚴肅品牌,到萌到心化的各種創意產品,始於來自臺北故宮的機緣。2013年臺北故宮開發了一種「朕知道了」的紙膠帶,一經推出立馬賣到斷貨,受此靈感的啟發,時任北京故宮博物館館長的單霽翔認識到文創產品的勃勃生機,北京故宮開始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創意之路。
當年8月,故宮開始了「把故宮文化帶回家」的文創創意徵集大賽,之後就出現了那個火爆全網賣萌的康熙皇帝形象圖。一向嚴謹嚴肅,有600歲高齡的故宮終於放飛了自我,活成了一個超級網紅。
隨後,故宮開啟了一系列的爆紅之路。還記得2014年那篇火文——《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嗎?那個比著剪刀手、對你眨眨眼的萌萌的雍正,成就了故宮第一篇十萬加的爆文。
2015年,故宮文創的周邊衍生品持續走紅,諸如朝珠耳機、「如朕親臨」的旅行箱牌,受到網友的不斷追捧,一時間風頭無二。
2016年,故宮推出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成為了真正大火的開始,該劇播出後,力壓《琅琊榜》,超越同為紀錄片的《舌尖上的中國》,豆瓣分9.4,這直接讓故宮文創的銷售額當年突破10億大關。
2017年,產品數量突破一萬種,年銷售額突破15億。
2018年,結緣時尚美妝,在口紅和面膜的產品研發上持續發力。
好了,說了這麼多,究竟對我們做電商有什麼啟示呢?
首先是文化的高度。
故宮就是一個象徵歷朝歷代權力的大IP,代表中國藝術的最高水平,在國人心中的地位,既神秘又嚮往。不得不說,把故宮文化帶回家這個口號,喊出了一直以來國人的內心真正嚮往又不可得的文化需求。
其次是內涵的深度。
故宮有超過180萬件的藏品,乃至故宮的建築和發生在故宮裡的歷史都是世界的組成部分,創意團隊就地取材。一個屋頂的金蟾、一個皇帝御筆的小石碑,都是妙趣橫生、大受歡迎的創作題材。
第三是創意覆蓋的廣度。
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給時尚生活融合起來,那可就太得心應手了。可以明示可以暗喻,各種趣味紛沓而至,而這一切,都成為故宮文創在網紅界獨步天下的基石。
通過簡單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產品大火的背後,必有大材。也就是IP的高度、廣度和深度,而你的公司這些方面的功課都做足了嗎?
我看啊,別想那麼大,普通人永遠不可能成為故宮文創,但順著人家成功的邏輯持續成長卻是可期的,一步一步慢慢來唄。
最後,感謝百家號平臺給我發表不成熟意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