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文創的「故宮經驗」

2020-12-22 中國青年報

關於博物館文創的幾點思考

——以故宮博物院為例

作者:劉輝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13日 12版)

「千裡江山」系列文創 作者提供/光明圖片

《海錯圖》U型枕 作者提供/光明圖片

《清明上河圖》書籤 作者提供/光明圖片

文創工作是博物館整體工作的一部分

文化價值是文創產品的核心價值

文創產品也是商品,文創研發要符合市場規律

博物館IP資源只有被社會廣泛使用,才能拓展文化影響力

近年來,故宮文創受到普遍關注。一個博物館用幾年時間,研發近萬種文化產品,造就一系列文化現象,其中奧秘在哪裡?運用知名館藏打造IP,助力產業提升文化內涵,拓展品牌影響力,它的意義和價值又在哪裡?這一個個問題,備受博物館同業關注。

作為故宮博物院文創團隊中的一員,有一些思考和感受,與大家探討與分享。

首先,文創工作是博物館整體工作的一部分,配合展覽,服務觀眾,以藏品研究為基礎,以文化宣傳和教育為目的。

文化產業同仁,往往集中關注博物館文創問題,但文創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人們常說,故宮是個大IP,在故宮這個大IP的組成裡,藏品保護和研究、展覽展示,是各項工作的基礎,而宣傳、教育、文創是外延內容。各方面工作協調統一,才能成就博物館的整體影響力。

以「千裡江山」系列文創為例,源於配合2017年午門「千裡江山與中國青綠山水畫」大展。展覽是複雜的系統工程,包括:組織學術研討會,出版學術論文集;開發了適合小朋友的宣教課程;通過官方微信、微博等多媒體手段,全方位宣傳推廣;撰寫發放導覽冊,深入介紹展覽內容;對展覽形式進行情景化設計與創新,讓觀眾耳目一新,產生自媒體裂變式傳播。正是這樣全方位研究、宣傳、教育,才能使《千裡江山圖》從藝術史家的狹窄圈子中走出來,進入大眾視野。其廣闊的視角,江山如畫的理想境界,青綠色彩的絕妙搭配,人物、船舶、建築等細節的精妙刻畫,才逐一被廣大群眾認識和稱道,而天才少年王希孟的故事,也成為大家慨嘆傳誦的傳奇。

展覽火起來,具有廣泛影響力和關注度,配合展覽的主題化、系列化文創,才受到熱烈歡迎。展覽結束後,主題文創也一直熱銷,具備了長久的生命力。因此,文創往往是博物館綜合實力和影響力的表現形式之一,體現了博物館各環節工作的配合度。如果一家博物館藏品匱乏,科研力量不足,展覽反響平淡,文創也很難一枝獨秀,有大的發展。

第二,文化價值是文創產品的核心價值,也是區別於一般商品的基本特性。

故宮有186萬多件(套)藏品,但並不是所有藏品都適合作為文創構思的源泉。只有打造符合時代需求的知名IP,才能有效傳播藏品的文化價值,而文化價值是文創產品區別於其他商品的基本特性。

選取哪些文物作為文創素材,要考慮主題是否喜聞樂見,構圖色彩是否便於呈現等。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藏品是否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廣泛影響力。例如《清明上河圖》,具備強大的知名度和傳播力,主題文創只要設計精彩,實用性強,就備受歡迎。但更多藏品,需要文創研發人員逐步發現挖掘它的美和價值,才能漸漸成為熱門IP,被廣大消費者接受。

故宮博物院藏《海錯圖》,是康熙年間福建民間畫師描繪的海洋生物圖冊。此圖冊並非藝術史名作,也不是國家一級文物,在博物館繪畫體系中,並不是重點研究對象。但從文創角度考慮,這份圖冊就很有意思。首先,這是少見的清代宮廷收藏的博物學資料,有科學研究價值;其次,海洋生物的描繪並非完全寫實,而是有很多浪漫想像色彩,和《山海經》之類的古文獻及民間傳說密切相關,可以和文學以及神話故事連接起來;第三,對海洋生物的呈現,非常自由活潑,面目神情可愛討喜,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萌萌噠」,圖像很容易被接受和傳播。

通過以上分析,故宮文創團隊認為,《海錯圖》這個IP很有潛力,能夠通過挖掘和推廣,成為喜聞樂見的形象,於是開始持之以恆的傳播。首先在故宮和騰訊合作的「NEXT IDEA」大賽中,將《海錯圖》作為QQ表情包大賽素材廣泛宣傳,請動物學專家分析研究,請有廣泛影響力的微博大V「博物君」講述《海錯圖》裡的生物;同時,故宮文創團隊著手做「海錯」主題的各類文創,包括小家電、裝飾畫、家居用品等。為了引發廣泛的參與和關注,舉辦「海錯」主題文創設計方案投票活動,讓故宮粉絲決定產品最終呈現方式。之後,故宮又和招商局合作,將海錯元素變成多媒體數字海洋科普教育展,在全國巡展。故宮出版社和中信出版社聯合出版了針對少兒的《故宮裡的博物學》一書,成為知名暢銷書。一系列研發推廣,共同造就了「海錯圖」這一知名IP,而這一知名IP又賦能到各種文創產品中,形成互相促進的正向循環。從這一例子來說,文創構思,既需要以學術研究作為基礎,也可能與學術研究重點不完全一致,那些跨學科、跨領域的文博素材,具有生動表現形式的文物,更能引發廣泛的興趣和關注。

綜上所述,文創的核心是充分發揮IP感染力,既傳播文化內容,又通過大眾對文化內容的認同,促進產品消費。一個不被大眾了解的博物館藏品,很難為產品帶來文化和經濟附加值。集中力量打造知名IP,是博物館文創的首要任務。

第三,文創產品也是商品,文創研發要符合市場規律,明確定位,搭建完善的經營結構,才能促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

文創產品要有明確的客戶定位,用不同風格、功能和價位的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

以故宮為例,它既是世界知名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產,又是5A景區,全國人民必到的旅遊景點,每年遊客超過1700萬。遊客中有專家學者,各國元首及外國友人,更有大中小學生,偏遠貧困地區的群眾。遊客對故宮的認識和需求差異巨大。作為全民博物館,故宮各方面工作都要滿足多樣化需求。大眾遊客對故宮的理解和認識,往往是從清宮劇等流行文化開始的。面對大眾遊客,文創產品要物美價廉,容易理解,不要求過多的知識貯備,比如各種萌萌噠的皇帝、皇后、格格、阿哥的人偶擺件、書籤、鑰匙鏈之類的產品,改變了故宮高冷、神秘、威嚴的形象,拉近了故宮和遊客的距離,非常受歡迎;而對於把故宮看作博物館、以展覽學習為目的、有更深層次專業需求的人而言,需要更具品質感的禮品,要求文化元素突出、設計新穎、包裝精緻;還有一部分以收藏為目標的消費者,更為高端小眾,需要大師作品、限量作品等更為獨特的產品。

針對不同需求,故宮既有不同的研發團隊,也開闢了不同的銷售渠道。院內主要遊覽線路上的店鋪和線上運營的故宮淘寶,以出售更為親民的大眾文創產品為主;分布於專業展廳的故宮書店以及故宮天貓文創旗艦店,以銷售更有文化品質的禮品為主;故宮東長房的文化創意館,著重於銷售更為精緻、更有收藏價值的文創產品。

與此同時,建設完整的運營體系,文創的經濟收益和社會影響才能最大化呈現。

一個成功的文創產品,從創意設計到生產質量把控,從市場宣傳到銷售渠道,任何環節缺一不可。如何通過資源整合,建設完善的文創運營體系,是博物館文創團隊要考慮的結構性問題。

故宮出版社曾設計過一個圖書+遊戲的產品《迷宮·如意琳琅圖集》,幾個團隊共同參與,各自發揮優勢,成為非常成功的案例。出版社依靠故宮強大的專家隊伍和豐富的資料庫,負責整體歷史知識及背景梳理,故事大綱的編纂,學術考證等;遊戲團隊奧秘之家,負責遊戲環節設計,讓大家在一次次解謎闖關的趣味挑戰中,獲得知識和成就感;摩點網負責眾籌及宣傳推廣,打通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並聯繫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產品一經發布,38天眾籌金額達到2020萬元,打破了出版物眾籌世界紀錄。如果沒有多個團隊共同努力,僅僅依靠故宮,很難獲得這樣的成功;而將大家的優勢集為一體,才能把產品做得更完美、更有影響力,獲得更高的社會認可和市場回報。博物館既要逐步建設完善內部運營團隊,又要以開放合作的心態最大限度整合資源,與社會各界合作。

第四,博物館IP資源只有被社會廣泛使用,才能拓展文化影響力,助力產業發展,創造經濟價值。

文創是博物館工作內容之一,但如果僅僅把文創看作博物館紀念品研發與銷售,其意義和價值就非常受局限了。從規模而言,即使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年銷售收入在博物館領域名列第一,但和其他文化產業比較而言,開發的領域仍然狹小。而且,受材料、工藝、技術限制,博物館能直接接洽廠家生產的產品,往往限制在紙品、紡織品、玻璃、陶瓷等少數幾種材質,而家電、家具、貴金屬製品、智能產品等較具專業特性的產品,即使委託專業廠家加工,受品牌、渠道、宣傳、品質把控等各種限制,也無法和大品牌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博物館文創團隊的核心任務,更多在挖掘文化資源,制定文化主題,培養打造核心IP等方面,而設計、生產、宣傳、銷售往往需要藉助外部力量,完成產業鏈的搭建和管理。

在這種情況下,建立完備的授權體系,挖掘IP的文化特性和價值,協助其他產業發展,增加產品文化內涵,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產品銷售,成為未來博物館文創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例如,故宮和小米聯合推出了有故宮文化內容和設計元素的手機;與中國工商銀行合作,一起推廣「宮裡過大年」展覽,工行發行了主題銀行卡,並在網站全面推廣數字展的宣傳片。這一系列合作,藉助各類日常生活場景和商品,通過合作方大力推廣,將故宮文化元素更好地融入生活,既宣傳了文化,也獲得不錯的收益。

但在和產業合作過程中,也面臨許多風險。因而,首先是嚴格選擇考察合作方。合作方要行業資質健全,企業信譽過硬,重視自身品牌價值和產品品質。如果合作方出現產品質量或者其他問題,博物館聲譽也會受到影響,而作為文化事業單位的博物館,不能承受這樣的風險。其次要嚴格把關宣傳,博物館更希望通過文創傳播文化內容,而合作方往往更重視經濟收益,容易有誇大或導向不正確等情況,過度商業化,也會損害博物館形象。第三是考察其市場佔有率,市場佔有率越高的合作夥伴,消費者認可度越高,合作回報也相對較高;第四,授權過程中,每一品類授權對象不宜過多,某一時段內,獨家較好;如不能獨家,授權產品也應該具備較大差異性,否則同類產品相互競爭,既會影響授權產品的市場效果,也會稀釋授權的含金量,長久來看,會對博物館品牌造成不利影響。

將博物館研究成果,進行大眾化和當代化轉譯,通過持續不斷地宣傳推廣和新鮮創意,讓傳統文化資源,與當下生活密切關聯,塑造有影響力的超級IP;通過IP賦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和文化建設,這是博物館文創更大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作者:劉輝,系故宮出版社總編輯、北京故宮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故宮開咖啡館,餐飲能否拯救博物館的文創焦慮?
    這種關注度,一方面來自2007年星巴克被迫退出故宮後,關於故宮能否有咖啡餐廳的爭議一直綿延不絕;另一方面,此次開業的角樓咖啡館並不是一個單純喝咖啡的地方,其貫穿著故宮的文創思路與產業脈絡,使之成為博物館「餐飲文創」的一次開創性探索。
  • 除了故宮,博物館文創還有哪些值得看?
    當天,天貓發布了《2018年天貓博物館文創數據報告》,報告顯示,全球共有11家博物館官方進駐天貓,故宮憑藉333萬的粉絲量,6000萬人次的年訪問量成為絕對的人氣王。在文創領域,故宮憑藉前院長單霽翔的段子手風範和個人魅力、2017年全年15億元的文創收入,以及社交媒體上的創意互動,成為了當仁不讓的博物館界網紅。根據2019年1月全國文物局長會議的公開資料顯示,全國博物館總數已經達到5136家。作為5136分之一,談博物館文創必談故宮。
  • 脫銷的「膠帶」掀開臺北故宮文創商機
    「朕知道了」紙膠帶熱銷,僅僅是臺北故宮文化創意產業的冰山一角,臺北故宮僅依靠其文化創意商品,去年就獲得逾7億元新臺幣的收入。目前,臺北故宮的「文創」綜合能力,在世界博物館中高居第四位,前三名分別是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 博物館文創:響應消費需求升級的新窗口
    大力挖掘博物館館藏資源,推動文博創意產品研發,有利於從供給側優化供需關係,用更多高品質的文化創意產品滿足大眾的消費需求,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同時,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博物館文創在中國尚處於起步探索的階段,但從世界範圍看,國際知名博物館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營銷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文博創意產品相似的旅遊紀念品行業的蓬勃發展亦可帶來啟發。
  • 臺北故宮重視文創產品開發 成主要收入來源
    早期臺北故宮的文創產品比較簡單,基本都是原尺寸複製典藏文物。但在2000年以後,他們開始強調對文物價值進行開發和利用,文創產業逐漸起步。目前,臺北故宮的文化創意綜合能力在世界博物館中已名列前茅。  在開發文化創意產品方面,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的觀念,對所有博物館從業者都很有啟發。
  • 故宮文創這樣造品牌
    故宮研發的文創產品。(來源:故宮文創官網)2018年5月18日,在故宮文創產品專賣店前,一款3D明信片自動售貨機格外引人注目。杜建坡攝(人民視覺)2019年1月25日,故宮文創快閃店現身上海南京路,遊客在快閃店內挑選文創產品。
  • 好物│博物館文創,能「賣萌」的不止故宮一家
    故宮開啟博物館文創的「賣萌」模式後,多家博物館也都相繼走上了「萌出鼻血」的文創道路,來看看這些博物館的周邊「萌力」幾何吧。* 中國國家博物館——萌熊有人說,中國的古人中也有十足的「熊控」,因為西漢工匠就曾打造出一對青銅熊鎮。而如今演化出的萌熊擴香石、水晶球、果凍包等多款周邊,更是讓人忍不住「種草」。
  • 博物館文創發展趨勢淺見
    當下,博物館對觀眾來說不單單是一個參觀、學習的場所機構,更是提高自身審美情趣和生活品質的藝術殿堂。博物館已從學習層面過渡到了生活消費層面,而博物館文創的市場認可度也已經成為考量一個館綜合實力的重要依據之一。面對當下的機遇與挑戰,博物館文創該如何發展也成為博物館從業人員必須考慮的問題。
  • 故宮、大英博物館、英雄鋼筆……上海中心開了家超有料的「文創...
    故宮、大英博物館、姆明……齊聚一堂。白金、英雄、斑馬……試筆大會。文創在這幾年紅紅火火,手帳也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興趣愛好。周到君最近發現,上海中心開了一家390平方米的「文創超市」。MIUBOOK文創超市集納了當下最受歡迎的博物館文創、精品文具、手帳用品等產品,涵蓋了1500多種產品,猶如一家文創領域的買手店。
  • 2020博鰲文創周|權威博物館專家:文創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記者 蘇桂除 攝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6日消息(記者 蘇桂除)11月16日,在2020博鰲文創周之博物館文化創意主題論壇上,中國權威博物館機構的專家們,就「文創如何讓博物館文物活起來」進行了經驗分享。博物館作為文明的瑰寶、民族的根脈、歷史的見證、國家的名片,尤其是在新的歷史條件和環境下尤為重要。
  • 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臺北故宮博物院名列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有69萬件珍貴藏品。  僅2013年,臺北故宮文創商品的銷售收入就達8億新臺幣(1元新臺幣約合0.2元人民幣),直逼門票收入。  前不久,現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在接受環球人物雜誌記者採訪時道出了她對文創的理解:「一件精巧的文創商品,也許只是來自於創作者一個轉念或者一個巧思。
  • 臺北故宮的文創之路:歷經50餘年三個階段
    「最開始沒有經驗,就是比照展出的文物單純複製,平面的、立體的,強調仿真,做得越像真的越好。一年營業額大約在1至2個億。」  到2000年左右,臺北故宮文創開始有了質的飛躍:不再求其仿真,而是求乎創意。究其原因,是世界知名的設計公司阿萊西在全球做了許多活潑生動的藝術紀念品,給了臺北故宮很大的「刺激」。  臺北故宮的文創產品開發有沒有可能走這條路?
  • 博物館文創,如何「牽手」數位化(新語)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落幕不到一個月,文化節目《上新了,故宮》又如約而至。近年來,故宮頻頻發力,藉助數位技術手段,打破傳統文創形態和模式,「故宮」這一文化IP日益活起來、火起來。如今,依託館藏資源,開發集審美、文化和實用價值為一體的文創產品,已經成為許多博物館的共同選擇。開發文創產品,讓博物館將優質內容生產放到了與收藏和展覽同等重要的位置,將文化資源激活轉化為可開發資源。
  • 李文儒揚州論劍:故宮文創也有失敗案例
    故宮口紅、故宮膠帶、故宮書籤……這幾年,一件件帶著金碧輝煌黃色,或是富麗堂皇紅色的生活用品,正在悄然走進生活之中。花費不多,卻有一種接觸「皇家生活」的感覺。「故宮文創」品牌,線上線下創造了令人咂舌的銷售奇蹟。如今,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就將落戶揚州。
  • 文創產品開發,博物館都有什麼權利?
    「朕知道了」紙膠帶在網際網路走紅,引發公眾對博物館文創產品高度關注;受到啟發的諸多博物館亦紛紛推出文創產品,引領了全民國潮風尚。,並通過對現有成例的經驗總結將相關規定不斷細化,使這一政策導向從抽象的原則性規定轉換成為能夠落地具體實施的方案。
  • 靠文創產品一年能多賺幾個億?臺北故宮"前掌門"來鄭傳經
    11月26日下午,臺北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周功鑫來到河南博物院,為現場近千聽眾分享了40多年在博物館界傳播中華文化的經驗。 周功鑫曾兩度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工作,其中2008年至2012年受聘為院長,任內不僅促成了《富春山居圖》在臺北的合璧展出,也用全新的文創和展覽理念將臺北故宮帶到了一個新高度,該館不僅躋身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的前十名,「朕知道了膠帶」、「翡翠白菜雨傘」等文創產品也聞名世界。 講座結束後,周功鑫接受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的採訪。
  • 理上網來|孔子文創、泰山文創,如何像故宮文創一樣火
    山東是文化資源大省,擁有孔子、泰山、黃河等全國知名的文化IP,應如何借鑑國內先進經驗,乘勢而起、打造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孔子文創、泰山文創、黃河文創等特色品牌?學故宮,學什麼故宮文創是近年來「文創熱」的典型代表。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香港視角演繹故宮文化
    北有北京故宮博物院。雕梁畫棟,堆金彩畫,稀世珍寶,匠人工藝……紫禁城見證六百年歲月流轉,故宮博物院沉澱九十五載寒來暑往,故宮文化凝聚五千年華夏文明之美。南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西眺大嶼,南望港島,上寬下窄,中西合璧……西九龍文化區緊鄰維港,故宮文化博物館2022年預計啟幕,將故宮文化繼往開來,承先啟後。
  • 博鰲文創周之博物館文化創意主題論壇: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11月16日,在2020博鰲文創周之博物館文化創意主題論壇上,中國權威博物館機構的專家們,就「文創如何讓博物館文物活起來」進行了經驗分享。文物作為文明的瑰寶、民族的根脈、歷史的見證、國家的名片,尤其是在新的歷史條件和環境下尤為重要。怎樣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 故宮「火鍋店」成大熱門 舌尖上的文創之路怎麼走?
    在故宮供應火鍋、開咖啡廳之外,還出現了其他與飲食有關的文創。比如,中國國家博物館發布了新的文創產品——棒棒糖,其中一款靈感來自青花瓷,其他三款來自粉彩瓷。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微博截圖廣東省博物館也不甘落後,推出了幾款「蛋糕」文創,包括「粵藏」、 「粵光寶盒」以及「風尚」,製作無一不是花盡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