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博鰲文創周之博物館文化創意主題論壇。記者 蘇桂除 攝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6日消息(記者 蘇桂除)11月16日,在2020博鰲文創周之博物館文化創意主題論壇上,中國權威博物館機構的專家們,就「文創如何讓博物館文物活起來」進行了經驗分享。
博物館作為文明的瑰寶、民族的根脈、歷史的見證、國家的名片,尤其是在新的歷史條件和環境下尤為重要。怎樣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認為,博物館是教育的勝地,它是藝術與審美素質培育的大課堂,它是承載和弘揚創新的工作坊。
2020博鰲文創周上,海南文創產品受歡迎。記者 蘇桂除 攝
「博物館要實現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的發展,首先是思想的解放、觀念的改變,進行科文統籌、跨界融合、學科協同。」金元浦表示,科技和文物藝術品的發展要統籌,跨界融合是博物館未來發展中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要融入科技因素。比如故宮博物院做的第一屆文物戲精大會,通過融入APP、VR、MR、HR、XR的科技因素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故宮進了千家萬戶;故宮賣了口紅,有爭議也有歡呼;《清明上河圖3.0》的創意,《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的熱播等等,這都是通過切口進入和古代文明無距離的接觸,以內容為王講好故事,「這就是創意,文創產品要研究當下的生活,要和博物館密切結合起來。」
敦煌研究院甘肅恆真數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小勝也認為,文創絕對不僅僅是博物館的文創,文創要跟它的周邊有不可或缺的關係。敦煌除了敦煌壁畫之外,還有很多結合點,比如特產,對它進行包裝之後變成伴手禮,到敦煌進行旅遊的人晚上去夜市,又形成了不同主題文創融入了敦煌文化的集市。演藝演出又形成新的品牌《又見敦煌》,幾十年不衰的演出,「用匠心呵護遺產,用文化滋養社會。」
2020博鰲文創周上,一女遊客正在欣賞畫作。記者 蘇桂除 攝
「南海博物館從建館初期開始籌劃文創產品,有近兩千個創意庫。目前已經設計出了三百多個品種,實現線上線下銷售,銷售非常好。」南海博物館副館長辛禮學分享南海博物館的文創產品時說,南海博物館以海洋特色設計、製作的文創產品非常受歡迎,尤其是用貝殼磨製的小飾品特別受歡迎。
他說,同樣的產品放在文創區的銷售,和放在展覽最後一部分與展覽相關的文創產品,其銷售效果是不一樣的,比如新辦的「龍行萬裡——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龍泉青瓷」展,目前銷售狀況不錯。
同樣,該館跟從三亞出發的南海郵輪合辦的中國第一家海上流動博物館創意,第一次出海的文創產品就脫銷了,「展覽走到哪裡,文創就跟到哪裡。」
辛禮學最後表示,藉助大數據科技建設的智慧博物館,通過精準推送和定製開發文創產品,可清楚地看到每一個文創產品的銷售情況和受歡迎程度及反饋的情況。如此一來,這些反饋的信息將指導後面的文創產品開發,以該館館藏「更路簿」為IP素材,聯合遊戲公司打造的一款大型3D模擬經營遊戲——《南海更路簿》已經獲得2019年網際網路+中華文明示範成果彙編。
【來源:南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