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博物館文創產品三司茶器觥和商罍杯
安陽博物館: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記者 張璐 文/圖
文物有深意,文創有新意,當文物遇上文創產品,蘊含無限創意,沉睡千年的文物一下子「活」了起來。
隨著國際、國內對文化產業的日趨重視,從2013年開始,安陽博物館著手文創產品的開發和利用。通過7年的探索與努力,該館文創產品開發工作從起步日漸走向成熟。
「我們剛開始做文創產品時,可用的經費比較少,所以開發的種類比較單一,是對博物館文創產業的初步探索。」說起剛開始接觸文創產品時,安陽博物館文創產品負責人回憶道。之後幾年,安陽博物館先後自主開發了以館藏文物青銅觥和白陶罍為創意的特色茶具;聯合滑縣特教學校以館藏青銅器、書畫、瓷器等文物為素材製作出特殊工藝特色和本館特色相結合的烙畫手工藝品;依託「流過往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文物保護成果展」開發製作了茶巾和紀念明信片;根據館藏木版年畫設計印製的木版張貼畫、明信片;自主設計製作的十二生肖剪紙明信片等。「在文創產品開發過程中,除了觥形紫砂壺、商罍杯等這些依託館藏文物資源開發研製的文創產品外,我們還跟其他合作商定製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紀念品,如石刻拓片、甲骨文複製品、小工藝飾品、特色文具用品等,實行自售、代售相結合的模式。」該負責人說。
11月24日,記者來到安陽博物館文創產品陳列櫃,看到各式各樣的文創產品,或精緻、或可愛,讓人目不暇接。「你看這個商罍杯,有白泥(白色)、段泥(黃色)、紫泥(紫色)等3種紫砂泥色,杯型仿自殷墟出土的獸面連體紋白陶罍。原器頸部裝飾條帶狀獸面紋,器身以雲雷紋襯底,裝飾連體獸面紋。原器器身滿工,構思巧妙,工藝精良,是殷墟白陶器中的精品。」安陽博物館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幾件最有特點的文創產品,商罍杯就是其中的一件。
採訪中,造型優美、做工優良的文創產品三司茶器觥吸引了記者的目光。「三司茶器觥(觥形壺)是紫泥色,壺型仿自殷墟出土的獸面紋青銅觥,原器器蓋為虎首狀,蓋首有兩菌柱形角,器蓋、器身通過子母口合體,鋬作獸首形。蓋身裝飾有夔龍紋、虎紋、蛇紋、鳥紋、雲雷紋等,器腹、圈足裝飾有夔龍紋、象紋、獸面紋、雲雷紋、扉稜等。觥形紫砂壺由3部分組成:壺蓋、內蓋和壺身。本壺既可作為陳設品觀賞,也可作茶具使用。」安陽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
年畫和明信片也是安陽博物館的特色文創產品,根據木版年畫創作的年畫和明信片深受遊客喜愛。「木版年畫來源於群眾,更貼近群眾,但是木版年畫的傳承應通過多種途徑,我們館當時在滑縣收集了大量木刻版,並挑選出一些極具地方特色和吉祥寓意的木刻版,印製、上彩後製成明信片和張貼年畫。」隨行工作人員介紹道。大家將年畫、明信片用於張貼、送人,可以寄託美好的願望。安陽博物館工作人員也會挑選不同種類的明信片和年畫在舉辦社教活動時發放給大家。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安陽博物館文創產品已走出安陽,走向全國。近年,安陽博物館文創產品先後參加了各地舉辦的許多展會,且成績斐然。2014年,參加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同年12月,參加廣州召開的國際文物博物館版權交易博覽會。2016年5月,參加安陽市文化產業精品展銷會;9月,參加成都第七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12月,參加廣州國際文物博物館版權交易博覽會。2016年,安陽博物館在成都第七屆博博會上獲最佳展示獎、安陽市文化產業精品展銷會最佳組織獎,在廣州版交會上以安陽博物館開發的館藏青銅觥和白陶罍為造型的紫砂壺、紫砂杯文創產品獲得國家專利局頒發的專利證書和 「十大最佳文博傳承獎」。此外,展會中,安陽博物館受到了與會領導和參展觀眾的高度讚賞,並獲得「最佳人氣獎」。
說起下一步的工作,安陽博物館文創產品負責人說:「我們想通過我館文物資源,結合安陽的歷史文化元素,進一步做好我館的文創開發工作,利用文創產品這一載體展現古都安陽的獨特魅力與活力。接下來,在文創產品的種類上,我們也會嘗試開發更貼近大眾的、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的文創產品。」
該負責人表示,之後的文創產品要不斷嘗試在尊重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注入文化創意,做出貼近百姓生活的和大家喜聞樂見的、比較有實用性的產品。通過文創產品讓大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其所傳遞的傳統文化因子,使優秀的傳統文化走出博物館,讓博物館裡沉寂的傳統文化「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