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博物館: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2020-12-22 雲上安陽

▲安陽博物館文創產品三司茶器觥和商罍杯

安陽博物館: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記者 張璐 文/圖

文物有深意,文創有新意,當文物遇上文創產品,蘊含無限創意,沉睡千年的文物一下子「活」了起來。

隨著國際、國內對文化產業的日趨重視,從2013年開始,安陽博物館著手文創產品的開發和利用。通過7年的探索與努力,該館文創產品開發工作從起步日漸走向成熟。

「我們剛開始做文創產品時,可用的經費比較少,所以開發的種類比較單一,是對博物館文創產業的初步探索。」說起剛開始接觸文創產品時,安陽博物館文創產品負責人回憶道。之後幾年,安陽博物館先後自主開發了以館藏文物青銅觥和白陶罍為創意的特色茶具;聯合滑縣特教學校以館藏青銅器、書畫、瓷器等文物為素材製作出特殊工藝特色和本館特色相結合的烙畫手工藝品;依託「流過往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文物保護成果展」開發製作了茶巾和紀念明信片;根據館藏木版年畫設計印製的木版張貼畫、明信片;自主設計製作的十二生肖剪紙明信片等。「在文創產品開發過程中,除了觥形紫砂壺、商罍杯等這些依託館藏文物資源開發研製的文創產品外,我們還跟其他合作商定製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紀念品,如石刻拓片、甲骨文複製品、小工藝飾品、特色文具用品等,實行自售、代售相結合的模式。」該負責人說。

▲十二生肖剪紙明信片

11月24日,記者來到安陽博物館文創產品陳列櫃,看到各式各樣的文創產品,或精緻、或可愛,讓人目不暇接。「你看這個商罍杯,有白泥(白色)、段泥(黃色)、紫泥(紫色)等3種紫砂泥色,杯型仿自殷墟出土的獸面連體紋白陶罍。原器頸部裝飾條帶狀獸面紋,器身以雲雷紋襯底,裝飾連體獸面紋。原器器身滿工,構思巧妙,工藝精良,是殷墟白陶器中的精品。」安陽博物館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幾件最有特點的文創產品,商罍杯就是其中的一件。

採訪中,造型優美、做工優良的文創產品三司茶器觥吸引了記者的目光。「三司茶器觥(觥形壺)是紫泥色,壺型仿自殷墟出土的獸面紋青銅觥,原器器蓋為虎首狀,蓋首有兩菌柱形角,器蓋、器身通過子母口合體,鋬作獸首形。蓋身裝飾有夔龍紋、虎紋、蛇紋、鳥紋、雲雷紋等,器腹、圈足裝飾有夔龍紋、象紋、獸面紋、雲雷紋、扉稜等。觥形紫砂壺由3部分組成:壺蓋、內蓋和壺身。本壺既可作為陳設品觀賞,也可作茶具使用。」安陽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

▲木版年畫明信片

年畫和明信片也是安陽博物館的特色文創產品,根據木版年畫創作的年畫和明信片深受遊客喜愛。「木版年畫來源於群眾,更貼近群眾,但是木版年畫的傳承應通過多種途徑,我們館當時在滑縣收集了大量木刻版,並挑選出一些極具地方特色和吉祥寓意的木刻版,印製、上彩後製成明信片和張貼年畫。」隨行工作人員介紹道。大家將年畫、明信片用於張貼、送人,可以寄託美好的願望。安陽博物館工作人員也會挑選不同種類的明信片和年畫在舉辦社教活動時發放給大家。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安陽博物館文創產品已走出安陽,走向全國。近年,安陽博物館文創產品先後參加了各地舉辦的許多展會,且成績斐然。2014年,參加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同年12月,參加廣州召開的國際文物博物館版權交易博覽會。2016年5月,參加安陽市文化產業精品展銷會;9月,參加成都第七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12月,參加廣州國際文物博物館版權交易博覽會。2016年,安陽博物館在成都第七屆博博會上獲最佳展示獎、安陽市文化產業精品展銷會最佳組織獎,在廣州版交會上以安陽博物館開發的館藏青銅觥和白陶罍為造型的紫砂壺、紫砂杯文創產品獲得國家專利局頒發的專利證書和 「十大最佳文博傳承獎」。此外,展會中,安陽博物館受到了與會領導和參展觀眾的高度讚賞,並獲得「最佳人氣獎」。

說起下一步的工作,安陽博物館文創產品負責人說:「我們想通過我館文物資源,結合安陽的歷史文化元素,進一步做好我館的文創開發工作,利用文創產品這一載體展現古都安陽的獨特魅力與活力。接下來,在文創產品的種類上,我們也會嘗試開發更貼近大眾的、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的文創產品。」

該負責人表示,之後的文創產品要不斷嘗試在尊重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注入文化創意,做出貼近百姓生活的和大家喜聞樂見的、比較有實用性的產品。通過文創產品讓大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其所傳遞的傳統文化因子,使優秀的傳統文化走出博物館,讓博物館裡沉寂的傳統文化「活」起來。

相關焦點

  • 2020博鰲文創周|權威博物館專家:文創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記者 蘇桂除 攝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6日消息(記者 蘇桂除)11月16日,在2020博鰲文創周之博物館文化創意主題論壇上,中國權威博物館機構的專家們,就「文創如何讓博物館文物活起來」進行了經驗分享。博物館作為文明的瑰寶、民族的根脈、歷史的見證、國家的名片,尤其是在新的歷史條件和環境下尤為重要。
  • 博鰲文創周之博物館文化創意主題論壇: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11月16日,在2020博鰲文創周之博物館文化創意主題論壇上,中國權威博物館機構的專家們,就「文創如何讓博物館文物活起來」進行了經驗分享。文物作為文明的瑰寶、民族的根脈、歷史的見證、國家的名片,尤其是在新的歷史條件和環境下尤為重要。怎樣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 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臺北故宮博物院名列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有69萬件珍貴藏品。  馮明珠:秦孝儀先生1983年擔任故宮院長,當時他就提出「從傳統中創新,藝術與生活結合」的大方針,不但要求我們編《故宮文物》月刊,還讓我們把故宮典藏和生活結合起來,開發日常用的東西。在此之前,雖然我們也做了一些出版圖錄或者複製品,但並沒有把藝術品與生活結合。因為秦院長的一個說法,我們這樣做了,使得故宮文創產業一步一步起來了。
  • 「湘」約文博丨現代「牽手」古代 讓博物館中文物「活」起來
    四川綜合館內,三星堆博物館展位上展出的以館藏品為設計元素的時尚冰箱貼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國民品牌「鬱美淨」與天津博物館聯手推出的一套護膚品,從館藏品《椿萱並茂圖》中提取意象元素進行文創開發,讓產品兼具文化內涵和懷舊感。
  • 探營服貿會:文物及博物館文創產品展區用創意點亮生活
    在文物及博物館相關文化創意展區,琳琅滿目的文創展品吸引著探營記者們的目光,紛紛駐足拍照記錄。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由市文物局主辦的「文物及博物館相關文化創意展區」,以「擦亮北京歷史文化的金名片」為中心思想,用「讓文物活起來」展覽主線,在服貿會開幕當天在奧運景觀大道8號展篷和2號展篷精彩亮相。
  • 新疆新和博物館開館迎客 1083件文物「活」起來
    12月1日,新疆新和博物館正式開館迎客,沉睡的1083件文物「活」起來了。當日,阿克蘇地委委員、宣傳部部長常玉軒,新和縣縣委書記肖林共同為新和博物館揭牌。新和縣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新和博物館新館位於新和縣解放路以南、新華南路以東,2013年10月30日正式開工建設,2015年11月竣工,博物館室內陳列布展項目於2018年9月開工,投資2300萬元,展廳面積2830平方米,公共區域面積2420平方米。新和博物館主要以絲路文化、城池文化貫穿整個展廳,以時間為序講述新和自古至今的歷史變遷及重大事件。
  • 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該怎麼讓文物「出圈」?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不論是新穎創意的陳展方式,還是文物的數位化呈現,博物館近年一直在不斷探索新的文化傳播方式。其中,博物館IP文創產品更是呈現大爆發的趨勢。12月6日,「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正式啟動。
  • 山東臨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多措並舉讓文物「活起來」
    近年來,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既往成就的基礎上,通過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實施一系列重大工程,「讓文物活起來」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物珍存不斷走近百姓、走進當代。一、實施博物館展陳提升改造工程該工程投資161.8萬元,重新規劃了展示空間、更新了展陳設備、提升了展覽形式、增加了數位化展示區和觀眾互動區,運用全新的陳列手段,進一步讓文物「活」起來。其中,山旺化石AR數位化互動體驗項目是我國目前第一個數位化博物館3.0系統性示範工程,也是第一個移動數字博物館文化惠民工程。
  • 博物館日活動多 包頭博物館四舉措讓文物"活起來"
    近年來,隨著博物館免費開放工作的深入推進,包頭博物館與時俱進、銳意進取,以文物資源為依託、以精品展覽為生命線、以創新社教活動為切入點、以人性化服務為著力點,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和能力,全力以赴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 「讓文物活起來」140件小邾國文物亮相山東博物館
    中國山東網10月12日訊 (記者 馬文文) 2018年10月12日至2018年12月31日,《大君有命 開國承家——小邾國歷史文化展》將在山東博物館3樓19號展廳展出。本次展覽由山東博物館、棗莊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共展出包括棗莊市博物館、山東博物館以及大韓村、橫嶺埠出土文物共計140件套。此次展覽是山東古國系列展的第二個展覽,是山東博物館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讓文物活起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追尋厚重齊魯文化根脈的又一次探索。
  • 「考古盲盒」:讓文物「活起來」
    「當然,『寶物』只是做工精美的文物仿製品,是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宋華介紹,為真實還原考古發掘過程,盲盒的土塊摻有洛陽北邙山的土質,自帶古代陵墓「神秘」感,盲盒內還附贈有「洛陽鏟」等迷你版考古鑽探工具。  近年來,裝有動漫影視產品或設計師原創玩偶的盲盒,吸引眾多中國年輕消費者。
  • 讓文物活起來,中國文物學會文化創意發展委員會今日成立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黃元,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王軍,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文化創意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楊曉波,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劉若梅女士
  • 濰坊博物館推出「板橋送福」文創糕點
    近來,博物館文創熱持續升溫,藝術類文創產品越來越受市民喜愛。端午節來臨之際,濰坊市博物館送出了可以吃的文化大餐——「板橋送福」文創糕點。這是市博物館與飲食相結合的文創新玩法,用另一個形式讓古老的文物「活」起來。
  • 洛陽: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讓收藏的文物「活起來」
    洛陽為什麼要打造「東方博物館之都」?「東方」二字意味著什麼?咱們一起聽專家說一說。  彰顯文化自信,契合發展新定位  從夏代乳釘紋銅爵到曹魏白玉杯,從神秘的綠松石龍形器到絲路遺物東羅馬金幣……走進洛陽大大小小的博物館,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如同一段段歷史的代言人,向觀眾講述著這個城市的歷史變遷。
  • 博物館文創,如何「牽手」數位化(新語)
    近年來,故宮頻頻發力,藉助數位技術手段,打破傳統文創形態和模式,「故宮」這一文化IP日益活起來、火起來。如今,依託館藏資源,開發集審美、文化和實用價值為一體的文創產品,已經成為許多博物館的共同選擇。開發文創產品,讓博物館將優質內容生產放到了與收藏和展覽同等重要的位置,將文化資源激活轉化為可開發資源。數位化趨勢無疑加快了這一過程的速度和效率。
  • 博物館文創相繼爆紅
    「國博衍藝」 品中國故事網紅去處:國家博物館文創看點:中國國家博物館(以下簡稱「國博館」)積極響應讓收藏在博物館裡面的文物「活」起來的號召,推出多樣的展覽,包括文物展、藝術展、引進的交流展、考古發掘展等。
  • 手機掃一掃 文物活起來
    圍繞歷史人物等「旅遊IP」,可以打造文化風情街,開發新穎的文創產品。博物館展品、藝術品等旅遊相關展示介紹,有了科技加持後,通過現下時興的小程序,拍一拍文物就能知道它的來歷;智能展示屏上,用手勢操控文物的3D影像,可以把文物看得更仔細。
  • 惠州博物館在線虛擬展廳建成投用 「科技+」讓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國際博物館日」市博物館在線虛擬展廳建成投用 「科技+」讓文物「活」起來 市博物館館長羅國雄表示,為滿足市民對博物館文化產品需求的不斷增加,市博物館近兩年不斷豐富產品供給和服務方式,同時探索利用「科技+」「網際網路+」等手段讓文物「活」起來,實現市民與博物館的「零距離」接觸。
  • 文化·視點|「考古盲盒」:讓文物「活起來」
    工作人員展示從「考古盲盒」中挖出的虎首印章文創產品(12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袁月明攝「當然,『寶物』只是做工精美的文物仿製品,是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宋華介紹,為真實還原考古發掘過程,盲盒的土塊摻有洛陽北邙山的土質,自帶古代陵墓「神秘」感,盲盒內還附贈有「洛陽鏟」等迷你版考古鑽探工具。
  • 如何讓文物「活」起來?60餘家博物館有話說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如何講好文物故事,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一直是博物館在持續思考的問題。10月20日,四川省博物館學會陳列展覽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暨「陳列展覽策劃與實施」論壇在成都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