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盲盒」:讓文物「活起來」

2020-12-12 中國經濟網

  近日,有人先後在幾個大社交平臺發帖,圖文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轉發、留言諮詢。

  「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說,「沒想到這麼火!」

  由河南博物院出品的「考古盲盒」,名為「失傳的寶物」,設有「傳承」「史詩」「傳說」等級別。玩家打開盲盒,取出包裹有「寶物」的土塊,小心翼翼地「挖掘」,「出土」的瞬間如開獎般驚喜,成就感油然而生。

  據介紹,不同級別的盲盒「挖出」的「寶物」等級也不同,十二生肖獸首印章、大將軍虎符、武則天金簡或杜嶺方鼎等都可能被挖到。「手套一戴,是考古學家的感覺了」「這就是考古工作者的工作體驗吧,一鏟子下去可能有寶,有可能啥都沒有」……網友如是留言。

  「當然,『寶物』只是做工精美的文物仿製品,是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宋華介紹,為真實還原考古發掘過程,盲盒的土塊摻有洛陽北邙山的土質,自帶古代陵墓「神秘」感,盲盒內還附贈有「洛陽鏟」等迷你版考古鑽探工具。

  近年來,裝有動漫影視產品或設計師原創玩偶的盲盒,吸引眾多中國年輕消費者。其特別之處在於,盒子上沒有標註是哪款,消費者打開盒子後才能揭開謎底。數據顯示,僅在國內某知名電商平臺上,今年上半年,模玩以及玩具市場增速為22%。其中盲盒超過40%的增長率,是模玩類目第一增速引擎。

  鄭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汪振軍認為,「考古盲盒」通過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讓文化知識由被動灌輸轉變為主動探尋,進而實現文化傳承和消費升級。

  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表示,「考古盲盒」大火彰顯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文物「活起來」,帶動博物館走進千家萬戶,吸引更多年輕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這是一次動態的文創過程,我們會根據玩家的反饋不斷完善內涵。」宋華說,截至目前,盲盒版本已迭代6次,寶物翻模、提升20多款。下一步,還將聯合河南省內其他博物館推出「定製款」,比如設置各館鎮館之寶的「隱藏款」等,帶給玩家更多驚喜。

相關焦點

  • 「考古盲盒」: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受訪者莉莉供圖 「拆盲盒時特別有『考古人』的代入感。」莉莉分享道,「挖掘10分鐘左右就探到東西了,之後就會很小心,想像自己是考古隊的一員,用小刷子慢慢刷,生怕破壞到『寶物』。」除了收獲的喜悅,這段「考古」經歷更讓她切身體會到考古工作的艱難:「挖盲盒已經很累了,而考古工作人員面對的是大範圍的探測和實地挖掘,對待真正的文物還要更耐心、細心。」
  • 文化·視點|「考古盲盒」:讓文物「活起來」
    工作人員演示「考古盲盒」的開盒過程(12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袁月明攝近日,有人先後在幾個大社交平臺發帖,圖文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轉發、留言諮詢。「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說,「沒想到這麼火!」由河南博物院出品的「考古盲盒」,名為「失傳的寶物」,設有「傳承」「史詩」「傳說」等級別。玩家打開盲盒,取出包裹有「寶物」的土塊,小心翼翼地「挖掘」,「出土」的瞬間如開獎般驚喜,成就感油然而生。
  • 「考古盲盒」讓文物巧妙「出圈」
    日前,河南博物院推出一套文創產品,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與文物結合,把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等「微縮文物」藏進土中。玩家拿起「考古神器」洛陽鏟,層層挖土,再細細地掃去浮塵,神秘的「寶貝」慢慢呈現全貌……在挖掘過程中,玩家參與的喜悅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 豫論場丨「考古盲盒」可真香,搶不到該怎麼辦?
    向老闆打聽才知道,這東西叫「考古盲盒」,把青銅器、銅佛、銀牌等「微縮文物」藏進土中,拿起「考古神器」洛陽鏟層層挖土,再細細掃去浮塵,神秘「寶貝」慢慢呈現。價格也不貴,從19元到69元不等。  早知道今天「考古盲盒」能火到一「盒」難求的程度,一年前我就該在洛陽屯幾個放家裡,看來本人還是缺乏商業戰略眼光。
  • 考古盲盒賣到脫銷_部門_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看直播網友被種草 考古盲盒賣斷貨  12月初,一名網友先後在豆瓣、微博發圖文帖,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他先後挖出了青銅虎符和兔首印章,引起網友圍觀並紛紛表示「被種草」。  而「考古盲盒」的大火也直接帶動了其他文創產品的熱銷,近日豫博文創迎來了一個線上高峰,成交額屢創新高。  其實這款「考古盲盒」去年下半年就開始生產了,但並沒有像現在這樣「大火」。
  • 考古盲盒賣到脫銷:運氣好挖到寶 運氣差只有土
    看直播網友被種草 考古盲盒賣斷貨12月初,一名網友先後在豆瓣、微博發圖文帖,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他先後挖出了青銅虎符和兔首印章,引起網友圍觀並紛紛表示「被種草」。而「考古盲盒」的大火也直接帶動了其他文創產品的熱銷,近日豫博文創迎來了一個線上高峰,成交額屢創新高。其實這款「考古盲盒」去年下半年就開始生產了,但並沒有像現在這樣「大火」。
  • 家中體驗「盜墓」,撿漏「考古盲盒」,是否具有收藏意義
    不大講究的,直接就開挖,希望能夠在土中挖出點什麼,千萬不要以為這是電視劇和電影的橋段,這是真實發生在生活中的考古故事。這個快遞盒和土塊,就是最近網絡中非常火的「考古盲盒」,可能許多人不知道「盲盒」是什麼,怎麼跟考古又有了聯繫呢?是不是又是一個新的營銷手段?考古盲盒是否能夠讓自己撿漏,一夜暴富?而撿漏的文物,需要上交拿到500元獎金和錦旗嗎?
  • 當文物考古遇上潮流盲盒——中國博物館文創新觀察
    網紅「考古盲盒」由河南博物院出品,名為「失傳的寶物」,設有「傳承」「史詩」「傳說」等級別。不同級別所能挖出的「寶物」稀缺程度不同,十二生肖獸首印章、大將軍虎符、武則天金簡或杜嶺方鼎等「寶物」都可能被挖到。「當然,『寶物』並非真正的古文物,而是做工精美的文物仿製品和有歷史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
  • 盲盒+文物,能玩出哪些花?你想體驗這種驚喜嗎?
    據了解,這款考古盲盒有六種尺寸:傳說小、史詩小、傳承小、傳說大、史詩大、傳承大,最低價格40元,大號盲盒還贈送「考古神器」洛陽鏟。客服人員介紹,級別不一樣出好東西的機率也不一樣,大家可以根據喜好來選擇。
  • 從考古盲盒到漆器體驗包:「體驗文化」消費需求旺盛
    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成都漆器工藝廠的漆器體驗包的走紅,將大家的目光引向了體驗式文創產品。 考古盲盒 體驗考古的苦與樂 近日,河南博物院一款文創產品考古盲盒火了,據說已經被考古迷買到斷貨,媒體稱,河南博物院12月3日晚8點補貨450個,不到2分鐘就秒光,第二天補貨1650個,不到半天又賣光,是一款名副其實的「網紅文創」。
  • 從考古盲盒到漆器體驗包:「體驗文化」消費需求旺盛-國際在線
    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成都漆器工藝廠的漆器體驗包的走紅,將大家的目光引向了體驗式文創產品。  考古盲盒 體驗考古的苦與樂  近日,河南博物院一款文創產品考古盲盒火了,據說已經被考古迷買到斷貨,媒體稱,河南博物院12月3日晚8點補貨450個,不到2分鐘就秒光,第二天補貨1650個,不到半天又賣光,是一款名副其實的「網紅文創」。
  • 盲盒都安排上了……
    當然,這些「寶物」不是真正的古文物,為了還原考古體驗,他們放進去的是真材實料的文物仿製品。據了解,這款考古盲盒有六種尺寸:傳說小、史詩小、傳承小、傳說大、史詩大、傳承大,最低價格40元,大號盲盒還贈送「考古神器」洛陽鏟。客服人員介紹,級別不一樣出好東西的機率也不一樣,大家可以根據喜好來選擇。來源:河南博物院。
  • 考古盲盒屢斷貨,博物館文創下一階段走向何方?
    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一上市即供不應求。在各種傳統行業增長日益乏力之時,文化創意產業的表現卻格外亮眼。中國數千家博物館之中藏有太多寶物,如何讓這些寶物插上文創的翅膀「活起來」,是一件既有趣又有意義的事情。
  • 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創產品「考古盲盒」成了爆款,讓人們體驗到考古...
    把土塊層層挖開,你才會知道「考古盲盒」裡會出現什麼「寶物」開盲盒過了把考古的癮盲盒開出的「兔首印章」網友供圖河南商報記者鄭超受訪者供圖手握洛陽鏟,小心翼翼地「挖土」,隨機挖掘出寶物的瞬間,成就感油然而生。這樣的體驗,可不是考古學家的專屬,擁有一個「考古盲盒」,你也能過一把考古的癮。
  • 賣盲盒賣到脫銷,鄭州這個博物館也太會玩了吧
    盲盒機制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被廣泛應用到遊戲裡,培養出了一批Z時代的氪金大佬,最近橫掃海外市場的手機遊戲原神的收入直逼騰訊遊戲,說明這一機制是真的好用。此外,我們小時候吃方便麵送的刮刮卡,也算是比較原始的一種玩法,現在遊戲裡的開箱機制,還有泡泡瑪特的玩法都是它的一種。
  • 體驗開盲盒和考古的雙份快樂
    這款「考古盲盒」這幾日成了河南博物院的爆款,也被小陳加進了雙十二的購物車中,只是爆款難搶啊。   自故宮文創大熱後,各個博物館的文創也煥發新生。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更是被完美融入,除了考古盲盒新玩法,青銅盲盒、唐代仕女盲盒也有眾多年輕的擁躉。新形式讓文物「活化」,讓歷史生動。
  • 讓「三晉文物活起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與考古博物館掛牌
    4月10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在太原文廟大成殿廣場掛牌成立。新組建的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整合了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民俗博物館2家單位。院館合一將完整從考古發掘到研究解讀,再到展覽宣教的鏈條,「讓文物活起來」。
  • 開盲盒能體驗考古的快樂,你想試試嗎?
    來源:微博截圖這款由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有個特別的名字:「失傳的寶物」。乍一看上去,它像是個不起眼的「土坨坨」,設計者們提取河南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土質,把「寶物」包了起來。更有意思的是,為了模擬考古的未知性,你還有可能會「挖空」,但不用擔心,其中仍有精美的禮品可留作紀念。親自體驗考古的快樂,誰不想試試呢?於是,這款考古盲盒很快就登上了熱搜,手快的買家們更是直接把它買到斷貨,還有一些人跑去了隔壁洛陽博物館買相似款。
  • 開盲盒能體驗考古的快樂,你想試試嗎?會上癮
    這款由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有個特別的名字:「失傳的寶物」。乍一看上去,它像是個不起眼的「土坨坨」,設計者們提取河南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土質,把「寶物」包了起來。當然,這些「寶物」不是真正的古文物,為了還原考古體驗,他們放進去的是真材實料的文物仿製品。據了解,這款考古盲盒有六種尺寸:傳說小、史詩小、傳承小、傳說大、史詩大、傳承大,最低價格40元,大號盲盒還贈送「考古神器」洛陽鏟。客服人員介紹,級別不一樣出好東西的機率也不一樣,大家可以根據喜好來選擇。
  • 在今日頭條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考古君讓小眾"考古"也能變大眾
    做最酷的頭條創作者,讓文物活起來,讓歷史活過來"考古君"本名劉志巖,本科畢業於廈門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專業,研究生畢業於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而後進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因此從那時起,每到一個長期性的工地,考古君就會和同事在當地的學校做講座,邀請當地人來考古現場參觀,甚至還辦過文物展覽。不只是當地的百姓,網絡上對於考古的誤解也非常普遍。所以,在開始做考古科普這件事以後,考古君就十分希望通過網絡平臺將"考古大眾化"的影響進一步擴大,讓越來越多的普通公眾近距離接觸考古,在保護好文物的前提下,讓它們能夠"活"起來,並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