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漆器文創產品
近年來,文創產業蓬勃發展,博物館、非遺項目、旅遊景區都競相推出文創產品,哪些文創產品能夠真正地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怎樣做文創才能更好地傳播文化?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成都漆器工藝廠的漆器體驗包的走紅,將大家的目光引向了體驗式文創產品。
考古盲盒 體驗考古的苦與樂
近日,河南博物院一款文創產品考古盲盒火了,據說已經被考古迷買到斷貨,媒體稱,河南博物院12月3日晚8點補貨450個,不到2分鐘就秒光,第二天補貨1650個,不到半天又賣光,是一款名副其實的「網紅文創」。
是什麼獨特的創意,能讓「網紅文創」這麼火?
這款「網紅文創」其實只是一抔土,但是就像真實的考古一樣,土裡可能藏著巨大的驚喜,也可能什麼也沒有。和考古盲盒一起寄到消費者手中的,還有一件神奇的考古工具:一把迷你洛陽鏟。像真實的考古一樣,考古迷戴上手套,用洛陽鏟一鏟一鏟地將泥土挖開,可能會從泥土中找到仿真的十二生肖獸印章、大將軍虎符、武則天金簡、杜嶺方鼎等等「價值連城」的文物,也可能只收穫一抔充滿千年古都氣息的土壤。
「這個看起來好好玩呀!手套一戴,考古學家的感覺來了!」這是網友的評價。
因為供不應求,河南博物院不時接到網友的「催貨通牒」:「給個機會挖土吧……」
漆器材料包 了解漆器製作過程
無獨有偶,成都漆器工藝廠的爆款文創產品,也是一個體驗式的手工製作工具包,從外形看上去,就像小朋友家中常備的水彩筆盒子,打開工具包,裡面有一片已經塗上黑漆的書籤,和砂紙、針筆等各種製作漆器的工具。消費者需要先用一片砂紙將塗好漆黑的漆器書籤打磨得光可鑑人。此時的漆器書籤,看上去閃閃亮亮,一朵銀色的芙蓉花也顯現出來。這時,消費者需要拿起針筆,一筆一畫地為芙蓉花的花瓣畫上「褶子」。畫上了褶子的芙蓉花,在反射光線時金光熠熠。最後,消費者再用色漆為芙蓉花暈彩,塗上美麗的顏色後,一張自製的漆器書籤就成形了,非常漂亮。
今年端午節,成都市文化館送給群眾的節日禮品,是一款端午香囊材料包,這也是一款體驗性的文創產品,打開這款材料包,裡面有裁減好的布料、有針線,還有填充香囊的中草藥等製作香囊的原材料,顧客穿針引線,根據製作流程的指引,就可以自己縫製一個漂亮的端午香囊,享受了動手的樂趣,又體驗了端午佩戴香囊的傳統習俗,深受群眾歡迎。
體驗式文創 滿足顧客消費需求
文化創意產品的核心在於創意。目前,文創產品市場上,印有景區圖案、標誌或景觀造型的紀念品比比皆是,而產品的文化屬性、創意價值卻往往被忽視。「考古盲盒」「成都漆器體驗盒」等體驗式文創產品的爆紅,正說明富有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能夠激起群眾真正的需求和購買慾。
成都漆藝新生代傳承人陳紅介紹,漆器書籤體驗包有三種圖案:芙蓉、銀杏和熊貓,都非常受歡迎。這款體驗包的誕生,出發點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成都漆器,這款體驗包看似簡單,其實包含了成都漆器的打磨、絲光、暈彩等傳統技藝,同時也照顧到顧客的消費需求,「很多顧客不僅僅想購買漆器產品,而且更想親身體驗一下漆器的製作過程。」
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認為,「考古盲盒」的大火,彰顯了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當下喜聞樂見的盲盒形式,把看起來呆板的「考古發掘」從被動學習變為有趣的主動探索,讓更多的年輕人通過另一個角度,來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文創,最重要的是創意,要人無我有。」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評委、藝術家孫凱表示,文創產品也是一種傳承,但是要變化成現代社會能夠接受的形式。
「所有的文創最終目的就是讓文化從博物館走出去,轉化到人們的生活當中,提升人們的美感。文創產品要儘可能多方面地去體現,體驗式的文創產品,讓觀眾有參與感,結合研學課程,能夠讓觀眾更深刻地了解文化內涵。」 敦煌研究院文物數位化研究所館員丁小勝說。(記者 汪蘭 文/圖)
原標題:從考古盲盒到漆器體驗包:「體驗文化」消費需求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