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文物,能玩出哪些花?你想體驗這種驚喜嗎?

2020-12-13 大洋網

手拿各種工具,發現一件古文物,每個心懷考古夢的孩子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想像。

但現在,你可以通過一款博物館的產品「實現夢想」——考古創意盲盒。

層層鏟開土堆,細細掃去浮塵,刨出一塊未知的「寶物」,想親自體驗這種驚喜嗎?

賣斷貨的考古盲盒長啥樣?

最近,一家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火了,有網友發帖講述了自己盲盒開箱的經歷,用小鏟子小刷子搗鼓半天,最後「鏟」出了兩個「寶貝」,原來開盲盒也能玩出考古的快樂!

這款由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有個特別的名字:「失傳的寶物」。乍一看上去,它像是個不起眼的「土坨坨」,設計者們提取河南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土質,把「寶物」包了起來。

而當你把土一塊塊鏟開,就有可能看到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銀元、玉器、紀念牌、刀幣、陶雜件……

當然,這些「寶物」不是真正的古文物,為了還原考古體驗,他們放進去的是真材實料的文物仿製品。

據了解,這款考古盲盒有六種尺寸:傳說小、史詩小、傳承小、傳說大、史詩大、傳承大,最低價格40元,大號盲盒還贈送「考古神器」洛陽鏟。客服人員介紹,級別不一樣出好東西的機率也不一樣,大家可以根據喜好來選擇。

河南博物院還溫馨提醒,請在發掘過程中注意力度,避免損壞。

更有意思的是,為了模擬考古的未知性,你還有可能會「挖空」,但不用擔心,其中仍有精美的禮品可留作紀念。

親自體驗考古的快樂,誰不想試試呢?於是,這款考古盲盒很快就登上了熱搜,手快的買家們更是直接把它買到斷貨,還有一些人跑去了隔壁洛陽博物館買相似款。

截至12月4日下午17時,這款盲盒仍然顯示缺貨狀態,根據產品描述,新款盲盒的補貨預計還要等待10-20天。4日一大早,就有好多網友跑去河南博物院的官微催補貨,中午時,店鋪剛補貨就在半小時內售罄,工作人員表示正在加緊補貨中。

盲盒+文物,能玩出哪些花?

這些年,「小而美」的盲盒深受年輕人的喜愛,更成為了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新寵」。

在考古盲盒上熱搜的前一天,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青銅小分隊系列盲盒也成了熱門,設計者以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皿和紋樣為基礎,參考鴞、饕餮、觥大、觥二、犧尊、鳳鳥等形象創作出趣味性滿滿的Q版手辦,這款盲盒的抽獎微博收到了4萬多的轉評贊。

《國家寶藏》的文創產品店「你好歷史旗艦店」也推出了大唐仕女瑜伽系列盲盒,手辦擺出了樹式、雙手鴿王式、弓式等各種瑜伽造型,據介紹,這款設計的靈感來自於河北博物院彩繪散樂浮雕中的唐代仕女。

三星堆博物館則將收藏的青銅大立人、青銅戴冠縱目面具、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銅鳥等文物設計成了60mm到80mm不等的模型,創意感十足。

不過,真用「泥土」包裹「文物」的盲盒創意,還是讓許多人眼前一亮。

盲盒頁面的「設計師說」寫道,體驗者可用「考古工具」體驗考古過程,通過對器物的材質、工藝、造型等特徵來判斷該類型寶物的時代特徵,歷史文化背景等知識。從而達到由呆板的被動學習變為有趣的主動探索。

買家評論裡,有人寫道:「考古盲盒讓我們過了考古的癮。」「太有趣了,超級欣慰博物館有這樣的文創周邊。」

除了盲盒,這些博物館文創也好玩

考古盲盒上熱搜的背後,離不開博物館對於文創產品開發的重視。據媒體報導,今年的河南省博物館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河南博物院攜手各博物館為創意者們提供了53個文物IP素材,吸引了多地高校、文創公司報名參賽,數量創下歷屆之最。

文物向來被稱為「凝固的歷史」,如何讓它們更貼近大眾的生活?趣味科普之外,文創產品也是一個途徑。近年來,各個博物館各顯神通,除了傳統的書籤手帳等文具產品,他們還結合館藏文物開發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產品。比如:

蘇州博物館:文衡山先生手植紫藤種子

每年金秋時節,總有網友等待蘇州博物館的特殊文創產品上市——紫藤種子。一棵由文徵明種植的紫藤樹如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每年,老藤的種子都會落在地上,於是,博物館將其做成了文創商品。不過因為種子有限,這款產品每年都是「限量款」,錯過了可要再等一年的時間!

陝西歷史博物館:葡萄花鳥紋香囊球鏤空掛件

唐代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是一件來自盛唐的金銀器,它的葡萄和錘揲工藝由西域而來,香囊內有陀螺儀的技術,被人稱作大唐的「黑科技」。這款香囊掛件製作工藝複雜,利用巧妙的重力原理,無論怎麼轉動都能保持平穩不會傾倒、香料也不會灑落。

上海博物館:青花纏枝精釀白啤

博物館出啤酒?聽上去有點奇怪,但看到上海博物館的啤酒罐,你可能就明白了。這些啤酒罐上的精美圖案都有出處,比如南宋朱克柔的緙絲蓮塘乳鴨圖,清代乾隆景德鎮青花纏枝蓮紋雙耳瓶、戰國早期的鑲嵌畫像紋壺、米芾行書《多景樓詩冊》等等,有人評價說,這喝的是「底蘊」。

甘肅省博物館:罐語千年熱水袋

這款高顏值的熱水袋,是根據有「彩陶王」之稱的「渦紋彩陶甕」和「人頭形器口彩陶瓶」為原型創作的,它不僅保留了彩陶的外形和紋理,更傳承了古時彩陶瓶的盛水功能,冬天可當熱水袋,夏天時放入冰箱又可巧變冰袋,真正實現了「讓文物貼近生活」的意義。

看到這些好玩兒的博物館文創,你心動嗎?

(原標題為《鏟開土堆、刨出「寶物」……考古創意盲盒你想試試嗎?》)

相關焦點

  • 「考古盲盒」讓文物巧妙「出圈」
    日前,河南博物院推出一套文創產品,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與文物結合,把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等「微縮文物」藏進土中。玩家拿起「考古神器」洛陽鏟,層層挖土,再細細地掃去浮塵,神秘的「寶貝」慢慢呈現全貌……在挖掘過程中,玩家參與的喜悅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 「考古盲盒」:讓文物「活起來」
    近日,有人先後在幾個大社交平臺發帖,圖文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轉發、留言諮詢。  「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說,「沒想到這麼火!」
  • 開盲盒能體驗考古的快樂,你想試試嗎?
    但現在,你可以通過一款博物館的產品「實現夢想」——考古創意盲盒。層層鏟開土堆,細細掃去浮塵,刨出一塊未知的「寶物」,想親自體驗這種驚喜嗎?來源:河南博物院賣斷貨的考古盲盒長啥樣?最近,一家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火了,有網友發帖講述了自己盲盒開箱的經歷,用小鏟子小刷子搗鼓半天,最後「鏟」出了兩個「寶貝」,原來開盲盒也能玩出考古的快樂!來源:微博截圖這款由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有個特別的名字:「失傳的寶物」。
  • 開盲盒能體驗考古的快樂,你想試試嗎?會上癮
    但現在,你可以通過一款博物館的產品「實現夢想」——考古創意盲盒。層層鏟開土堆,細細掃去浮塵,刨出一塊未知的「寶物」,想親自體驗這種驚喜嗎?來源:河南博物院賣斷貨的考古盲盒長啥樣?最近,一家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火了,有網友發帖講述了自己盲盒開箱的經歷,用小鏟子小刷子搗鼓半天,最後「鏟」出了兩個「寶貝」,原來開盲盒也能玩出考古的快樂!來源:微博截圖。這款由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有個特別的名字:「失傳的寶物」。
  • 文化·視點|「考古盲盒」:讓文物「活起來」
    工作人員演示「考古盲盒」的開盒過程(12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袁月明攝近日,有人先後在幾個大社交平臺發帖,圖文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轉發、留言諮詢。「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說,「沒想到這麼火!」由河南博物院出品的「考古盲盒」,名為「失傳的寶物」,設有「傳承」「史詩」「傳說」等級別。玩家打開盲盒,取出包裹有「寶物」的土塊,小心翼翼地「挖掘」,「出土」的瞬間如開獎般驚喜,成就感油然而生。
  • 花幾百塊玩盲盒是交智商稅嗎 別盲目消費適度娛樂就好
    花276元4連抽只開出一個新造型 玩盲盒是交智商稅嗎?盲盒是什麼?盲盒指的是一種外包裝沒有對內部的東西進行標註的盒子,只有購買打開之後才能知道裡面裝的是什麼。因此,盲盒充滿了未知和不確定性,很多小孩和部分成人會比較喜歡。盲盒的來源?
  • 花276元4連抽開出一個新造型 玩盲盒是交智商稅嗎?
    盲盒為何能吸引這麼多人收藏?那些玩家與盲盒又有哪些故事?反覆購買盲盒真的是交「智商稅」嗎?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採訪了數名盲盒玩家,來聽聽他們怎麼說?與幸運相隨的盲盒對於年齡偏大的讀者,可能對盲盒還不太了解。但對於很多小孩和部分成年人,玩盲盒已成了一個時尚。
  • 盲盒都安排上了……
    但現在,你可以通過一款博物館的產品「實現夢想」——考古創意盲盒。層層鏟開土堆,細細掃去浮塵,刨出一塊未知的「寶物」,想親自體驗這種驚喜嗎?來源:河南博物院賣斷貨的考古盲盒長啥樣?最近,一家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火了,有網友發帖講述了自己盲盒開箱的經歷,用小鏟子小刷子搗鼓半天,最後「鏟」出了兩個「寶貝」,原來開盲盒也能玩出考古的快樂!
  • 花276元4連抽只開出一個新造型 玩盲盒是交智商稅嗎?
    盲盒為何能吸引這麼多人收藏?那些玩家與盲盒又有哪些故事?反覆購買盲盒真的是交「智商稅」嗎?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採訪了數名盲盒玩家,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與幸運相隨的盲盒   對於年齡偏大的讀者,可能對盲盒還不太了解。但對於很多小孩和部分成年人,玩盲盒已成了一個時尚。
  • 從考古盲盒到漆器體驗包:「體驗文化」消費需求旺盛
    近年來,文創產業蓬勃發展,博物館、非遺項目、旅遊景區都競相推出文創產品,哪些文創產品能夠真正地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怎樣做文創才能更好地傳播文化?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成都漆器工藝廠的漆器體驗包的走紅,將大家的目光引向了體驗式文創產品。
  • 從考古盲盒到漆器體驗包:「體驗文化」消費需求旺盛-國際在線
    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成都漆器工藝廠的漆器體驗包的走紅,將大家的目光引向了體驗式文創產品。  考古盲盒 體驗考古的苦與樂  近日,河南博物院一款文創產品考古盲盒火了,據說已經被考古迷買到斷貨,媒體稱,河南博物院12月3日晚8點補貨450個,不到2分鐘就秒光,第二天補貨1650個,不到半天又賣光,是一款名副其實的「網紅文創」。
  • 城會玩!家中體驗「盜墓」,撿漏「考古盲盒」,是否具有收藏意義
    這個快遞盒和土塊,就是最近網絡中非常火的「考古盲盒」,可能許多人不知道「盲盒」是什麼,怎麼跟考古又有了聯繫呢?是不是又是一個新的營銷手段?考古盲盒是否能夠讓自己撿漏,一夜暴富?而撿漏的文物,需要上交拿到500元獎金和錦旗嗎?或者大家耐心看待一下整理,會有搞懂到底這考古盲盒是什麼鬼?
  • 「盲盒+」模式快速裂變 「驚喜經濟」引爆年輕潮玩市場
    《阿甘正傳》中說,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將會是什麼口味。或許正是這種對生活的執著熱愛,與對未知的探索與嘗試,以及由此帶來的驚喜與快樂,催生並催熱了盲盒經濟。「這個最近我們賣的特別好,我自己前陣子也拿了些給小朋友班上同學做禮品,一個系列有12個玩偶,你拿多少,拿多可以5元一個。」「盲盒就是這樣,你不知道裡面是什麼,但如果你確實想拿,我們這有拆開的一兩個給你看看,大致知道是什麼東西。」……各商家工作微信近期發布的也都是各類盲盒新品,一時間,盲盒的市場熱度溢於言表。在深圳福田區某大型商業廣場生活日用品層,盲盒乃當下潮流熱品之屬性依然難掩。
  • 「考古盲盒」: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受訪者莉莉供圖 「拆盲盒時特別有『考古人』的代入感。」莉莉分享道,「挖掘10分鐘左右就探到東西了,之後就會很小心,想像自己是考古隊的一員,用小刷子慢慢刷,生怕破壞到『寶物』。」除了收獲的喜悅,這段「考古」經歷更讓她切身體會到考古工作的艱難:「挖盲盒已經很累了,而考古工作人員面對的是大範圍的探測和實地挖掘,對待真正的文物還要更耐心、細心。」
  • 拆盲盒,讓無聊變成驚喜
    如果你喜歡裡面的玩偶,我們就直接買一個唄?」圓子說:「不好,直接買就沒有驚喜了!」我又說:「可是,如果沒有拆到你想要的怎麼辦呢?」圓子想也不想就回答我:「沒關係,雖然沒拆到,但是我『拆』過了呀,『拆過』和『拆到』一樣好玩!」
  • 國潮盲盒來襲,如何捂住自己的錢包?
    在日本,扭蛋和盲盒是非常廉價的小玩具,200—500日元一個,硬幣零錢即可購買。而中國的盲盒從Molly娃娃開始普遍的定價是59元,後來更是出現69、79甚至89元一個的盲盒,相對於國人的收入和盲盒的成本,是比較昂貴的。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盲盒從一開始就和「潮流玩具」的概念捆綁在一起。
  • 圖書盲盒、美妝盲盒 「小盒子」還能帶來多少「大驚喜」
    眾多商家跨界推出盲盒產品,「盲盒+」的營銷方式漸熱。但與此同時,盲盒圈漸漸颳起「炒作風」,盲盒帶來的過度消費引發關注。  所謂盲盒,就是在盒子中放置不同的產品,消費者購買的時候不能拆盒,全憑運氣抽中商品。近年來,這種帶來隨機體驗的商品受到不少人喜愛,尤其受到年輕消費群體歡迎,成為市場熱門。
  • 考古盲盒賣到脫銷_部門_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拿起「考古神器」洛陽鏟,層層挖土,再細細地掃去浮塵,神秘的「寶貝」慢慢呈現全貌……想感受一下考古學家的快樂嗎?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考古盲盒」被人民日報官微「點名」誇獎。
  • 【瘋狂的盲盒·玩具篇】燒錢拆盲盒,這種娃娃被年輕人買上市了
    小李說,「工作之後自己的收入水平也比較可觀,每個月會花幾千塊錢來抽盲盒,這算是我比較熱衷的一個愛好吧。」 在等待工作人員更補盲盒的過程中,小李遇到了同樣來購買盲盒的周女士,經過一番交流後,小李得知對方和自己一樣,也是為密林古堡的隱藏款血色騎士而來,兩人相見恨晚,開始分享起各自的收藏經歷。
  • 考古盲盒賣到脫銷:運氣好挖到寶 運氣差只有土
    拿起「考古神器」洛陽鏟,層層挖土,再細細地掃去浮塵,神秘的「寶貝」慢慢呈現全貌……想感受一下考古學家的快樂嗎?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考古盲盒」被人民日報官微「點名」誇獎。不過,如果運氣差一點點,只能收穫一抔來自洛陽北邙充滿千年古都文化氣息的土壤了——原來,比起普通盲盒,考古盲盒更讓人「有意外驚喜」的地方在於你有可能會「挖空」!這是設計者為了模擬考古的未知性設計的「小驚喜」。但不用擔心,就算挖空,也會有精美的小禮品作紀念。而土壤也是考古盲盒的一大亮點,這跟市場上同類型產品使用的石膏性質是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