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盲盒來襲,如何捂住自己的錢包?

2021-01-16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人民中國 ,作者高原

人民中國

《人民中國》(日文版)雜誌創刊於1953年,隸屬於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是國家最早的一本在中國和日本公開發行的國家級刊物。向日本讀者深度介紹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民風民俗、旅遊等,讓日本朋友更深入地了解和認識現今的中國。

盲盒的魅力有多大?

為了收集全一套Molly娃娃、迪斯尼公主或是「吾皇」「巴扎黑」的PVC玩具,z世代的年輕人就像上世紀90年代的小孩收集小浣熊乾脆麵裡的水滸英雄卡一樣認真而狂熱。

據北京泡泡瑪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統計,2020年上半年泡泡瑪特註冊會員的整體復購率為51%,每兩個購買盲盒的人中就有一人接著買了第二個。根據盲盒消費者畫像,他們的年齡集中在15—35歲之間,75%為女性,按職業劃分白領佔33.2%,有90%的盲盒消費者月收入在8000—20000元之間。最近一年,僅泡泡瑪特會員中,就有超過20萬人在盲盒上消費超過2萬元。

2020年12月,被稱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在港交所上市,市值一度超過1100億港元。2017年至2019年,泡泡瑪特淨利潤從156萬元上漲到4.51億元,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更是高達65.2%。人們再也無法小覷盲盒的吸金能力。

「盲盒」這種產品可追溯到日本萬代公司1977年開始推出的扭蛋,看看現在日本街頭巷尾無處不在的扭蛋機和成田機場令人瞠目的「扭蛋通道」,就知道扭蛋有多麼經久不衰。日本也有盲盒,比如前些年大熱的「緣子小姐」。中國最早一代盲盒明星Sonny Angel就是從日本引進的。

2016年,美國也開始流行盲盒,但和日本種類繁多的盲盒IP相比,美國市場是驚喜娃娃(L.O.L Surprise!)一家獨大,暢銷玩具排名前十的榜單中,驚喜娃娃佔了八席。

在中國,盲盒的流行是從積木熊(Be@rbrick)和Sonny Angel開始的,隨後泡泡瑪特推出的Molly娃娃成功「出圈」,走進了大眾視野。從Molly娃娃開始,中國的盲盒產品走出了和日本不太一樣的產品路線。在日本,扭蛋和盲盒是非常廉價的小玩具,200—500日元一個,硬幣零錢即可購買。而中國的盲盒從Molly娃娃開始普遍的定價是59元,後來更是出現69、79甚至89元一個的盲盒,相對於國人的收入和盲盒的成本,是比較昂貴的。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盲盒從一開始就和「潮流玩具」的概念捆綁在一起。

潮流玩具,簡稱潮玩,又稱藝術玩具(Art Toy)或設計師玩具(Designer Toy),由香港設計師 Michael Lau 率先開創,將藝術、設計、時尚、雕塑等理念融入玩具載體,面向喜歡小眾藝術和二次元的成年人,從一開始就和「食玩」的概念拉開了檔次。

2016年1月,泡泡瑪特因為賣日本的Sonny Angel而收穫頗豐,其創始人王寧發了條微博:「大家除了喜歡收集Sonny Angel,還喜歡收集什麼呢?」結果一半的回覆指向了一個王寧沒有聽過的名字——Molly。於是,王寧帶著團隊飛去香港拜訪Molly的設計師王信民。用王寧的話來說:「他已經是潮玩圈子裡最頭部的藝術家了,但對我們來說,相當於遇到在酒吧唱歌時期的周杰倫。」

在被泡泡瑪特發掘之前,Molly娃娃在香港的銷量並不好。王寧提出今後由王信明負責設計,泡泡瑪特負責開模、生產到宣傳的所有其餘環節,仿效Sonny Angel,用盲盒的方式來賣,結果一炮打響。也正是因為這層淵源,Molly、盲盒,最初被視作潮流玩具的一部分,這層光環使它更能被成年消費者接受,顯得更具品位和收藏價值。與一般潮玩動輒三四位數的價格相比,盲盒顯然是大眾更喜聞樂見的選擇。

國潮盲盒來了

在日本和美國,潮玩產品的IP大多來自成熟的動漫形象,比如海賊王、櫻桃小丸子、高達,以及漫威、DC、迪士尼等,這使得它們的衍生產品有比較持久的生命力和用戶黏著性。而中國的盲盒多來自設計師的原創,除了「吾皇」「非人哉」等,背後往往缺少故事和作品的支撐,難以維繫持久的熱度。近三年Molly系列帶來的營收在泡泡瑪特總收益中所佔比例的快速下滑就是一個風向標。那麼,怎麼辦?

許多商家敏銳地發現,盲盒的主要消費群體——z世代青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濃厚的興趣,漢服的流行便是標誌之一。生長在全球化、個性化的時代,他們需要藉助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容納和重述,來建立自己當下的身份認同。因而,一大批「國潮盲盒」應運而生,希望藉助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走得更遠。難得一見的是各大博物館、美術館和文化機構也參與進來,推出了各具特色、腦洞大開的國潮盲盒。

例如,故宮博物院推出了「宮廷寶貝」系列和故宮貓系列盲盒,陝西歷史博物館有饕餮、鳳鳥組成的萌系「青銅小分隊」,三星堆博物館拿出了「祈福神官」系列,《國家寶藏》的網店推出了大唐仕女瑜伽系列,設計靈感來自河北博物院彩繪散樂浮雕中的唐代仕女。

河南博物院更是放出大招,推出「失落的寶物」考古系列盲盒。打開盲盒,只見一個「土坨子」,玩家要用附贈的「洛陽鏟」摳掉外層的土,再拿小刷子把灰一點點刷乾淨,才能得到盲盒裡的「寶貝」。為了模擬考古的未知性,青銅器、元寶、銅佛、銀元、刀幣等都可能被挖到,款式多達30餘種,還在不斷增加中。

除此之外,以《西遊記》《紅樓夢》《封神榜》《山海經》、花木蘭、唐代詩人等為題材的盲盒不勝枚舉,要把喜歡的都收入囊中,恐怕要應了那句「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

如何捂住自己的錢包?

其實只要打破兩種迷思便能把自己的盲盒消費控制在理性的範圍內。

迷思之一:一個盲盒只要兩杯奶茶的錢,卻能帶來「拆禮物」的快感,萬一抽中自己喜歡的款式或隱藏款,更是巨大的驚喜。

打破迷思:其實要抽中自己喜歡的款式,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容易。尤其是從非官方的網店購買盲盒,失敗率更高。據資深盲盒玩家透露,有些店家會用x光機先挑出隱藏款和熱門款再賣給普通玩家。就算是在泡泡瑪特的實體店,也早有高手通過其精確的手感挑走了好貨,還能給普通玩家留下多少發揮空間?

再退一步講,你真的那麼想要這款玩具嗎?當你看到自己心儀的盲盒,不如馬上打開「閒魚」二手app直接下單一個已經拆袋的心儀款。你會買嗎?大概率是不會的,那麼就不要為它賭博了吧。

迷思二:盲盒有收藏價值,尤其是整套的或隱藏款,就算哪天不想要了也可以在二手平臺上賣掉,說不定還能賺點錢。

打破迷思:盲盒真的能保值嗎?確實,59元一個的盲盒,熱門款可以賣到65-150元,普通款40-60元,隱藏款有些可以賣到幾百元。確實每個系列的盲盒都是限量生產的,但問題是新的系列層出不窮,無限的「限量款」只能持續擠壓產品的價值空間。單以Molly為例,在五年的時間裡已經出了26個系列,你能押中其中哪些能升值嗎?

對於人們為什麼買盲盒,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看得很清楚,他曾說:「買盲盒就像買冰淇淋,意義就是讓消費者獲得5-10分鐘的多巴胺。」泡泡瑪特起家的這幾年,正是抖音、快手等短視頻飛速崛起的時期,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延遲欲望的滿足,而喜歡即時的刺激。盲盒只不過是這種時代之風的一個縮影而已。

大/家/都/在/看

緊急!買過這些涉疫雪糕請報告!存在嚴重不良反應!這種藥即日起停止生產銷售使用無人機拍下186戶人家的「大片」,看到這一幕落淚了……

(來源:人民中國)

主編:劉倩

原標題:《國潮盲盒來襲,如何捂住自己的錢包?》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線下盲盒市場火熱,從盲盒機,再到泡泡瑪特,如何開啟線上盲盒?
    由於盲盒熱的到來,各大商家企業紛紛入局,作為盲盒市場的老大哥——泡泡瑪特,也是各大品牌爭相模仿的對象。什麼是盲盒對於很多人來說,都只知道盲盒市場火熱,卻不知道盲盒到底是什麼東西。其實,盲盒就是類似一種抽獎玩法,具有一定的隨機性,玩家在外觀相同的盒子中,抽取盲盒,主要玩法在於盲。同時泡泡瑪特的盲盒,還存在隱藏盲盒,更具有收藏價值,不過抽中的概率也比較低。
  • 這款盲盒憑啥這麼火?
    在拆盒過程中,不知是快遞運輸還是產品做工問題,武則天款娃娃的皇冠掉了….許多盲盒火了之後,都會出現產品做工良莠不齊的問題,希望品牌方保持精良製作水平,才能守住產品口碑。 雖然一次性開箱一整盒,驚喜感少了一些,但是卻非常滿足,特別是還開到了隱藏款嫦娥,實在是太幸福了!
  • 【瘋狂的盲盒·玩具篇】燒錢拆盲盒,這種娃娃被年輕人買上市了
    小李說,「工作之後自己的收入水平也比較可觀,每個月會花幾千塊錢來抽盲盒,這算是我比較熱衷的一個愛好吧。」 在等待工作人員更補盲盒的過程中,小李遇到了同樣來購買盲盒的周女士,經過一番交流後,小李得知對方和自己一樣,也是為密林古堡的隱藏款血色騎士而來,兩人相見恨晚,開始分享起各自的收藏經歷。
  • 「考古盲盒」讓文物巧妙「出圈」
    「考古盲盒」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與文物結合,模擬考古的未知性、神秘性,讓文物愛好者和「盲盒」玩家通過親手挖掘「寶物」,感受喜悅感和成就感。這種潮流玩具可以讓文物活起來,不僅有利於歷史文化傳承,還可以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文物的價值與活力在於融入生活、回歸社會、服務人民,要把歷史、文化和審美信息傳遞給當下之人。
  • 盲盒熱潮方興未艾 上癮現象普遍
    圖書盲盒、美妝盲盒、高校錄取通知書盲盒、生鮮盲盒……以盲盒經濟為延展的商業模式也在各行各業被複製、借鑑,甚至更加紮根本土、靈動多變。2019年起,盲盒在國內開始火爆。盲盒熱潮方興未艾商家紛紛借勢營銷盲盒的起源可追溯至日本的福袋。在盲盒火爆前,扭蛋、文具福袋等產品在一定的人群間也較為流行。盲盒營銷類似於一種抽獎遊戲的商品營銷手法,能夠大大刺激用戶的復購率。由於二次元用戶IP忠誠度高,常常有收集癖,盲盒營銷最初大量用於二次元領域的手辦銷售。
  • 「考古盲盒」: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河南博物院供圖 「手套一戴,是考古學家的感覺了」 開盒一把鏟,「寶物」自己挖。看到社交平臺上的分享帖,網友莉莉一下子就被「考古盲盒」吸引了。時隔十幾天收到這份沉甸甸的快遞,她立刻開始埋頭「考古」,還向網友圖文直播了「寶物馬首」面世的過程。
  • 圖書盲盒、美妝盲盒 「小盒子」還能帶來多少「大驚喜」
    眾多商家跨界推出盲盒產品,「盲盒+」的營銷方式漸熱。但與此同時,盲盒圈漸漸颳起「炒作風」,盲盒帶來的過度消費引發關注。  所謂盲盒,就是在盒子中放置不同的產品,消費者購買的時候不能拆盒,全憑運氣抽中商品。近年來,這種帶來隨機體驗的商品受到不少人喜愛,尤其受到年輕消費群體歡迎,成為市場熱門。
  • 來伊份玩盲盒尋「龍珠」,今年吃貨們的年貨禮盒很特別
    打開來伊份的天貓旗艦店發現,原來,這是12月30日—31日#天貓超級品類日#玩趣零食專場活動,來伊份作為艦長,聯手國潮IP東來也推出聯名盲盒,所謂「龍珠」指的是來伊份自家百年核桃樹出品的,果仁直徑大於2cm的完整小核桃仁。
  • 明知故問 | 盲盒經濟為什麼會火,盲盒市場有多大?
    盲盒的出現,很容易就讓人想到80後、90後小時候經歷過的吃乾脆麵收集水滸卡,也會讓人想到歷史更久遠的日本扭蛋機,玩家花錢獲得扭蛋,而扭蛋中裝著的玩具樣式也需要打開後才能知道。盲盒在操作邏輯上與集卡和扭蛋機並無區別,只是它的受眾,已經變成了基數大、消費能力強的Z世代。Z世代是指1995-2009年出生的這一批人(巴克萊銀行定義)。
  • 拆盲盒,讓無聊變成驚喜
    這是你自己要拆的,反正不管拆到什麼,都是你自己選的嘛。」圓子的話,讓我想起了日本的「福袋文化」——每逢新年,商家們就紛紛將不同的商品加以組合、裝入布袋或紙盒中封好,進行搭配銷售。雖然顧客付款的時候,並不確定自己究竟會買到什麼,但人們對這樣的「不確定」不但不反感和排斥,反而還總是趨之若鶩、摩拳擦掌,甚至不惜通宵排隊搶購。
  • 「考古盲盒」:讓文物「活起來」
    近日,有人先後在幾個大社交平臺發帖,圖文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轉發、留言諮詢。  「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說,「沒想到這麼火!」
  • 超大盲盒機空降銀泰百貨甌海店
    「巨無霸」盲盒機等你來打卡。(受訪者供圖)一個小小的盒子,價格從49元至59元,裡面裝著各款造型可愛的玩偶、YSL口紅等,你無法預知自己抽中的是哪一款。從即日起至11月16日,超大盲盒機空降銀泰百貨甌海店,「巨無霸」盲盒機等你來打卡。據了解,「盲盒」物如其名,重點在於「盲」,相同的包裝裡裝著不同的玩偶或者禮物,在沒有打開這個盒子之前,絕對看不出這個盒子裡裝的是什麼產品,「盒」就像是蓋著產品的紅蓋頭,消費者掀開「蓋頭」才能揭開謎底,一睹玩偶「芳容」。
  • 玩偶一號創始人梁浩東 盲盒已成現象級亞文化
    而據國盛證券6月初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盲盒為近年來潮玩規模增長的核心驅動力,預計中長期盲盒市場規模可達百億元,2019年在盲盒上花費超過2萬元的玩家已經超過20萬人。盲盒的內核是高質感潮玩盲盒中主要為成套銷售的玩偶手辦,典型如Sonyangel、MOLLY、火影、變色龍、吾皇萬睡們等等。
  • 圖書盲盒、美妝盲盒接連出現,跨界營銷漸成主流 「小盒子」還能...
    眾多商家跨界推出盲盒產品,「盲盒+」的營銷方式漸熱。但與此同時,盲盒圈漸漸颳起「炒作風」,盲盒帶來的過度消費引發關注。所謂盲盒,就是在盒子中放置不同的產品,消費者購買的時候不能拆盒,全憑運氣抽中商品。近年來,這種帶來隨機體驗的商品受到不少人喜愛,尤其受到年輕消費群體歡迎,成為市場熱門。然而,「過熱」的盲盒近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亟待規範和解決。
  • 光明大白兔奶糖風味牛奶和熊小白雀神冰淇淋勁爆來襲,光明乳業國潮...
    2020年12月18日,在有著四百餘年歷史的豫園,一場老字號與新國潮碰撞的新品發布會火熱上演,引來各路潮人來襲。光明乳業攜手冠生園合作推出光明大白兔奶糖風味牛奶新品,同時旗下光明冷飲帶著熊小白雀神MAHJONG冰淇淋,兩大新品再次將光明品質與國潮元素相融合,創新「光明國潮」,全力打造多元化、有創新、高品質的產品,在2020年歲末再次交出一份國潮創新的精彩答卷。
  • 北京交通大學校慶發布愛心盲盒
    來源標題:北京交通大學校慶發布愛心盲盒 今年校慶返校季,該校校友會、教育基金會聯合設計限量款愛心盲盒,募集資金全部用於「學長關愛基金」,補助貧困學生回家路費。 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 文化·視點|「考古盲盒」:讓文物「活起來」
    工作人員演示「考古盲盒」的開盒過程(12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袁月明攝近日,有人先後在幾個大社交平臺發帖,圖文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轉發、留言諮詢。「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說,「沒想到這麼火!」由河南博物院出品的「考古盲盒」,名為「失傳的寶物」,設有「傳承」「史詩」「傳說」等級別。玩家打開盲盒,取出包裹有「寶物」的土塊,小心翼翼地「挖掘」,「出土」的瞬間如開獎般驚喜,成就感油然而生。
  • 泡泡瑪特啟示錄:盲盒+IP會是NFT爆發關鍵嗎?
    iNFT創始人盛超對PANews說道:「雖然盲盒遊戲給用戶帶來的是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刺激,但由於規則的不透明,利益驅使下部分商家進行各種『暗箱操作』,降低了玩家的信任,使得很多用戶逐步流失。」在他看來,NFT和盲盒經濟天生是相輔相成,天然能夠相結合的。
  • 「快樂盲盒」不確定性才好玩,年輕人帶動的潮玩IP經濟
    從娃娃機到扭蛋機,再到現在的盲盒機,年輕人玩的線下娛樂模式出現越來越多的新花樣!有人說扭蛋機替代了娃娃機,盲盒機替代了扭蛋機,其實不然,這三者之間不可替代,有自己的零售風格和模式。而盲盒機跟扭蛋機的原理相似,其中的產品多以公仔為主,產品體型位於娃娃機和扭蛋機之間,不過現在的盲盒機不斷升級,裡面可以裝的產品也開始多樣化。盲盒,不僅覆蓋真人電影、遊戲、動漫、漫畫、原創IP形象等等,更成為時下最流行的周邊零售熱潮,同時盲盒潮玩熱也同樣為運營商帶來了高回報。
  • 家中體驗「盜墓」,撿漏「考古盲盒」,是否具有收藏意義
    這個快遞盒和土塊,就是最近網絡中非常火的「考古盲盒」,可能許多人不知道「盲盒」是什麼,怎麼跟考古又有了聯繫呢?是不是又是一個新的營銷手段?考古盲盒是否能夠讓自己撿漏,一夜暴富?而撿漏的文物,需要上交拿到500元獎金和錦旗嗎?或者大家耐心看待一下整理,會有搞懂到底這考古盲盒是什麼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