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盲盒·玩具篇】燒錢拆盲盒,這種娃娃被年輕人買上市了

2021-01-09 騰訊網

「肥宅家裡一面牆,北京二環一套房;肥宅家裡兩面牆,馬爾地夫海景房。」微博和B站上這樣的段子,是用來比喻盲盒資深玩家的「揮金如土」。號稱國內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潮玩公司——泡泡瑪特,於2020年12月11日登陸港交所,成為中國盲盒第一股。盲盒到底有什麼魔力讓那麼多年輕人為之痴迷,都市時報記者走訪了昆明市場和盲盒玩家。

享受開盒樂趣

抽到就是賺到

順城購物中心負一層樓梯口擺放了一臺泡泡瑪特售賣機,工作人員正從售賣機右側的柜子裡取出替補盲盒,一邊補齊熱銷系列,一邊把盲盒進行規整。工作人員表示,售賣機需要經常過來增補,近期的熱銷系列和新品都會在櫥窗裡進行標識。

都市時報記者在售賣機前停留了10分鐘左右,就有市民前來購買盲盒。24歲的小李不僅是一個樂高迷,更是一個資深的盲盒愛好者。自從2018年接觸到盲盒後,她就愛上了開盲盒的樂趣,家裡集齊了不同系列的盲盒:MOLLY、畢奇、迪士尼、VIVI CAT、拉布布……由於購買的盲盒較多,小李專門收拾出一個房間來進行放置,目前已經收藏了四五百個盲盒,大部分單價為59元,也有少量69元、79元和99元價位的,同時也抽到了好幾個隱藏款。「雖然網上也可以買到各系列的隱藏款,但我還是更享受開盒的樂趣。」小李說,「工作之後自己的收入水平也比較可觀,每個月會花幾千塊錢來抽盲盒,這算是我比較熱衷的一個愛好吧。」

在等待工作人員更補盲盒的過程中,小李遇到了同樣來購買盲盒的周女士,經過一番交流後,小李得知對方和自己一樣,也是為密林古堡的隱藏款血色騎士而來,兩人相見恨晚,開始分享起各自的收藏經歷。「我是今年才開始接觸盲盒的,目前大概花了一兩千塊錢,會收藏一些比較大的IP。」周女士表示,買盲盒買的就是開盒那一秒的快樂,雖然抽隱藏款主要是看運氣,抽到就是賺到,就算沒有抽到也樂在其中。

經過半個小時的翹首期盼,工作人員終於更補結束。小李先是在櫥窗外觀望了一會,迫不及待地點開售賣機,選擇了密林古堡系列。確認、支付、取盒,拆開盲盒的一瞬間,她既緊張又期待,打開盒子後,小李發現並沒有抽到隱藏款,略顯失望,於是再次購買。十分鐘後,小李已經購買了九個盲盒,但仍舊沒有抽到血色騎士。「抽不到是常態,我也已經習慣了,接著抽吧。」小李說。

一旁的周女士提議自己來試試看,第一個盲盒拆開,沒中,她選擇再次購買。第二個盲盒拆開,「中了!」周女士開心地跳了起來,小李也投來羨慕的眼光。「這次主要是幫我一個朋友過來買的,然後我自己也順便抽一個試試,沒想到中了,我圓滿了!」說完就立馬撥通了朋友的電話分享喜悅。

記者查詢發現,周女士花費59元抽中的隱藏款血色騎士,在某二手網絡平臺上可以賣到600元-700元一個。

市民在順城泡泡馬特售賣機前排隊購買(周穎)

「搖一搖」「捏一捏」

從網上學抽隱藏款秘訣

通常情況下,盲盒12盒為一箱,裡面有一個隱藏款,各個盲盒都有不同的主題系列,而抽中Molly星座1代隱藏款的概率僅為1/144,部分特別版隱藏款的概率更是低至1/720。由於機率較低,所以雷同款非常多,不少盲盒愛好者喜歡把雷同款放到網上低價賣出。雷同越多的款式,二次售賣的價格就越低,有的甚至十幾塊錢就能買到。

為了能抽中隱藏款,盲盒愛好者們使出了渾身解數。餘女士和丈夫在售賣機前轉了一圈,最終還是選擇到泡泡瑪特專賣店。進店之後,餘女士和丈夫直奔櫃檯,一人拿起一個盲盒搖了起來。

餘女士告訴都市時報記者,自從一年前接觸到盲盒後,身邊的朋友都感受到了這份樂趣,有空的時候就會相約到商場購買。與售賣機不同,泡泡瑪特店專賣店沒有櫥窗的阻隔,顧客可以通過搖一搖、捏一捏、聽一聽的方式來感知盲盒內的玩偶。「小紅書上有教程教我們怎麼來購買隱藏款,有的說通過搖一搖可以感受到重量的差異,也有的說可以輕輕捏一捏來判斷玩偶的造型,但我現在都還沒抽中過一個隱藏款。」餘女士說。

生活方式順城店有一個區域專門銷售盲盒,用三個貨架擺放整齊。泡泡瑪特、若來、Nanci、歪瓜等,各種品牌盲盒琳琅滿目,價格不一,現場還有用收納盒擺放出來的展示品,不少年輕顧客經過時都會駐足看看,有的還會拿起來搖一搖。

店內負責盲盒銷售的工作人員張女士介紹,店裡五六年前就已經開始賣盲盒,在昆明算是最早的,目前店裡的單品上百個,其中泡泡瑪特、Nanci比較受歡迎。「當時品種沒有現在多,隨著盲盒越來越被熟知,我們合作的公司也多。在我們店裡的盲盒基本上算是上新最快最全的,價格在29-299元不等。購買的顧客年齡在20-35歲購買的人最多,男女都有,但女生要多一些。」

張女士說,店裡每天都有顧客來端盒(直接購買一整套),也有一些市民因為出自好奇會擅自撕開包裝盒,甚至帶著電子秤進店稱盲盒,所以店裡不允許帶電子秤。「因為盲盒在市面上越來越普遍,所以我們會選擇品牌好、做工細的產品。」

生活方式裡的盲盒和展示品(楊文爽)

個人愛好 理智消費

不會刻意排隊買盲盒

事實上,今年4月,受疫情影響,盲盒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熄火」。有媒體報導,一些「退坑」「回血」的玩家頻繁在二手網絡交易出售藏品,導致一些熱門款的二手價集體走下坡,普通款一度只能打3折賣。在昆明,有的盲盒玩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有的人也已經打算「金盆洗手」了。

市民郭女士玩盲盒兩年了,算是第一代玩家,家裡拆開的盲盒接近200個,還有不少買來未拆開的,但目前對盲盒已經漸漸失去興趣。「兩年前逛街的時候看到泡泡瑪特的MOLLY系列,當時很喜歡,買過的品牌還有畢奇、拉布布等,價格從29元到89元不等,現在已經沒那麼喜歡了,而且更新很快,好像沒什麼收藏價值。」

「盲盒有點像賭博,當你抱著很大期望想去抽一個自己喜歡的,結果打開發現並不是,心裡會有落差,很失望,正所謂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郭女士說,以前盲盒才出的時候品質都比較好,現在隨著盲盒品牌越來越多,更新越來越快,設計和質量都越來越粗糙,所以自己慢慢對盲盒失去興趣,除非是遇上自己特別特別喜歡的才購買,「以前盲盒出的頻率不高,比如半年才出,但現在有的一個月就上新,沒多大期待。而且為了一個一直抽很浪費錢,還不如一盒端。」

儘管已經購買了大大小小近百個盲盒,但和前兩年相比,市民李女士對盲盒的熱情也漸漸淡了下來。她說:「每一套盲盒都有隱藏款,有的人會單個購買,直到抽到隱藏款。我就不會刻意去找隱藏款,偶爾看到上新的產品是自己喜歡的,就選擇端盒。現在盲盒的品牌很多,IP區別不大,而且在做工上也沒有以前那麼好,除非是特別喜歡的才會入手。」

生活方式裡的盲盒和展示品(楊文爽)

「盲盒」不「盲目」

倡導理性消費

盲盒概念的起源來自於日本的福袋,隨著近些年來IP類玩具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張,盲盒經濟迅速火熱。2020年12月11日,在港交所上市的泡泡瑪特市值破1000億。有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泡泡瑪特註冊會員的整體復購率為51%,意味著每2個購買泡泡瑪特盲盒的消費者中,至少有1個人會接著買下一個。

根據澎湃新聞、時代周報等媒體調查,真正引發85後甚至90後、00後消費者不計成本地購買盲盒的原因,很多時候並不是看重商品本身,而是跟二次出售的炒作和消費心理有關。

恆天財富理財經理楊南在接受都市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泡泡瑪特作為恆天中巖投資琅琊股權基金投資標的之一的明星項目,自己關注已久。盲盒的興起並不是偶然,它更容易被年輕人接受和認可,現在越來越多的商品都選擇以盲盒的方式來進行售賣。「大家已經不局限於去追求我的錢可以買到什麼,而是能給我的精神帶來什麼,年輕人會認為這種方式能給他們帶來刺激,能享受到開盒過程產生的樂趣,所以願意為了快樂買單。」楊南認為,對於愛好者來說,盲盒不可或缺,但對於經濟情況不允許,或者本身興趣不大的人群來說,購買盲盒是不必要的,還是倡導大家理性消費。

新華社最近也發布了相關評論,其中點名批評了泡泡瑪特這種鼓勵年輕人變相賭博的消費行為,同時表示監管部門應進一步規範盲盒經營模式,避免畸形發展。

相關焦點

  • 圖書盲盒、美妝盲盒 「小盒子」還能帶來多少「大驚喜」
    眾多商家跨界推出盲盒產品,「盲盒+」的營銷方式漸熱。但與此同時,盲盒圈漸漸颳起「炒作風」,盲盒帶來的過度消費引發關注。  所謂盲盒,就是在盒子中放置不同的產品,消費者購買的時候不能拆盒,全憑運氣抽中商品。近年來,這種帶來隨機體驗的商品受到不少人喜愛,尤其受到年輕消費群體歡迎,成為市場熱門。
  • 國潮盲盒來襲,如何捂住自己的錢包?
    為了收集全一套Molly娃娃、迪斯尼公主或是「吾皇」「巴扎黑」的PVC玩具,z世代的年輕人就像上世紀90年代的小孩收集小浣熊乾脆麵裡的水滸英雄卡一樣認真而狂熱。最近一年,僅泡泡瑪特會員中,就有超過20萬人在盲盒上消費超過2萬元。2020年12月,被稱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在港交所上市,市值一度超過1100億港元。2017年至2019年,泡泡瑪特淨利潤從156萬元上漲到4.51億元,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更是高達65.2%。人們再也無法小覷盲盒的吸金能力。
  • 線下娛樂消費加速復甦 娃娃機盲盒受追捧
    線下娛樂消費加速復甦,娃娃機盲盒受追捧 潮玩成IP消費新出口  線下娛樂消費正在加速復甦。看上中國的線下娛樂生意,IP運營的老牌「優秀生」日方娃娃機漂洋過海,和中國的網紅娃娃機品牌「聯姻」,並透露了未來繼續在國內共同開設線下店的計劃。
  • 敦煌網獨家上線玩具盲盒類目 一周銷量驚豔 客單489美金!
    這種碰運氣的選擇模式,以及包裝拆開揭曉答案所帶來的巨大驚喜/失落情緒,迎合了年輕一代的獵奇心理,讓盲盒迅速流行起來。  標籤:盲盒+潮流玩具  「萌」、「酷」、「小而美」、「有趣」是盲盒玩具的四大關鍵詞,2019年初紐約玩具展期間,美國玩具協會提出的玩具發展六大趨勢中,將拆箱玩具(Unboxing2.0)排在第一位,足以看出這類玩具的火爆。
  • 一個小小盒子正成為無數年輕人新寵 "盲盒"魅力在哪?
    買到什麼全憑「瞎矇」  在印象城一家盲盒專賣店裡,市民卞小姐正在挑選一個12星座系列的盲盒娃娃。和一般娃娃不同的是,這種59元一隻的盲盒娃娃,12款都被裝在一模一樣的盒子裡,從外包裝上並不能判斷裡面究竟是哪個星座的,所以很容易買到重複的款式。之前,卞小姐買過13次這個系列盲盒,集齊了9個星座,這回她希望買到一個天秤座的。
  • 拆盲盒,讓無聊變成驚喜
    如果你喜歡裡面的玩偶,我們就直接買一個唄?」圓子說:「不好,直接買就沒有驚喜了!」我又說:「可是,如果沒有拆到你想要的怎麼辦呢?」圓子想也不想就回答我:「沒關係,雖然沒拆到,但是我『拆』過了呀,『拆過』和『拆到』一樣好玩!」
  • 「停不下來」的盲盒:隱藏款是玩家躲不過的坑
    盲盒在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中慢慢流行開來。天貓2019年8月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手辦排名第一。同時,盲盒收藏成為硬核玩家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成為年輕人的潮流後,限量款盲盒被炒出了高價。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發現,一款名為潘神天使洛麗的玩偶在二手購物平臺售價高達2999元且「不接受議價」,它的原價僅僅59元。
  • 這款盲盒憑啥這麼火?
    每款娃娃分別獨立包裝。給大家比個芯哈哈~ 讓我們來拆盒吧~拆開包裝後第一印象就是,哇,娃娃顏值太高了,太可愛了吧!好看!  娃娃特點在於關節接口部位可拆卸,採用蘑菇釘設計樣式。娃娃採用的是PVC樹脂材料,拆盒後幾乎聞不到任何異味。
  • 「快樂盲盒」不確定性才好玩,年輕人帶動的潮玩IP經濟
    從娃娃機到扭蛋機,再到現在的盲盒機,年輕人玩的線下娛樂模式出現越來越多的新花樣!有人說扭蛋機替代了娃娃機,盲盒機替代了扭蛋機,其實不然,這三者之間不可替代,有自己的零售風格和模式。快樂盲盒機娃娃機主打的玩具以毛絨玩具居多,雖然現在產品形式更豐富了,但體型整體會比扭蛋和盲盒的產品要大一點,且對於消費者來說,花了錢不一定能得到產品。
  • 花2萬元買一堆「娃娃」,海南年輕人流行「豪賭」的盲盒,都是...
    但是,平時人設是「貧民窟男孩/女孩」,家中的一面玩具牆可能頓時讓人感覺高不可攀、「入坑盲盒三個多月收集了50多個盲盒潮玩,花費三千多元」、「一年花2萬買一堆娃娃」……沒錯,這就是網絡上爆火的盲盒,「拆開盒子那一刻真的很上頭」這個很容易讓人上癮的玩具讓眾多年輕人慾罷不能,也變相地催生了一個行業。
  • 百億估值超b站,一個小盲盒裡藏著什麼「寶藏」?
    百億估值超b站,一個小盲盒裡藏著什麼「寶藏」?憑藉這種「未知感」所帶來的驚喜,盲盒迅速在年輕人中崛起,讓你「閉著眼睛掏錢」。想要自己喜歡的系列、款式?那就買幾個試試手氣;如果你足夠「土豪」,真的可以買買買不停手。
  • 玩偶一號創始人梁浩東 盲盒已成現象級亞文化
    有趣的是,當社長在寫這篇稿件的時候,適逢端午期間,當我把不同餡的粽子放在一個盤子裡時,我家正上小學的閨女笑著跟我說:「爸爸,我怎麼感覺這像抽盲盒?」足以說明,盲盒在新一代孩子心目中的受歡迎程度。而自去年她買過幾次盲盒之後,就總是希望我們在節日的時候送她盲盒禮物。
  • 一年花70萬買盲盒的人,背地裡到底在想什麼
    合計之下,乍看不貴的盲盒實則最為燒錢。盲盒圈裡,似乎有一股魔力,一旦入坑,再想出坑難上加難。上至老人,下至小孩,上癮之人比比皆是。他說,盲盒吸引的地方不在於娃娃好不好看,而在於那種給人賭博的快感。這種快感在拆盲盒那幾秒尤為強烈,撕開包裝,打開盒子,將裡面的娃娃抽出,是驚是喜全在那幾秒。他和多數買家一樣,寧願一直抽,也很少去交易平臺上購買隱藏款。
  • 抖音「帶貨」火到國外,這款盲盒玩具被搶購一空!
    這款盲盒的外形是一個球形膠囊,裡面裝有五種不同的「迷你產品」,包括多芬、Twinkies、立頓等品牌,但消費者在購買之前並不知道會拆出來具體是哪一款產品。於是,能夠滿足好奇心的盲盒開箱視頻成為了TikTok上的熱門話題,標籤#MiniBrands的觀看次數超過3.93億次,也帶火了這款產品的線上線下的銷售。
  • 盲盒熱潮方興未艾 上癮現象普遍
    天貓國際2019年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能力榜單》顯示,近20萬名消費者一年花兩萬元集盲盒,購買力最強的消費者一年買盲盒耗資百萬元,盲盒僅在天貓上的銷量就同比增長189.7%,成為當代年輕人最燒錢的愛好。截至2020年10月23日,泡泡瑪特電子商城已售出超6.5萬份「雙11心選禮包」,購買人數仍在持續增加中。盲盒經濟,是否已經成為網紅經濟的新風向?
  • 明知故問 | 盲盒經濟為什麼會火,盲盒市場有多大?
    就是買的時候不知道是什麼,只能買完拆開後才能「一睹芳容」的盒子。盲盒中的物品多是玩具,偶爾會有其他品類。根據閒魚官方數據,過去一年中,有30萬盲盒玩家在閒魚上進行交易,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狂漲39倍。而作為盲盒廠家,國內盲盒產業最大「推手」之一泡泡瑪特(POPMART)的業績更是一路飄紅--- 2018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55.98%,淨利潤同比增長140倍。並且,泡泡瑪特已於今年4月宣布從新三板摘牌,傳聞或將謀求海外上市。
  • 英語老師花10萬抽盲盒 曾在寒風中排隊一夜搶購
    談及「入坑」的契機,她笑了起來,「去年逛街的時候,看到商場門口圍了很多人在搖盒子,我當時心想到底是誰會花60塊買一個玩具放在桌子上,所以帶著半不解,甚至是半嘲諷的心態,我說我也買一個試試看,結果買了兩個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
  • 風靡英美盲盒娃娃,浸水後「隱藏服飾」被痛批,寶媽:最噁心玩具
    執筆:歐陽比文近年來不少寶媽迷戀上海淘,包括嬰兒奶粉、服飾甚至是玩具。然而國外的月亮也並不都是「圓」的,家長一定要擦亮雙眼,以防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前段時間,風靡英美的一款盲盒娃娃,就引發了極大的爭議。寶媽痛批:這是我見過最噁心的兒童玩具!
  • 圖書盲盒、美妝盲盒接連出現,跨界營銷漸成主流 「小盒子」還能...
    眾多商家跨界推出盲盒產品,「盲盒+」的營銷方式漸熱。但與此同時,盲盒圈漸漸颳起「炒作風」,盲盒帶來的過度消費引發關注。所謂盲盒,就是在盒子中放置不同的產品,消費者購買的時候不能拆盒,全憑運氣抽中商品。近年來,這種帶來隨機體驗的商品受到不少人喜愛,尤其受到年輕消費群體歡迎,成為市場熱門。然而,「過熱」的盲盒近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亟待規範和解決。
  • 「考古盲盒」讓文物巧妙「出圈」
    「考古盲盒」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與文物結合,模擬考古的未知性、神秘性,讓文物愛好者和「盲盒」玩家通過親手挖掘「寶物」,感受喜悅感和成就感。這種潮流玩具可以讓文物活起來,不僅有利於歷史文化傳承,還可以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文物的價值與活力在於融入生活、回歸社會、服務人民,要把歷史、文化和審美信息傳遞給當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