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口紅、故宮膠帶、故宮書籤……這幾年,一件件帶著金碧輝煌黃色,或是富麗堂皇紅色的生活用品,正在悄然走進生活之中。花費不多,卻有一種接觸「皇家生活」的感覺。「故宮文創」品牌,線上線下創造了令人咂舌的銷售奇蹟。
如今,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就將落戶揚州。故宮和大運河,都是世界文化遺產,一個是固態的古代宮殿群落,一條是流動的人工運河奇蹟。未來,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如何打造屬於運河的文創產品?「無論是從歷史還是業態上看,大運河都比故宮更具優勢。」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原副院長李文儒,今日在受邀參加「文化遺產與文化產業發展論壇」時說道。
首提「把故宮文化帶回家」
故宮文創也有失敗案例
故宮,這個位於中國北方的古代宮殿群落,正在以一種嶄新的姿態出現,甚至有些顛覆了故宮之前在大家腦海中的印象。甚至可以說,故宮每一次推出的新活動,都得到了極大的關注。比如今年的「紫禁城裡過大年」、正月十五「故宮上燈了」,還有「故宮火鍋」等。
李文儒介紹說,在多年前,他就想到一條宣傳語,叫做「把故宮文化帶回家」,並且很快就走紅了。很多人都想來故宮看一看,但是故宮帶不回去,故宮裡的文物也帶不回去,但是有關故宮文化的文創產品可以帶回去。「現在想想,這條宣傳語是有問題的,因為故宮文化是代表著皇權文化,是一種權力和財富的象徵,這種文化之中,也有很多的不合時宜。但是,作為文創產品的宣傳來說,還是起到了很大的推廣作用。」
一名遊客進入故宮,會有多大的購買力?李文儒說,他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大部分進入故宮的遊客,可以用來支配的費用大約在200元左右。買過門票之後,用來購買就剩下100多元。所以文創產品的價格,最好不要超過這個數字,否則遊客就不會購買了。
如今,「故宮文創」已經迅速成為網紅,而現在也會將產品大致分為兩種規格。一種是高規格的,比如一款複製皇帝使用的杯子,光是材料就花上500克的黃金,以及十多種寶石,這款杯子的售價高達數十萬,也賣出去30多個了。而更多的產品,則是「價低質不低」的路線,比如《故宮日曆》,今年賣出去100多萬本,也就是日曆本,簡裝版也就幾十元錢,遊客們都能消費得起。日曆雖小,卻把文化的內涵,恰到好處表達了出來。
當然,李文儒也說,不是所有有關故宮的創新都是成功的。比如今年的正月十五「故宮上燈了」,實行了限流,只有3000人能夠進入故宮,這就引起了爭議。而更大的爭論是關於「故宮火鍋」,故宮火鍋其實是設在故宮牆外的,位於宮牆和護城河之間,而且採用電磁爐,不用明火。儘管如此,網上還是有很多人提出反對意見,比如火鍋的熱氣,會燻髒故宮宮牆。現在,故宮火鍋已經叫停了。「可以說,很多人比我們更在意,更愛護故宮。」李文儒說道。
大運河博物館落戶揚州
文創產品優勢大於故宮
「來到揚州後,我就在運河邊走,文化和產業,到底是先有文化,還是先有產業?各大博物館裡珍藏的文物,如瓷器、玉器這些,一開始是文化,還是產業?文化是物質和精神的結合體,以人為本,凝結在一起就是文化,文化和產業之間其實有天生的天然的必然的融合關係,其實是分不開的。在社會產業結構中,文化產業覆蓋面很大,對於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如果所有的產業都文化起來,社會就會進入更為高級的層面。」李文儒說道。
李文儒感嘆,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落戶揚州,因為核心是大運河文化,所以建在揚州理所當然。建成之後,一定要成為文化地標,文化形象,成為新的揚州名片。要讓外地遊客覺得,哪怕就為看一看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也要來到揚州,由此帶動一系列的運河文化產業。
此外,李文儒也說,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未來打造文創產品,可以選擇的主題和類型,都要比故宮豐富得多。因為無論從歷史的長度,還是地域的廣度來說,大運河都具有非常深厚的優勢。「大運河歷史如此悠久,歷經那麼多的朝代,流過那麼多的區域,每一個點拎出來,都可以挖掘打造出好的文創產品。當然,內容如此豐富,還需要好的創意,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是智慧創意,要找到消費群體,特別是年輕人們的關注點,這樣才能讓文創產品迅速打開局面。」
揚州文化產業未來可期
每一首詩就是一部作品
李文儒說,中國的文化產業已經進入新的階段,因為文化和旅遊在一起了。文化遺產是被漫長的歷史所證明、創造、淘汰、選擇、流傳下來的,經過了時間和人的篩選,和生活密切相關,無論從哪個方面,材質、工藝、審美,故宮文創是多元化的創作,社會力量對於文化遺產的深度挖掘,能夠開發出好的文化產品,通過文化產品更好傳播博物館文化,利用文化遺產的資源進行創新,文化和旅遊,已經融為一體了,旅遊本身就是人類的文化行為。
李文儒感嘆,對於揚州來說,有太多可以挖掘的文化產業資源了。比如影視業,一首詩歌就是一部作品。因為揚州太有名,歷史上很多大咖都給揚州做過代言,成為推廣人,比如李白,他說的「煙花三月下揚州」,這一句詩歌就能拍成一部光輝燦爛的電影。而「二十四橋明月夜」呢,電影的主題就應該是悽美浪漫的。而嵇康的《廣陵散》,同樣是很好的題材。還有鑑真大師,日本詩人為他寫的那一句「願將一片新葉,擦乾你的眼淚」,非常感人。
李文儒舉例說,故宮就曾在影視業上挖掘過。故宮有過兩次全部的開放,都是為了拍攝。一次是拍攝電影《末代皇帝》,還有一次是拍攝12集大型紀錄片《故宮》,這兩部作品的影響力都很大。而以古代宮殿為場所的影視作品也很多,比如《甄嬛傳》《延禧攻略》《如懿傳》等,觀眾們開始可能覺得好玩,但是看多了就會發現,其實就是勾心鬥角。而揚州不一樣,在這片詩意流淌的土地上,有著太多的故事,等待去挖掘。
「世界遺產是人類共有的文化遺產,應該向所有人開放,而這個全新的時代正在快速到來。」李文儒說道,「希望在這個新時代中,揚州會走在時代的前面」。
記者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