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傳遞」孔子文創、泰山文創,如何做才能像故宮文創一樣火?

2020-12-18 熱點傳遞1

如今全國掀起了一股文創熱,經典的有故宮文創,御貓就是它的代表。後期也陸陸續續出現很多文創,像孔子文創、泰山文創都在乘勢而上,但反響卻平平。究竟問題出現在哪裡呢?縱觀故宮文創這麼多年的發展,小編也總結了內容營銷上的原因,以下三點不妨來了解一下。

1.他們尋找文化形象這個大IP

故宮之所以能夠成功在於他們靈活的運用了文創思維,不斷打造高質量的產品與內容。但是最大的改變還在於幾個IP形象打造上,早期有剪刀手的雍正、擠眉弄眼的康熙等表情包。後面就是故宮裡御貓的形象IP,不得不說這些貓咪的出現,一下子迎合了當下的「貓咪經濟」,一炮打紅,萌化眾人。故宮在深耕自身文化的同時還貼近生活,讓內容更加吸引人,而御貓的內容出現,也成為一大重點。而其他的文創沒有這麼成功在於他們沒有抓住人們喜好什麼,沒有做到讓自身文化與內容得到很好的融合,吸引人的矚目。當然建造某一形象IP是改變的第一步,但是如果沒有好的內容加持,你的形象IP不足以吸引到人的注意。但不是所有人都會寫文案,如果不懂得如何撰寫,可以交給熱點傳遞來負責,他們有資深的團隊,可以根據你提供的產品IP與內容進行優化,並結合當下實時熱點來撰寫,從而塑造出有趣的內容文案,做到省心省事。

2.給力的營銷團隊定製方案

故宮文創之所以能夠開啟背後有一個強大的推廣團隊作為助攻,他們不斷分析當下人的喜好,從而改變原本故宮給人單一嚴肅的形象。重新定位人群精準曝光內容,更多人知曉故宮的改變從而提升轉化。當然故宮面對的群體是全國性質的,他成功的面對全國人民進行內容推廣。而孔子文創和泰山文創的受眾領域不同,所以在制定推廣方案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熱點傳遞這邊也可以幫助企業定製合理的推廣方案,從稿件撰寫、人群定位、平臺投放都有專人來負責。從不斷測試投放周期根據反饋的數據來進行優化,提升有效曝光量讓內容得到更好地展現。如果你不知道應該如何做內容推廣方案的話,交給他們也可以。

3.多平臺推廣擴大曝光效果

故宮之所以能夠有如今的成就還有多個平臺投放的輔助,每一次出文創,故宮就會在前提做內容造勢。無論是今日頭條、百家號還是其他平臺都能看到它的影子。相比較其他文創內容投放頻率要高了很多,至今也時不時出一些動態增強產品的曝光量,才有了如今的成就。因此可以看出,想要讓一個產品火爆,前期一定要多平臺造勢。如果你不知曉如何做,可以讓熱點傳遞來負責,他們與百家平臺有深度合作,可以一鍵式將內容發送到多個平臺上,擴大曝光效果,從而提升轉化。

如今文創產業越來越多,想要像故宮文創一樣火,就需要在內容推廣上多下功夫。當真正的做到了上面三點,你離火爆也不遠了~

相關焦點

  • 理上網來|孔子文創、泰山文創,如何像故宮文創一樣火
    山東是文化資源大省,擁有孔子、泰山、黃河等全國知名的文化IP,應如何借鑑國內先進經驗,乘勢而起、打造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孔子文創、泰山文創、黃河文創等特色品牌?學故宮,學什麼故宮文創是近年來「文創熱」的典型代表。
  • 像故宮文創那樣火,你的產品應該怎麼做?
    順治皇帝親筆的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沒錯,故宮又上了熱搜,呵,故宮總是那麼容易上熱搜。由此想到近些年火遍全國的故宮文創,創立10年來,屢屢刷爆國人的朋友圈,話題那是一波又一波啊。然後問題來了,作為一個普通的電商從業者,我們的產品能像故宮文創那樣受到關注,成為一個現象級的IP嗎?首先,來梳理一下故宮文創的成長路徑。2008年,故宮文化創意中心正式成立,從一個「正襟危坐」的嚴肅品牌,到萌到心化的各種創意產品,始於來自臺北故宮的機緣。
  • 博物館文創的「故宮經驗」
    博物館IP資源只有被社會廣泛使用,才能拓展文化影響力近年來,故宮文創受到普遍關注。正是這樣全方位研究、宣傳、教育,才能使《千裡江山圖》從藝術史家的狹窄圈子中走出來,進入大眾視野。其廣闊的視角,江山如畫的理想境界,青綠色彩的絕妙搭配,人物、船舶、建築等細節的精妙刻畫,才逐一被廣大群眾認識和稱道,而天才少年王希孟的故事,也成為大家慨嘆傳誦的傳奇。展覽火起來,具有廣泛影響力和關注度,配合展覽的主題化、系列化文創,才受到熱烈歡迎。
  • 文創產品怎麼就火了?
    據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2017年故宮文創產品收入達15億元,以故宮為主題文創產品種類已突破1萬種。故宮文創的走紅,也點燃了各地文創的熱情。喚醒館藏文物把龜茲畫師繪製壁畫的場景,創意成古樸而又神秘的書燈。
  • 故宮文創這樣造品牌
    據介紹,到2018年12月,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研發超1.1萬件,文創產品收入在2017年達15億元。人們願意買喜歡買每年接待1700萬人次觀眾,每天面對著數萬觀眾,故宮這座世界著名的綜合博物館和世界文化遺產,如何讓收藏在禁宮的文物、陳列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 中國婦女出版社攜文創產品入駐故宮。當出版物遇到文創產品——
    □本報見習記者 李美霖  「故宮文創產品把文化內涵和產品特質完美融合,設計高端精緻,非常走心!」一名四川音樂學院大三女生的話道出了年輕人對故宮文創的喜愛之情。  為進一步滿足年輕群體對故宮文創產品的熱愛,近日,中國婦女出版社全新設計了故宮月下角樓冰箱貼、故宮日出太和冰箱貼兩款書香文創產品。
  • 景區如何打造超級文創IP?
    摘要 在當今旅遊景區,文創IP產品幾乎成了標配,但一些景區為了文創而設計文創,與景區文化屬性不匹配,商品不像商品,文化不像文化,對這些景區來說,文創產品開發成了花錢賠錢的累贅。那麼,好的景區文創IP產品有什麼特點?如何做好旅遊文創?
  • 新華書店文創產品受關注 跨界文創如何成「爆款」?
    實際上,不光是新華書店,近年來,包括故宮、國家博物館在內的許多博物館會推出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日曆,甚至還有月餅、糕點等美食;前些時候,「新華字典出帽子了」也曾登上熱搜……跨界推出文創產品,似乎成了一種潮流,而不變的核心,還是「文化」。讀者們觀看新華書店推出的一些創意文具。
  • 孔子博物館文創衍生品開發,授權模式研究
    或許你知道孔子文創但不一定知道孔博文創為什麼呢眾所周知孔博新成立不久但是沒關係至尊寶都能腳踏七彩祥雲來娶紫霞仙子那我們當然能手持「五殺」秘籍把孔博文創送到你面前手持「五殺」文創我有>故宮博物院95年的時間成就今日的輝煌在國內席捲起一股文創熱那麼才1歲的孔博如何才能順應這股潮流卻又不「迷失自我」呢好奇嗎!
  • 一大波會做生意的文創品牌來了,你要不要?
    「錯置」、「混搭」、「小確幸」……在臺灣,當臺北故宮的文創產品與鳳梨酥、高山茶一樣,成為赴臺遊客必買的伴手禮時;當臺灣巷弄間一家家小小的創意作坊成為遊客心中特有的印記時
  • 臺灣深度研學|從專業視角吃透文創如何激活鄉村經濟
    如今卓也藍染完整的產業升級深化流程由藍草量化栽種、打藍制靛藍布染色自動化、商品設計及通路營銷品牌成立將傳統藍染由手工藝走向產業化,更形成卓也園區的市場化區隔的一大定位特色。做民宿不應該只是做住宿,民宿裡面應該有更多的內容與內涵,唯有深度挖掘在地的文化,做好文創,才能保持自己的特色。
  • 脫銷的「膠帶」掀開臺北故宮文創商機
    「朕知道了」雖然因《甄嬛傳》暴紅,不過臺北故宮負責人說,它確實出自康熙皇帝硃批,師出有名。至於市場衍生出的「臣妾做不到啊!」「賤人就是矯情」等紙膠帶雖然也賣得紅火,但史料上沒有記載,因而進不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商店。
  • 「金榜題名」文創設計大賽等你參加,摩點為優秀作品誕生助力
    有沒有夢想過一天,你的設計會成為故宮文創系列之一?由故宮出版社主辦、北京故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摩點會想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第一屆「金榜題名」文創設計大賽助你魚躍龍門。徵集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希望有更多優秀的設計師和機構從中華文化寶庫中提煉靈感,結合現代藝術特點,碰撞出驚豔的火花,帶來耳目一新的設計作品。
  • 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僅2013年,臺北故宮文創商品的銷售收入就達8億新臺幣(1元新臺幣約合0.2元人民幣),直逼門票收入。  前不久,現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在接受環球人物雜誌記者採訪時道出了她對文創的理解:「一件精巧的文創商品,也許只是來自於創作者一個轉念或者一個巧思。
  • 除了故宮,博物館文創還有哪些值得看?
    在文創領域,故宮憑藉前院長單霽翔的段子手風範和個人魅力、2017年全年15億元的文創收入,以及社交媒體上的創意互動,成為了當仁不讓的博物館界網紅。根據2019年1月全國文物局長會議的公開資料顯示,全國博物館總數已經達到5136家。作為5136分之一,談博物館文創必談故宮。
  • 李文儒揚州論劍:故宮文創也有失敗案例
    故宮和大運河,都是世界文化遺產,一個是固態的古代宮殿群落,一條是流動的人工運河奇蹟。未來,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如何打造屬於運河的文創產品?「無論是從歷史還是業態上看,大運河都比故宮更具優勢。」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原副院長李文儒,今日在受邀參加「文化遺產與文化產業發展論壇」時說道。
  • 臺北故宮文創40年 在傳統中創新
    《朕知道了》紙膠帶更位居文創商品銷售前10名,與故宮明星《翠玉白菜》周邊商品並駕齊驅。王耀鋒表示,民眾非常喜愛臺北故宮的文創周邊商品,也非常好奇其背後的設計師,不過其實臺北故宮並沒有所謂的「御用設計師」,而是透過市場調查,了解民眾喜愛的文物取向後,向外界提供招標的機會,每年都會有兩次公告,透過外界廠商、民眾的創意,激蕩出更多的歷史與現代結合的文創結晶,臺北故宮的研究人員及文創營銷部再對各項提案進行實用性、與文物連接程度、安全性及設計美感的審查。
  • 旅遊文創,出不了一個泡泡瑪特?
    兩年後,故宮博物院成立「故宮文化創意中心」,同年成為國內第一家開淘寶店的博物院。彼時的旅遊文創,尚沒有足夠肥沃的土壤,只能蟄伏以待時機。2013—2015萌芽階段一定程度上來說,國內旅遊文創受到了臺灣故宮的影響。2013年7月,臺北故宮面向社會徵集創意,推出了大受歡迎的「朕知道了」紙膠帶,火遍海峽兩岸,一度賣到斷貨。
  • 旅遊文創,出不了一個泡泡瑪特?!
    2013年7月,臺北故宮面向社會徵集創意,推出了大受歡迎的「朕知道了」紙膠帶,火遍海峽兩岸,一度賣到斷貨。這讓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單霽翔意識到了旅遊文創產品的巨大潛力,在實地學習借鑑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經驗後,故宮就舉辦了一場「把故宮文化帶回家」文創設計大賽,第一次面向公眾徵集文化創意,並接連推出「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這樣漢子「摺扇等多款產品,反響極佳。
  • 博物館文創,如何「牽手」數位化(新語)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落幕不到一個月,文化節目《上新了,故宮》又如約而至。近年來,故宮頻頻發力,藉助數位技術手段,打破傳統文創形態和模式,「故宮」這一文化IP日益活起來、火起來。如今,依託館藏資源,開發集審美、文化和實用價值為一體的文創產品,已經成為許多博物館的共同選擇。開發文創產品,讓博物館將優質內容生產放到了與收藏和展覽同等重要的位置,將文化資源激活轉化為可開發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