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的文創之路:歷經50餘年三個階段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6月14日上午,來自南京秦淮區的李玉華和父母一起來到臺北故宮博物院自由行。當參觀完臺北故宮的珍藏展品之後,一家人又興致勃勃地來到位於負一層的禮品區,仔細地挑選這裡售賣的文創紀念品。

  書籤、名片盒、起瓶器、滑鼠墊、紙膠帶,李玉華對這些以翠玉白菜、肉形石等文物為原型製造的小商品愛不釋手。而她年近60歲的父母,也分別挑中了印有各類瓷器花紋的領帶和絲巾。

  與李玉華一樣,大部分來到臺北故宮觀展的遊客都對這些有獨特「臺北故宮」印記的文創商品流連忘返。然而他們未必清楚的是,就是這些充滿創意的紀念品,已經創造出巨大的商機。

  來自臺北故宮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其總體營收大約9億元新臺幣,其中文創產業收入高達8億餘元新臺幣,數字直逼門票收入,成為一大穩定利潤來源。這些文創衍生產品不僅讓文物有了新的生命力,更生動地走入了觀眾的生活,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

  文創之路:歷經50餘年三個階段

  熙熙攘攘的創意市集、鱗次櫛比的文創商店、造型各異的特色作品……在臺灣,用「無孔不入」來形容文創產業的蓬勃發展恐不為過。在這其中,臺北故宮是無法忽視的一個標杆。

  梳理臺北故宮的文創之路,大約走過三個階段,前後經歷50餘年。臺北故宮新聞發言人、登錄保存處處長金士先和記者講了個小故事:上世紀60年代,臺北故宮決定開始做文創,當時沒有錢,和臺中一家印刷廠賒帳,印了1萬多元新臺幣的物品去賣,還掉錢後一算還節餘了2萬多元新臺幣,就靠這起家一路走到現在年產值總體超過9個億新臺幣。

  「最開始沒有經驗,就是比照展出的文物單純複製,平面的、立體的,強調仿真,做得越像真的越好。一年營業額大約在1至2個億。」

  到2000年左右,臺北故宮文創開始有了質的飛躍:不再求其仿真,而是求乎創意。究其原因,是世界知名的設計公司阿萊西在全球做了許多活潑生動的藝術紀念品,給了臺北故宮很大的「刺激」。

  臺北故宮的文創產品開發有沒有可能走這條路?向阿萊西取經的同時,臺北故宮迅速定下了包括目前還在部分執行的文創發展思路。「博物院人力有限,我們從事文創工作的全部人馬不到20個,一年如果要開發出1000多種商品,困難很大。」金士先介紹,秉照儘可能吸引民間資源來參與的思路,臺北故宮採用「海選」方式面向全球所有廠商做創意徵件。臺北故宮深諳「消費心理學」:通常觀眾看完展品時消費衝動會達到頂點,也最有購買慾望,因此那時期開發出的商品主要是在臺北故宮自己的禮品店售賣。當時博物院一年遊客接近400萬人次,通過這一創新,實現了營業額的第一次翻倍。

  「我們是一個博物館的品牌,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知名度,但它不是一個商品品牌,缺乏合適的市場銷售渠道。」臺北故宮拋出的第二個策略便是同有實力的品牌進行合作,並積極參與大陸和國際市場的文創展會,努力搭建市場橋梁,謀劃全球布局。

  第三個階段則是臺北故宮自己做高端開發。金士先解釋說,比如臺北故宮自行創作的高仿瓷器和畫作,自己發行的出版品,這類商品定價較高,市場份額也不大,滿足的是小眾市場,用以證明博物館的供應能力。

  「文物再生」:可以花哨不能「褻玩」

  「巧而時尚。買回去仿佛把文物也帶回了家,觸摸到歷史的溫度。」在臺北故宮一口氣消費了1500多元新臺幣的李玉華這樣描述她購買的動機。

  的確,與一般的文創商品相比,「文物再生」是臺北故宮得天獨厚的優勢。記者在臺北故宮採訪了解到,在文物基礎上進行設計、研發,臺北故宮也動足了腦筋。

  其一位從事設計的人員向記者介紹說,最傳統的做法就是「同樣的造型進行異材質的呈現」,比如原材質是銅或瓷器,在文創衍生產品中可以變成琉璃。第二種是吸收文物本身的元素加以轉換,以此製作成常用日用品,走入尋常百姓家。第三種就是「原樣完整再現」,不過其複製技術不同於傳統,已然是採用數碼技術和科技手段做高仿真的輸出。「目前我們在發展的還有『小眾的小眾市場』,比如我們自己發行的《四庫全書》、《龍藏經》大套書,動輒喊價上百萬、千萬人民幣,套數不多、客源穩定。通過這樣集資的方式也完成古蹟再造,通過科技化的手段來實現文物的保存和傳承。」

  金士先坦言,對於文物進行創意再造,臺北故宮給設計者的限制很少,「花哨、新潮和卡通我們都可以接受,但有損博物館形象和文物價值的『褻玩』則不行,比如做成成人玩具和盥洗用品。」有一次,臺北故宮最熱銷的康熙硃批「朕知道了」紙膠帶被盜版商做成了捲筒衛生紙,臺北故宮就堅決「不答應」。還有一次,有人找上門來談合作,說要把臺北故宮的部分書法作品印到馬桶上,並邀請當紅明星代言,「這可能是個好創意,但是我們明確拒絕了。」金士先表示,文物就是文物,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和教育性,要給它尊敬,才會有永續性。

  消費主力:大陸遊客購買量超四成

  「文創產業有一個『可怕又可愛』的地方。它敏感度高,因為市場需求而改變,不是民生必需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一種『奢侈品』。」金士先表示,臺北故宮的文創產品如今做到8億多元新臺幣的年產值,和兩岸交流增強、開放陸客赴臺觀光緊密相關。

  他給記者提供了一個數據:目前到臺北故宮觀光的大陸遊客超過全體遊客的30%,以此估算,陸客對臺北故宮的消費貢獻度約超過40%。「遊客在臺北故宮的人均消費金額大約是1000元新臺幣(約200元人民幣,記者注)。以大陸遊客而言,他們的消費能力不是最頂尖,但是數量龐大,加上對於我們所開發產品的文化內涵熟悉度高,因此是主要的消費人群。」

  金士先還特別告訴本報記者,臺北故宮文創產品在大陸最早流通的兩個區域,就是在深圳和北京,都是通過批銷的方式合法批銷給兩地廠商。「深圳是個商業之都、移民城市,非常國際化,商品流通性很高,居民消費能力很強,是個很好地吸收經驗和了解大陸市場的『練兵場』。深圳文博會、商品交易會、禮品展……我們都有參加過,期待未來加強合作。」

  記者採訪中獲悉,除了在臺北故宮的銷售「主場」,目前在島內的一些書店和酒店也能購買到其文創衍生產品。在營業額不斷翻番的同時,臺北故宮也在主動鋪開賣場網絡,如今已擁有20多家經銷商。

  記者手記

  規則透明 退場嚴酷

  綜觀臺北故宮的「文創生意經」,有幾個細節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

  「遊戲規則」公開透明。「遊戲規則」就是相應的標準,比如臺北故宮向全球海選徵件,徵件標準和廠商資格等評估方式常年都在網站上公布,參選者可以隨時瀏覽,公開透明。「遊戲規則」永遠不會做大的改變,比的就是參選者文化創意的能力和既有的市場規模。

  「退場機制」嚴酷清晰。目前臺北故宮每三個月就要求推出約300種設計新品,幾乎覆蓋到全部文物展品。對此臺北故宮採取嚴酷的「上架和退場」機制。即上架一段時間後如果市場反應冷淡,就馬上退場。退場之後的商品,則「該打折的打折,該銷毀的銷毀。」

  「事件營銷」反敗為勝。文創產品容易遭遇仿冒或盜版是塊業界「心病」。對此臺北故宮也未能倖免。只不過,臺北故宮的處理方式堪稱高明。據了解,如果在臺灣遭遇仿冒,臺北故宮會馬上聯絡有關單位去查扣商品,查封仿冒者的公司帳戶,或者向法院提告。而每一次查封,臺北故宮都會廣而告之召開記者會,藉機告訴消費者怎麼辨別真假並再次打響知名度,將其變成「事件營銷」,一舉扭轉局面、反敗為勝。臺北故宮已經設置了專門的預算來處理這種狀況。◎ 深圳特區報駐臺記者 馮慶

相關焦點

  • 脫銷的「膠帶」掀開臺北故宮文創商機
    目前,臺北故宮的「文創」綜合能力,在世界博物館中高居第四位,前三名分別是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哎呀!就是這個,快買!」這裡是臺北故宮博物院附設的商店,店員剛從箱子裡把紙膠帶商品上架,立刻就被買走,遊客們都衝著膠帶上的「朕知道了」四個字而來。
  • 臺北故宮文創40年 在傳統中創新
    (記者林至柔攝)臺北故宮在2015年曾達到年度接待人次高峰,創下614萬人次參觀的紀錄,成為當年全球第6位參訪人次的藝術博物館。相較往年,剛過的2019年臺北故宮參訪人數約500萬人次,臺北故宮博物院文創營銷處副處長王耀鋒表示。
  • 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臺北故宮博物院名列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有69萬件珍貴藏品。而它那精緻的文創商品,更令人驚豔陶醉,「富春山居圖」餐墊、印有《蘭亭序》的手機殼、「冰山一腳」潮襪、靈感源自戰國貴族玉龍佩的龍爪開瓶器……每每讓遊客錢包大失血。  1983年,時任院長秦孝儀提出「從傳統中創新,藝術與生活結合」的文創理念,30多年來,臺北故宮已經開創出自成一格的文創產業。
  • 臺北故宮重視文創產品開發 成主要收入來源
    早期臺北故宮的文創產品比較簡單,基本都是原尺寸複製典藏文物。但在2000年以後,他們開始強調對文物價值進行開發和利用,文創產業逐漸起步。目前,臺北故宮的文化創意綜合能力在世界博物館中已名列前茅。  在開發文化創意產品方面,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的觀念,對所有博物館從業者都很有啟發。
  • 臺北故宮文創出新 聯名滿漢御品《龍藏經》獻福
    華夏經緯網1月16日訊:據臺灣「旺報」報導,文創是門好生意,臺北故宮院長吳密察預估今年臺北故宮的文創商品收入可達到6.8億元(新臺幣),臺北故宮的文創授權也越趨多元、跨界,在農曆春節前夕,臺北故宮精品讓鎮館之寶《龍藏經》與滿漢御品跨界合作,將中華飲食文化代表之一的牛肉麵與文物結合,
  • 靠文創產品一年能多賺幾個億?臺北故宮"前掌門"來鄭傳經
    周功鑫曾兩度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工作,其中2008年至2012年受聘為院長,任內不僅促成了《富春山居圖》在臺北的合璧展出,也用全新的文創和展覽理念將臺北故宮帶到了一個新高度,該館不僅躋身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的前十名,「朕知道了膠帶」、「翡翠白菜雨傘」等文創產品也聞名世界。 講座結束後,周功鑫接受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的採訪。
  • 像故宮文創那樣火,你的產品應該怎麼做?
    然後問題來了,作為一個普通的電商從業者,我們的產品能像故宮文創那樣受到關注,成為一個現象級的IP嗎?首先,來梳理一下故宮文創的成長路徑。2008年,故宮文化創意中心正式成立,從一個「正襟危坐」的嚴肅品牌,到萌到心化的各種創意產品,始於來自臺北故宮的機緣。
  • 故宮文創這樣造品牌
    故宮研發的文創產品。(來源:故宮文創官網)2018年5月18日,在故宮文創產品專賣店前,一款3D明信片自動售貨機格外引人注目。杜建坡攝(人民視覺)2019年1月25日,故宮文創快閃店現身上海南京路,遊客在快閃店內挑選文創產品。
  • 第二座「臺北故宮」揭神秘面紗 歷經十餘年風雨劫
    大陸遊客赴臺觀光,臺北故宮博物院幾乎是必看景點。據院長馮明珠透露,作為今年90周年院慶最大獻禮,臺北故宮南院區將於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試營運為期半年,前3個月免費對外開放。臺行政當局6月16日召開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會議,為臺北故宮南院開張預做「搶客」部署。馮明珠預估,第一年將吸引逾100萬參觀人次。
  • 文創產品怎麼玩:來看看臺北故宮萌物小乾隆
    原標題:文創產品怎麼玩:來看看臺北故宮萌物小乾隆   文創,這是近些年我們常聽見的詞語,簡單地說,就是「文化創意產業」。文創包含的內容很多,包 括工藝、電影、視覺藝術、產品設計等等內容,文創產業的蓬勃發展,反應了人們對於文化、設計、美學的追求正逐步提升。
  • 臺北故宮文創經驗分享:哪些產品賣得好,哪些品類少開發
    臺北故宮網站發布了博物院2019年度上半年該院合作開發廠商說明會公告,其中公布了博物館商店銷售簡報。多種多樣的文創產品,讓人眼花繚亂。(以下稱《簡報》)
  • 中國婦女出版社攜文創產品入駐故宮。當出版物遇到文創產品——
    □本報見習記者 李美霖  「故宮文創產品把文化內涵和產品特質完美融合,設計高端精緻,非常走心!」一名四川音樂學院大三女生的話道出了年輕人對故宮文創的喜愛之情。  為進一步滿足年輕群體對故宮文創產品的熱愛,近日,中國婦女出版社全新設計了故宮月下角樓冰箱貼、故宮日出太和冰箱貼兩款書香文創產品。
  • 臺北故宮那些好玩的文創品
    來源:海峽導報  作者:林連金     近日,一向「愛搞」的臺北故宮,又對古文物「下手」,推出了好玩的文創商品,將唐朝女性「墜馬髻」髮型直接做成造型頸枕,備受追捧,產品熱銷。
  • 理上網來|孔子文創、泰山文創,如何像故宮文創一樣火
    山東是文化資源大省,擁有孔子、泰山、黃河等全國知名的文化IP,應如何借鑑國內先進經驗,乘勢而起、打造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孔子文創、泰山文創、黃河文創等特色品牌?學故宮,學什麼故宮文創是近年來「文創熱」的典型代表。
  • 港媒刊文「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 臺北故宮回應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出席動土儀式並表示,「我們有一萬個理由,一定要把最好的藏品送來,我們發愁的是好東西太多了,究竟選擇哪一些呢?」 於是,自然就引出了過去外界一直盛傳的臺北故宮藏品優於北京的說法,文章引述單霽翔過去曾透露的故事,其實故宮絕大多數文物並沒有南遷,南遷的文物只有22%去了臺灣,並稱臺北故宮收藏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只能算是「三級品」。
  • 探尋臺北故宮禮品熱銷秘訣 慎選廠商幫設計
    八成禮品來自合作開發臺北故宮文創行銷處處長徐孝德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說,包括「朕知道了」膠帶在內,近八成文創禮品是臺北故宮與臺灣廠商合作開發的。法藍瓷是臺北故宮的合作對象之一,這家臺灣著名瓷器製造商在全球擁有6000多個販售點。徐孝德說:「我們要藉助它的國際行銷通路,打造臺北故宮的國際品牌形象。」臺北故宮建立了龐大的文物圖檔資料庫,除滿足內部檢索維護需求外,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文創資源。其中有數萬張圖檔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免費查看。
  • 第二座「臺北故宮」故宮南院 揭開神秘面紗
    據院長馮明珠透露,作為今年90周年院慶最大獻禮,臺北故宮南院區將於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試營運為期半年,前3個月免費對外開放。臺行政當局6月16日召開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會議,為臺北故宮南院開張預做「搶客」部署。馮明珠預估,第一年將吸引逾100萬參觀人次。 作為南臺灣觀光教育文創重鎮,佔地68公頃、耗資近80億元(新臺幣,下同)的臺北故宮南院讓很多人充滿期待。
  • 臺灣最牛文創品牌臺北故宮博物院文創團隊來到集美創業
    臺灣團隊展示的文創產品十分吸睛。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 記者 林桂楨 應潔 通訊員 林來生 郭妮妮 圖/靈玲馬戲城)一大批臺灣青年團隊來到集美創業,其中包括臺灣最牛的文創品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研發團隊。昨天上午,「靈動青春·臺灣青年創業園」開園暨項目籤約儀式在位於集美的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舉行,18家臺企當場籤約入駐,涵蓋了設計、教育、音樂、文創等領域。
  • 「老東西」的新趣味:臺北故宮那些好玩的文創品
    近日,一向「愛搞」的臺北故宮,又對古文物「下手」,推出了好玩的文創商品,將唐朝女性「墜馬髻」髮型直接做成造型頸枕,備受追捧,產品熱銷。
  • 李文儒揚州論劍:故宮文創也有失敗案例
    故宮口紅、故宮膠帶、故宮書籤……這幾年,一件件帶著金碧輝煌黃色,或是富麗堂皇紅色的生活用品,正在悄然走進生活之中。花費不多,卻有一種接觸「皇家生活」的感覺。「故宮文創」品牌,線上線下創造了令人咂舌的銷售奇蹟。如今,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就將落戶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