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座「臺北故宮」故宮南院 揭開神秘面紗

2021-01-21 人民網

在建中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
  (資料照片)

大陸遊客赴臺觀光,臺北故宮博物院幾乎是必看景點。據院長馮明珠透露,作為今年90周年院慶最大獻禮,臺北故宮南院區將於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試營運為期半年,前3個月免費對外開放。臺行政當局6月16日召開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會議,為臺北故宮南院開張預做「搶客」部署。馮明珠預估,第一年將吸引逾100萬參觀人次。

作為南臺灣觀光教育文創重鎮,佔地68公頃、耗資近80億元(新臺幣,下同)的臺北故宮南院讓很多人充滿期待。

「故宮南院」長啥樣?

臺北故宮南院位於臺灣嘉義縣太保市,被定位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院區共規劃有博物館區、景觀園區與人工湖區,預定今年10月完工。

跟臺北故宮佔地僅18公頃比起來,南院面積大多了。臺北故宮擁有近70萬件文物,但展覽面積不足萬平米,很多文物存在儲藏室裡沒辦法展出。展館擁擠,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出現端倪,當時便有擴建的呼聲。2000年後,臺灣在「南北平衡」思路的催化下,出臺了「故宮於臺北以外地區另建分院」的政策,嘉義在競爭中勝出,當時縣政府專門闢出70公頃土地,讓未來的展覽不再有侷促的苦惱。

除了大,故宮南院更強調設計的美感。目前主體工程已接近完工,從空中俯視猶如一座蓋在水上的華麗博物館。剛竣工的「景觀橋」在夜晚燈光造景下顯得風情萬千。興建單位「內政部營建署」表示,該橋造型是採用書法中草書的形式,以雙圓弧曲線營造妍美流暢的動態氣勢。

南院的整體設計由臺灣知名建築師姚仁喜負責。他介紹,在設計中運用「龍」、「象」、「馬」等元素,象徵亞洲三股主流文明——華夏、印度、波斯在歷史長河中的互動交流與獨特的生命力。同時,建築物也透過書法藝術的飛白、濃墨、渲染筆法概念,以3個行雲流水般的量體融入嘉南生態地景中。

此外,整體建築結合綠色工法、綠色材料、綠色設計及綠色能源,打造節能減碳的「鑽石級」環保建築。考慮到南臺灣多震多雨,為確保文物安全,特別強化防震、防洪功能。

裡面有啥可看的寶貝?

12月28日開館後,人們到故宮南院能看到什麼?

院方早有準備,已規劃開幕10大首展,包括「佛陀形影——院藏亞洲佛教藝術之美」、「芳茗遠播——亞洲茶文化展」、「越過崑崙山的珍寶——院藏伊斯蘭玉器特展」、「藍白輝映——院藏明代青花瓷特展」等。馮明珠表示,考慮到南院是一座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首展將展示臺北故宮典藏文物及海外重量級文物,並會借鑑各種創新與高科技的展示方式。

除文物展覽外,在南院的景觀園區也有文藝大師加持。張大千旅居巴西時居住的八德園的3方手澤巨石——「盤阿」、「潮音步」、「五亭湖」,未來將安置在「大千石庭」之中。

即便如此,島內依舊有人不看好南院,直言館內以徵集來的亞洲各地文物為主,含金量跟臺北本部沒法比,別指望能看到多少「真正的典藏」。真是如此嗎?

有「立委」質疑故宮南院的文物都是新購,到現在也無法提供典藏清單。有「立委」抱怨,南院鎮館之寶到底是哪件文物,到目前仍莫衷一是。也有「立委」建議,將翠玉小白菜移至南院展覽,讓更多人願意進場。對此,馮明珠的響應是,小白菜是否移到南院,要「尊重策展專業」;南院建有6大庫房,「必然會有典藏文物」;至於品項有哪些,「各單位還在評估中」。

記者從旁邊觀察,爭論的焦點是臺北故宮的寶物到底會不會南下進駐。臺北故宮副院長何傳馨表示,哪些文物適合放置在南院永久典藏管理,還需再討論。南院處副處長王士聖指出,典藏文物南遷是大工程,除了各個庫房的溫溼度不同,南院新蓋好的水泥建築也會釋放對文物有害的物質,通常得經過兩年的養置期,才能達到適合儲藏的環境。此外,每件典藏品都有編號,如果要移庫房,會牽動70萬件典藏品重新編號,這需要大量的時間。

喊了多年,為何拖到現在?

嘉義縣政府綜合規劃處長李明嶽說,目前縣政府已擬定包括高鐵接駁、自行車旅遊、文創商品共33項配套措施,讓遊客有一個便捷舒適的參觀環境,年底試營運後還會進一步補強。

故宮南院從2003年10月破土動工,到今年終將修成正果。

但圍繞故宮南院的議題,島內各方爭吵了也超過10年。受天災打斷和人為因素影響,建設作業又屢出紕漏,所以過程中幾度變更,數次延遲。

有人說,故宮南院的建設應該遵循藝術規律,包括經濟規律,但在島內政治掛帥的環境下,南院註定是命途多舛。綠營執政時本來規劃2008年開館,因特別預算無法在「立法院」通過,只能延期。馬英九上臺後一度計劃在2012年開館,但2009年「八八風災」造成工地淹水高達誇張的10.3米深,加上工程建設紕漏不斷,甚至需要重新招標,所以再度延期。

南院和臺北故宮的定位以及差別,也是綠營時常拿出來敲打執政的國民黨的話題。相比本部,南院的定位一直飄忽不定,開始是「亞洲博物館」,後來又傳出有意變更為「花卉博物館」或「西遊記主題館」,因為嘉義縣政府強烈反對,現在又回歸最初的定位。中間的種種博弈和算計,讓外界看得如同雲裡霧裡。

如今各方終於暫時消停了。在當局有關人士描述的願景裡,南北故宮在精心策展與文創規劃下,將如法國羅浮宮和羅浮宮朗斯分館間的密切關係,兩個院區交相輝映,創造「南北雙星」雙亮點,也藉機紓解臺北故宮人滿為患的觀光潮。

(本報記者 任成琦 吳亞明)

相關焦點

  • 「兩個故宮」的建築延伸:北京故宮北院與臺北故宮南院
    故宮南院」;無獨有偶,面臨同樣問題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於2015年確定了「故宮北院」的設計方案。兩個故宮行動的一致性令人稱奇。以下為「南院」、「北院」的建築賞析,它們的同於不同,呈現出社會形態與文化深層結構的樣貌。
  • 第二座「臺北故宮」揭神秘面紗 歷經十餘年風雨劫
    大陸遊客赴臺觀光,臺北故宮博物院幾乎是必看景點。據院長馮明珠透露,作為今年90周年院慶最大獻禮,臺北故宮南院區將於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試營運為期半年,前3個月免費對外開放。臺行政當局6月16日召開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會議,為臺北故宮南院開張預做「搶客」部署。馮明珠預估,第一年將吸引逾100萬參觀人次。
  • 臺北故宮南院開館迎客
    記者幾年前趕在旅遊旺季拜訪臺北故宮,當時因中文語音導覽器早被人佔盡,只能以英文導覽器勉強代替,為了穿越人潮,在侷促的展室中多看文物一眼,也是被折騰得夠嗆。 聽說臺北故宮的「兄弟」南院籌建過程長達15年,其間遭遇天災人禍導致工期延宕。千呼萬喚始出來,正如馬英九所說,恰逢臺北故宮建院90周年,這份生日賀禮,「來得正是時候」。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於嘉義開館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於嘉義開館  新華網臺北12月28日電(記者傅雙琪、姜克紅)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28日開館試營運,該館耗資109.34億新臺幣,歷時11年完工。   臺北故宮南院首展由5個常設展、3個特展和2個國際借展組成,凸顯亞洲文化多元與交流,分別為「佛陀形影——院藏亞洲佛教藝術之美」、「錦繡繽紛——院藏亞洲織品展」、「芳茗遠播——亞洲茶文化展」、「越過崑崙山的珍寶——院藏伊斯蘭玉器特展」、「藍白輝映——院藏明代青花瓷展」、「尚青——高麗青瓷特展」、「揚帆萬裡——日本伊萬裡瓷器特展」、「奔流不息——嘉義發展史和「認識亞洲——新媒體藝術展」
  • 臺北故宮南院下月嘉義開館
    圖:臺灣高鐵與臺北故宮博物院10日舉行高鐵彩繪列車記者會,現場展出「青花龍紋天球瓶」 / 中央社  【大公報訊】據中通社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將於2015年12月28日開館試運營,臺灣高鐵和臺北故宮首度合作,推出「遇見故宮南院」高鐵彩繪列車,並於11月10日在臺北站舉辦首發儀式。
  • 臺北故宮南院恐「人財兩空」(看臺灣)
    臺北故宮南院(右)景觀圖。(資料圖片)2015年底臺北故宮南院大操大辦進行試運營的場景猶在眼前,如今沒過兩年,就顯露出「退燒」跡象。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北故宮南院今年上半年參觀人數較去年減少30%,觀光人潮不如預期,衝擊飯店、零售等周邊產業發展。
  • 臺北"故宮""毒氣室"揭神秘面紗 原是文物燻蒸室
    "故宮""毒氣室"揭神秘面紗 原是文物燻蒸室 2007年08月24日 14: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年底開館 翠玉白菜打頭陣(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照片為南院3D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昨在故宮南院宣布,因應臺北故宮南院12月28日日開館試營運,人氣「國寶」翠玉白菜屆時將暫離「老家」臺北故宮北院,到「新家」臺北故宮南院展出10個月。
  • 馬英九臺北故宮南院植樹 與嘉義縣長大和解
    臺北故宮南院全景。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嘉義縣長張花冠三年前為了臺北故宮南院無法如期開館,炮轟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承諾跳票,還設置跳票計時天數的廣告牌;昨天馬到臺北故宮南院植樹,張感謝馬英九,臺北故宮南院在她縣長任內完工試營運,雙方互動融洽上演大和解。
  • 「南院」是冷宮也是棋子,民進黨當局「獨」害「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讓「臺獨」勢力很糾結,既要借之「爭取國際的光榮」「讓世界看到臺灣」,又因為其不可撼動的中國屬性而欲除之。於是,2000年民進黨剛執政,「故宮南院」計劃就登場了。「南院」的立院宗旨是展示臺灣和亞洲文化藝術,換言之,再造一個沒有中國的「臺北故宮」。
  • 臺北故宮南院試營點亮南臺灣(圖)
    臺北故宮南院,昨晚點燈,聚光燈投射在建築體上,彷佛成為嘉南平原最明亮的珍珠。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記者劉學聖/攝影     華夏經緯網12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故宮南院昨晚舉辦點燈儀式,雷射光線由至美橋亮起再打亮博物館外牆及星空,讓現場來賓及民眾驚豔不已,現場驚呼聲不斷,成功為試營運打響第一炮。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深夜傳火警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8月12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位於臺灣嘉義縣的臺北故宮南部院區深夜傳出火警。嘉義縣消防局人員抵達發現是臺北故宮南院3樓空調機房變電箱起火,火勢未擴大波及到展出文物或其他設施。嘉義縣消防局12日凌晨1時49分接獲臺北故宮南院警衛報案,指發生火警,有建築物冒煙情況。
  • 臺北故宮南院12月28日試營運
    原標題:臺北故宮南院12月28日試營運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進入90周年院慶年,位於嘉義縣的南部院區將於12月28日起試營運。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昨天表示,南部院區試營運為期半年,試營運期間的前3個月內將全面免費參觀。
  • 臺北故宮發布新圖冊迎接嘉義南院開館
    原標題:臺北故宮發布新圖冊迎接嘉義南院開館  新華網臺北12月18日電(記者傅雙琪、李寒芳、姜克紅)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將於28日開館試營運。博物院18日在嘉義發布8本開幕首展圖錄和兩部影片,讓觀眾先睹為快。   臺北故宮南院首展將由5個常設展、3個特展和2個國際借展組成。
  • 臺北故宮南院試營運 馬英九成龍騎單車助陣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28日開館試營運,馬英九(前右)、影星成龍(左2)等人從高鐵嘉義站騎腳踏車,到臺北故宮南院參加開幕典禮。圖自臺灣「中央社」  中新網12月28日電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今天開館試營運,馬英九、影星成龍等人上午9時從高鐵嘉義站騎腳踏車,到臺北故宮南院參加開幕典禮。  馬英九在臺當局「行政院長」毛治國、影星成龍、臺北故宮博物院長馮明珠等人陪同下,上午出席「故宮南院璀璨登場,低碳樂活單車行」活動,從高鐵嘉義站自行車廣場騎單車出發。
  • 政治爭拗不斷 臺北故宮南院命運多舛
    原標題:政治爭拗不斷 臺北故宮南院命運多舛   馬英九(右)、成龍(左)等人,在高鐵嘉義站前做熱身操,隨後騎腳踏車到故宮南院參加開幕典禮。   據《大公報》報導,臺北故宮南院從2003年10月破土動工,到今年終將修成正果。
  • 臺北故宮南院獸首 潑漆已被清除
    華夏經緯網1月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由影星成龍捐贈給臺北故宮南院的龍、馬獸首,日前傍晚被潑紅漆,臺北故宮南院處事後已用清潔劑清除,並呼籲遊客理性看待南院。  家住臺北市的33歲陳姓男子、19歲陳姓女子,2人日前傍晚前往臺北故宮南院中庭,分別在影星成龍捐贈12獸首的龍、馬頭上潑紅漆,並在柱子噴上「文化統戰」字樣。
  • 臺北故宮關門了?故宮文物南遷了?臺灣選情膠著 故宮國寶也成了一張...
    12日上午,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當局立法機構表示,正在評估從2020年起封館整修3年,期間臺北故宮重要展品送至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  這番言論引發軒然大波。13日上午,陳其南召開記者會,改口稱在臺北故宮整修期間,將朝「不閉館擴建方向」設計,但未談及文物是否繼續南遷。
  • 臺北故宮南院防水施工延宕 林全:質量重要
    記者卜敏正/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6月2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行政院長」林全昨天由臺北故宮博物院長林正儀等人喜陪同,到嘉義縣臺北故宮南院視察,他未苛責臺北故宮南院防水施工延宕,強調臺當局要解決問題,質量最重要,大廳工程於8月底前完成整修。他同時呼應嘉義縣長張花冠說法,臺北故宮南院要與地方融入,整合周邊產業,成為國際知名景點。
  • 位於嘉義的臺北故宮南院將動工 2015年運營
    新華網臺北10月6日電(記者 李凱李寒芳)臺行政機構負責人吳敦義6日宣布,位於嘉義的臺北故宮南院籌建各項工程將從本月中旬陸續動工,該園區佔地70公頃,2015年全面開放運營,未來將主要推廣亞洲藝術。同時,位於臺北的臺北故宮也將於近日公布「大故宮計劃」,該計劃若付諸實施,場館面積將在現有面積基礎上擴大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