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產品怎麼玩:來看看臺北故宮萌物小乾隆

2020-12-20 人民網

原標題:文創產品怎麼玩:來看看臺北故宮萌物小乾隆

  文創,這是近些年我們常聽見的詞語,簡單地說,就是「文化創意產業」。文創包含的內容很多,包 括工藝、電影、視覺藝術、產品設計等等內容,文創產業的蓬勃發展,反應了人們對於文化、設計、美學的追求正逐步提升。當文創與傳統文化結合,會擦出怎麼樣 的火花呢?不如一起來看看設計癖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臺北故宮萌物「小乾隆」。

  「小乾隆」由「藝拓國際」旗下品牌 Tales 設計製造,其秉承著將藝術融入生活時尚美學的初衷,運用豐富的設計創意,打造了多款集文化、創意、設計於一身的文創產品。紋飾取自「清乾隆窯粉紅錦地番蓮碗」。

  「小乾隆」透過擬人化的造型,巧妙地將壺、杯、印章融為一體,成一壺一杯。壺身採用了素彩色釉的工藝,配以錦花紋飾,造型亮潔雅靜,但又時尚味十足,自帶萌點,幾乎能夠贏得所有年齡段群體的喜愛。紋飾取自「清乾隆窯琺瑯彩藍地花卉小碗」。

  茶杯蓋以乾隆皇帝御用清涼絨纓朝冠一頂為原型,卡通化地還原了乾隆的形象。茶壺底部篆有「古稀天子」印。

  來源:設計癖

(責編:赫英海、魯婧)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文創經驗分享:哪些產品賣得好,哪些品類少開發
    臺北故宮網站發布了博物院2019年度上半年該院合作開發廠商說明會公告,其中公布了博物館商店銷售簡報。多種多樣的文創產品,讓人眼花繚亂。(以下稱《簡報》)
  • 脫銷的「膠帶」掀開臺北故宮文創商機
    文創開發的宗旨:自下而上貼近生活  臺北故宮博物院曾經「高高在上」,首重典藏功能,輕視文創產品開發,被臺灣民眾稱為「太廟」。臺北故宮早期文創產品比較簡單,基本是原尺寸複製典藏文物。2000年以後,臺北故宮更強調開發利用文物的價值,文創產業逐漸起步。
  • 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臺北故宮博物院名列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有69萬件珍貴藏品。  僅2013年,臺北故宮文創商品的銷售收入就達8億新臺幣(1元新臺幣約合0.2元人民幣),直逼門票收入。  前不久,現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在接受環球人物雜誌記者採訪時道出了她對文創的理解:「一件精巧的文創商品,也許只是來自於創作者一個轉念或者一個巧思。
  • 臺北故宮的文創之路:歷經50餘年三個階段
    這些文創衍生產品不僅讓文物有了新的生命力,更生動地走入了觀眾的生活,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  文創之路:歷經50餘年三個階段  熙熙攘攘的創意市集、鱗次櫛比的文創商店、造型各異的特色作品……在臺灣,用「無孔不入」來形容文創產業的蓬勃發展恐不為過。在這其中,臺北故宮是無法忽視的一個標杆。
  • 臺北故宮重視文創產品開發 成主要收入來源
    據不完全統計,臺北故宮近些年推出了「朕知道了」膠帶紙和「翠玉白菜」傘等2400多種文化創意產品,僅2013年的銷售收入就將近9億元新臺幣,這一數字直逼10億元新臺幣的門票收入。文化創意產品已成為臺北故宮重要收入來源,其多元化發展思路值得大陸的博物館學習借鑑。  臺北故宮博物院曾經也高高在上,只注重典藏功能,輕視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一度被臺灣民眾稱為「太廟」。
  • 靠文創產品一年能多賺幾個億?臺北故宮"前掌門"來鄭傳經
    周功鑫曾兩度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工作,其中2008年至2012年受聘為院長,任內不僅促成了《富春山居圖》在臺北的合璧展出,也用全新的文創和展覽理念將臺北故宮帶到了一個新高度,該館不僅躋身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的前十名,「朕知道了膠帶」、「翡翠白菜雨傘」等文創產品也聞名世界。 講座結束後,周功鑫接受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的採訪。
  • 像故宮文創那樣火,你的產品應該怎麼做?
    然後問題來了,作為一個普通的電商從業者,我們的產品能像故宮文創那樣受到關注,成為一個現象級的IP嗎?首先,來梳理一下故宮文創的成長路徑。2008年,故宮文化創意中心正式成立,從一個「正襟危坐」的嚴肅品牌,到萌到心化的各種創意產品,始於來自臺北故宮的機緣。
  • 臺北故宮文創40年 在傳統中創新
    王耀鋒說,臺北故宮文創的源頭要追溯到1983年至2000年的臺北故宮院長秦孝儀,當時秦孝儀提出「藝術與生活結合,在傳統中創新」,首次簡單印製相關文物的明信片、複製品圖畫,除了增加臺北故宮收入,也讓歷史文物變得更親民、生活化。「朕知道了」紙膠帶深獲民眾喜愛,是文創銷售排行中唯一不是翠玉白菜相關產品。
  • 故宮推春節相關文創產品:福筒、紅包熱賣(圖)
    時值春節,故宮博物院陸續推出了與春節相關的文創產品,有紅包系列、福筒系列、九陽消寒圖系列,以及雍正行樂圖周曆、雍正美人圖檯曆、故宮日曆等。  據故宮文化產品專賣點的員工介紹,紅包的累計銷量過千,周曆、檯曆早就銷售一空,三款「福筒」正在熱賣中,故宮日曆的銷量已超過20萬本,仍在不斷加印中。  讓文物活起來,讓它們與百姓的日常發生關聯。這是故宮推出這樣一批文創產品的初衷。
  • 臺北故宮那些好玩的文創品
    來源:海峽導報  作者:林連金     近日,一向「愛搞」的臺北故宮,又對古文物「下手」,推出了好玩的文創商品,將唐朝女性「墜馬髻」髮型直接做成造型頸枕,備受追捧,產品熱銷。
  • 麥當勞推出故宮文創產品
    5月27日,麥當勞與口碑綜藝《上新了·故宮》跨界合作,打造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兒童節體驗。六一期間,麥當勞推出「十公主童頑故宮」系列產品,並特別打造兩款「故宮桶」套餐,陪伴孩子們歡度兒童節。 麥當勞中國首席市場官須聰表示:「麥當勞致力於推動兒童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 讓文物走入民眾生活: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影院合作推出創意產品
    新華社臺北9月17日電(記者劉歡 吳濟海)臺北故宮博物院與臺灣威秀影城合作,將乾隆時期四款珍貴花瓶花紋,轉化成爆米花與飲料包裝商品,於17日推出「乾運興隆」故宮限定款系列產品。雙方首次合作,讓傳統與現代相互碰撞,也讓臺灣影迷更加親近中華傳統文化。
  • 瀋陽故宮首次以文創產品為主體辦展 用「盛京禮物」賀新春
    中新網瀋陽1月17日電 (韓宏)甲冑鮮明、威嚴肅穆的八旗士兵賣起萌來什麼樣?八角重簷、金龍盤柱、相輪寶頂、梵文天花,清代盛京皇宮內舉行重大活動最莊嚴神聖的大政殿,能激發多少種設計靈感?17日,瀋陽故宮舉辦「盛京禮物——瀋陽故宮迎春文化創意展」。
  • 「老東西」的新趣味:臺北故宮那些好玩的文創品
    近日,一向「愛搞」的臺北故宮,又對古文物「下手」,推出了好玩的文創商品,將唐朝女性「墜馬髻」髮型直接做成造型頸枕,備受追捧,產品熱銷。
  • 南海子攜手故宮文創,打造新國門國際會客廳
    新京報快訊(記者吳婷婷)《南苑總繪全圖》首次對外公開展示、五幅南海子樣式雷圖檔首次亮相、首批南海子文創產品
  • 除了火爆的「朕知道了」膠帶,臺北故宮還有什麼有趣的作品(一)
    這一情形,估計是臺北故宮博物院自己也沒有料想到的。自2002年開始,臺北故宮便開始關注文創產業,並正式啟動文創品的開發。十多年來,文創產業一直在他們的發展規劃中佔據著相當重的地位。為了能開發出更好的衍生品,臺北故宮每年都會舉辦相關的衍生品設計大賽,這個火爆了的膠帶也正是出自這個大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年曾在大賽中脫穎而出的作品。
  • 故宮文創這樣造品牌
    故宮研發的文創產品。(來源:故宮文創官網)2018年5月18日,在故宮文創產品專賣店前,一款3D明信片自動售貨機格外引人注目。杜建坡攝(人民視覺)2019年1月25日,故宮文創快閃店現身上海南京路,遊客在快閃店內挑選文創產品。
  • 中國婦女出版社攜文創產品入駐故宮。當出版物遇到文創產品——
    □本報見習記者 李美霖  「故宮文創產品把文化內涵和產品特質完美融合,設計高端精緻,非常走心!」一名四川音樂學院大三女生的話道出了年輕人對故宮文創的喜愛之情。  為進一步滿足年輕群體對故宮文創產品的熱愛,近日,中國婦女出版社全新設計了故宮月下角樓冰箱貼、故宮日出太和冰箱貼兩款書香文創產品。
  • 川版文創萌起來:青銅面具餅乾 Q版杜甫很忙
    繼「 朝 珠 耳機」、「朕知道了」膠帶之後,時下最扯眼球的文創產品當屬故宮「戒急用忍」四件套,網友點讚設計師「腦洞完全關不住」。其實,除了盛產「萌物」的故宮,川版文創產品也令人眼前一亮,青銅面具餅乾、Q版杜甫文具、「金沙之光」小夜燈,件件都是萌萌噠。
  •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巨作,來看看!
    臺北故宮的書畫收藏 幾乎囊括了唐五代北宋的傳世名作 據臺北故宮官網信息 提起臺北故宮的巨幅山水畫,這要從荊浩的《匡廬圖》說起,這是一幅尺寸頗大的立軸,可以稱得上是一件屏風式的「大中堂」,亦是中國美術史上標準的巨碑式山水。 作為開創北方山水畫派的代表人物,荊浩擅畫巨碑式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