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物走入民眾生活: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影院合作推出創意產品

2020-12-23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臺北9月17日電(記者劉歡 吳濟海)臺北故宮博物院與臺灣威秀影城合作,將乾隆時期四款珍貴花瓶花紋,轉化成爆米花與飲料包裝商品,於17日推出「乾運興隆」故宮限定款系列產品。雙方首次合作,讓傳統與現代相互碰撞,也讓臺灣影迷更加親近中華傳統文化。

圖為一位觀眾在現場參觀。新華社記者金良快攝

此次創意產品共有四款,以「黃地粉彩福壽活環雙耳瓶」與「琺瑯彩轎瓶」兩款花瓶為靈感,設計成穿戴小碎花龍袍、鳳袍的皇帝與皇后杯;「洋彩紅地番蓮花紋轎瓶」與「霽青描金番蓮紋雙耳轎瓶」兩款花瓶,則設計為爆米花典藏罐。創意產品讓民眾使用時不僅覺得有趣和生活化,更能認識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之美。

圖為乾運興隆紅豆包。新華社記者金良快攝

威秀影城董事長吳明憲表示,全臺十餘座威秀影城都能購買這四款聯名產品。威秀非常開心也很榮幸能和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展合作,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非常精彩,希望將來雙方會有更多有趣的合作。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關負責人說,此次與威秀影城合作,是希望民眾能將文物「擁在懷裡、吃在嘴裡」,進一步「記在心裡」。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將通過大家的創意,努力進入民眾生活之中。

臺北故宮博物院多年來以「藝術與生活相結合」理念發展文化創意事業,「朕知道了」膠帶紙等頗具中華文化特色的文創商品,至今熱銷島內外。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重視文創產品開發 成主要收入來源
    據不完全統計,臺北故宮近些年推出了「朕知道了」膠帶紙和「翠玉白菜」傘等2400多種文化創意產品,僅2013年的銷售收入就將近9億元新臺幣,這一數字直逼10億元新臺幣的門票收入。文化創意產品已成為臺北故宮重要收入來源,其多元化發展思路值得大陸的博物館學習借鑑。  臺北故宮博物院曾經也高高在上,只注重典藏功能,輕視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一度被臺灣民眾稱為「太廟」。
  • 脫銷的「膠帶」掀開臺北故宮文創商機
    臺北故宮博物院7月推出同款的創意紙膠帶,三卷一盒要價新臺幣200元,受到兩岸年輕人熱烈追捧。臺北故宮博物院禮品部經理吳桂芳說:「我們7月4日傍晚上架500盒,第二天就告罄。6日,又緊急進貨700盒,結果半小時就售完了。連我們都沒有買上,要先考慮到顧客嘛。」
  • 臺北故宮文創40年 在傳統中創新
    華夏經緯網3月2日訊:據臺灣「旺報」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於1965年在臺復址後,經過多次修繕與擴建,近年致力推廣文化創意產業,讓文物與生活連接,利用富有趣味性的方式引起民眾對歷史文物的興趣,搭上近年古裝劇熱潮,臺北故宮文創商品更是受到民眾喜愛,並成為兩岸文創商品學習、效仿的楷模,其中臺北故宮首創
  •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院內收藏有自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瀋陽故宮、熱河行宮、中國青銅器之鄉-寶雞運到臺灣的二十四萬餘件文物,所藏的毛公鼎、散氏盤等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如西周毛公鼎、散氏盤;鎮宮之寶的玉器翠玉白菜、闢邪雕刻、《核舟記》的原型等;王羲之、顏真卿、宋徽宗書法手跡,近代張大千廬山圖卷等;還有北魏以下歷代金銅佛像,清恭王府紫檀家具等。
  • 臺北故宮關門了?故宮文物南遷了?臺灣選情膠著 故宮國寶也成了一張...
    12日上午,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當局立法機構表示,正在評估從2020年起封館整修3年,期間臺北故宮重要展品送至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  這番言論引發軒然大波。13日上午,陳其南召開記者會,改口稱在臺北故宮整修期間,將朝「不閉館擴建方向」設計,但未談及文物是否繼續南遷。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今天國際上知名的商業產品諸如勞斯萊斯、奔馳,少說也需花費百年的努力才能建立傲世的品牌,它們的經營者會輕言改名嗎?若說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的政策目的是為區隔「北京故宮」,或是「去中國化」,那就更令人大惑不解了!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之說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 臺北故宮博物院
    】60萬件   位於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建築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牆壁,潔白的白石欄杆環繞在青石基臺之上,風格清麗典雅。
  • 臺北故宮博物院簡介
    【新館建設】1948年底,解放戰爭勝利在即,國民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臺灣。原故宮博物院文物分3批運走2972箱。一起運臺的還有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852箱及其他單位文物。新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歲誕辰,命名為中山博物院。臺灣「行政院」公布了《國立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規程》,規定設置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由故宮博物院保管使用,將來國家統一後,遷臺文物仍交回原博物院。
  • 漫步臺北故宮博物院
    1925年故宮博物院宣告成立,開闢銅器、書畫、瓷器各陳列室供民眾參觀。由此,普通民眾得以眼見秘藏深宮之千年國寶。然時世艱難,因日寇侵華,抗戰爆發,為了保護國寶,故宮開始了舉世聞名的「文物萬裡大遷徙」。從1933年至1944年,故宮1.3萬餘箱書畫、銅器、瓷器、玉器精品及圖書善本歷經11年,行程萬餘裡,一遷上海、二遷南京、三遷西南大後方。每一遷都驚心動魄,每一遷都留下了難忘的故事。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將在南院區建珍寶文物「修復展示館」
    新華社臺北1月6日電(記者李慧穎、李凱)臺北故宮博物院6日表示,將在位於嘉義的南院區興建空間面積超過2.2萬平方米的珍寶文物「修復展示館」。展示館定位為強化文物修復功能與修復人才培育等,希望這一計劃能吸引遊客到南院區參觀,帶動地方經濟、文化發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首次免費釋出三寶翠玉白菜等圖像供商業使用
    新華社臺北7月11日電(記者 何自力 齊湘輝)臺北故宮博物院11日表示,將首次免費釋出典藏文物的圖像供商業使用。此次開放典藏的文物圖像,包括三寶翠玉白菜、肉形石及毛公鼎等圖像可供下載,還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懷素的自敘帖、蓮花溫碗等。這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一大突破性舉措。  即日起臺北故宮Open Data專區「文物查詢下載」及「精選圖像下載」中的圖像,無需申請,不限用途,不需付費,大眾可直接下載使用。
  • 臺北故宮的文創之路:歷經50餘年三個階段
    這些文創衍生產品不僅讓文物有了新的生命力,更生動地走入了觀眾的生活,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  文創之路:歷經50餘年三個階段  熙熙攘攘的創意市集、鱗次櫛比的文創商店、造型各異的特色作品……在臺灣,用「無孔不入」來形容文創產業的蓬勃發展恐不為過。在這其中,臺北故宮是無法忽視的一個標杆。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5大展覽亮相
    (圖/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新公布2020南北院展覽檔期,從人氣國寶、書畫名品、明清宮廷藏書、盛清琺瑯彩瓷,到蒙藏四大活佛、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等宗教特展,五大展覽內容縱跨歷代,橫越東西,精採可期。
  • 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臺北故宮博物院名列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有69萬件珍貴藏品。  1983年,時任院長秦孝儀提出「從傳統中創新,藝術與生活結合」的文創理念,30多年來,臺北故宮已經開創出自成一格的文創產業。
  • 臺北故宮員工盜賣文物影像 打破45年零失竊-龍藏經 文化創意產業...
    11月14日清晨,涉案臺北故宮助理研究員陳耀東、陳的研究助理葉麗珍與臺北「祥禾國際公司」的丁裕峻被臺灣「廉政署」控制。據估計,臺北故宮損失的無形授權金恐高達上百億元新臺幣。  大陸發現山寨《龍藏經》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年來積極進行文物數位化建檔工作,並將部分成果以授權的形式交由臺灣龍岡數位文化公司出版。
  • 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中曠世奇珍數不勝數
    用「有宮無寶」來形容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話,那臺灣故宮博物院便是「有寶無宮」了。此話雖然有失偏頗,卻也不無道理。臺北故宮的陳列之豐,質量之高,讓人為之膛目。這裡的確是奇珍薈萃國寶雲集,從商代的青銅器、陶器,到各代玉器、瓷器、銅器、漆器、琺瑯器、雕刻、書畫聖品,無所不有。
  • 臺北故宮博物院發言人金士先:我在福建教文創
    從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發言人到大陸高校教師,金士先的故事除了啟示文創教育的前景,更解釋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臺灣老師選擇到大陸教學。  「最不靠譜作業」  儘管是選修課,但陽光學院金士先教授的《博物館與文創》通識教育課還是場場爆滿。不只是學生,不少老師也專程來聽他的課。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去中國化」?新院長竟然說不排除在故宮裡建...
    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是大陸遊客訪臺必去景點之一。整座建築為白牆綠瓦的中國傳統宮殿樣式,而館內來自大陸的翡翠白菜、毛公鼎、肉形石,更成為必看的故宮三寶。 不過,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故宮臺灣化」的聲音。從「中國文物」改為「國內外文物」,問題是臺北故宮博物院還有其他國家文物可以展出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還有,就是當年鬧的沸沸揚揚的成龍「授首」事件。2015年12月底,位於嘉義的臺北故宮南院開幕。成龍主動向南院捐贈了「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複製品,臺北故宮經過審慎評估,將之納入整體建築設計中。
  • 臺北故宮博物院因事故停電3小時 所幸文物安全
    中國臺灣網7月9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9日停電近3小時,直到約下午4時25分恢復電力。博物院副院長何傳馨說,啟動備用電力後,展場照明及溫、溼度一切正常,文物安全。  臺北故宮博物院約下午1時31分發生停電,大批遊客被請出展場,在入口處排隊等候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