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分為第一展覽區(主館)、第二展覽區、天下為公牌坊、至善園、至德園、張大千紀念館等主要部分。 三大鎮館之寶,分別是肉形石、翠玉白菜和毛公鼎;翠玉白菜和肉形石皆是精巧絕倫的工藝品,栩栩如生的造型足以以假亂真;而毛公鼎則是迄今為止鐫刻銘文最多的重器,珍貴程度世所罕見。
國立故宮博物院就是大家熟知的臺北故宮啦。也叫中山博物院。 建築自然比不上北京故宮的歷史厚重~ 排隊買完票,一定要記得用身份證護照通行證去租臺語音導覽器。操作簡便,解說動人。語言很有溫度~值得一租。很多文物不聽介紹,光用外行人的眼光來看,很是蒼白。而且還有專門給4-7歲小朋友聽的兒童語音導覽,也是相當用心了。
臺北故宮博物館對我有著無法抵禦的吸引力。裡面有太多無法估價的藏品,記錄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文化成長。 一步步走進它時,我是興奮的,故宮博物館的建築像一塊價值連城和田籽玉,矗立在我面前。
博物館內有許多件有名氣的寶物,問起過曾拜訪博物館的朋友們,臺北故宮博物館最值得看的東西是什麼,十有八九會說,館內三寶有西周毛公鼎,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這個答案告訴我,這三件藏品是人氣最高的。要欣賞它們,我建議一大早趕在第一批進館,否則等到博物館門口車水馬龍時,它們的展臺可能連擠都擠不進去。
我在臺北故宮博物館內待的時間不算長,大半日而已。這個地方絕對值得一來再來。怪不得有些文人待個十天半個月,在士林租借一套公寓,就為了經常來拜訪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