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分為第一展覽區(主館)、第二展覽區、天下為公牌坊、至善園、至德園、張大千紀念館等主要部分
三大鎮館之寶,分別是肉形石、翠玉白菜和毛公鼎。皆是精巧絕倫的工藝品,栩栩如生,世所罕見。來這裡之前最好做點功課,畢竟這裡收藏著故宮一半的珍寶,而且大部分都必留在大陸的更加貴重,值得細細品味。
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 南京 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 北京 故宮、 瀋陽 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餘件文物。
臺北故宮並不大,一共只有三層,如果按一般速度一層用兩個小時,差不多用六個小時就能轉完,看到了很多初高中歷史書上的文物,像女俑和孩兒枕等等,也見過鎮館之寶肉形石和毛公鼎,至於翠玉白菜則是被送到故宮南院展覽,三層文物還是相當多的,很慶幸這些文物還能保存很完整,但是又有點悲傷是因為他們沒有在大陸展出,總之故宮是個很值得花時間去參觀的地方,當地學生是免費參觀的,而對外售價也不算太貴。
通體的漢白玉建築給人一種冰冷又威嚴的感覺。兩邊高大筆直的椰子樹像是衛兵一樣鎮守在這裡。裡面應有盡有,很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