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新院長公然叫囂「臺獨」,又稱「文物是我們的」

2020-12-14 人民日報海外網

海外網7月17日電 新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16日上午上任。上任當天,他就公然揚言自己主張「臺獨」,並叫囂「故宮臺灣化」,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他還聲稱,臺北故宮並不是「把人家的文物搶過來」,而是「這些東西不知道怎麼樣就跑到臺灣」。

圖為陳其南(中)。(來源:中時電子報)

一邊叫囂「臺獨」,一邊喊「文物是我們的」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陳其南在16日下午的媒體茶敘中聲稱,臺北故宮其實不是臺灣的故宮,而是北京的故宮,大家看臺北故宮是要認識這片土地,但因歷史的偶然,反而只能看到遙遠、並且「和這裡沒關係」的古典中國。他說,這種情況對現在「大中國主義」或是「臺灣本土」來講,通通講不通。

陳其南叫囂,他不是想挑起爭議,只是想傳達「這些文物對岸不敢要回去,文物是我們的。」他說,臺北故宮並非因為「帝國主義」而「把人家的文物搶過來」,「這些東西不知道怎麼樣子就跑到臺灣,不管你叫它什麼,我們就突然成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陳其南聲稱,他認為近代歷史上對東方、尤其是中國文化精隨保存最好、發揚最傑出的是日本,而既然中華文物在臺灣,臺灣就有責任維護、發揚。他公然揚言,「即使我主張『臺獨』,我都對中華文物非常尊崇。」

此外,大陸旅客赴臺參觀臺北故宮的人數從2015年的300萬人次逐年下滑到去年只剩下140萬人次,減少超過一半。陳其南對此聲稱,陸客不是他們能掌握的。另有記者提問,他是否願意和北京故宮合作?陳其南回應稱,要主動提案合作對他來說當然「沒問題」,並頗有「自知之明」地表示,「只怕對方不滿我的政治態度」。

揚言「故宮臺灣化」,要發展「東亞中心」

另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北故宮新任院長陳其南16日一上任即宣示,臺北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現場媒體立刻提出質疑,認為陳其南的說法沒有經過調查,陳其南則反駁稱,「現在大家看到的都是北京的分院,這個不需要調查。」

據報導,對於為何要做「臺灣的故宮」,陳其南稱,「故宮當然是臺灣人的,但是臺灣人就有好幾種意識,臺灣本土主義者,不會接受現在的故宮是臺灣的這種說法,我希望努力在詮釋上改變,重啟定位,讓爭議可以消失。」陳其南還稱,臺北故宮的文物是從北京千裡迢迢遷到此地,「所以臺北的故宮,沒有人會認為是臺灣的故宮,而是北京的故宮。」

陳其南認為,過去臺北故宮的經營像是北京故宮的「飛地化」,聲稱「沒有自我歸屬感」。而對於臺北故宮南院的下一步發展,陳其南希望將其定位成「東亞中心」,未來不排除發展成為擁有多棟主題館的博物館群。他說,「我們可以臺灣為中心,蓋具有歷史文化脈絡的主題館,像是琉球館、西班牙館、代表葡萄牙人的澳門館、日本館等,這樣的傳承和早年臺灣歷史很有連結。」

他還以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為例,聲稱「我們要做世界文物的繼承者,可以典藏希臘文物,也可以保存古典中國文物,把這些都變成我們的資產。」

此前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在臺當局最新一波行政部門改組人事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下臺,由他的老師陳其南接任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有「臺灣社造之父」之稱,曾經擔任臺灣文化部門前身「文建會」副主委、臺灣地區領導人顧問、臺灣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臺行政部門政務委員以及「文建會」主委,後返回臺北藝術大學擔任傳統藝術研究所教授、臺北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兼任教授。(海外網 姜舒譯)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新院長搞"臺灣化" 又想建日本館
    原標題:臺北故宮新院長搞「臺灣化」又想建日本館被嗆:敢把文物送回北京嗎?臺北故宮新院長陳其南16日提出「故宮臺灣化」,並提新建日本館等計劃。其言論在兩岸掀起巨大爭議,臺灣評論員祈懷秋質疑陳其南敢不敢做另外兩件事,其中包括把文物送回北京。
  • 臺完成新一輪人事布局 臺北故宮新院長被指「涉獨」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餘潞】蘇貞昌接任「行政院長」後迅速完成「組閣」,但部分成員名單尚未敲定。13日,「內閣」完成新一輪人事布局。臺「行政院」13日證實,「海洋委員會主委」由現任代理主委兼「海巡署長」李仲威升任,臺北故宮院長則由「國史館館長」吳密察出任。《聯合晚報》13日介紹稱,今年63歲的吳密察從臺大歷史系畢業後赴日本留學,專研臺灣近代史,2001年首度「入閣」擔任「文化部」的前身「文建會副主委」,後來任「臺灣歷史博物館」首任館長及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系主任,2016年接掌「國史館」。
  • 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臺北故宮博物院名列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有69萬件珍貴藏品。  1983年,時任院長秦孝儀提出「從傳統中創新,藝術與生活結合」的文創理念,30多年來,臺北故宮已經開創出自成一格的文創產業。
  • 「臺獨」黑手伸向臺北故宮博物館,島內輿論:應該把文物還給祖國
    民進黨的「去中國化」黑手正在向臺北故宮伸出手。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計劃將前「行政院」臺北故宮博物院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更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因為有20件珍品和30萬件檔案,絕大多數是1948年國民黨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每一件文物都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名稱具有歷史文化意義。民進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遂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之私。臺北故宮降級改名,臺灣能從中受益嗎?
  • 臺名嘴:臺北故宮是中國人的故宮 將來統一後還要回到北京
    將來,當國家統一,故宮必須完完整整,回到南京和北京去。一件都不能少。我們只是代管。黃智賢臉書截圖黃智賢表示,我們要分分秒秒,火眼金睛守護臺灣。中國的臺灣。她說,新任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說的話,正代表「臺獨」的一條路線 : 把中華文明全部掠為己有,絕口不承認我們之所以有,正是因為我們是中國人。
  • 臺北故宮竟要「去中國化」?島內質疑:明明都是中國文物
    參考消息網7月18日報導境外媒體稱,新任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16日上任立刻宣示,臺北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據臺灣《中國時報》7月17日報導,什麼是「臺灣民眾的故宮」?新任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16日上任立刻宣示,臺北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現場立刻被媒體質疑,認為陳其南的說法沒有經過調查,陳其南則反駁,「現在大家看到的都是北京故宮,這個不需要調查」。一語即見陳其南的所謂「政治正確」。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要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本文轉自【海外網】;原標題:【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 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民進黨魔爪伸向了臺北故宮
    (中評社 資料照)    據臺當局說法,故宮6年後將適逢成立百歲周年,而臺北故宮因為建築物年久失修,院方認為需要趕緊修繕房屋,因此才打算把臺北院區文物移往南院展出,「行政院」去年底核定「新故宮計劃」,也有文物搬遷期程的內容。
  • 臺北故宮,何必「自宮」?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 現任院長緊急澄清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民進黨當局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今天緊急滅火稱,一個星期以來,關於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並沒有改名問題。他還表示,一切尊重臺行政管理機構的決定。
  • 蔡英文對臺北故宮「下手」,「臺獨心」昭然若揭
    導讀:為了達到「臺獨」的目的,民進黨當局可以說是想盡辦法,暗地裡手中的動作也是不少,目的都是藉助暗中施為的方法,剪斷兩岸聯繫。而蔡英文試圖對臺北故宮博物院進行改名,也遭到大部分民眾反對。最近有一名網友在社交平臺上上傳一組圖片,圖片中拍攝了在美國華盛頓州機場,一架與以前有所不同的「華航」波音777F客機的塗裝。飛機上「CHINA AIRLINES」的塗裝被刻意縮小,並且從機首部位改動到機尾部位,在機身中央留下大面積的空白,日後可能會利用這些大面積的空白進行其他的彩繪。
  • 輿論壓力大 臺北故宮博物院 「叫停 」改名
    臺海網12月1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將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消息披露後,島內輿論猛烈抨擊,質疑民進黨當局「臺獨」幻想作祟。迫於壓力,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昨天緊急出面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爭議緣起:傳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臺媒日前爆料,為配合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組織改造」,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降級為「文化部」的下屬三級機構。消息傳出後,有人認為這會「矮化」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小媳婦化」,是想讓臺灣成孤島嗎
    臺北故宮博物院被踢爆將從2020年起整修閉館3年,其文物將移至位於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這個奇葩決議的提出者,正是之前宣稱任內重要任務是「故宮臺灣化」的新院長陳其南。這位「臺獨」色彩濃厚的院長如此行事,所為何來呢?解救觀光?
  • 臺北故宮關門了?故宮文物南遷了?臺灣選情膠著 故宮國寶也成了一張...
    12日上午,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當局立法機構表示,正在評估從2020年起封館整修3年,期間臺北故宮重要展品送至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  這番言論引發軒然大波。13日上午,陳其南召開記者會,改口稱在臺北故宮整修期間,將朝「不閉館擴建方向」設計,但未談及文物是否繼續南遷。
  • 臺北故宮改名?學者潘朝陽:「臺灣永遠是中國的臺灣,不可分割」
    」,消息披露後,島內輿論猛烈抨擊,質疑民進黨當局「臺獨」幻想作祟。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前院長潘朝陽向筆者表示,臺灣永遠是中國的臺灣,臺灣的生命內在於中國的長江巨河中而不可分割。潘朝陽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裡面珍藏的文物,不僅是中國人的也是整個人類文明珍寶,民進黨當局改其名降其級,根本是「臺獨」幻想在作祟。
  • 臺北故宮要改名「華夏文物博物館」?故宮前院長馮明珠:自毀招牌
    國立故宮博物院傳將因應政院組織改造,改隸屬於文化部,因此鬧得沸沸揚揚,外界更流傳故宮將更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一說。對此,故宮前院長馮明珠於臉書貼文表示,自己反對故宮納入文化部,並指若真更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更是愚不可及、自毀招牌。
  • 故宮文物南遷又火了,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誰的文物更具價值?
    此前大多數人了解故宮文物南遷的事都是十分表面化的,大多知道這件事是因為知道有臺北故宮的存在。甚至有一部分人認為,故宮文物南遷時運走了故宮大部分的文物,而後又全部運往臺灣了,這肯定是不符合史實物的。還有人認為運過去臺灣的都是最好的東西,以至於有人認為臺北故宮文物的價值比北京故宮文物的值錢。
  • 民進黨當局「獨」害「臺北故宮」(說臺灣)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要說這個世界上有人討厭故宮,那就非「臺獨」人士莫屬了。因為歷史上的外患內戰,臺海兩岸一邊一個故宮。臺北故宮讓「臺獨」勢力很糾結,既要借之「爭取國際的光榮」「讓世界看到臺灣」,又因為其不可撼動的中國屬性而欲除之。於是,2000年民進黨剛執政,「故宮南院」計劃就登場了。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去中國化」?新院長竟然說不排除在故宮裡建...
    隨著臺灣行政機構改組,新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與媒體茶敘時表示,上任後的重要任務是讓故宮典藏文物和臺灣文化產生「連結」,讓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 「本土化」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 此言一出,立即引發外界對臺北故宮「去中國化」的擔憂。現實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嚴重。
  • 民進黨當局處心積慮「去中國化」 對「臺北故宮」下手
    蔡英文(臺媒)要說這個世界上有人討厭故宮,那就非「臺獨」人士莫屬了。因為歷史上的外患內戰,臺海兩岸一邊一個故宮。臺北故宮讓「臺獨」勢力很糾結,既要借之「爭取國際的光榮」「讓世界看到臺灣」,又因為其不可撼動的中國屬性而欲除之。於是,2000年民進黨剛執政,「故宮南院」計劃就登場了。
  • 揭秘: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相比較,哪個故宮收藏的文物更有價值?
    新任故宮院長給我們做過報告,說故宮新任領導一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清點文物,花了一年時間,清點出186萬件。他任內做了幾件大事:一是改造椅子、廁所等基建設施方便遊客;二是大量庫存文物重見天日,並擴大開放面積;三是禁止機動車進故宮城牆內,外國領導人也不例外;四是用VR技術打造數字故宮,向遊客展示未開放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