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生林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將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消息披露後,島內輿論猛烈抨擊,質疑民進黨當局「臺獨」幻想作祟。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前院長潘朝陽向筆者表示,臺灣永遠是中國的臺灣,臺灣的生命內在於中國的長江巨河中而不可分割。
潘朝陽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裡面珍藏的文物,不僅是中國人的也是整個人類文明珍寶,民進黨當局改其名降其級,根本是「臺獨」幻想在作祟。「臺北故宮博物院之實,正是遠溯中華三代國之重器的具體存在,它的重量安放盤固在臺灣,臺灣永遠都是中國的臺灣,此意義何止僅僅是政治上的層次,而是從文化歷史和道統正統的核心貞定了臺灣的生命即是內在於中國的長江巨河中而為此大脈動的不可分割的存在。」
潘朝陽還痛罵民進黨是中華民族的叛逆者出賣者,是賣國漢奸。「民進黨不但要消滅孫中山蔣介石,也要消滅中華民國,但它後來才發現若不鏟掉臺北故宮博物院,它那些手段都是白做工夫,但又不能放火燒故宮,也不能把如山—般高如海—般大的中國文物丟入太平洋,因此才千方百計想在名稱之更替和管理層級之下降上搞卑劣之陰謀技倆。」
其實,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風波不只這一次。陳水扁時期就想將其改名為「福爾摩沙展覽館」「萬國博物館」,還要將之一分為二成「臺灣館」和「中國館」,把館藏文物一分為二成「臺灣文物」和「中國文物」,後來迫於壓力沒有得逞。
潘朝陽指出,民進黨當局這種鬼蜮心機與作為不可能成功。「『臺獨政權』早就想搞鬼,陳其南2018年提出『故宮臺灣化』、『閉館三年』、『國寶赴日參展』而引發連續爭議,最終黯然下臺。陳其南在位只有180天,成為『史上最短命』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今日民進黨當局「冷灶再想生火」,根本不可能成事。
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民進黨當局不得不再次收手。11月30日,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赴臺「立法機構」參與審查預算時連忙澄清說,「絕對沒有改名問題」。不過,他也不忘強調,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臺北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