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小媳婦化」,是想讓臺灣成孤島嗎

2020-12-20 中國臺灣網

臺北故宮博物院被踢爆將從2020年起整修閉館3年,其文物將移至位於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這個奇葩決議的提出者,正是之前宣稱任內重要任務是「故宮臺灣化」的新院長陳其南。這位「臺獨」色彩濃厚的院長如此行事,所為何來呢?

解救觀光?旅遊業界人士表態:說得輕鬆!

陳其南說:這樣做能為嘉義帶來至少300萬的觀光客。但是島內業界則認為:該關的是已變成「蚊子館」的故宮南院!就像臺灣《中國時報》說的:文化是屬於內化的意涵,不是單憑几棟建築物或是文物展出就能達成,嘉義縣有好山好水和豐富的農業資源,臺當局應讓每個縣市都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才對。

臺灣典藏雜誌社社長簡秀枝發文感嘆:臺北故宮「越來越把自己小媳婦化」,現在更是連大門也要關上了。只要熟悉臺灣藝術生態的人都會認為這樣的草率挪移,只會讓臺灣的觀光人潮雪上加霜。

臺灣博物館界人士也發聲了:全球各大博物館在整修擴建時,正館都是照常開放的,臺北故宮卻非要閉館不可,是否一方面想稀釋故宮做為中華珍寶之地的意義,另一方面想靠「國寶」解救選舉?

盜賣中華珍寶?臺灣網友很焦慮。

很多人覺得民進黨當局此舉有陰謀,最有可能的就是準備「偷梁換柱」「盜賣珍寶」。試想想,大量典藏遷移,工程浩大,誰能保證國寶文物能夠完好的保存,不會遭到不法盜賣?

臺灣文史學者林谷芳認為:文物的安全應為首要考量,一動不如一靜。臺灣德簡書院山長王鎮華認為:故宮文物不需要人潮,它需要的是妥善保管、研究與展覽。

有網友質問民進黨:對得起列祖列宗嗎!想「反中」卻又拿人家的古物發自己的觀光財、救選情,可恥!既然不認是中國人,還是還給北京故宮比較保險!

民進黨「去中」去到失心瘋?正解!

臺灣學者潘朝陽認為:「整修」只是藉口,重點是民進黨當局想要處理來自中國大陸、代表中國文化的故宮文物,脫掉「中國」外衣,建立「臺灣政權」,所以才執行故宮南遷展出的計劃。至於現在消息意外提前曝光,看社會與海內外輿論的反映,民進黨當局會不會就此收手,恐怕還要觀察。

臺灣名嘴黃智賢也曾說過:民進黨難道連呼吸都在走「臺獨」之路?是的,每一呼吸之間,都要讓臺灣和大陸更遠一點。她強調:臺北故宮屬於所有中國人,不是「臺獨」的,將來國家統一,故宮必須完完整整回到南京和北京去,一件都不能少,我們只是代管。

臺北故宮典藏近70萬件文物,是全球重要的博物館之一,更是兩岸中國人的驕傲。如果沒有了中華文化,臺北故宮將何所附麗?整個臺灣又將如何自處?前幾天蔡英文在一個公開場合提到「臺灣不能成孤島」,但到底是誰讓臺灣越來越封閉、越來越孤僻?如果有一天,臺灣真的完全喪失了中國文化,數典忘祖的後果,不是孤島,還能是什麼呢?(馬蕭蕭)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新院長搞"臺灣化" 又想建日本館
    原標題:臺北故宮新院長搞「臺灣化」又想建日本館被嗆:敢把文物送回北京嗎?臺北故宮新院長陳其南16日提出「故宮臺灣化」,並提新建日本館等計劃。其言論在兩岸掀起巨大爭議,臺灣評論員祈懷秋質疑陳其南敢不敢做另外兩件事,其中包括把文物送回北京。
  • 臺北故宮關門了?故宮文物南遷了?臺灣選情膠著 故宮國寶也成了一張...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關門了?  他強調,整修期間文物遷往南院展出,南院北院都是故宮博物院,因此不存在故宮閉館的問題。據他預估,如果文物遷往南院展覽,可帶動300萬以上境外觀光客前往嘉義。  這一解釋並不讓人信服。境外觀光客來臺灣多去臺北市,參觀臺北故宮自然順路,因此故宮保持每年400萬到500萬的參觀量。但有多少人願意乘坐高鐵到嘉義,然後再搭接駁車到南院看展?
  • 「去中國化」?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
    林奕華認為,如臺北故宮這類的國際型博物館地位超然,以其超越性和獨立性,以及相關預算的編列,她認為臺北故宮維持現在狀態、不併入「文化部」有其必要性。另據臺灣《旺報》26日報導,在傳出臺北故宮擬改隸屬於「文化部」的消息後,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則希望「政府要三思!」
  • 日月談: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伸向臺北故宮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正伸向臺北故宮。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只因其中的20餘萬件館藏寶物和30餘萬件檔案,絕大多數是國民黨1948年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每一件都凝聚著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精華。臺北故宮之名,實有歷史和文化的雙重指向意義。民進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遂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之私。
  • 民進黨當局處心積慮「去中國化」 對「臺北故宮」下手
    民進黨當局的臺北故宮院長們前僕後繼執行著「去中國化」的路線,去年7月上任的院長陳其南直接喊出「故宮臺灣化」,聲稱要「重新定位地理大發現時代東亞地中海概念中的臺灣福爾摩沙」。無論陳院長怎樣定位,除了蔡英文,絕大多數臺灣人不會跑到南太平洋去「尋根」,他們認定「故宮」就是「明朝、清朝的宮廷」,故宮寶物就是中國的寶物,對沒有中國的故宮不感興趣。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今天國際上知名的商業產品諸如勞斯萊斯、奔馳,少說也需花費百年的努力才能建立傲世的品牌,它們的經營者會輕言改名嗎?若說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的政策目的是為區隔「北京故宮」,或是「去中國化」,那就更令人大惑不解了!
  • 臺北故宮改名?學者潘朝陽:「臺灣永遠是中國的臺灣,不可分割」
    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前院長潘朝陽向筆者表示,臺灣永遠是中國的臺灣,臺灣的生命內在於中國的長江巨河中而不可分割。潘朝陽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裡面珍藏的文物,不僅是中國人的也是整個人類文明珍寶,民進黨當局改其名降其級,根本是「臺獨」幻想在作祟。
  • 繼臺北故宮要「去中國化」後,下一個是臺灣歷史博物館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自新任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上任後宣示,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被批「去中國化」後,日前,臺灣歷史博物館前主任秘書徐天福稱,史博館從今年7月1日起,罕見閉館整修3年,從河南博物院考古出土的文物都要被送到臺北故宮、「中研院」史語所及臺灣美術館。對此,徐天福質疑青銅器、唐三彩等中華文化都是從大陸出土,難道是要「臺灣化」?
  • 民進黨當局「獨」害「臺北故宮」(說臺灣)
    「南院」的立院宗旨是展示臺灣和亞洲文化藝術,換言之,再造一個沒有中國的「臺北故宮」。  陳水扁任上動土、蔡英文上任前試營業,建了10多年,花了80億元(新臺幣,下同),佔地70公頃,2015年12月28日試營運後,進館人數與日俱減,別說外來遊客,臺灣內部遊的旅遊線都不排這個點,「南院故宮」淪為冷宮,按臺灣人的說法是「蚊子館」。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去中國化」?新院長竟然說不排除在故宮裡建...
    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是大陸遊客訪臺必去景點之一。整座建築為白牆綠瓦的中國傳統宮殿樣式,而館內來自大陸的翡翠白菜、毛公鼎、肉形石,更成為必看的故宮三寶。 不過,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故宮臺灣化」的聲音。隨著臺灣行政機構改組,新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與媒體茶敘時表示,上任後的重要任務是讓故宮典藏文物和臺灣文化產生「連結」,讓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 「本土化」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 此言一出,立即引發外界對臺北故宮「去中國化」的擔憂。現實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嚴重。
  • 臺北故宮被疑要「去中國化」,院長澄清: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海外網11月30日消息,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 蔡當局要關臺北故宮?被批「去中國化」到「失心瘋」
    對此,島內人士批蔡英文當局「去中國化」去到「失心瘋」。還有港媒指出,臺北故宮兩岸歷史文化的聯結,是「臺獨」的「眼中釘」,但中華文化早已在島內生根發芽,就算蔡英文當局永遠關閉臺北故宮,也無法切割兩岸歷史文化聯結。
  • 謝小韞:臺北故宮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華夏經緯網12月1日訊:臺灣「中時新聞網」日前發表前臺北市文化局長謝小韞的署名文章《臺北故宮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最近坊間對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否更名,及改隸於「文化部」,成為三級機關一事,多所討論,本人初聞此消息,頗覺不可思議!
  • 臺北故宮竟要「去中國化」?島內質疑:明明都是中國文物
    參考消息網7月18日報導境外媒體稱,新任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16日上任立刻宣示,臺北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據臺灣《中國時報》7月17日報導,什麼是「臺灣民眾的故宮」?新任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16日上任立刻宣示,臺北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現場立刻被媒體質疑,認為陳其南的說法沒有經過調查,陳其南則反駁,「現在大家看到的都是北京故宮,這個不需要調查」。一語即見陳其南的所謂「政治正確」。
  • 「紫禁城上元之夜」刷屏 臺灣很心涼!為何說臺北故宮成犧牲品?
    臺灣島內感慨兩岸故宮「此消彼長」,臺媒直指這是蔡當局的「鍋」。北京故宮在元宵夜首度開放遊客預約賞燈的消息一出,購票網站瞬間癱瘓。這不禁讓臺灣島內感慨萬千,臺北故宮近幾年淪為政治鬥爭和「去中國化」的犧牲品,兩岸故宮的發展已經此消彼長。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相隔近70載,現存銘文最長的青銅器毛公鼎、三希之首的《快雪時晴帖》、範寬的《溪山行旅圖》,對我們來說成了僅存在於歷史教科書中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臺北故宮博物院成了一個教育中心。1986年,博物院增設了一個當代藝術長廊,主要展出現代藝術大師們的書畫作品。
  • 輿論壓力大 臺北故宮博物院 「叫停 」改名
    至於改制後是否會改名,他表示,有人說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可改名為「華夏博物館」,南院可改名為「亞洲博物館」。輿論鞭撻:卑劣陰謀,喪心病狂改名消息傳出後,島內輿論批評鋪天蓋地,質疑這根本是民進黨搞「去中國化」。有網友怒嗆,如果民進黨這麼想「去中國化」,何不乾脆把文物還給大陸?
  • 「去中國化」喋喋不休?傳臺北故宮或被「矮化」降級又改名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中國臺灣網11月26日訊 據臺媒報導,臺灣行政主管機構欲推動所謂「組織改造」,近日更傳出原隸屬於該機構「二級機關」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因業務上並無執行「公權力」,未來或改隸屬於臺文化事務主管部門,成為所謂「三級機關」。26日,臺文化事務主管部門於臺立法機構進行項目報告,多位民代針對此事進行質詢。
  • 拿著大陸的文物,卻對臺北故宮「下手」
    導讀:最近兩岸關係十分嚴峻,民進黨試圖與大陸擺脫關係,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黑手開始伸向臺北故宮。據臺媒報導稱:民進黨當局目前開始籌備將臺北故宮降級,原屬於「行政機構」的臺北故宮可能會在不久後降級成為「文化部」的下屬單位,還可能會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者「亞洲博物館」。
  • 民進黨魔爪伸向了臺北故宮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牽動數百萬觀光人潮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預計在2020年起閉館3年,並將部分寶物南遷至故宮南院置放並展覽,此舉是故宮開館以來首見,也引發了外界疑慮,昨(12)日臺「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進行臺北故宮博物院業務報告,「藍委」柯志恩質詢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是否真有此事,陳其南表示內部朝此一方向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