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中國化」?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
另據臺灣《旺報》26日報導,在傳出臺北故宮擬改隸屬於「文化部」的消息後,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則希望「政府要三思!」馮明珠稱,臺北故宮為二級機關的必要性,在於典藏文物實為「國家寶藏、國之重器」,「重要性不比中央銀行低」。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去中國化」?新院長竟然說不排除在故宮裡建...
隨著臺灣行政機構改組,新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與媒體茶敘時表示,上任後的重要任務是讓故宮典藏文物和臺灣文化產生「連結」,讓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 「本土化」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 此言一出,立即引發外界對臺北故宮「去中國化」的擔憂。現實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嚴重。
-
蔡當局要關臺北故宮?被批「去中國化」到「失心瘋」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源:視覺中國)海外網11月13日電眼看民進黨最近「九合一」選情告急,為挽救南部選情,蔡英文當局聲稱要關閉臺北故宮3年,將文物運送至臺灣南部的故宮南院展出。對此,島內人士批蔡英文當局「去中國化」去到「失心瘋」。還有港媒指出,臺北故宮兩岸歷史文化的聯結,是「臺獨」的「眼中釘」,但中華文化早已在島內生根發芽,就算蔡英文當局永遠關閉臺北故宮,也無法切割兩岸歷史文化聯結。
-
日月談: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伸向臺北故宮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正伸向臺北故宮。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只因其中的20餘萬件館藏寶物和30餘萬件檔案,絕大多數是國民黨1948年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每一件都凝聚著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精華。臺北故宮之名,實有歷史和文化的雙重指向意義。民進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遂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之私。
-
臺北故宮被疑要「去中國化」,院長澄清: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海外網11月30日消息,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民進黨當局操作「去中國化」無底線
追溯歷史,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夕,為了保護故宮文物不至遭戰火毀滅或被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故宮博物院決定採取文物避敵南遷之策,先後運送至上海、南京、四川省的巴縣、峨嵋和樂山等地。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文物於1947年運回南京。
-
更名「華夏博物館」?民進黨要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黑手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將改隸屬於臺文化部門管轄,引起爭議。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疾呼要三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關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爭議,經常圍繞在文物歸屬以及文物背後象徵的意義。這次有心人卻從組織改造下手,傳出將改隸臺文化部門,並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行政機構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
-
更名「華夏博物館」? 民進黨要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黑手了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文化部門昨日於臺灣立法機構進行項目報告並備詢,「立委」黃國書表示,根據臺北故宮博物院響應媒體的報導,證實改組案確實在討論中,他表示,若真要納入文化部門,應提前進行相關規劃。
-
俠客島:民進黨為何又要對臺北故宮下黑手?
從此,臺北故宮一直以展現中華歷史與文化瑰寶聞名於世。2000年民進黨首次上臺,大力推行「去中國化」,陳列無數中華文化珍品的臺北故宮,自然成了眼中釘。2001年,陳水扁不顧國民黨抗議,決定在臺灣南部的嘉義縣建造臺北故宮南院。歷經多年波折延宕,2015年蔡英文上臺前夕,「臺北故宮南院」才建成開館。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要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臺北故宮竟要「去中國化」?島內質疑:明明都是中國文物
參考消息網7月18日報導境外媒體稱,新任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16日上任立刻宣示,臺北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據臺灣《中國時報》7月17日報導,什麼是「臺灣民眾的故宮」?另據臺灣《聯合報》7月17日報導,臺北故宮新院長陳其南16日舉行上任後首次媒體茶敘,表示上任的重要任務是讓臺北故宮典藏文物和臺灣文化產生連結,讓臺北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報導稱,陳其南以人文地理學中的「飛地」概念形容臺北故宮,「遊客來看臺北故宮,不是來了解臺灣,而是來了解中國」。
-
民進黨當局處心積慮「去中國化」 對「臺北故宮」下手
蔡英文(臺媒)要說這個世界上有人討厭故宮,那就非「臺獨」人士莫屬了。因為歷史上的外患內戰,臺海兩岸一邊一個故宮。臺北故宮讓「臺獨」勢力很糾結,既要借之「爭取國際的光榮」「讓世界看到臺灣」,又因為其不可撼動的中國屬性而欲除之。於是,2000年民進黨剛執政,「故宮南院」計劃就登場了。
-
要把臺北故宮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臺媒說出民進黨當局改名背後陰謀
臺灣《聯合報》11月30日直言,臺當局此舉除了「去中國化」外,還意圖轉移民眾反對含瘦肉精美豬的視線。針對臺北故宮近來的爭議,臺「文化部長」李永得11月30日回應稱,「文化部」研究過全世界前十大博物館,都是由文化部門來統籌,因此此次臺北故宮改制問題是回歸專業討論,沒有「去中國化」的問題。至於改制後是否會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李永得稱,「絕對沒有討論過」。
-
臺北故宮「小媳婦化」,是想讓臺灣成孤島嗎
但是島內業界則認為:該關的是已變成「蚊子館」的故宮南院!就像臺灣《中國時報》說的:文化是屬於內化的意涵,不是單憑几棟建築物或是文物展出就能達成,嘉義縣有好山好水和豐富的農業資源,臺當局應讓每個縣市都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才對。臺灣典藏雜誌社社長簡秀枝發文感嘆:臺北故宮「越來越把自己小媳婦化」,現在更是連大門也要關上了。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臺「行政院」回應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灣「中央社」報導稱,臺「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今天(12月1日)說,臺「行政院」在討論組改案的過程,從沒有討論到任何臺北故宮改名的方案,也就是「故宮沒有要改名」,他還說「請外界勿再以訛傳訛」。臺北故宮博物院(中時資料圖)報導稱,外傳原隸屬於臺「行政院」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未來可能改隸屬於臺「文化部」,成為三級機關。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
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吳密察聲稱,今年提出的預算是由現在情況預計明年要做的工作,即使臺北故宮改隸「文化部」,這些工作也是既定工作,不會改變。 此前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消息一出,民進黨當局就被批評是欲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關注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中華文物博物館,足以與世界級的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及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分庭抗禮,鼎足而立。這個舉世聞名的文化品牌是如何建立的?建立過程的艱辛又何其不易?若說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的政策目的是為區隔「北京故宮」,或是「去中國化」,那就更令人大惑不解了!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雖然原都屬於「故宮博物院」,但是藏品各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在數量上雖僅佔原「故宮博物院」的五分之一,但是許多珍品卻是精中之精的重寶。如今一個亮晃晃的金字招牌卻要白白讓給大陸獨享,有何可昭告天下的道理呢?
-
臺北故宮改名?學者潘朝陽:「臺灣永遠是中國的臺灣,不可分割」
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教授潘朝陽作者:吳生林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將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前院長潘朝陽向筆者表示,臺灣永遠是中國的臺灣,臺灣的生命內在於中國的長江巨河中而不可分割。潘朝陽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裡面珍藏的文物,不僅是中國人的也是整個人類文明珍寶,民進黨當局改其名降其級,根本是「臺獨」幻想在作祟。
-
臺北故宮新院長搞"臺灣化" 又想建日本館
原標題:臺北故宮新院長搞「臺灣化」又想建日本館被嗆:敢把文物送回北京嗎?臺北故宮新院長陳其南16日提出「故宮臺灣化」,並提新建日本館等計劃。其言論在兩岸掀起巨大爭議,臺灣評論員祈懷秋質疑陳其南敢不敢做另外兩件事,其中包括把文物送回北京。
-
「去中國化」喋喋不休?傳臺北故宮或被「矮化」降級又改名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中國臺灣網11月26日訊 據臺媒報導,臺灣行政主管機構欲推動所謂「組織改造」,近日更傳出原隸屬於該機構「二級機關」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因業務上並無執行「公權力」,未來或改隸屬於臺文化事務主管部門,成為所謂「三級機關」。26日,臺文化事務主管部門於臺立法機構進行項目報告,多位民代針對此事進行質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