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華夏博物館」? 民進黨要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黑手了

2020-12-20 華夏經緯網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將改隸屬於臺文化部門管轄,引起爭議。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疾呼要三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關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爭議,經常圍繞在文物歸屬以及文物背後象徵的意義。這次有心人卻從組織改造下手,傳出將改隸臺文化部門,並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行政機構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且不論主事者背後的論述及思維為何,但想法之幼稚及不專業,形同兒戲,卻馬上被人看穿。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文化部門昨日於臺灣立法機構進行項目報告並備詢,「立委」黃國書表示,根據臺北故宮博物院響應媒體的報導,證實改組案確實在討論中,他表示,若真要納入文化部門,應提前進行相關規劃。

      國民黨「立委」林奕華則認為,國際級博物館有保持超越性及獨立性的必要,將臺北故宮博物院納進文化部門茲事體大,她並不贊成。林奕華說,她曾詢問院長吳密察,「他說在接到一通臺行政機構的電話,詢問各國國際級博物館的組織如何,但不表示對改組沒問題,今天台北故宮博物院沒參與質詢,這樣討論不被尊重。」

      不僅降低國際地位 還會淪為民進黨宣傳機器

      雖然組改案尚在討論中,但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故宮前院長馮明珠呼籲民進黨當局「要三思!」她表示,臺北故宮博物院地位堪比臺灣「央行」,典藏中華民族珍寶,有必要直屬臺行政機構,若貿然行事,將使其國際地位下滑。

      她強調,臺北故宮博物院作為世界5大博物館之一,涉及的專業極廣,編制遠比臺灣文化部門大,併入文化部門一定縮編,將導致研究動能不足,導致國際地位下滑。

      臺灣輔仁大學博物館所所長張省卿表示,以德國為例,博物館皆為官方出資,以基金會形式運作,因此保有文化自主性,在文化策略上也能發展在地特色,她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若要歸屬文化部門,應先著眼於臺當局要給臺北故宮博物院什麼樣的定位,「對館藏賦予什麼概念或價值體系」。

      至於外傳改名「華夏博物館」,張省卿持保留態度表示:「臺北故宮博物院雖傳統但到底是一個招牌和文化形象」。

      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鄭照新指出,將國際級的故宮降編為文化部門轄下,不但毫無必要性,更可預見有弊無利,關鍵在於民進黨這個「政權」,而非「組織」的問題,當臺北故宮博物院失去超然的組織地位,極可能淪為民進黨當局資源運用的宣傳機器;從「執政黨」一系列破壞機關獨立性的濫權行為,包括辦選務不中立又卡「在野黨」「公投」的臺灣「中選會」、一路照劇本地濫權關掉中天新聞臺的NCC等等,令人難以排除這種可能性。

      惡搞故宮如兒戲 民進黨切勿政治幹預文化

      追溯歷史,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夕,為了保護故宮文物不至遭戰火毀滅或被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故宮博物院決定採取文物避敵南遷之策。從1933年2月至5月,宮內重要文物被裝成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運抵上海,後又運至南京。遂於南京建立文物庫房,並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南遷文物又沿三路輾轉遷徙至四川,分 別存於四川省的巴縣、峨嵋和樂山。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三處文物復集中於重慶,於1947年運回南京。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2972箱文物運往臺灣,後於臺北市士林外雙溪建立新館,公開對外展出。

      所以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地位也屬於世界級,是海外遊客赴臺灣旅遊首選,參觀人數的排名亦在全球前十名之列。典藏的文物也是世界級的,藏品總數高達70萬件,其中汝窯瓷器件數及質量世界第一,前年光是顏真卿《祭侄文稿》借展至東京展出,造成萬人空巷。故宮不只為自己營銷,招徠驚人的觀光客群,同時也為臺灣營銷,品牌效益,無遠弗屆。

      臺媒直言,要維護這些數量驚人的珍寶,還非得傾全力才有可能辦到,數十年來,臺北故宮博物院就是在直屬臺行政機構管轄,受臺灣立法機構、監察機構監督之下,如常運作。在還沒有文化部門之前,等同一個部門的地位存在,與各單位平起平坐。

      可以說,故宮博物院,不只為全球華人保存珍貴遺產,更捍衛全人類文明最重要的一塊拼圖,所依賴者,唯「專業」二字。博物館學,精深博大,故宮學,源遠流長,不是一兩個政客異想天開,三言兩語就能推翻。

      然而,島內總有「部分有心人」千方百計「去中國化」,腦筋動到臺北故宮博物院頭上,覺得必須更名。臺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質疑,該不該更名,道理很清楚。至於想不出好名字,改名「華夏」,這兩字代表的還是中國,又是何必?希望民進黨當局能回歸專業,回歸品牌,不要再用政治黑手幹預中華文化傳承。

      故宮是人類共同遺產,也是華人共同記憶,如果不懂珍惜與維護,不如還給大陸。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更名「華夏博物館」?民進黨要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黑手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將改隸屬於臺文化部門管轄,引起爭議。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疾呼要三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關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爭議,經常圍繞在文物歸屬以及文物背後象徵的意義。這次有心人卻從組織改造下手,傳出將改隸臺文化部門,並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行政機構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
  • 俠客島:民進黨為何又要對臺北故宮下黑手?
    「華夏博物館」?「亞洲博物館」?誰能想像,這種毫無辨識度的大路貨名,要成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新名字?但這就是民進黨當局日前在籌備的最新動作。據島內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正「醞釀」給臺北故宮「降級」、改名。這些新名字之所以會被媒體知悉,應是有心人故意放話,測試「風向」。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民進黨當局給改名了嗎?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的著名博物館之一,其中存放了大量歷史悠久的珍貴文物,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在臺灣享有崇高的地位。但最近,由於民進黨當局不斷在島內推進「臺獨」政策,臺北故宮博物院可能會面臨「改名以及降級」的風險,這令許多人士感到非常不滿。
  • 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華夏博物館」?馬英九:我不贊成,毫無必要
    來源:澎湃新聞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期傳出將改隸文化部門,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當局行政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引發兩岸輿論議論。中國國民黨方面則表示,臺北故宮博物院併入文化部門勢必縮編職能,試問未來如何支撐臺北故宮博物院各項專業的重要工作?若民進黨當局基於政治因素或意識型態考慮,而縮減故宮的層級與員額,國民黨將全力捍衛。除了社會輿論熱議,目前更傳出故宮院內人心惶惶。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上周傳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由原來隸屬於臺行政主管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歸屬於臺文化主管部門的三級機關,甚至還傳出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熱議。
  • 「臺獨」黑手伸向臺北故宮博物館,島內輿論:應該把文物還給祖國
    民進黨的「去中國化」黑手正在向臺北故宮伸出手。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計劃將前「行政院」臺北故宮博物院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更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因為有20件珍品和30萬件檔案,絕大多數是1948年國民黨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每一件文物都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名稱具有歷史文化意義。民進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遂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之私。臺北故宮降級改名,臺灣能從中受益嗎?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臺「行政院」回應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灣「中央社」報導稱,臺「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今天(12月1日)說,臺「行政院」在討論組改案的過程,從沒有討論到任何臺北故宮改名的方案,也就是「故宮沒有要改名」,他還說「請外界勿再以訛傳訛」。臺北故宮博物院(中時資料圖)報導稱,外傳原隸屬於臺「行政院」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未來可能改隸屬於臺「文化部」,成為三級機關。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要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本文轉自【海外網】;原標題:【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 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日月談: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伸向臺北故宮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正伸向臺北故宮。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只因其中的20餘萬件館藏寶物和30餘萬件檔案,絕大多數是國民黨1948年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每一件都凝聚著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精華。臺北故宮之名,實有歷史和文化的雙重指向意義。民進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遂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之私。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民進黨當局操作「去中國化」無底線
    所以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地位也屬於世界級,是海外遊客赴臺灣旅遊首選,參觀人數的排名亦在全球前十名之列。臺媒直言,數十年來,臺北故宮博物院就是直屬臺行政機構管轄,在臺灣立法機構、監察機構監督下如常運作。在還沒有文化部門之前,等同一個部門的地位存在,與各單位平起平坐。
  • 島內傳聞臺北故宮更名「華夏博物館」,藍營戳「蔡英文的心事」
    來源:澎湃新聞據臺媒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期傳出將改隸文化部門,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行政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引發議論。據「中時新聞網」報導,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11月26日表示,以故宮的地位,有必要直屬行政部門,若貿然行事,將使故宮地位下滑。11月27日,臺灣文化部門負責人李永得則表示,改隸與否不能用傳統的行政層級去看,有些人覺得降格,這是古老、封建的思想,因此,故宮無論隸屬在行政部門或文化部門,都沒有降格的問題。
  • 輿論壓力大 臺北故宮博物院 「叫停 」改名
    臺海網12月1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將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消息披露後,島內輿論猛烈抨擊,質疑民進黨當局「臺獨」幻想作祟。迫於壓力,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昨天緊急出面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爭議緣起:傳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臺媒日前爆料,為配合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組織改造」,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降級為「文化部」的下屬三級機構。消息傳出後,有人認為這會「矮化」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改名降級?民進黨自斷中華文化根脈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改名降級?  據臺媒報導,在民進黨當局推動「行政組織改造」的過程中,臺北故宮博物院將不但會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而且還將會遭到降級處理,從原先直屬臺灣行政主管部門,降格改為隸屬文化主管部門,由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此舉被視為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又一重大部署。  消息傳出,輿論譁然,臺當局文化主管部門和臺北故宮博物院連忙出來「滅火」,表示沒有定案。
  • 這回,「臺獨」選擇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手
    臺媒表示,十多年來,臺北故宮博物院就是直屬臺行政機構管轄,等於「文化部」的前身,與各單位等級相同。多位民意代表針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一事進行質詢。民進黨籍民代黃國書表示,在全世界,所有的博物館隸屬於文化部門,只有臺灣獨一份屬於行政機構,這樣的編制會讓博物館的配置出現問題。就此有人表示,這一舉動會影響臺北博物館的地位和聲譽。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關注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中華文物博物館,足以與世界級的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及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分庭抗禮,鼎足而立。這個舉世聞名的文化品牌是如何建立的?建立過程的艱辛又何其不易?若說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的政策目的是為區隔「北京故宮」,或是「去中國化」,那就更令人大惑不解了!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雖然原都屬於「故宮博物院」,但是藏品各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在數量上雖僅佔原「故宮博物院」的五分之一,但是許多珍品卻是精中之精的重寶。如今一個亮晃晃的金字招牌卻要白白讓給大陸獨享,有何可昭告天下的道理呢?
  • 要把臺北故宮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臺媒說出民進黨當局改名背後陰謀
    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環球時報記者 張天行】民進黨長期視臺北故宮為眼中釘,現在傳出臺「行政院」正討論把臺北故宮改為隸屬「文化部」,並改名為「華夏博物館」。針對臺北故宮近來的爭議,臺「文化部長」李永得11月30日回應稱,「文化部」研究過全世界前十大博物館,都是由文化部門來統籌,因此此次臺北故宮改制問題是回歸專業討論,沒有「去中國化」的問題。至於改制後是否會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李永得稱,「絕對沒有討論過」。
  • 島內傳聞臺北故宮改隸並更名「華夏博物館」,藍營痛批
    據臺媒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期傳出將改隸文化部門,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行政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引發議論。據「中時新聞網」報導,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11月26日表示,以故宮的地位,有必要直屬行政部門,若貿然行事,將使故宮地位下滑。11月27日,臺灣文化部門負責人李永得則表示,改隸與否不能用傳統的行政層級去看,有些人覺得降格,這是古老、封建的思想,因此,故宮無論隸屬在行政部門或文化部門,都沒有降格的問題。
  • 臺北故宮要改名「華夏文物博物館」?故宮前院長馮明珠:自毀招牌
    國立故宮博物院傳將因應政院組織改造,改隸屬於文化部,因此鬧得沸沸揚揚,外界更流傳故宮將更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一說。對此,故宮前院長馮明珠於臉書貼文表示,自己反對故宮納入文化部,並指若真更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更是愚不可及、自毀招牌。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降格、更名?前院長批「自毀招牌,愚不可及」
    傳出因應臺「行政院」組織改造,臺北故宮博物院將改隸「文化部」,更名「華夏文物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昨日於臉書貼文表示,自己反對故宮納入「文化部」,同時若真更名「華夏文物博物館」,更是自毀招牌,愚不可及。
  • 「矮化」臺北故宮還想改名「華夏博物館」?臺當局新提議被罵「頭殼...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為推行所謂的「組織改造」,臺當局又把主意打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據臺媒26日報導,臺「行政院」欲將臺北故宮改隸「文化部」,由所謂「二級機關」降為「三級機關」,更有民進黨籍「立委」建議將其更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消息一出,立即在島內引發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