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期傳出將改隸文化部門,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當局行政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引發兩岸輿論議論。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島內媒體中時新聞網11月28日下午報導透露,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在受訪時候對於上述事件直言「我不贊成,毫無必要」。
中國國民黨方面則表示,臺北故宮博物院併入文化部門勢必縮編職能,試問未來如何支撐臺北故宮博物院各項專業的重要工作?若民進黨當局基於政治因素或意識型態考慮,而縮減故宮的層級與員額,國民黨將全力捍衛。
除了社會輿論熱議,目前更傳出故宮院內人心惶惶。
中時新聞網28日凌晨消息透露: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否改隸臺當局文化部門雖還在討論中,卻已引起不少爭議,據傳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計劃將書畫處與圖書文獻處整並為書畫文獻處,預期將有人員編制的縮減,院內研究人員人心惶惶。
報導介紹,臺北故宮博物院行之有年的「老三處」分別是:器物處、書畫處、圖書文獻處,系故宮文創力的發動單位,是研究及策展的核心部門,一旦走入歷史,將影響其專業地位,是否還能維持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的地位,令人憂心。
對此,任職故宮38年的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表示,故宮的編制有其專業,書畫處為藝術史領域,圖書文獻處屬善本古籍、清史研究,領域並不相同,「就像研究玉器的人不會懂銅器或瓷器!」而故宮典藏的70萬件文物中,實則圖書文獻佔了大宗,據院方統計,目前善本書籍計21.6萬餘冊,檔案文獻39.5萬餘冊件,如此龐大的典藏數量,必須仰賴精確的專業分工,不容任意縮編或裁撤。
雖然臺北故宮方面再次強調,此次調整的編制員額人數不變,但仍將書畫處與圖書文獻處合併,處長乃至科別都會調整;此外還增設「數字信息室」及「綜合規畫處」,希望提升數字業務及加強總體策略研發及國際交流業務。
原標題:《馬英九批臺北故宮改名毫無必要,臺媒稱目前院內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