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臺獨」選擇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手

2020-12-18 這有港澳臺

導語: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行政機關,欲對臺北故宮博物院更改名稱並降級。島內專業人士對此「心有餘而力不足」。

明末清初,在收藏的基礎上故宮博物院被建立,為保護其收藏的文物不被破壞,在二戰前夕,故宮博物院不得選擇將文物南遷,運送到上海、南京等地。直至1947年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才運回南京。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數千箱文物運往臺灣,而後成立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媒表示,十多年來,臺北故宮博物院就是直屬臺行政機構管轄,等於「文化部」的前身,與各單位等級相同。多位民意代表針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一事進行質詢。

民進黨籍民代黃國書表示,在全世界,所有的博物館隸屬於文化部門,只有臺灣獨一份屬於行政機構,這樣的編制會讓博物館的配置出現問題。就此有人表示,這一舉動會影響臺北博物館的地位和聲譽。同時,更有人表示,民進黨是否會隨著制體改變而更改博物館名稱?

臺灣「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表示,暫時沒有任何關於更改名稱的討論,而面對「降級」的說法,他表示文化機構很難用行政層級論定。

臺灣媒體《旺報》表示,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呼籲民進黨三思,臺北故宮博物院涉及專業廣泛,編制遠大於文化部門,如果歸屬於文化部門下屬單位,研究能力將無從保證,進而導致臺北故宮博物院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會下降。

臺南市美術館董事長黃光男認為,博物館具有特殊性,本身就很難在行政與專業上做出定位,讓其發揮自身的功效。

《中國時報》發文表示,之前關於臺北故宮博物館的爭議,大多在歸屬以及文物寓意上。而這次,別有用心的人選擇從編制下手,完全是胡作非為。此外,部分人想盡一切辦法「去中國化」,必須對博物館更名「華夏博物館」,但華夏二字難道代表的不是中國嗎?改名的意義何在?文章表示,臺北博物館是華夏子孫的財富,如此的不懂珍惜,怪不得會被指責還給大陸。

作為我國歷史悠久的博物館,不僅為華夏子孫保留了大量珍貴的記憶,源遠流長;更為人類文明的繼承做出了自己巨大的貢獻, 意義重大。

可以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不只為全球華人保存珍貴遺產,更是捍衛全人類文明的一塊重要拼圖,所依賴者,唯「專業」二字。博物館學,精深博大,故宮學,源遠流長,不是臺灣島內一兩個政客異想天開,三言兩語就能推翻。希望民進黨當局能回歸專業,回歸品牌,不要再用政治黑手幹預中華文化的傳承。如若不能,臺北故宮博物院,大陸歡迎你!

文丨淺陌 審丨樂一

免責聲明:本文由《這有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參考:臺海網

相關焦點

  • 蔡英文對臺北故宮「下手」,「臺獨心」昭然若揭
    而蔡英文試圖對臺北故宮博物院進行改名,也遭到大部分民眾反對。最近有一名網友在社交平臺上上傳一組圖片,圖片中拍攝了在美國華盛頓州機場,一架與以前有所不同的「華航」波音777F客機的塗裝。飛機上「CHINA AIRLINES」的塗裝被刻意縮小,並且從機首部位改動到機尾部位,在機身中央留下大面積的空白,日後可能會利用這些大面積的空白進行其他的彩繪。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民進黨當局給改名了嗎?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的著名博物館之一,其中存放了大量歷史悠久的珍貴文物,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在臺灣享有崇高的地位。但最近,由於民進黨當局不斷在島內推進「臺獨」政策,臺北故宮博物院可能會面臨「改名以及降級」的風險,這令許多人士感到非常不滿。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改名降級?民進黨自斷中華文化根脈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改名降級?  事實上,民進黨想動臺北故宮博物院早已不止一日。陳水扁執政時期就想將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為「福爾摩沙展覽館」「萬國博物館」,還要將之一分為二成「臺灣館」和「中國館」,把館藏文物一分為二成「臺灣文物」和「中國文物」,後迫於壓力沒有得逞。  蔡英文上臺後,「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之議死灰復燃。
  • 輿論壓力大 臺北故宮博物院 「叫停 」改名
    臺海網12月1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將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消息披露後,島內輿論猛烈抨擊,質疑民進黨當局「臺獨」幻想作祟。迫於壓力,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昨天緊急出面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爭議緣起:傳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臺媒日前爆料,為配合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組織改造」,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降級為「文化部」的下屬三級機構。消息傳出後,有人認為這會「矮化」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獨」黑手伸向臺北故宮博物館,島內輿論:應該把文物還給祖國
    民進黨的「去中國化」黑手正在向臺北故宮伸出手。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計劃將前「行政院」臺北故宮博物院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更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因為有20件珍品和30萬件檔案,絕大多數是1948年國民黨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每一件文物都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名稱具有歷史文化意義。民進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遂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之私。臺北故宮降級改名,臺灣能從中受益嗎?
  • 臺北故宮博物院宣布調整票價 臺北故宮博物院票價多少
    臺北故宮博物院27日宣布,從2018年1月1日起,位於臺北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普通參觀券價格由250元(新臺幣,下同)調高至350元,團體票價格由230元調高至320元;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南院)參觀券價格由250元調整為150元。
  •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 時間:2009-08-28 14:4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名稱】「國立」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   【成立時間】1962年   【藏品數量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可以,這很中國!
    臺北故宮博物院,依託清朝宮廷珍藏的歷史文物而建。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為保護紫禁城文物不被戰火毀壞,曾挑選其中的部分藏品打包運往南京。敗逃臺灣之前,將其中的一部分運到臺北。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確有相當一部分珍品,其中各個品類的鎮館之寶,也確實稱得上是國寶。
  • 臺北故宮新院長公然叫囂「臺獨」,又稱「文物是我們的」
    海外網7月17日電 新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16日上午上任。上任當天,他就公然揚言自己主張「臺獨」,並叫囂「故宮臺灣化」,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他還聲稱,臺北故宮並不是「把人家的文物搶過來」,而是「這些東西不知道怎麼樣就跑到臺灣」。
  • 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媲美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玉器珍品名錄
    臺北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48年,前身是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105萬件),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
  • 漫步臺北故宮博物院
    中國的藝術瑰寶在20世紀前,多集中於皇宮內府,20世紀初集中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在20世紀中葉,一宮國寶紛飛兩岸,「故宮博物院」也隨之有了兩個: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分別庋藏著中華民族的國寶。  國寶遷往海島  故宮,顧名思義,舊王朝的宮殿,指的是坐落在北京的紫禁城。1924年,愛國將領馮玉祥發動北平事變,強令「皇帝」溥儀出宮。
  • 民進黨要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黑手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將改隸屬於臺文化部門管轄,引起爭議。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疾呼要三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關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爭議,經常圍繞在文物歸屬以及文物背後象徵的意義。這次有心人卻從組織改造下手,傳出將改隸臺文化部門,並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行政機構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
  • 民進黨要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黑手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將改隸屬於臺文化部門管轄,引起爭議。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疾呼要三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關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爭議,經常圍繞在文物歸屬以及文物背後象徵的意義。這次有心人卻從組織改造下手,傳出將改隸臺文化部門,並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行政機構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且不論主事者背後的論述及思維為何,但想法之幼稚及不專業,形同兒戲,卻馬上被人看穿。
  • 巔峰PK: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誰更厲害?
    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其實是一母同胎。抗戰爆發前夕,國民政府計劃將重要文物南遷。敗退臺灣之時,所運走的文物,便是其中的相當一部分。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對比,吵了許多年。紫禁城北京故宮,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殿宇重重,樓閣座座,千門萬戶,巍峨莊嚴。宮殿本身就是博物院的一大寶藏。
  • 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故宮國寶宴[組圖]
    圖片說明:7月5日,一位「故宮晶華」餐飲中心的員工展示採用娃娃菜製作的與清代藏品翠玉白菜極像的菜餚「翠玉白菜」。  圖片說明:7月5日,一位「故宮晶華」餐飲中心的員工在展示採用蘋果苦瓜為原料製作的類似清代藏品白玉錦荔枝的菜餚——「白玉錦荔枝」。
  • 臺北故宮博物院簡介與珍貴藏品
    博物館名稱臺北故宮博物院,英文名Taipei Palace Museum,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回溯歷史,其繼承了數千年華夏民族文化之珍稀,肩負了開物成務的重大使命。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主要來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處的皇家珍藏,成為了臺灣多元文化源流極重要一部分。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若說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的政策目的是為區隔「北京故宮」,或是「去中國化」,那就更令人大惑不解了!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雖然原都屬於「故宮博物院」,但是藏品各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在數量上雖僅佔原「故宮博物院」的五分之一,但是許多珍品卻是精中之精的重寶。如今一個亮晃晃的金字招牌卻要白白讓給大陸獨享,有何可昭告天下的道理呢?
  • 遊記:臺北賓館故宮博物院
    有任何的問題,都可以問他們從臺北賓館出來直接坐車前往臺北故宮博物院此處和大家提一下中正紀念堂裡看到的一句話,國軍48年將文物運至臺灣,以免落入共手,中華文明得以保全這不得不感慨臺北故宮的館藏文物之豐富早起在酒店對門來了一頓經典7-eleven早餐檯北小巨蛋,好想在這聽一場五月天或者周杰倫的演唱會,可惜在臺北的這幾天小巨蛋只有一場格鬥比賽,平日也不開放參觀,只能在門外瞻仰一下
  • 臺北故宮博物院簡介
    【新館建設】1948年底,解放戰爭勝利在即,國民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臺灣。原故宮博物院文物分3批運走2972箱。一起運臺的還有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852箱及其他單位文物。新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歲誕辰,命名為中山博物院。臺灣「行政院」公布了《國立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規程》,規定設置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由故宮博物院保管使用,將來國家統一後,遷臺文物仍交回原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