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去中國化」?新院長竟然說不排除在故宮裡建...
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是大陸遊客訪臺必去景點之一。整座建築為白牆綠瓦的中國傳統宮殿樣式,而館內來自大陸的翡翠白菜、毛公鼎、肉形石,更成為必看的故宮三寶。 不過,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故宮臺灣化」的聲音。隨著臺灣行政機構改組,新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與媒體茶敘時表示,上任後的重要任務是讓故宮典藏文物和臺灣文化產生「連結」,讓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 「本土化」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 此言一出,立即引發外界對臺北故宮「去中國化」的擔憂。現實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嚴重。
-
臺北故宮「小媳婦化」,是想讓臺灣成孤島嗎
臺北故宮博物院被踢爆將從2020年起整修閉館3年,其文物將移至位於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這個奇葩決議的提出者,正是之前宣稱任內重要任務是「故宮臺灣化」的新院長陳其南。這位「臺獨」色彩濃厚的院長如此行事,所為何來呢?解救觀光?
-
臺北故宮新院長公然叫囂「臺獨」,又稱「文物是我們的」
海外網7月17日電 新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16日上午上任。上任當天,他就公然揚言自己主張「臺獨」,並叫囂「故宮臺灣化」,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他還聲稱,臺北故宮並不是「把人家的文物搶過來」,而是「這些東西不知道怎麼樣就跑到臺灣」。
-
臺北故宮關門了?故宮文物南遷了?臺灣選情膠著 故宮國寶也成了一張...
12日上午,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當局立法機構表示,正在評估從2020年起封館整修3年,期間臺北故宮重要展品送至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 這番言論引發軒然大波。13日上午,陳其南召開記者會,改口稱在臺北故宮整修期間,將朝「不閉館擴建方向」設計,但未談及文物是否繼續南遷。
-
民進黨當局處心積慮「去中國化」 對「臺北故宮」下手
「南院」的立院宗旨是展示臺灣和亞洲文化藝術,換言之,再造一個沒有中國的「臺北故宮」。陳水扁任上動土、蔡英文上任前試營業,建了10多年,花了80億元(新臺幣,下同),佔地70公頃,2015年12月28日試營運後,進館人數與日俱減,別說外來遊客,臺灣內部遊的旅遊線都不排這個點,「南院故宮」淪為冷宮,按臺灣人的說法是「蚊子館」。
-
民進黨當局「獨」害「臺北故宮」(說臺灣)
「南院」的立院宗旨是展示臺灣和亞洲文化藝術,換言之,再造一個沒有中國的「臺北故宮」。 陳水扁任上動土、蔡英文上任前試營業,建了10多年,花了80億元(新臺幣,下同),佔地70公頃,2015年12月28日試營運後,進館人數與日俱減,別說外來遊客,臺灣內部遊的旅遊線都不排這個點,「南院故宮」淪為冷宮,按臺灣人的說法是「蚊子館」。
-
臺北故宮被疑要「去中國化」,院長澄清: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海外網11月30日消息,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
繼臺北故宮要「去中國化」後,下一個是臺灣歷史博物館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自新任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上任後宣示,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被批「去中國化」後,日前,臺灣歷史博物館前主任秘書徐天福稱,史博館從今年7月1日起,罕見閉館整修3年,從河南博物院考古出土的文物都要被送到臺北故宮、「中研院」史語所及臺灣美術館。對此,徐天福質疑青銅器、唐三彩等中華文化都是從大陸出土,難道是要「臺灣化」?
-
臺北故宮改名?學者潘朝陽:「臺灣永遠是中國的臺灣,不可分割」
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前院長潘朝陽向筆者表示,臺灣永遠是中國的臺灣,臺灣的生命內在於中國的長江巨河中而不可分割。潘朝陽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裡面珍藏的文物,不僅是中國人的也是整個人類文明珍寶,民進黨當局改其名降其級,根本是「臺獨」幻想在作祟。
-
臺完成新一輪人事布局 臺北故宮新院長被指「涉獨」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餘潞】蘇貞昌接任「行政院長」後迅速完成「組閣」,但部分成員名單尚未敲定。13日,「內閣」完成新一輪人事布局。臺「行政院」13日證實,「海洋委員會主委」由現任代理主委兼「海巡署長」李仲威升任,臺北故宮院長則由「國史館館長」吳密察出任。《聯合晚報》13日介紹稱,今年63歲的吳密察從臺大歷史系畢業後赴日本留學,專研臺灣近代史,2001年首度「入閣」擔任「文化部」的前身「文建會副主委」,後來任「臺灣歷史博物館」首任館長及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系主任,2016年接掌「國史館」。
-
民進黨魔爪伸向了臺北故宮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牽動數百萬觀光人潮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預計在2020年起閉館3年,並將部分寶物南遷至故宮南院置放並展覽,此舉是故宮開館以來首見,也引發了外界疑慮,昨(12)日臺「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進行臺北故宮博物院業務報告,「藍委」柯志恩質詢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是否真有此事,陳其南表示內部朝此一方向規劃
-
「南院」是冷宮也是棋子,民進黨當局「獨」害「臺北故宮」
陳水扁任上動土、蔡英文上任前試營業,建了10多年,花了80億元(新臺幣,下同),佔地70公頃,2015年12月28日試營運後,進館人數與日俱減,別說外來遊客,臺灣內部遊的旅遊線都不排這個點,「南院故宮」淪為冷宮,按臺灣人的說法是「蚊子館」。近日,國民黨參選人郭臺銘到「南院」所在地嘉義,對著記者鏡頭說:「讓蔡英文來看看這裡(南院)的蚊子養多大了。」
-
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
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海外網11月30日電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要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本文轉自【海外網】;原標題:【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 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
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
來源:海外網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臺北故宮,何必「自宮」?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 現任院長緊急澄清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民進黨當局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今天緊急滅火稱,一個星期以來,關於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並沒有改名問題。他還表示,一切尊重臺行政管理機構的決定。
-
蔡當局要關臺北故宮?被批「去中國化」到「失心瘋」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昨天(12日),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證實,臺北故宮擬在2020年關閉3年整修,屆時展品將移至嘉義的故宮南院展出,希望由此提升南院的參觀人數。目前,該計劃正在評估中。臺灣不少博物館人士對此提出質疑。他們指出,全球各地的博物館都曾擴建整修,但從來沒聽過「全館閉館」這種事。
-
臺名嘴:臺北故宮是中國人的故宮 將來統一後還要回到北京
黃智賢稱,這個手法用的字眼是,「要把故宮在地化,跟臺灣建立連結。」當然就是「去中國化」。我要中國大陸的東西,還把他改名叫做臺灣。黃智賢表示,陳其南說「世界級博物館」必須心胸寬大、願意收藏與歌頌世界古文明的文物。臺北故宮院長談自家收藏的中華文物,要「心胸寬大」?要「願意收藏與歌頌世界古文明的文物」 ?
-
俠客島:民進黨為何又要對臺北故宮下黑手?
誰能想像,這種毫無辨識度的大路貨名,要成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新名字?但這就是民進黨當局日前在籌備的最新動作。據島內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正「醞釀」給臺北故宮「降級」、改名。這些新名字之所以會被媒體知悉,應是有心人故意放話,測試「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