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當局要關臺北故宮?被批「去中國化」到「失心瘋」

2020-12-20 人民日報海外網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源:視覺中國)

海外網11月13日電眼看民進黨最近「九合一」選情告急,為挽救南部選情,蔡英文當局聲稱要關閉臺北故宮3年,將文物運送至臺灣南部的故宮南院展出。對此,島內人士批蔡英文當局「去中國化」去到「失心瘋」。還有港媒指出,臺北故宮兩岸歷史文化的聯結,是「臺獨」的「眼中釘」,但中華文化早已在島內生根發芽,就算蔡英文當局永遠關閉臺北故宮,也無法切割兩岸歷史文化聯結。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昨天(12日),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證實,臺北故宮擬在2020年關閉3年整修,屆時展品將移至嘉義的故宮南院展出,希望由此提升南院的參觀人數。目前,該計劃正在評估中。

臺灣不少博物館人士對此提出質疑。他們指出,全球各地的博物館都曾擴建整修,但從來沒聽過「全館閉館」這種事。大英博物館每年有600萬人次參觀,整修時也不閉館,為何臺北故宮就非關閉不可?他們認為,蔡當局此舉就是為了政治利益,想靠文物救選舉。

香港《大公報》刊登評論文章指出,故宮南院位於臺灣南部的嘉義縣。而南臺灣是民進黨的「票倉」,民進黨當局不過是借著臺北故宮整建之名,把一大批珍貴文物轉到南部,企圖拉動當地旅遊業,以此討好南部選民。

然而,將博物館展品南移是否就真的可以拉動當地經濟?對此,臺灣旅遊公會表示,文物移往南院,對旅行團的觀光效益會有一定作用,對於自由行旅客就很難說。但目前來臺觀光的旅行團減少,自由行增多,閉館恐會減少總觀光人次。還有不少網友質疑,就算北院關了觀光客也不一定會去南院,而且當地的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網友怒嗆道,「不去思考如何增加總人數,而用關閉北院3年這種挖東牆補西牆的駝鳥心態,來欺騙自己說南院人數增加了,這種官員真是...」

臺灣前領導人辦公室副秘書長羅智強也痛批蔡英文:「你怎麼不把自己的辦公室關三年,臺灣人民還會拍手叫好!」他指責蔡英文當局「去中國化」去到「失心瘋」。羅智強表示,臺北故宮一年五百萬的觀光人潮,民進黨卻要從根斬斷,是嫌臺灣觀光業還不夠慘嗎?怎麼會有這麼奇怪的領導人?

《大公報》評論文章指出,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兩岸文化和歷史的重要聯結,多年來被「臺獨」分子視之為「眼中釘、肉中刺」。早在2007年陳水扁搞「去中國化」時,就已把「臺北故宮組織條例」中「寶物來自北平故宮與中央博物院」等文字完全刪除,還聲稱此舉「有利(臺北)故宮的轉型」。由此可見,當年民進黨主張建立故宮南院的目的就是要淡化臺北故宮作為中華文化象徵的意義,而南院選址南臺灣,也是要彰顯所謂「故宮本土化」。然而,故宮南院開張後,參觀人數遠遠不如預期,被嘲笑是「蚊子館」。於是,蔡當局便打起臺北故宮的主意,趁著整建的機會,把文物南移。但中華文化早已在島內生根發芽,就算蔡英文當局永遠關閉臺北故宮,也無法切割兩岸歷史文化聯結。(海外網 羅伊晴)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封館3年?馬英九批蔡英文:不可思議到極點
    馬英九:世間罕見,會害死臺灣海外網11月14日電今日(14日)上午,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陪同桃園市長候選人陳學聖到桃園區永和市場拜票。針對「臺北故宮南移事件」,馬英九痛斥蔡英文當局「不可思議到極點,把『政策』當兒戲簡直荒謬,全世界哪有這樣的。」
  • 臺北故宮「小媳婦化」,是想讓臺灣成孤島嗎
    臺北故宮博物院被踢爆將從2020年起整修閉館3年,其文物將移至位於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這個奇葩決議的提出者,正是之前宣稱任內重要任務是「故宮臺灣化」的新院長陳其南。這位「臺獨」色彩濃厚的院長如此行事,所為何來呢?解救觀光?
  • 繼臺北故宮要「去中國化」後,下一個是臺灣歷史博物館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自新任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上任後宣示,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被批「去中國化」後,日前,臺灣歷史博物館前主任秘書徐天福稱,史博館從今年7月1日起,罕見閉館整修3年,從河南博物院考古出土的文物都要被送到臺北故宮、「中研院」史語所及臺灣美術館。對此,徐天福質疑青銅器、唐三彩等中華文化都是從大陸出土,難道是要「臺灣化」?
  • 民進黨當局處心積慮「去中國化」 對「臺北故宮」下手
    蔡英文(臺媒)要說這個世界上有人討厭故宮,那就非「臺獨」人士莫屬了。因為歷史上的外患內戰,臺海兩岸一邊一個故宮。臺北故宮讓「臺獨」勢力很糾結,既要借之「爭取國際的光榮」「讓世界看到臺灣」,又因為其不可撼動的中國屬性而欲除之。於是,2000年民進黨剛執政,「故宮南院」計劃就登場了。
  • 臺北故宮竟要「去中國化」?島內質疑:明明都是中國文物
    參考消息網7月18日報導境外媒體稱,新任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16日上任立刻宣示,臺北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據臺灣《中國時報》7月17日報導,什麼是「臺灣民眾的故宮」?另據臺灣《聯合報》7月17日報導,臺北故宮新院長陳其南16日舉行上任後首次媒體茶敘,表示上任的重要任務是讓臺北故宮典藏文物和臺灣文化產生連結,讓臺北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報導稱,陳其南以人文地理學中的「飛地」概念形容臺北故宮,「遊客來看臺北故宮,不是來了解臺灣,而是來了解中國」。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去中國化」?新院長竟然說不排除在故宮裡建...
    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是大陸遊客訪臺必去景點之一。整座建築為白牆綠瓦的中國傳統宮殿樣式,而館內來自大陸的翡翠白菜、毛公鼎、肉形石,更成為必看的故宮三寶。 不過,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故宮臺灣化」的聲音。隨著臺灣行政機構改組,新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與媒體茶敘時表示,上任後的重要任務是讓故宮典藏文物和臺灣文化產生「連結」,讓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 「本土化」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 此言一出,立即引發外界對臺北故宮「去中國化」的擔憂。現實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嚴重。
  • 民進黨魔爪伸向了臺北故宮
    (中評社 倪鴻祥攝)    為擴建而寶物轉移到南院展覽,甚至閉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做法引發外界熱議,也讓外界好奇故宮的想法。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天上午舉行「故宮封館南漂、民進黨犧牲觀光救選情」記者會,批評蔡當局「去中國化」又要拿故宮寶物救選情,鬧出世界大笑話。
  • 臺北故宮被疑要「去中國化」,院長澄清: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海外網11月30日消息,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 日月談: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伸向臺北故宮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正伸向臺北故宮。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只因其中的20餘萬件館藏寶物和30餘萬件檔案,絕大多數是國民黨1948年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每一件都凝聚著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精華。臺北故宮之名,實有歷史和文化的雙重指向意義。民進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遂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之私。
  • 臺北故宮「去中國化」將改名?臺媒:網友怒稱,有種把寶物都還給大陸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友平】臺媒11月28日消息稱,為推動「去中國化」,臺行政部門備將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為「華夏博物館」,並從原先直屬行政部門,降格改為隸屬文化部門。對此,島內網友痛批,民進黨政府推動「去中國化」不遺餘力,那有種乾脆把寶物都還給大陸,這樣豈不更快也更符合「臺灣價值」。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北故宮傳出將改隸臺文化部門,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行政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的消息,引發議論。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昨天(27日)稱,臺北故宮典藏寶藏,有必要直屬「行政院」,若貿然行事,將使其國際地位下滑。
  • 臺北故宮「去中國化」惹風波,現任院長澄清:絕對沒談改名問題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將因「組織改造」,改隸屬於臺「文化部」,甚至更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外界痛批執政當局「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今日赴「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強調故宮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吳密察聲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報導,有幾項是完全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
  • 「去中國化」?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
    林奕華認為,如臺北故宮這類的國際型博物館地位超然,以其超越性和獨立性,以及相關預算的編列,她認為臺北故宮維持現在狀態、不併入「文化部」有其必要性。另據臺灣《旺報》26日報導,在傳出臺北故宮擬改隸屬於「文化部」的消息後,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則希望「政府要三思!」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民進黨當局操作「去中國化」無底線
    追溯歷史,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夕,為了保護故宮文物不至遭戰火毀滅或被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故宮博物院決定採取文物避敵南遷之策,先後運送至上海、南京、四川省的巴縣、峨嵋和樂山等地。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文物於1947年運回南京。
  • 臺北故宮,何必「自宮」?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 現任院長緊急澄清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民進黨當局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今天緊急滅火稱,一個星期以來,關於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並沒有改名問題。他還表示,一切尊重臺行政管理機構的決定。
  • 「去中國化」喋喋不休?傳臺北故宮或被「矮化」降級又改名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中國臺灣網11月26日訊 據臺媒報導,臺灣行政主管機構欲推動所謂「組織改造」,近日更傳出原隸屬於該機構「二級機關」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因業務上並無執行「公權力」,未來或改隸屬於臺文化事務主管部門,成為所謂「三級機關」。26日,臺文化事務主管部門於臺立法機構進行項目報告,多位民代針對此事進行質詢。
  • 傳臺北故宮博物院將被降級,國民黨批民進黨當局「意識形態考量」
    針對外傳原本隸屬臺「行政院」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可能降級,改隸屬於臺「文化部」,中國國民黨今日痛批,民進黨基於政治因素或意識形態考量,縮減故宮的層級與員額,相信島內民眾絕對無法接受,該黨將全力捍衛,臺北故宮不應被降級與縮編。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臺「行政院」回應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灣「中央社」報導稱,臺「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今天(12月1日)說,臺「行政院」在討論組改案的過程,從沒有討論到任何臺北故宮改名的方案,也就是「故宮沒有要改名」,他還說「請外界勿再以訛傳訛」。臺北故宮博物院(中時資料圖)報導稱,外傳原隸屬於臺「行政院」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未來可能改隸屬於臺「文化部」,成為三級機關。
  • 臺北故宮文物移南院天經地義? 網友罵:張景森是個什麼東西
    華夏經緯網11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故宮閉館整修消息揭露後,引起文化旅遊界強烈反彈,「藍委」更氣憤蔡當局欲去「中國化」而後快,竟想利用文物南移操作選舉。為息眾怒,臺北故宮立刻髮夾彎,表示閉館非唯一選項,但「政務委員」張景森仍表示,重要文物移到南院天經地義,除非國民黨心態,故意要把南院變成蚊子院!
  • 蔡當局「去中國化」又出一損招 銘傳大學禮儀服從旗袍改洋裝
    海外網9月30日報導,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不斷對中華文化下狠手,就在這兩天,海外君發現蔡當局為「去中國化」,又出了一損招。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近日將舉辦活動,銘傳大學及臺北大學受邀擔任禮賓人。據了解,銘傳大學選出了24位學生,包括15名女生和9名男生,而今年也是銘傳大學連續33年負責禮賓接待工作。 禮儀隊以什麼穿著亮相?報導稱,今年的禮服延續去年的設計,採用喜氣的紅色。因此,海外君原本以為是下圖這樣。
  • 港媒:欲割裂故宮兩岸連結送返寶物最快
    民進黨「執政」後努力要把臺北故宮從「中國的故宮」,轉換成「臺灣的故宮」一直沒有成功,降級也是手法之一,欲以此斬斷故宮作為法統象徵的神聖性。   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不滿民進黨當局欲將故宮降級在社交平臺發文點出它在連結兩岸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