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原計劃閉館3年 寶物南遷
「新故宮計劃」3大主軸。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牽動數百萬觀光人潮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預計在2020年起閉館3年,並將部分寶物南遷至故宮南院置放並展覽,此舉是故宮開館以來首見,也引發了外界疑慮,昨(12)日臺「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進行臺北故宮博物院業務報告,「藍委」柯志恩質詢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是否真有此事,陳其南表示內部朝此一方向規劃。
不過陳其南表示,整修期間文物將遷到南院展出,南院北院都是故宮,對臺北故宮來講,沒有閉館的問題。 對於外界指稱此舉是為了救南部選情,陳其南表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臺北故宮整建,一動工就是好多年,再加上這個計劃也不是我任內提出的,我只是接力執行。」
陳其南說,院內也考慮過不要閉館,但是由於新故宮計劃整建量體太大,除了圖書文獻大樓、行政大樓跟正館都要整修之外,還要在原有地基上增蓋一個新館,到時候整個故宮就像是一座大工地,沒有參觀品質。
>>詳細故宮博物院前世今生 百年不顯老
臺北故宮閉館 國民黨批「行政院」密室協商
故宮南院只是選舉造勢工具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效果圖。
臺北故宮南院2001年在扁執政時期,就是為了要平衡南北的文化資源差距而籌建,當時綠營內部就有聲音認為,北部民眾享有大多數的文化資源,無論大型藝術表演或展出都以北部為主,對中南部民眾不公平。
為了達到所謂的平衡和「本土化」,被視為最具文化代表性的故宮,就被拿來作為選舉造勢的政策工具,儘管文化界多持反對立場,前故宮院長周功鑫就明確表達不贊成,認為把南院蓋在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農業縣,可能會淪為蚊子館,但扁當局仍執意興建。
果然,南院在歷經15年終於開幕,票房卻奇慘,周邊原擬投資興建的飯店業者和開發商都縮手,故宮南院沒有為選情進補,反而成為「票房毒藥」。
【全文】臺北故宮閉館引發外界質疑
國民黨黨團今天上午舉行「故宮封館南漂、民進黨犧牲觀光救選情」記者會。(中評社 倪鴻祥攝)
為擴建而寶物轉移到南院展覽,甚至閉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做法引發外界熱議,也讓外界好奇故宮的想法。
政界——鬧出世界大笑話
臺北故宮博物院昨日傳出預訂2020年起閉館3年,館藏將南遷至嘉義縣南院展覽,引發高度爭議。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天上午舉行「故宮封館南漂、民進黨犧牲觀光救選情」記者會,批評蔡當局「去中國化」又要拿故宮寶物救選情,鬧出世界大笑話。 >>詳細
文化界——憂心政治凌駕專業
前歷史博物館館長黃光男:一個博物館最重要的就是專業考慮,世界上大型博物館整建,沒有看過有全部停擺的,這個做法很容易讓人有政治上的聯想。博物館的精神不是只有服務觀光人潮,它還要有文化的高度,如果都是用觀光考慮,其實非常不專業,請不要把故宮當成工具。
前臺北故宮博物院館長馮明珠:這個做法非常不專業,文物搬遷不是想像中容易,包括南院是否有這麼大的庫房?新的庫房文物夠不夠放,庫房設計是否符合文物典藏環境。當初蓋南院就是民進黨陳水扁執政時喊出的口號,希望可以做到南北平衡,文化均富,才有了故宮南院計劃,現在把北院寶物搬到南院作展覽,那臺北呢?臺北就不需要南北平衡了嗎? >>詳細
媒體界——南院替代北院痴人說夢
臺灣藝術媒體工作者、《典藏雜誌社》社長簡秀枝:傳聞中消息果然是事實,大家說得輕鬆,北院閉館,還有南院,南北兩院一家親,必然互相遞補,但只要熟悉臺灣藝術生態的人,莫不仰天長嘆,這叫瞎人說夢話。故宮南院替代北院正館的天真想法,就像當年以為,只要蓋了故宮南院,就可以促進地方觀光與繁榮一樣的天真。 >>詳細
臺北故宮博物院閉館3年 引發臺灣學者質疑
民進黨為何動臺北故宮的主意?
臺北故宮博物院。(中評社 資料照)
據臺當局說法,故宮6年後將適逢成立百歲周年,而臺北故宮因為建築物年久失修,院方認為需要趕緊修繕房屋,因此才打算把臺北院區文物移往南院展出,「行政院」去年底核定「新故宮計劃」,也有文物搬遷期程的內容。但在「九合一」選舉前,南臺灣選情不樂觀的情形下,突然放出故宮南遷的消息,僅僅只是因為修繕房屋嗎?
選情告急政策買票
當年爭取南院的前嘉義縣長、現在「綠委」兼民進黨選對會召集人陳明文,卻帶著自家嘉義縣長候選人翁章梁,去拜會「政委」張景森,還邀陳其南一起,共同敲定讓臺北故宮整修閉館3年,把部分重要的收藏移到南院展覽。
陳其南還說「寶物文物若至南院展覽,將帶動300萬以上的國際觀光客到嘉義」,蔡英文、賴清德甚至連手表示,這是「翁章梁跟故宮院長建議」,公然利用行政資源為候選人政策買票,顯然民進黨在南部的選情不容樂觀。
臺北故宮文物南遷被視為政策利多在中南部大放送,臺當局心態上就是認為「好東西不能讓北部人獨享,應該讓中南部的人共享」,但臺灣是一體,臺當局應從整體發展方向來考慮,把餅作大,而不是南部窮,就要把北部的資源移到南部,炒作南北對抗意識形態,製造內部仇恨來換取選票。
>>詳細藍嘉義縣長候選人:民進黨勿將故宮當選舉消費提款機
拆東牆補西牆救觀光
臺北故宮北院近7年參觀人數統計。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故宮南院、北院即將上演「爭寶奇謀」,臺當局「行政院」接受地方意見,利用「新故宮計劃」北院場館整修之際,將珍貴文物送往南院展出,據「政委」張景森估計,會帶動300萬國際觀光客到嘉義,很顯然,爭寶計中計,看中的是觀光客南遷計劃,希望在選舉前,許南部民眾一個提振觀光的美夢!
北院每年約有400~500萬的國際觀光客,珍稀寶物南移至南院,觀光客是否真的如數轉移,恐怕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學題,觀光動線若能如此簡單計劃,那也不必投入大量的資源去發展、宣傳;更不用說一堆人擠在辦公室拍張大合照,就能拍板定案,這樣的政策實在是見樹不見林!
蔡當局南向政策交不出亮麗成績,但這項乾坤大挪移的國際觀光客「南遷計劃」倒是挺像回事兒。問題是,民進黨何時開始重視來自大陸的故宮文物?要不是選舉拼觀光,誰會想要爭取這批「寶物」,但大批寶物南遷是何等大事,豈能配合單一候選人運作?
【全文】臺北故宮閉館3年 柯文哲:奇怪的計劃
臺北故宮閉館 丁守中:怎麼向觀光客交代
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展品南移 救雲嘉南中觀光
「去中國化」的藉口
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兼任教授潘朝陽受訪表示,距離「九合一」選舉還剩十幾天,臺北故宮以整修為由封館,擬將文物南移展出,應該不是針對此次選舉,而是本來就有這樣的構想、計劃;在掀起「韓流」旋風之前,民進黨當局本來認為選情穩贏,再往下發展,就可以把「中華民國」這件衣服給脫掉,建立「臺灣國」政權,對於大陸來的故宮文物,將來就是要這樣處理,只是沒有想到此時被提前曝光。
消息意外提前曝光後,看社會與海內外輿論的反映,民進黨當局敢不敢這麼做?會不會就此收手?恐怕還要觀察。
【全文】急轉彎? 故宮朝向不閉館擴建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中評社 資料照)
臺北故宮博物院12日傳出北院2020年將閉館整修3年,整建期間館藏將送往位於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被質疑是要救南部選情,引起爭議。對此,臺北故宮博物院13日發布新聞稿表示,正館休館本來就不是唯一的選項,目前故宮正規劃展場調整,讓正館可以同時整建,而北院同時對外開放。 >>詳細
臺北故宮博物院五點說明
一、關於昨日故宮陳其南院長赴「立法院」詢答時,「委員」柯志恩依據故宮院內某一次會議紀錄指出,北部院區正館即將全面進行整建工程及北展南移事宜,院長回答目前正在評估、尚未定案。正館休館本來就不是唯一的選項,目前故宮正規劃展場調整,讓正館可以同時整建,而北院同時對外開放,兼顧文物安全及遊客參觀質量,並維持我們對國際觀光客的誠信。
二、依去年「行政院」核定版「新故宮計劃」,並未提及故宮北院整修期間需要閉館此事。
三、至於將北院重要文物部分移南院展出,此一計劃與北院整(擴)建計劃無一定關係。未來南院策展會持續展出北院文物或自國外借展,以期響應地方期待。
四、北院整(擴)建工程考慮來自「新故宮計劃」內容期程,因正館興建至今50餘年,出現屋頂龜裂破損、空調機電設備老舊,且陳列室空間不足限制展覽可能性,因而有此一整建計劃,並採院內研究、策展、安全管理、登錄保存等專業同仁意見後研議擬定。
五、未來故宮將持續審慎研擬北部院區整建工程之配套措施,兼顧文物安全及遊客參觀質量,並調整新故宮計劃期程與內涵,迎向故宮下一個百年文化使命。
臺北故宮南遷救選情?臺「行政院」:未核定封館
蔡當局關閉故宮消滅不了中華文化
臺北故宮博物院因整修和擴建將計劃於2020年起閉館3年。以往臺北故宮也曾整修,但都照常開放,而且其他知名博物館也都進行過擴建工程,但也沒有聽說「閉館」,何以臺北故宮如此大陣仗要關閉長達3年?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稱,屆時臺北故宮的文物會轉移到位於嘉義的故宮南院,希望由此提升南院的參觀人數。
自民進黨上臺後,臺北故宮就成為當局「去中國化」的重要目標,院長陳其南上任第一天就宣稱自己支持「臺獨」。這樣極力要「去中國化」的院長怎會為臺北故宮著想?待故宮整建完畢後,這些文物還會搬回臺北嗎?還是會把臺北故宮變成「國際展覽館」?
這下外界終於明白了:南臺灣是民進黨的「票倉」,民進黨當局不過是借著臺北故宮整建之名,把一大批珍貴文物轉到南部,企圖拉動當地旅遊業,藉此討好南部選民。然而,另外一個原因,蔡當局沒有說出口。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兩岸文化和歷史的重要聯結,多年來民進黨和「獨派」分子視之為「眼中釘、肉中刺」,早就想除之而後快,如果貿然關閉,勢必引發軒然大波,如今正好趁著整修,乾脆閉館數年。但中華文化早已在臺島生根發芽,就算當局永遠關閉臺北故宮,也無法切割兩岸歷史文化聯結。
【全文】
【策劃編輯:邱夢穎】